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故事

彩虹桥

当代不少中学生都为父母、老师对他们的不理解而苦恼。针对这种现象, 编者收集以下系列小故事,为学生及其父母、老师架一座“彩虹桥”,希望互相理解,成为朋友。

还是觉得您最好

圣诞节是我的生日。

“晗静,你的信!”早晨一进教室,好友玲玲就扔给我一个粉蓝色的信封。

“哇!粉蓝色!谁这么 romantic?”的五官挤到了一起。

我不理会她——一周前刚跟老妈狠吵了一架,根本没心情开玩笑。我漫不经心地打开信封,一张别致的贺卡滑出来: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正搀扶着一个刚会迈步的孩子走路。贺卡的右上角是一行烫金小字:“有一种感情,当我们懂得它的珍贵并想要珍惜它时,它的大部分已经失去。”我被贺卡的图案与话语打动了,可是,谁会送我这样的贺卡呢?翻开卡片,我终于发现了几行熟悉的字迹:“给我最爱的女儿,祝你 15 岁快乐!虽然你早已不是画面上的幼童,虽然一道无形的墙已筑在我们中间,但我相信,墙推倒了就是桥。我会和那时一样,仍是个幸福的母亲。”落款是“永远爱你的妈妈。”

读着充满温情的话语,泪水悄悄漫了我的眼眶。那晚吵架时的情景又清清晰晰呈现在脑海里。“别以为你是我妈我就怕你!你放心,用不了多久, 我就会飞得远远的,远——远的!”说完,怄气她奔出家门,抛下妈妈一个人无助地倚在门旁⋯⋯

其实,一年前,我和老妈之间还没有筑起高墙,我们是一对让人羡慕得眼红的母女;然而,就在这一年,我和妈妈都像换了一个人。学校的事常常不顺心,回来难免发发牢骚;妈妈呢,非但不理解,反而责备我。爸爸说, 那就叫“过渡期神经过敏”,让我迁就她。可我也是“心胸狭窄”之人,说句心里话,这墙是我筑起来的,吵 10 回架有 9 回缘于我的任性。

的确是这样,有一种感情,当你懂得它并要珍惜它时,它的大部分已失去。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有一个多么善解人意,体贴温存的妈妈!我知道,妈妈现在一定很难过,为她深爱的女儿令她如此伤心而难过⋯⋯我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泪水从眼边落下,溅在信封上,粉蓝色变成了深蓝色。我知道,那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也是一颗慈母爱心的颜色。

放学以后,我绕路去花店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并把它们和那张卡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然后打开收音机,静静等妈妈回来。真是巧得很!收音机恰恰传来张学友那首《还是觉得你最好》。冥冥之中,我仿佛回到了从前,仿佛又找到那份曾经遗失的珍贵情感。

真的,妈妈,女儿还是觉得您最好!

“老练”学生

老师眼中的学生,可不总是规规矩矩; 学生眼里的老师,也不总是毫无风趣。不信请看:

小时候,我常惹老师生气,又不服管。老师给我讲道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尊师之道,怎么可以气老师呢?

如今,我也登上了那三尺讲台,对我的学生也这么说。

我的学生可不比我那时懵懵懂懂,他们格外透彻地理解了这一古训,他们做得简直如我的儿女。有时,也让我觉得我简直就是他们的父母。

一天早晨,一个女生笑嘻嘻地走到我面前。“老师,求您点事!”

“什么事?” “你得答应!”“要看什么事了,你要求今天停课,我也敢答应吗?” “我求您的事非常合情合理,而且容易。”

说着,她把一张卷纸拿到我面前,说:“历史老师让家长鉴字,我忘了, 可这样会不让上课的,只好劳您大驾了。”

“这怎么能行?”我急忙往外推。 “怎么不行!”她几乎硬把笔塞到我手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嘛!你当一回老爸,好歹也尽一回义务嘛!”

我顿时语塞,半是无奈,半是欣喜,只好“就范”吧!

不料这“为父”一笔刚落,忽啦一下又围上来一群,个个手拿历史卷纸, 七嘴八舌,让我签字。我略假思索,就逐个签上“家长阅”三个沉甸甸的大字,打发了他们。

学生们回到座位,“嘘嘘”声不绝于耳。我扫了他们一眼,以毋庸回绝的口吻道:“张璇,中午先给我取饭盒,再回家吃饭;于斌,中午路过邮局, 给我带几张邮票;赵星,想着点,下午放学给我邮信!”

这几个人立刻答到:“是,老师!”“Yes, Sir!” “请拿钱,老师!”

“啊⋯⋯!”

