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生的学习力教育培养
1.什么叫学习力
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
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即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它的学习流量,即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
组织学习力是人们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它倡导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团队具有整体搭配的学习能力,团体内信息和知识自由流动,高度共享,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2.学习力三要素
学习力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个人、一个组织是否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这个组织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
学习力是三个要素的交集,只有同时具备了三要素,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力。当你有了努力的目标,你只是具备了“应学”的动力;当你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你仅仅具有了“能学”的力量;而当你学习的意志很坚定的时候,你不过是有了“能学”的可能性。只有将三者合而为一,将三者集于一身,你才真正地拥有学习力。
3.提高学习力的意义
学习力是什么?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其实还应该增加“学习创新力”。即表述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越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应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那么,如何增强学习力呢?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他集合了宋代三位名家的词句,描述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它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对各级领导干部很有启迪,增强学习力,就应当循着这三种境界,做到真学、真信、真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要学习反映时代进步的现代经济、科技、法律、金融、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不是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而是改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要学习的东西这么多,如何才能保证学有时间、学有所获呢?笔者个人体会,关键是要挤业余时间,打业余时间的主意。有人说,人的差异往往在于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上。一个人如果每天挤出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年就是365个小时,必然能学到很多东西。提高学习力,就是要发掘这种学习潜能,把这种潜能当作一种稀缺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的学习力。
纵观历史,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天空发出夺目的光彩。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流传着一个个刻苦学习的动人传说和生动事例,如孟母三迁、凿壁偷光、铁杵磨针、头悬梁锥刺股等等;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等经典著作,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天工开物》、《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名著;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陶渊明等一批文化名人,还有革故鼎新的王安石、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刚正不阿的包拯、不畏权势的海瑞、舍生取义的史可法、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兴办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张之洞……如果没有重文尚学的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姿、辉煌厚重,在历史的天空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一个崇尚学习的人才会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占得自己的位置。凡是有所作为的先哲伟人、巨匠大家,几乎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通晓古今、才识渊博的。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曾钻研了1500多种书,引用了296个署名作者的376本著作中的材料和观点,还引用了45种报刊和56种会议报告及政府、团体刊物的资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分析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许多杰出政治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酷爱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更为有趣的是: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人们几乎忘记了他们的业绩,却记住了他们博大精深的学问和脍炙人口的名篇、名言!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坚持改革遭到排挤,被流放汩罗江,这一遭遇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有谁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提到岳飞,就会想到《满江红》,但不一定能想起他精忠报国、抗金杀敌的壮举;我们提到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为百姓建功立业可能被我们忽略了,但却记住了他的《岳阳楼记》和“先忧后乐”名句;我们提到苏轼,他在朝廷先后受到改革派和守旧派的排挤、几度流放、客死他乡的事可能不被人知,但我们都能记住他在黄州赤壁的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现实生活中大凡政绩突出的人、进步很快的人、我们为之佩服的人、有思想品位的人,都是酷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人!
学习十分重要,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学习的氛围怎么样呢?说得不客气一点,学习的氛围不浓。有人认为没时间学习。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高尔基说过,“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周7天,168个小时,工作40个小时,休息56个小时,吃饭、交际、娱乐、家务劳动、锻炼身体35个小时,这样每周净剩37个小时,全年剩余时间为1924个小时,这些时间如果能有效利用50%,全年就有962个小时,如果这962个小时能用来读书,按每小时20页的平均阅读速度计可读书19240页,即全年可阅读96本平均200页的书籍,那么人的一生利用这一时间阅读的书籍摞起来可达十几层楼高。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学习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重视不重视、利用不利用的问题。时间最无情,它一去就不复返,时间最公平,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它既不会因为你是领导干部就多停留一分,也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就少赐予一秒!要力戒浮澡之气,少一些应酬,合理规划时间,善于节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有的人觉得不需要学习,认为现在不学习也还过得去,凭经验办事工作还应付得了。其实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否则会成为今天失败的理由。学习的甜头现在也许还感觉不到,但职位超高,就会越感到学习的重要;人生阅历越丰富,就会越感到学习的重要;越学习就会越感到学习的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呈爆炸性增长。仅20世纪60~70年代10年的时间,人类的发明创造就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以生物学为例,20世纪来,生物学的知识量,超过了20世纪初生物学知识量的100倍,据专家预测,人类2020年拥有的知识90%以上还没有创造出来。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从电能的发现到第一座电站的建立时间间隔为282年。在美国,电话普及用了75年,电视机普及用了30年,而计算机的普及只用了10年,特别是激光技术,从发现到利用只有一年时间。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据专家预测,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5~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近50年又缩短为1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只有几年了。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能证明个人价值的就是人的学习能力。即使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停止学习,也会变成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一个孤陋寡闻的人、甚至是一个无识无用的人。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如果不注意学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推到无知的边缘。有的人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不是挤不出时间,但就是不愿学习,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学的不如不学的,热爱学习被认为迂腐,跟不上时代,有的人不爱学习甚至不学无术却照样赚钱了,升官了。确实,学习不一定能赚到钱,但它可以使你正确看待钱;学习不一定能使你升官,但它可以使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做官;学习不一定能使你人生成功,但可以让你正确看待成功。一句话,读了书,自己好。
