布莱德雷

奥尔马·布莱德雷,美国著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1915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获陆军少尉衔。1939年至1943年,先后任作战部助理部长、步兵学校校长、第二十八国民警卫师师长、第二兵团司令兼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战地顾问,曾参加北非战役、西西里战役。

飞抵北非战场取得辉煌战绩

1893年2月12日,奥尔马·布莱德雷出生于美国的密苏里州克拉克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布莱德雷的家里很贫穷,15岁时,布莱德雷的父亲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母亲和他的身上。

1910年5月,布莱德雷高中毕业后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和职业。开始,他决心成为一名律师。这样,他必须先去上大学深造。可是,家里无钱供他上大学。母亲含辛茹苦,整日劳作,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布莱德雷只得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他决心打一年工攒足几百美元,然后上密苏里大学。不久,布莱德雷在锅炉车间谋到了一份修理蒸汽机的差使,这比一般的打工挣钱多。他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计时工资为17美分。这样下来,布莱德雷一个月可挣到40美元。

布莱德雷的家族没有从军的传统。他的祖父曾在联邦陆军中当过二等兵,但只是生计所迫。父亲生前是一个乡村教师,虽喜欢打猎,但与军人相差十万八千里。父亲希望布莱德雷成为一个医生,或做一个知识分子。布莱德雷本人也从未有过从军的念头,他甚至不知道从军也是一条生活之路。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布莱德雷获知西点军校招生,学校免收学费,每月还有津贴。他尽管对军校一无所知,但却很快放弃了1911年报考密苏里大学的念头,改考西点军校。作为一名候补生,布莱德雷搭上了报考的末班车,最后奇迹般地考上了西点军校。1911年8月1日,布莱德雷跨入了西点军校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

在西点军校艰苦环境的磨练下,布莱德雷成了一名合格的职业军人。1915年,他从西点军校毕业之后,部分时间在部队服役,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军校进修和任教。布莱德雷曾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

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是晋升将军的台阶,从此结业的学员都会有远大的前程。布莱德雷于1928年4月进入位于堪萨斯州的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

这所学校的学员们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布莱德雷很幸运,他在本宁堡执教时结识的老朋友奇尔顿劝告说:“布莱德雷,别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晚上学到10点就睡觉,在课堂上头脑清醒比通宵苦学而第二天昏昏欲睡好得多。”

听了奇尔顿的劝告,布莱德雷开始琢磨学习窍门。经反复考虑,他意识到良好的思维方法最为重要。当复杂的军事问题用通常的方法解决无望时,不妨去寻找不寻常的办法,反向思维方法往往易出妙招。

就用这种方法,布莱德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谋划战争、驾驭战争的必备能力,指挥才能大为提高。在利文沃思堡进修结业后,布莱德雷面临着两条路可走。一是他在夏威夷服役时的史密斯师长已调任西点军校校长,史密斯将军邀请布莱德雷到西点军校去任司库;二是有人建议他去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教官。

布莱德雷最后决定去本宁堡任职。1929年9月,布莱德雷第一次到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战术系教官,很快得到助理校长马歇尔的赏识,第二年便被提升为兵器系主任。

在工作期间,他时刻感到马歇尔用严峻的目光在背后注视着他,但马歇尔对布莱德雷的工作从不干涉,他总是放手让布莱德雷干自己份内的工作,独立决策。

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各系按惯例向学员介绍本系的教官、教学内容,以及学员在本学年中可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布莱德雷主张反其道而行之,兵器系要打破常规,独树一帜。他提出:兵器系要向全体人员举行一次野外表演。马歇尔当即同意了布莱德雷的计划,让布莱德雷组织为时4个小时的野外综合表演计划。

这次是布莱德雷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也是他一生中最杰出的表演之一。事先,布莱德雷精心组织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演习。他计划用大轿车将参谋人员运送到各个靶场,每打完一个项目用10分钟时间,然后转场表演另一个项目。4小时一共要表演14个项目,每个项目表演前,布莱德雷要亲自讲解武器操作的方法,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弹射击。

马歇尔助理校长和其他教官们坐在大轿车上观看了布莱德雷亲自指挥的14个项目的表演。在场地里,兵器系的13名军官和几十名士兵熟练地操作着机枪的直接、间接瞄准射击,靶场顿时枪声四起,热火朝天。然后,布莱德雷率领表演人员依次进行了37毫米野炮的活动靶射击、迫击炮射击、勃朗宁自动步枪射击等科目。最后,布莱德雷等人仅用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14个项目的表演,引起全体参观者的一片喝彩声。