向父母说说心里话

爸爸、妈妈,您们好:

这可能是儿子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您们一天忙于事业,奔波于社会的舞台上,身体吃得消吗?事业遂心吗?我对您们事业的成功是满怀信心的。

这次老师给我们留了个作文题目,名字叫《谢谢父母》。我想母亲是生我养我、把我带入这个世界的人;爸爸是我睁开双眼后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您们。

有时,我闭上双眼,您带我在雨中观赏“雨中万柳塘”的情景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您指着雨中的柳树,讲它们的形态、性格等;您指着蒙蒙雨中的万柳湖面,简直如诗如画一般。我深深地陶醉在充满爱的雨天。您教育我人总有一天要经受风雨考验的,并告诉我这些考验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挺住。那种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也就树立起了“不但要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父母争一口气”的雄心壮志。

提起母亲,我便会想起她早上经常唠叨的那句话:“带饭盒了吗?”“带

车钥匙了吗?”“穿几件衣裳?”⋯⋯妈妈虽然爱唠叨几句,但一颗心是慈爱的,所以我能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校园生活。我所以能安安稳稳地上学, 全靠妈妈做我生活的后盾。

妈妈已劳累十几年,她的贤德、吃苦耐劳的品质永远激励着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做了红烧排骨,俺俩把草草啃过后的骨头全扔在桌子上。妈妈边收拾剩骨头边唠叨:“这上面还有不少肉呢!日子好过了,也不该奢侈浪费呀!”她用一个小道理就说服了我们。妈妈真是一个勤俭的东方妇女。从妈妈身上我得到了许多受益终身的优点。

爸、妈,儿子现在已经长大了。有时您们说我,我也恨自己不争气,是自己不努力、不刻苦,树立了目标,却没有付出努力,但我决心在这个学期尽最大努力去搏一搏。这些话是我一直想要说的。

祝您们身体健康! 您的儿子:洋洋

妈妈“毛活”甲天下妈妈的毛活,伴我从小到大。

大概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接连几天回到家里,妈妈都拿出一件不是缺

胳膊就是少腿的“半成品”毛衣,让我试穿,但不过几天,一件美丽的毛衣就织出来了。记得有一次,幼儿园表演节目,要求每人必须穿毛裙,我就把那条从未穿过的毛裙套上了,总觉得很别扭。结果,这件毛裙使我大大“风光”了一把!几乎所有的阿姨都问我,这是谁织的呀,真漂亮!当时幼小的我就对妈妈那双巧手羡慕不已。

到了以后,我总能穿出一套套样式不同的毛衣,惹得好多人夸好。可当我看到妈妈那双粗糙的手,我决定以后买毛衣穿,不让妈妈再受苦了。妈妈的手一到冬天就会干裂,可她总不休息,手不离活,连看电视都在织,练了一手闭灯照织无误的好功夫。

记得有一次过年前,我四处买毛衣,可不是价高就是不中意。后来妈妈对我说,给你现织一件吧,还是自己织的合心。可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7 天织一件毛衣,这太累了,我死活不同意。可妈妈照样开工了,织好后,是一件夕阳红色的大毛衣,上边有一排排麻花,还夹着花边,真是漂亮极了。那一年别人都说我真漂亮,我知道,这是妈妈织的毛衣的功劳。我理解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在我心里,您的“毛活”甲天下!

感谢老妈

早晨六点就被老妈从被窝里揪了出来。没办法,在紧张的初三,不进行晨读不行呀。临上学时,老妈又喊一句:“今儿个天冷,多穿点衣服。”在当时那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形势下,谁穿那么多。刚才还对老妈说:“别给我穿那么多,本来我就胖,现在都成了班里的“盼盼”了。“可今天有雪, 还零下 3 度呢!”妈妈说道。我不服地说:“有雪就会冻死人哪!”妈妈不语,看我依然我行我素地穿上呢子大衣,无奈地摇摇头做饭去了。

在上学的路上,我终于体验到什么叫“痛苦流涕”了。北风像刀子一样

刮着,呢子大衣一点儿也不管用了。当我艰难地到了学校,却惊奇地发现兄弟姐妹都“胖”了不少。跟我要好的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敏,你咋穿得这么少?”我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今天不算很冷嘛!”然后摸摸冻得发酸的鼻头暗叹:美丽的代价太沉重啊!