学习十分重要,现实生活中没时间学、不需要学、不愿意学的现象必须改变。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需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长到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到80年制的终身学习。
知识无止境,学习也就无止境。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一张文凭不能管用一辈子,一项技能不可能终身受用。不学习会被淘汰,少学习就会落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要视学习为能力。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明显要比他人强,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
我们有些人只看到其他人处理问题时的游刃有余和驾轻就熟,却看不到他们对问题的悉心思索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只看到有的人讲话时信手拈来、口若悬河,却看不到他们在背后的刻苦学习和长期积累!要视学习为乐趣。多读些说理透彻的哲理书使人豁达明智;多学些科学实用知识使人充实多能;多看些色彩斑斓的文艺书是在享受生活、品味人生;多阅些名人传记如同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大师的心灵深处、与名家大师面对面交流。要视学习为需要。
古人云:三餐可以无肉,一日不可缺书;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念;一日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一个人要把“需要学习”看得跟“需要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把学习当成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当成生命的组成元素。其次要拓展学习的内容。学点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发展而不是静止地、联系而不是孤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拓展意识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还要学其他文化知识,如历史、文化、地理等,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再次要讲求学习的方法。要与实践相结合,既苦读有字之书,又学习无字之书,虚心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勤于思考,谋在心悟,做到每次学习,每有所得;要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如何做人、办事、为官,让学到的东西进入自己的骨髓,溶入到自己的血液。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才叫读好了书。学的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那绝对不能算读好了书,这样子读书就怀有功利思想,只能叫作秀!
4.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
学习力是本质的竞争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20个世纪60年代,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堪称全球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然而,1970年的500强到80年代三分之一销声匿迹,到20世纪末更是所剩无几了。这一方面反映了风起云涌的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产生迅速切换或淘汰传统产业的大趋势,但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大企业不善于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而被时代抛弃的必然。实践证明,企业凡通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等提高学习的修炼,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重焕活力,再铸辉煌。
美国的微软、日本的松下是这样,我国山东的莱钢、青岛的海尔也是这样。
他们成功奥秘在于:一是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二是组织的员工尤其是领导层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加强“组织学习”,形成具有特色的组织文化,集思广益,获得最大成效;四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信息用于企业变革与创新,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更新之快前所未有,社会实践发展之深前所未有,对学习的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面对时代大潮,谁能学得早、学得好,谁就能抓住先机,占据主动。学习型社会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政党纷纷提出和实施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力争通过学习增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升发展竞争能力。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克服存在的五个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涉及人们的价值追求,习惯养成,精神感悟和实践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需要有一种如饥似渴的动力。动力来自于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将学习行为持续性和长久性,个人要终身学习和教育,企业要不断学习与变革,城市要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学习内容单一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调整、创新的时代,新创造、新发展层出不穷。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据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因而,需要学习、熟悉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必须不断拓展学习领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学习方法陈旧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对学习的自主性、即时性、便利性的要求显著增强。以往和如今组织学习的一些传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积极探索现代科学方法来推进学习,大力倡导互动式、研究式、共享式学习。在交流、交锋、交融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学习摆样做秀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人们的心态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自觉不自觉地存在轻视学习的倾向。有的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只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更有的把学习作为一种门面,摆功架,常做秀。有的口头上也反复强调学习重要,实际上是不注重学习。如有的人家里堆满书籍,但没有认真读过一本。
学习脱离实际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要坚持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统一起来。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最大、最根本的讲,就是要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真正达到民富国强。
5.高学历不等同学习力
好的教育不等于好的学习力,或者换一句话说,有高学历者并不等同于有好的学习力。
曾有一位自卑压抑的同学说他只有大专学历,所以想不惜一切代价实现专升本的计划。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本科学历不好找工作。”
别人告诉他说:“告诉你一个秘密,本科生也不好找工作!”