马歇尔兴奋地跳下轿车,满面笑容地对布莱德雷说:“布莱德雷,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一次表演。我要求你为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每一届学员都表演一次。”

这次简洁、有效的表演给全校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布莱德雷因此而名声大振。马歇尔十分欣赏布莱德雷的组织才能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在令人难忘的表演之后,布莱德雷又办了一件令马歇尔非常满意的事情。布莱德雷亲自组织了一次飞靶射击活动,在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的高年级学员。

史密斯才华出众,技艺超群,非常引人注目。他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上大学期间因父亲患病而辍学。后来,史密斯加入了国民警卫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衔为少尉,随第四师赴法参战中受伤而回国。

布莱德雷在飞靶射击中仔细观察了史密斯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史密斯很像本校战术系主任约瑟夫·史迪威,才思敏捷,善于分析问题,头脑非常冷静。但他有些妄自尊大,有时又坦率得惊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布莱德雷觉得史密斯为人真诚、心地善良,而且富有幽默感,这令布莱德雷非常高兴。布莱德雷断言,史密斯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官。他满怀信心地向行政处提出报告,请求将史密斯留下来在兵器系任教。

在本宁堡步兵学校,马歇尔总是悄悄地到各教室去查课,事先并不通知授课教师和学员。有一天,史密斯正在聚精会神地在班里作专题发言,碰巧马歇尔来查课。史密斯精彩的演说、清晰的思路深深地吸引着马歇尔。

回到办公室,马歇尔对布莱德雷说:“有一名学员将成为出色的教官,我敢断定还没有人要求留他。”

“您指的是史密斯?”布莱德雷脱口而出。

马歇尔再也没说什么,等布莱德雷一走,马歇尔便开始翻阅文件。他突然发现布莱德雷写来的要求留史密斯在兵器系任教的报告。他终于明白了,布莱德雷在自己之前便发现了史密斯的才能,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马歇尔坐在办公室里,史密斯的精彩演说又闪现在眼前。马歇尔再想到刚才与布莱德雷的简短对话,他不由自主地笑了。这件小事的发生,使马歇尔更加加深了对布莱德雷的印象。他想布莱德雷是一位可用之材,将来可担当更重要的职务。

1931年夏天,马歇尔在本宁堡的任职满了4年,按惯例,他要离开学校去部队服役。而布莱德雷在本宁堡可以干到1933年。在本宁堡,共同的事业把马歇尔和布莱德雷捆在了一起,他们之间思想相近,作风相承,共同对本宁堡的改革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1934年,布莱德雷被分配到西点军校战术系任教官。1936年7月,晋升为中校。

1938年,布莱德雷进入陆军参谋部人事部工作,不久就被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调去作助理秘书。其间,布莱德雷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在马歇尔手下处理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1941年2月23日,布莱德雷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一跃成为准将。

除全面主持步校工作外,布莱德雷设立预备军官学校进行速成培训,以适应大规模扩军对增加基层军官的要求,组建并训练坦克部队和空降部队,以提高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后来,本宁堡预备军官学校在布莱德雷一手操持下成了美国预备军官学校的样板。这所学校培养的军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布莱德雷对美国兵力动员,立下了一大功。

1942年2月,布莱德雷调任正在重组的第八十二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

1942年6月,布莱德雷抵达路易斯安那的利文斯顿接手国民警卫队第二十八师。该师隶属第四军。

1943年2月12日,是布莱德雷50岁生日,他被任命为第十军军长。可是,他还没上任,就被派到非洲任艾森豪威尔的私人代表。

布莱德雷对领受的任务并不高兴,他主要是在突尼斯前线作艾森豪威尔的耳目,同时对前线的美军军官提一些“建设性的调动”建议。

布莱德雷深知,他这个工作要穿梭于各指挥官之间,是一个讨人猜忌和厌烦的“间谍”角色。

为了避免与人结怨,或招致嘲笑,布莱德雷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多听反映,睁大眼睛观察,绝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一到非洲,他就以善于观察、稳健沉着、深藏不露的姿态处理一切。

1943年4月15日午夜,布莱德雷正式接手第二军,交接是秘密进行的。盟军对突尼斯轴心国部队的围歼准备已接近完成,决战即将到来。

4月16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代号为“铁匠”的总攻令:

部队沿整个弧形战线强攻退守的轴心国部队。安德森的第一集团军担任主攻;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对昂菲达维尔施加压力,相机推进;法国第十九军在蒙哥马利左侧和安德森的右侧伺机参加攻击而扩大战果;布莱德雷刚接手一天的第二军部署在第一集团军北面,任务是保护安德森的左翼,并逐步向乔吉高地推进,最后协助安德森夺取比塞大。

亚历山大给布莱德雷一把尚方宝剑,那就是如果布莱德雷认为安德森的命令不合适的话,允许他越过安德森与他本人直接联系,布莱德雷比巴顿幸运,他可以不受英国人的掣肘。

接受任务后,布莱德雷把第二军的司令部安扎在贝迪市郊外的帆布帐篷里,他从第二十八师调比尔·基恩来当自己的参谋长,并保留巴顿留下的领导班底。布莱德雷取消了巴顿确立的过激的规定。

同时,布莱德雷一反巴顿的粗暴作风,耐心地说服下级执行命令,放手让手下的军官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布莱德雷从马歇尔那里学来的。

1943年4月19日至20日夜,蒙哥马利首先发动佯攻,安德森手下的第五军和第九军在佯攻后的两天发起主攻。可是,非洲军团拼死抵抗,奥尔弗里的第五军、约翰·克罗克的第九军严重受阻。

埃迪的第九师居北,赖德的第三十四师位于中间,艾伦的“大红一师”居南,布莱德雷跟随哈蒙的第一装甲师指挥作战。

战前,艾森豪威尔希望布莱德雷在南部泰恩河谷用装甲部队攻击德军,但布莱德雷看到德军居高临下,德军可用反坦克炮还击,这样做也许会重蹈卡塞林山口的覆辙。布莱德雷没有理会艾森豪威尔的建议,简单地对4位师长说:“我们要坚决地先攻占609高地!”

“609高地”是布莱德雷根据地图标高给它起的名字,实际上它是第二军东进路上的最高点。艾伦的“大红一师”冲在最前面,战斗异常激烈。

1943年4月23日至26日的3天中,第二军才推进9千米。德军在第二军有条不紊的进攻中慢慢退却,但每退一步,都要埋设地雷,然后依托崎岖不平的山地构筑工事抵抗。

为了鼓舞士气,艾森豪威尔及他的新“耳目”平克·布尔,还有莱斯利·麦克奈尔等也来督战。结果,麦克奈尔被炮弹炸伤,布莱德雷也差点被一颗炸弹炸中。

德军死守着609高地,布莱德雷命赖德的第三十四师在炮兵科长查尔斯·哈特指挥的猛烈炮火支援下强攻,但3次均退了回来。

攻占609高地是个大难题,为了加强火力,布莱德雷建议调来坦克作移动大炮使用,并命令部队于4月30日上午发起攻击。17辆坦克迂回到侧翼和背后炮击德军的阵地,赖德的步兵终于在5月1日占领了609高地。

之后,德军多次反扑,均未奏效,第二军牢牢地控制了制高点。用坦克当移动火炮,这是布莱德雷的一个小发明,德军根本没料到这一手,惊慌失措,不少人当了俘虏。

1943年5月7日,突尼斯战役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了,布莱德雷给艾森豪威尔发去只有单词的电报:“任务完成!”

从1943年2月布莱德雷飞抵北非充当“耳目”,至5月7日率第二军参加突尼斯战役取得辉煌战绩,布莱德雷开始扬名美国。

布莱德雷不像巴顿那样锋芒毕露,他善于与自己的上级和英国人和睦相处,同时也得到马歇尔在背后的有力支持,在作战方面,布莱德雷谨慎沉着、刚柔相济,善于捕捉战机。

布莱德雷对战场态势、兵力运用、战术安排和后勤补给均能巧妙调度。当然,布莱德雷接手的第二军,是以巴顿的辛勤劳动为基础的。没有巴顿的大刀阔斧,也没有布莱德雷的战功显赫,没有布莱德雷的指挥有方,也不会取得为美国人争了一口气的胜利。

对布莱德雷而言,他在战火中显露出自己的指挥才能、作战勇气。

早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首脑便决定在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立即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扫除地中海交通线的主要障碍。

5月29日,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等在阿尔及尔召开军事会议,经过反复磋商,决定进攻西西里岛,成功后即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下一步横渡英吉利海峡做准备。