第二节课间,正愁如何上操去,有人喊我:“敏,有人找。”会是谁呢? 我走出教室,正看见老妈穿得胖胖的。妈过来说:“怎么样,冷不冷?别冻坏了,来和我换一下衣服吧。”就这样,我穿上了老妈那温暖的棉袄,把呢子大衣扔给了老妈。看着老妈那“削瘦”的身影,我鼻子酸酸的。

老妈,感谢您。母亲的爱是锁碎的,也是温暖的。

想念父亲

蜷缩在窄窄的宿舍,呆望窗外瑟瑟的风,瑟瑟的雨,忽然想起远方的父亲。这样的夜晚,对于一个漂泊异乡的女孩来说,那种无可言状的对亲人的思念,是怎么也控制不住的。

对于父亲,我说不出什么,甚至说不清女儿对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互相爱护,却不曾有过深切的感情交流。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我们都是默默地生活着。在我眼里,父亲是一种权力,一种威严,在使我尊敬他的同时,又远离他。我渴望能像朋友一样坐在父亲对面,向他谈谈我的思想。可每一次接触父亲的眼睛便什么都不想说了。默默地,我们就这样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一种无条件的理解,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我与父亲之间没有这种默契,尽管我们彼此关心,尽管我们都在苦苦地期盼彼此的理解。

我永远记得 10 岁生日那年,父亲特意为我买了一条红裙子,那是我在

10 年生命中第一次拥有了一条裙子,可以想象当时的心情怎样的激动。可我不喜欢红颜色,从小就不喜欢。父亲不知道,而且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年整个夏天,我几乎都穿着这条红裙子,因为是父亲送给我的,是父亲的一份爱心,尽管我不喜欢。当我穿着它跑来跑去的时候,父亲眼里挂满了欣慰。以后的岁月,父亲又给我买了几件红颜色的衣服、围巾什么的,我都尽可能地找机会在父亲面前展示一下,我知道父亲喜欢,我也喜欢看父亲欣慰的目光。在父亲的印象里,他的女儿是喜欢红颜色的。

我和父亲就这样生活着。我们渴望理解和沟通,却时时逃避。

当我第一次离家时,父亲哭了,从小到大,我是头一次看见爸爸落泪。他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保重,孩子!父亲老了,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你平平安安,有个好归宿⋯⋯”

父亲,愿谅我,我已经长大了,孩子总要远离父母的庇护的。

出外求学,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可每次回家,都觉得父亲明显地老下去, 也许是年轻时那副结实的肩背现在仍然挑着家庭的责任,似乎有些重了。可我却不能为您减轻负担,心里无限的愧疚。再过几天便是父亲生日了,我该送给父亲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做了十几年的女儿,连父亲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唉,儿女永远不会知道父母的心。

无论怎样,我该感激父亲。遥远地,我要轻轻地对您说一声,我爱您, 父亲。

怀念张老师

张老师,我们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是他为我以后的人生道路点起了航标。

他个头很矮,皱纹已爬满他 30 多岁的脸。老师很朴素,从来都是一套制服,但总干干净净的。起初,他给我的印象,唉,又是一个“面”老师。后来才发现,老师其实很严格,他的那种教育方法,能教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严厉和感动。

一天晚上,我们正在补课,天已经很晚了,我们正报怨着补课如何无奈。这时有人敲门,是一个 10 岁左右的小男孩,是老师的孩子,他来找张老师。因为老师爱人出差,家中有四位老人,都病重卧床不起,今晚没人照顾,孩子被迫叫老师回家,可老师安抚了一下孩子,坚持为我们讲完课。后来,当我们了解情况后,我们再也不忽略数学课了,我们知道老师很难。

张老师的数学课很快成为大家最爱上的课。老师每一题都能运用巧法解,使我们既佩服老师渊博的知识,又对这些 XY 产生兴趣。在老师的一句话下,我们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这些嫌理爱文的“顽石”的成绩也蒸蒸日上,破天荒得到了张老师的表扬,为我以后走上理科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到了初三中考那年,本来我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可我的父母希望我念中专,好早些上班,为家里减轻负担。当张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家访, 和我父母谈心。我永远忘不掉那晚,当我知道自己可以上高中的消息后,我的泪止不住地流呀流。第二天,我哭着谢老师的时候,老师说:“考上重点高中是对我最好的礼物。”我铭记在心。在初三拼搏了一年,我如愿以偿了。父母也非常高兴,领着我去张老师家,亲自谢老师。

转眼 6 年已过,我已坐在了大学殿堂,每回想起这件事,都给我动力。我要对张老师说“学生没有辜负您的教导,我是一名大学生了,我会永远记住您的。”

如今,张老师依然站在那三尺讲台上,手握那雪白的粉笔,依然从他手中送出一批批学生。如此平凡的人,却有不平凡的心。我知道张老师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一个未来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

老师,我将接您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