地球日日夜夜旋转,青年分分秒秒追赶。不管有没有经济危机,继续教育领域的海洋里,都充满了扬帆远航的年轻战舰。很多人都想通过培训、进修、深造以及更高学历来提升自己。所以常有各种年龄的朋友来问,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取得下一人生阶段的更好开局。
其实,个人成长的路有很多,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敢于变换轨道开创事业新天地、通过学习和培训充电都可以选择,不必拘泥于学校教育。教育并不等于学习力,更不等于竞争力。最好的学习力,绝不是取得哈佛耶鲁的博士学位,而是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能量和动力的能力。
S=E+E,是一条在职教育的成功公式,也可以是提高竞争力的公式。S是Success,成功;第一个E是Education,教育;第二个E是Experience,经验。这个公式用中文读出来就是:“成功是教育加经验的平衡。”它把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到和教育经历同等重要的地位。
好的教育经历也许能够使一个人获得某种成功,但具体工作中学习而来的知识和真正的学习能力,更是和教育经历同等重要的成功保障!对于职业人而言,我们人生非常宝贵的东西,其实就是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这个经验主要由工作技能和人脉关系组成。你职场深造的最佳选择,就是在既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通往相关行业中更高位置的学习、成长之路。
所以,这位大专生应该努力干好他的工作,然后,在工作中求发展,在工作中求提升,等到自己的工作资历积累到可以炒老板的地步时(也就是具有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力时),再来讨论是否搞一个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的话题。
从某种程度上,人作为劳动力被淘汰,不是你不优秀,而是因为你的知识以及建立在这知识之上的行为方式已经过时了。学习要从发现问题和自己能力及管理上的不足开始,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总结出更多的智慧,让学习成为你发展的引擎。
随着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在职场打拼三五年之后,人们往往会进入一个“事业瓶颈期”。事业瓶颈期的特点是:你从组织内部获得的职责与期待,与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适应。你开始感到自己能力不够用,自信心衰退,强烈地感到需要进修深造。
拥有良好学习力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能使一个人不断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以及“最好的你自己”。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著作中说道:“之所以不能成功,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够,或者说没有学习的能力。”
关于学习力的公式表述为:L〈C=D。L代表的是学习速度,C代表的是变化速度,D代表的是死亡,意思是如果学习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那就只能死亡。这就要求个人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新知识、捕获新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应用于工作和创新,也就是说用最短的时间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实际上,不存在危机时期的学习或繁荣时期的学习。无论经济危机或经济繁荣,职场需要的人才是不变的——那就是所受教育和经验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同时又有着强大学习力的人。所以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已经不是少数人自勉的警句,而是一种现实状态。“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早已过时,变革同样也是竞争力。敢于求变、敢于打破常规、更换轨道,就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力和成长力。
学习力让人的眼界、知识、能力不断提升——我们或许无法决定或选择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力来保证自身的竞争力。
如果套用上面的公式,在如今经济环境(C)出现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自身学习的速度(L)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将学习力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强化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毅力。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这需要每个人去仔细地分析、总结。
6.培养学习力首先要自信
是否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决定事业成败和人生幸福的关键因素。学习力很关键的两点是学习培养信心和认识自己,这是掌握其他具体能力和方法的前提。
一个人起点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你的梦想在哪里,并且懂得该如何兑现自己的梦想。可能你天资一般,后天的机遇也平平,但是只要拥有强大的学习力,你就会不断地突破自我、改变命运,让梦想照进现实。
无论何时,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提高能力、改善境遇。如果你的普通话很差,和人交流沟通时往往很不自信。但是你只要相信,这只是你前进道路上一个很小的障碍,只要理念和方向正确,并且有信心,就不会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而每当你挑战成功的时候,就会倍受鼓舞。良性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增强信心的过程。
说到学习,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回学校进修,再拿一个学位,或者再学一项技能。其实,学校绝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甚至也不一定是最佳的场所,从当下着眼、从自身出发往往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学问,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管是管理者、技术型人才,还是销售人员,都需要培养各自专业的学习系统。有的放矢地根据自身情况和当下情形,给自己量身订做学习目标,这要比盲目地求学和充电好很多,而且会让你的努力立竿见影。
一个人的强大并不在于他今天拥有了什么,而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变得更加强大的能力。我们或许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但只要拥有自省、自察和自我完善的智慧,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更新与进步,就一样可以缔造不平凡的人生。
7.提高学习力的六大要素
要想提高学习力,需要掌握以下六大要素:
树立正确的目标
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没有目标,行动就是盲目的,是没有结果的,就好像一个船在大海里面航行,没有目标,你在里边转来转去,是永远也达不到彼岸。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目标是重要的,但是很多人也确定自己的目标,为什么执行不下去呢,实际上学习目标从科学的概念来说有很多具体的要求,这些具体的要求做得不够的话,有了目标也是没用的。
