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涅夫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苏联元帅,军事统帅、军事家。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的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1943年后,指挥或参与指挥的库尔斯克会战、哈尔科夫战役、第聂伯河会战、基洛夫格勒战役以及布拉格战役等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使他成为苏联最卓越的军事领袖之一。
参加卫国战争成长为高级将领
1897年12月28日,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出生于俄罗斯基辅区洛杰伊诺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接受过基础教育。1916年,他应征加入俄国军队,在西南战线的一个炮兵师里当士官。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军队被解散,科涅夫复员回乡,在家乡参加地方苏维埃,并在1918年年初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担任当地工农“战斗支队”的政委。时值苏联内战烽火连天,他向军区政委伏龙芝主动请缨,率领他的工农支队开赴东线作战,被任命为第一〇二装甲列车的政委,率领装甲列车执行在敌后骚扰作战的任务。后来又先后担任旅政委和师政委。
1922年,他担任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在一代名将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指挥下对盘踞远东的日军作战,将其最后赶出苏联领土。
内战结束后,科涅夫先在东部担任一个海岸步兵军的政委,后因红军大规模缩编,他调任莫斯科军区一个步兵师的政委。这期间,他与莫斯科军区司令员伏罗希洛夫有过多次工作接触。伏罗希洛夫对这位年轻师政委的精明干练留下深刻印象。
1925年10月,伏罗希洛夫接替逝世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担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不久后的一次军事工作人员会议上,科涅夫就加强部队纪律和秩序,以及提高战备发表了大胆而有原则性的讲话,使与会者深受触动。
伏罗希洛夫称赞他说:“您是一位有战斗能力的军事委员!”并建议他改任军事指挥员。在这位陆海军人民委员的关心下,科涅夫在1926年进了红军军事学院的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班,开始了从一位政工干部向红军指挥员的转变。1927年学习期满后,他回到原来所在师,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对他这种政工改行当军官的看不上眼,把他降级当了步兵团团长,5年后才升任师长。
科涅夫并不满足于在进修班所学到的知识,他向上级申请进红军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次,他又得到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的帮助,后者下令让他离职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科涅夫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学院对他的评语是能胜任军级指挥。从学院毕业后,他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等一系列职务。
在科涅夫成长为一位杰出统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起了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苏军的杰出将领乌博列维奇。
这位天才的苏维埃统帅特别重视对指挥干部的培养。在他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红军指挥员们,许多人日后在卫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闻名于世的军事统帅,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1939年,科涅夫在联共(布)十八大上成为候补中央委员。1940年,他晋升为中将,被任命为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1941年1月,他又被任命为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苏德战争爆发后,科涅夫作为第十九集团军司令率军在西部方向作战。战争初期,西部方向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德军中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来势凶猛,在明斯克围歼了苏军西部军区的主力,直扑莫斯科的最后屏障斯摩棱斯克。
科涅夫在这危急时刻,从容镇定,首次显示出他出众的指挥才能。他一面指挥部队顽强固守,阻住了当面德军的进攻;一面向德军发起反攻,有力地钳制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尖刀——第三坦克集群。
由于他在1941年年初德国猛烈进攻中顽强反击、寸土必争,丢失地盘较少,被称做“永不后退的将军”,很快引起了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重视。当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和几位集团军司令员因为部队的惨败而被送上法庭审判时,科涅夫却得到晋升,在9月11日擢升为上将,次日接替去西南方向救火的铁木辛哥元帅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接过了防守莫斯科方向的重任。
科涅夫的西方方面军共有6个集团军、480辆坦克,实力在当时仅次于苏军西南方面军。9月份,由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主力之一——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第二坦克集群被调往南方包抄苏军西南方面军,中央战场出现短暂平静。但随着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围歼,德军大量兵力开始向中央战场集中,准备发动对莫斯科的攻势。
德军投入中央方向的有第二、第三和第四坦克集群和第二、第四和第九野战集团军,占当时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一半和装甲兵力的四分之三,共有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万门火炮和迫击炮。
他们当面的苏军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共有125万人、995辆坦克、677架飞机、6808门火炮和迫击炮。苏军非但在兵力兵器上居劣势,更重要的是在战役态势上部署不当。
苏军在战前强调进攻战略,对防御研究不够,尤其对如何抗击德军坦克集群的强大突击缺少对策。包括科涅夫在内的几位方面军司令员,都没有将主力部署在纵深,而是呈前沿一线部署,这就使苏军的防御纵深过浅,容易被德军的装甲利刃所穿透。
同时,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方向,将重兵部署在西面。结果,9月底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会战开始后,德军的坦克重兵集团出乎科涅夫等人的预料,不是从西面,而是从南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迅速突破了当面薄弱的苏军防线。
德军强大的坦克兵团已经向西方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的维亚济马城进逼,很快就要推进到西方方面军后方,科涅夫用高频电话向斯大林报告了这一情况,说明西方方面军主力被包围的危险已经出现,但斯大林当天没有作任何指示,而科涅夫也缺乏甘冒风险下令部队后撤的临机决断勇气。
德军第三、第四坦克集群在维亚济马会师,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主力团团围住。南面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也被德军包围。这场史称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战,是卫国战争中苏军的最大悲剧之一,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8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德军宣称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大包围圈内共俘获苏军67万3千人。
战役失败,伏罗希洛夫元帅一气之下,准备将科涅夫送上军事法庭。朱可夫来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亲自打电话向斯大林说,采取这种极端手段无助于挽救局势,他在白俄罗斯军区工作时了解科涅夫,此人聪明能干,是块当方面军司令员的料,建议留下科涅夫给自己当副手。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
大战之前,当是用人之际。莫斯科最高统帅部让科涅夫任朱可夫的副职只有一两天,就派科涅夫到加里宁去指挥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科涅夫指挥这支远离主力的部队,顽强抗击德军的进攻,显示出他干练的指挥才能,重新赢得了最高统帅部的信任。鉴于西方方面军正面区域过于宽广,不利于防守。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科涅夫指挥的3个集团军组成加里宁方面军,任命他为司令员。
由于科涅夫指挥得当,多次击溃正面进攻的德军主力,大大缓解了首都莫斯科的来犯之敌。1941年12月初,苏军对莫斯科城下德军的反攻开始后,科涅夫指挥加里宁方面军首先出击,第一天就突破了德军阵地前沿,随后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转入进攻,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德军,这是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的首次大败。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退却150公里。显然这场决定生死的战役既救了苏联,也救了背负罪名的科涅夫。科涅夫抖擞精神,轻装上阵。
随之而来的是残酷的拉锯战,战役的规模也越来越大。1942年夏季,德军在南方重新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紧急将朱可夫召回莫斯科,任命他为副最高统帅去应付南线的危急形势。朱可夫推荐科涅夫接替他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一职。科涅夫在重掌西方方面军后,指挥部队在阴雨连绵中继续对中央战场的德军猛攻,使之陷入无尽苦战之中,无法抽调大军去增援斯大林格勒。但是,苏军在连续强攻德军的坚固防线中,也遭到了很大伤亡,这给方面军司令部招来了批评。1943年3月,科涅夫被调任西北方面军司令,不久又出任新建立的草原方面军司令。
这以前,他统率的部队主要是步兵,而这一次,他手中首次握有了强大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草原方面军除4个步兵集团军外,还有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这是一支令德军闻风丧胆的钢铁雄师,在斯大林格勒之战中建立了殊勋。而且这一调动使他从中央战场转到了南方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苏德战局重心已经移到南线,双方在此集结重兵展开主力决战,这就使科涅夫有了建立功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