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台湾的巡抚——刘铭传

中法战争期间,和刘永福、冯子材一样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还有刘铭传。刘铭传是安徽合肥人,清军将领,早年曾跟随李鸿章转战各地。他的队伍使用洋枪洋炮,士兵们练习洋操,战斗力较强,很受清政府重视。

刘铭传在陕西做官时,因水土不服,经常患病,因此请求辞职回家休养。养病期间,他读了许多从西方传入的书和中国古代的史书,对中西历史和社会发展进行了相互比较,逐渐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他认为西方的近代科学是强国之本,而振兴科学需要人才,只有废除禁锢人才的腐败的科举制度,才能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1880 年,清政府接受左宗棠的建议,跟俄国谈判收回伊犁,听说刘铭传熟悉西方情况,就召他进京,要他对富国强兵献计献策。刘铭传给光绪皇帝上了一份奏章,提出了修铁路、兴工矿的建议。他认为修铁路对富国强兵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便利运输,调动军队,救济水旱灾荒。办工厂开矿山的好处是能自己制造洋枪洋炮,巩固国防。清政府中掌实权的顽固派反对修铁路办工厂开矿山,他们害怕这样会使劳动群众聚集在一起,造反闹事,妨碍他们的统治,所以拒绝采纳刘铭传的建议。直到中法战争爆发前,清朝政府认为刘铭传会带兵,才起用他做巡抚,派他去督办台湾军务。

1884 年 7 月,刘铭传到达台湾,他实地考察了台湾的许多地方,深入了

解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交通状况,然后向清政府提出了 10 条建议。主要是在台湾沿海港湾设防,改建扩建炮台,筹组海军,改革长江水师,整顿和加设兵工厂,购买洋枪洋炮,开设译书局翻译西洋各类图书等。有些建议的内容, 如在台湾沿海设防、改建扩建炮台等,他在上奏章的同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已经着手进行,因而加强了台湾的防御力量。

8 月 5 日,法国军舰开炮轰击台湾基隆炮台,企图登陆。刘铭传先按兵不动,乘法军登陆后立足未稳,突然发起反击,打得法军狼狈逃窜,不是被打死,就是落水丧生。这一仗歼灭法军百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由于李鸿章的错误决策,在福建的中国海军被法军打败了。

福建海战结束后,法国军舰又一次进攻基隆。刘铭传在前一次基隆战役后已进一步加强了防卫,他在基隆山后添设了炮台,用猛烈炮火向法军反击, 又一次打退了法军。法国军舰转攻淡水厅(现在的台北市)城外 40 里的沪尾。

刘铭传立即带兵赶去支援,在激战中又大败法军,消灭法军 400 余人。基隆、沪尾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法军侵占台湾的企图,保障了台湾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将原先隶属于福建的台湾改为行省,将淡水厅改名台北府,作为台湾的省会,派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认为,台湾是东南海防要冲,自己作为首任台湾巡抚,责任十分重大,就下决心努力建设台湾。他把原先向朝廷的建议在台湾付诸实施。首先清丈田亩,教农民精耕细作,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发展商业,恢复扩充基隆煤矿,修筑从基隆到新竹的铁路,架设电线,又开办了兵工厂,制造枪炮弹药,建筑炮台,用洋枪洋炮装备军队,还在台湾各地兴办学堂,建立保甲制度。刘铭传的种种做法,使台湾的经济、文化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防卫力量也大大加强,台湾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也提高了。清政府为了表彰刘铭传的功绩,

于 1890 年提升他为兵部尚书、海军衙门帮办。繁重的政务使刘铭传得不到很

好的休息,过度劳累终于使他病倒了,他不得不在 1891 年再次请求辞职回家养病。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一连下了几道诏书,叫他带兵到前线杀敌。刘铭传自己也想继续为祖国效劳,为反侵略出力,可健康状况使他力不从心,他的病势已十分沉重,长时间卧床不起了。但他十分关心战局的发展,不断打听前线的情况。第二年,前线屡次传来失败的消息,刘铭传听了连连叹气,终于怀着满腔忧愤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