让学习变得快乐
我们推崇适合个人需要和能力的学习方法,坚信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不会感到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区别。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下获取知识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体验。
激发人的内在潜能
人类的大脑潜能更是巨大的,人类大脑90%以上都是处于休眠状态。世界上谁最聪明?爱因斯坦,到目前为止爱因斯坦被认为是世界上聪明绝顶的人。爱因斯坦死了以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解剖,发现他的大脑是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人。但也只使用了1/3,2/3仍处于休眠状态。只要我们能够调动起自身的潜能,学习目标一定能够大幅度提高。
掌握知识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所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知识在头脑中是相互关联的还是各自独立的?是条理清晰的还是混乱不清的?是灵活贯通的还是刻板僵化的?认知结构不同,也就决定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有一个人,使用了结构树的知识梳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是掌握的认知结构的效果。
设法进入宁静专注的状态
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科学史上思想深邃的巨人都特别能集中注意力。奥托弗里希回忆说:“爱因斯坦特别能集中注意力,我确信那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诀:他可以连续数小时以我们大多数人一次只能坚持几秒中的程度完全集中注意力。”这句话很精彩,它清楚地揭示出了优秀科学家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对于每一个学习者来说,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何必为学习而发愁?宁静、忘我、轻松又专注,这样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比较好。
学会自我调节
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认识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我们学习的强劲动力。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学会自我调节是通向愉快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是一种能够把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有目标的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里边,并不是说自己不管自己了,自己监视着自己,评估着自己,反馈着自己,然后有什么不足、修正,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这样一个过程里边,把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协调发挥好,不断地完善达到最佳学习的效果,获得最好的成绩,进而从做学问、到做事情做人方面,也不断地反馈自己,反思自己,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从而获得大成就、成为大人才,为国家做出大贡献。
以上这些因素是影响学习成败和学习成才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如果培养好了,形成了科学的学习观念,就能够健康成长。
应该说,这六大要素变成理念,无论目标很好,心理状态也好,就会非常安静,非常轻松,这个状态是非常好的,没有压力,没有紧张,没有焦虑,这样的状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感到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这样去学习都会无形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力。
8.学习力的实践方法
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总和。这也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真正尺度。
“未来属于那些热爱生活、乐于创造和通过向他人学习来增强自己聪明才智的人。”以下是6种终生学习力的实践方法:
自觉学习
反省检讨自己的心结在哪里,盲点是什么、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是自我精进的关键途径。
流通学习
与人分享越多,自己将会拥有越多。
快乐学习
终生学习就要快乐学习,开放心胸并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透过学习让自己完成心理准备,应对各种挑战及挫折。
改造学习
自我改造,通过学习向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努力,这种改造的效果往往是巨大的。
国际学习
面对无国界管理的时代,不论是商品、技术、金钱、资讯、人才等,皆跨越国界流通。因此,身为现代经理人,学习的空间也应向国际化扩展,开创全球化学习生涯。
自主学习
每个人有自己和生活规划时,更要自主地选择学习项目安排自主学习计划,以迎接各种挑战。
9.哈佛培养学习力的方法
(本文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比对学习力的论述,辑录在此供大家学习,本文有删节)曾经有人给学习力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但我认为,如果非要给学习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话,它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
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与学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们认为,学习者只要记住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东西,对学习来说都不是主要的。
其实,这恰恰是那些灌输式教育者最大的悲哀。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只是机械地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会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只能成为学习的奴隶。
同样,一个学习者如果不具有创造能力的话,不管他具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永远是在模仿和抄袭。
