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抗击日寇的洪流中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 并迅速占领了沈阳等地。蔡元培看到,国民党军队不但不抵抗就撤至山海关内,而且其特务、警察机构还加紧镇压主张抗日的民主人士与共产党人,因而更加坚定了与国民党斗争的决心,更加明确地站到爱国、民主、进步的立场上来。他采取与蒋介石截然相反的态度,千方百计保护抗日爱国力量,坚决主张抗战到底。

蔡元培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日,声讨侵略者,揭露其侵略政策。“九一八事变”后,革命老人何香凝在上海发起“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蔡元培将自己书写的五副对联赠给展览会展出,为抗日筹集钱财。1933 年 5 月,上海青年会举办“国耻演讲”,他主讲第一讲,题目是《日本对华政策》,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系统地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和侵略政策。

第二年,蔡元培从上海到南京,汪精卫请他吃饭。在饭桌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我们后辈也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说着,两行热泪便流到了盘子里,和着汤水一起咽下,举座无不感动,汪精卫则感到很不自在。

蔡元培抵抗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得到中国共产党人赞扬。1936 年 9 月 20 日,毛泽东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称赞蔡元培的爱国抗日主张,说:“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从同志,从朋友,称述先生、同情抗日救国事业、闻之而欢跃者, 更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全民族之诚实儿女,毫无疑义也。”

1937 年 7 月 7 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进攻中国。8

月 13 日,日本侵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11 月 2 日,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央研究院也不得不随同迁往内地。蔡元培在上海已无法立足,又不愿意跟着国民政府后退,就去了香港。

到香港后,蔡元培的身体因患伤寒病尚未复元,所以非常虚弱。但是, 他仍以古稀之年、病老之身,不知辛苦地尽瘁于国事,一刻也没有忘记国难家仇。1938 年 2 月,他在一首诗中抒发抗战必胜的信念:

由来境异便情迁,历史循环溯大原。还我河山旧标语,可能实现在今年。表明他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4 月,他的老朋友、共产党人吴

玉章由欧洲回国,路经香港与蔡元培晤谈时,蔡元培“欣欣然以国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国难,为国家民族之大幸。”5 月 20 日,他在香港公开演讲,希望发挥美术与美育的作用,为抗战作出贡献。第二年,他被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推举为第二届名誉主席,又填一首《满江红》词,作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的会歌:

公理昭彰,战胜强权在今日。不必问领土大小,军容赢诎。文化同肩维护任,武装合组抵抗术。将野心军阀尽扫除,齐努力。我中华,泱泱国。爱和平,摧强敌。两年来,博得同情洋溢。独立宁辞经百年,众擎无愧参全责。与友邦共奏凯旋歌,显成绩。

激昂慷慨,表现出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