布莱德雷作为一位崭露头角的军长,他还没有资格参与这些决策。不过,他坚持认为,进攻西西里岛有两种战略,一是包围孤立之,在墨西哥和卡拉布里亚同时实施两栖登陆;二是对全岛实施正面突击,然后在岛上纵深苦战。对于前一种战略,可以发挥盟军海、空军的巨大作用,利用已控制的海、空权切断意大利本土对西西里岛的支援,也可防敌退却。结果,布莱德雷的战略思想无人知晓和采用,只是到战役结束后才有人想起这一战略的优点,可以迫使岛上守军投降,节约时间和装备。

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结了大量部队,亚历山大的第十五集团军群负责执行“赫斯基”计划,下辖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和巴顿的第七集团军。登陆战役定于7月10日开始。

巴顿组建的第七集团军准备以欧内斯特·道利少将的第六军为主攻部队。布莱德雷得知第六军担当进攻西西里岛的美军主力后,心急如焚。

这意味着他个人也无法显露自己的才能,只好待在摩洛哥驻防。尽管布莱德雷对盟军高层的战略决策颇有微词,但他还是积极活动,为自己和第二军求得参加行动的机会。于是,布莱德雷分别给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写信,阐述第二军作战经验丰富,可担当大任,而第六军刚抵非洲,最好不让它去冒这个险。艾森豪威尔和巴顿都认为这种分析很有道理,巴顿多少有点偏爱第二军。

1943年5月15日,艾森豪威尔电告马歇尔,告诉他准备把第二军调给巴顿,而把第六军调给摩洛哥的第五集团军。

艾森豪威尔说:

布莱德雷干得如此出色,我实在不能拿一个毫无实践经验的军长和参谋部去碰运气。

马歇尔对布莱德雷也颇为赏识,同意了艾森豪威尔的决定。

从1943年5月下旬起,布莱德雷率部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训练,其中包括登上岛屿后的城市巷战实弹演习。布莱德雷视察第一、第九步兵师和第二装甲师时,强调要当心轴心国部队埋设的地雷,告诫他们要敢于分队作战,不到绝望境地绝不投降。

6月27日,布莱德雷关闭了雷利赞的指挥所,转移到奥兰作登陆最后准备。7月4日,布莱德雷到奥兰以西9千米的法国海军基地克比尔港,登上了两栖作战指挥舰“安康”号。

布莱德雷和他的部队于7月5日傍晚出发,先绕西西里岛航行5天。

7月11日早晨,巴顿和布莱德雷分别上了岸。第二军的指挥部设在第四十五师防区内的斯科格利蒂。

激烈的恶战持续了一天,德军坦克几乎推进到距滩头阵地不足2千米之处。美军奋力反击,海军也用猛烈炮火轰击德军。傍晚,德军溃退了。

在进攻墨西拿时,布莱德雷向巴顿建议,可以利用巴勒莫的小型海军部队向北部沿海公路上轴心国部队坚守的阵地实施“蛙跳”式或“两栖兜圈子”式的两栖围攻。事实证明,这种新战术十分有效。

8月7日至8日夜,首次“蛙跳”式进攻开始,两个加强营配合第三师围攻圣阿加塔,德军一片恐慌,德军第二十九装甲师已开始后撤。但由于美军登陆太晚,未能消耗德军有生力量。

1943年8月10日,美军攻到了墨西拿附近的三角形滩头地带。轴心国部队没有空中和海上优势,只好撤退。但是,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的计划和行动,7万名意军和4万名德军悄悄地溜走了。一直与盟军作战的3个德军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随时还可参战。

布莱德雷认为,这次战役获得了表面的胜利,未能重创轴心国部队是由于战术失误以及盟军内部缺乏统一的作战计划。

8月10日至11日夜,第二次“蛙跳”式进攻在布罗洛进行。事先,巴顿安排了许多战地记者同往,特拉斯科特要求推迟24小时行动,德军的抵抗很顽强。巴顿担心新闻界报道不利于第七集团军,反对推迟。无奈,特拉斯科特要求布莱德雷去说服巴顿。布莱德雷警告了巴顿,要求严格控制战斗规模,并要保证登陆部队迅速合拢,否则登陆就会失败。巴顿为了一条新闻,拒绝了布莱德雷,战斗仍按原计划进行。布莱德雷认为这是巴顿越权干预行动。巴顿这次越权,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这次布罗洛战斗中,650人组成的部队死伤和失踪277人,伤亡率达27%。而德军几乎没受任何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