一直以来,有很多记者和教育界的人士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最能体现哈佛的特点?我的回答是:在哈佛,学什么由你自己决定。我们之所以给予学生这么大的自由度,就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认识自身和世界的多种视角,赋予他们知识、技能、思维的能力和生活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终身都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哈佛大一不分系科专业,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尝试,发现并确认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大二开始在40多种学科中选择专业,选定之后也允许改变。哈佛本科4年,至少要学30多门课,分为:7门“核心课程”、16门专业课,再加上8门选修课。所谓“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外国文化、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道德推理、数量推理、社会分析”等领域。各领域再细分为若干亚领域,共有11个亚领域,每个亚领域开设几十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再以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为例,每学年仅在肯尼迪学院就有300多门课程可以选择。此外,作为肯尼迪学院的学生还可以到哈佛别的院系去选课,比如说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文理学院的经济系、政府系等;也可以到哈佛以外的麻省理工学院、Fletcher法律和外交学院去选课。
但是,这种选课的自由对新生也是一种挑战。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背景、能力、兴趣和人生的目标来重新评价并设计自己,然后围绕着自己设定的目标来选课——试想,要在开学后的短短几天来计划自己今后的一生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正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就单个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转变为他自己的愿望,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习活动也一样,是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喜欢学些什么,学习的效果如何,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旺盛的学习动力。它是学习力中最具有激情的一种能力,可以说,没有学习动力,你就永远也不会具备学习力。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其实,哈佛并未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们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来启发他们的危机意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广泛的兴趣。对于按照自己的目标、兴趣等因素选定的课程,他们才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即使在离开哈佛以后,也会自主地去学习使自己不断增值的新知识。
“可是一个人的想像总应当超过他的能力,不然为什么要有天堂?”这是罗伯特·布朗宁于1855年所作的一首诗中的诗句。虽然,今天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能要超过布朗宁时代的任何一个人的最大胆的想像,但大自然的法则仍然未变: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最后,就会被一个更有想像力的演员推下人生的舞台。而这种想像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
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
可以说,哈佛给予你的,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提高你的学习成绩。但是,如果你真想获得成功,则必须坚持努力运用和拓展这些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不断地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和新的理想目标。
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
任何人的学习,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愿望的动机,才能使自己行动起来,被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就在几年前,哈佛神学院录取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学生,有人把他当作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他不仅仅多才多艺,而且各个方面都非常杰出,他的理科的成绩几乎满分,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可以直接进纽约交响乐团,被朱利亚音乐学院录取。无论是读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学音乐,将来都不用为工作发愁,而神学院毕业的很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为什么他要进神学院?这是很多教授都感兴趣的。听听他的回答吧,他说,我还年轻,工作并不是主要的,可以慢慢来,可是,信仰的问题,神是什么,人何以才能超越,这些是我的人生的功课,这些功课不做,我活着一天都不得安宁。我读书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我的人生。
我曾经建议哈佛的学生们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他们就永远也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
正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认清自己要什么并且找出动机是很重要的。人生若是没有动机,就像汽车没有了燃料,是走不了多远的。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应付父母和教师,这样的心态实在很可惜。
下面是一些大多数人为什么学习的原因:
A.证明自己的学习力;
B.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C.取得学习另一课程的资格;
D.得到学位证书;
E.有一份好工作;
F.父母或老板要求我学习。
上述内容可分为三组。A和B属于个人原因,你想要的回报就是学习本身。如果你选了它们,你可能会感到心里很踏实。如果你选了C、D、E,这表明你的学习原因对你很重要,但得到回报的时间较长,你可能感到学习很枯燥,因为最后的回报太遥远了。最后,如果你选择了F,你可能是一个厌恶学习的人,你根本不想学习,只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为之。
对于学习者来说,你必须要知道你通过学习想得到什么东西。因为,成功的学习依赖于学习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很重要,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有乐趣和有收获,你的学习将始终没有多少进展。
上中学的小外孙吉文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暑假里,他和他的一群小伙伴一起到郊外玩,正当他们玩得愉快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孩儿哭了起来,说是必须赶紧回家。
她着急地说:“天哪!我竟忘了看时间,今天的功课我还没有做。”
“现在是假期,怎么还有功课?”伙伴们问她。
“是我妈妈让我做的,如果没有按时做完,她会揍我的。”那个小女孩哭丧着脸说。
听到这里,我感觉到,不管那个女孩儿走到哪里、做什么,学习的负担总像影子一样跟着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负担竟来自她的妈妈。她在这种被迫式的学习下,虽然眼前可能会有好的成绩,但日日夜夜被学习负担压抑着,那种心情不可能是愉快的。她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挨妈妈的打,在这种情况下,她怎么可能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呢?
不幸的是,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不少像这个女孩儿的妈妈一样的家长,她们不是在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是在牵着孩子的鼻子用功,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现在,让我们从下面列出的这些学习目的中来看看你的学习到底是想要得到什么结果:
A.我希望享受学习的乐趣;
B.我希望通晓我所做的工作;
C.我希望通过……的考试;
D.我希望我的学习与我的工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E.我希望得到更好的工作以使生活更好一些。
如果你选择了目的A和B,你就已经找出了一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选了目的C、D和E,那你就还需要在今后把自己的目标订得再具体一些。
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在威德纳图书馆碰到了这样一件事。在那里,我遇见了我认识的一个学生格雷。
我问他:“你在这里都做什么?”
“读几本书。”他回答。
“为什么要读那些书?”我问。
“不为什么。能够阅读经典是我的目的。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中世纪的德语和拉丁语。”
我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在一些学校的图书馆里,我也总是看到有许多学生在伏案学习,我向他们问道:“你们为什么学习?”
“就是要个好分数呗。”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比之下,格雷并不看重考试分数,而是喜欢看一些经典的书,从中获得广泛的知识。然而这样的结果,也很自然地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考试成绩。对学习来说,主观目标越明显,越能够放下包袱,越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这时,学习就成了有趣的、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是主动的、自觉的,而不是被迫的、压抑的。
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
“明年要进入NBA的前三名。”篮球运动员提出这样明确的目标,训练就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学习也一样。我们为学生专门设立了谈话室。在谈话教员的笔记本上,第一个句子就是:
“没有人生目标就会出现成绩低下、暴力、吸毒、酗酒等一系列问题。”
有一个印第安人的传说也充分说明了目标对学习的重要。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印第安人小男孩捡到了一只鹰蛋,便把它放进了松鸡的窝里。后来小鹰和其他小松鸡一起孵了出来,并和它们一起长大。这只小鹰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松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和其他松鸡一样。它在土里找虫子和种子吃,从来不远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总之,松鸡就应当这样飞。
当这只小鹰长大后,有一天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高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翅能穿入云霄。
“这只鸟多美啊!这是只什么鸟?”这只鹰向身边的一只松鸡问道。
“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松鸡回答说。“但是你再也不要想这件事了。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也就再没想过这件事。它从未试图高飞过,最多不过挥打几下翅膀,抖抖羽毛而已。一直到死,它心里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只松鸡。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一只鹰,却总是把自己看作是松鸡,也就只能像一只松鸡那样生活一辈子。
我的朋友安尔尼·拉马纳出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小村庄里。他一共有十个兄弟姐妹,所以不到12岁便到采石场干活了。每天,头顶着西西里岛那灼人的烈日,耳中回响着震耳欲聋的锤击声和巨大的石块滚入坑底时相互撞击的声音。
安东尼·拉马纳惟一的奢望就是能到海边的硫磺矿或盐矿去干活,那儿的工钱要高一些。但是,就连这些矿井也显得那样遥远。这些矿井在山的另一面,还要穿过一条山谷,山谷中奔流着阿西那勒思河。小安东尼到硫磺矿或盐矿去多挣几个钱的幻想是那样遥远,甚至远不可及。
这儿很少有人离开过采石场。他们每天日出上山,日落下山。只能偶尔从一两个牧羊人那儿听到一点儿山那边的消息,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
安东尼·拉马纳小学时就阅读了有关该岛的历史,听老人们讲述该岛的变迁。他认为西西里岛自从尼奇亚斯和雅典人的军队于公元前415年在阿西那勒思河畔被歼灭以来的2000多年中,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当时战败的雅典士兵被罚在采石场做苦役,他们在烈日下煎熬,直到死去。
安东尼·拉马纳16岁那年,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一直来到海边。在盖拉海湾中,他看到一只货船正在装货,准备开往美国,便上船当了水手。
在美国,当他遇到困难时,有多少次他曾想重新踏上从采石场回家的道路,听一听牧羊人那熟悉友好的声音。但是,由于采石场4年的苦役使他掌握了凿石的技术,他在新泽西州沼泽地的渠道工程中干了几天之后,便在华盛顿当上了石匠学徒。
22岁那年,也就是来美国6年之后,他终于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证书——一张石匠工会卡。不久他便被选去在林肯的纪念碑上雕刻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讲演词。每天,当他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作时,都要认真地琢磨巨大雕像的面部表情。这位悲哀的、疲惫的人,早年生活在和安东尼·拉马纳一样艰苦的环境中,后来当上了律师,最后又当上了总统。他在美国最危难的时刻,拯救了美国,并发表了不朽的宣言。现在.这个从西西里岛来的移民正在把这个宣言刻在石头上。让人们永远铭记在心里。
有一天吃午饭时,安东尼坐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巨大的林肯雕像,这位来自西西里岛山区的小石匠突然做出了一项决定:安东尼·拉马纳能够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他要当律师。他在一块木板上写道:“安东尼·拉马纳”,在他的名字下面又写道:“安东尼学法律。”那天晚上,他把那块板子带下了脚手架。他的朋友都笑话他,“你是林肯第二吧?安东尼,你看雕像看呆了”。
安东尼过去只在西西里岛的一所乡村小学读过五年级,想在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学习,真是谈何容易。每天,他要在脚手架上连续工作10小时,下班后还要上夜校去补习英文。他的帆布兜里不仅装着凿子、锤子和午饭,还装着课本。他常常匆匆忙忙地吃过午饭便抓紧时间读书。他坐在一段木头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手拿着两片玉米饼,中间夹着一块咸猪肉。他的朋友们都笑话他,正像许多年前林肯的工友笑话林肯一样。
最后,安东尼·拉马纳考入了法律学校。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只得离开美国去同法西斯作战。回国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了一个法学学士和一个法学硕士的学位。
后来,他一直在纽约和华盛顿担任律师,工作非常出色。同时,他还连续30年担任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特别顾问。我是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他的,虽然我们两人的年龄差距很大,但我们还是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我问他,我是否可以用他的故事来描述目标作为学习动力的含义时,他让我去找一个更好的典型。当我让他谈谈对学习动力的看法时,他说:“那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动力,并自己为动力确定具体的含义。”
安东尼说的没错,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坚决地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跳蚤能立即轻松地跳出来。而它所跳的高度,一般是身体高度的400倍。如果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跳蚤就会一次次撞在玻璃上,不过,很快它就变得聪明起来,开始调整所跳的高度,只在玻璃下跳动,再也不会撞到玻璃上了。一天以后,实验者拿开玻璃,跳蚤仍然在原有高度跳动。一周以后,它虽然还是不停的跳动,但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难道跳蚤真的无法跳出来了吗?不是!只不过它已经确信,那个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现在,就有很多人正在过着这种“跳蚤人生”:几经奋斗,几经失败,他们不是在不停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于是就一次次降低自己的目标,最终因害怕挫折而一辈子过着平庸的生活。这正像艾萨克·辛格所说:“如果你一直说事情会越来越糟糕,那么它就真的会越来越糟糕。”
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
形式上的学习生活虽然终结了,但你一辈子都还是学生。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你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不会结束的,也不应该结束。
我读过一篇文章,它这样描述了一位父亲的担忧:
每一次我到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望着她那无忧无虑的小脸蛋,我的担忧就愈发沉重起来:可怜的孩子啊!你知道不知道,许多年以后,当你踏入社会谋求一份办公室普通文员的职务时,最少会有8个同胞与你竞争这个位置,其中包括两个耶鲁的博士、三个牛津的硕士,而另外三个人则具有5年以上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到那个时候,如果不能比他们更优秀,你就做好申请救济金的准备吧!
这夸张、俏皮而又诙谐的文字,非常尖锐地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严酷而激烈的竞争现实。针对这种现实,如果你不具备危机意识,不能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就必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通常,刚进入哈佛的学生大都非常不理解这里的教授为什么要布置那么多的课外阅读。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在在校期间看完所有的材料。后来,他们在学生服务中心找到了答案。在那里,陈放着许多关于哈佛的介绍资料。其中有一份,标题是:“教授布置了大量阅读,我根本无法完成,怎么办?”答案是:“阅读材料是教授们精心准备的,要尽量阅读,哪怕是在离开哈佛以后。因为,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你离开哈佛以后,虽然形式上的学习生活终结了,但你一辈子都还是学生。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你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不会结束的,也不应该结束。你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让学习成为你一生都在做的事,而不管你的人是否还在学校。
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你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不会结束的,也不应该结束。
虽然从开始上学到离开校园,你要经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但这毕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还不足以应付你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能给你的只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大量其他知识都需要你通过自我教育来完成。
现在,有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相同的误区,他们以为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没有必要再学习了。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使没有意识到,你也是一直在生活、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如果自己能具有不断的自我教育意识,能够以诚恳的态度去学习,你就能克服所有危机,赢得你所希望的一切合理的东西。
在几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曾经生活着成千上万只恐龙。这些恐龙体态庞大,种类繁多。它们或在天空滑翔,或在水中游走,或在陆地奔跑,是当时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物种。忽然有一天,这些庞然大物神秘地全部灭绝了。
关于恐龙灭绝之谜,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开,有的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有的说是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无论哪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恐龙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导致了灭绝。而与恐龙同时期的蜥蜴等动物则成功地适应了变化,生存下来,发展到现在。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乌鸦的,虽然真实性非常值得怀疑,但其中的启示还是值得我们深思。据说,在一百多年前,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带着几只乌鸦到了非洲的一个小国家。几年以后,传教士死了,乌鸦却一代一代繁衍着,并且越来越多。这些乌鸦浑身都是黑色的羽毛,终日嘎嘎地叫着,令人非常讨厌。于是,当地的人们就开始射杀它们。许多乌鸦被杀死了,照这样下去,乌鸦很快就会在这个国家绝迹。
剩下的乌鸦已经不多了,它们一看见人就逃跑,后来就干脆躲到树林里,但这也不能保证安全。为了生存,它们把自己的羽毛染成了像树枝一样的灰色,并向当地的鸟儿学习鸣叫,渐渐地,叫出来的声音也没那么难听了,而是轻轻的,像是在乞求。
令人讨厌的颜色与声音都没有了,当地人就不再射杀乌鸦,它们在那里继续繁衍了下来。
当危机来临时,恐龙丝毫没有意识到灾难的到来,所以它灭绝了。而乌鸦却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从而幸存下来。
面对永恒变化的自然界,动物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进化着,发展着。人类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否则成功将无从谈起。
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这就像我们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情况一样,不能只看到大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美好外表,因为无论有多么美的外表,如果大树的根已经烂掉,那么眼前的这些繁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
我的邻居海曼曾经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这所大学的医学院在全国排名第二,仅仅排在我们后面。离开学校后,她成为了一名医术高明的牙医,她每周只工作三天,而每年的收入是10万美元。她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认为就这样下去没什么不好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40岁的时候,她的手因患了关节炎而无法再做牙医的工作了。最后只能到一所中学教书,收入也由原来的每年10万美元减少到了3万美元。
海曼的错误就在于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谋生手段,更没有必要去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看看吧,这就是停止学习的后果。
我想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试验: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来。但如果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动它,它将呆着不动。如果将温水慢慢加热,当水温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险境,青蛙仍呆在那里直到被煮熟。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的激烈变化,而不能感应出缓慢渐进的变化。
其实,大多数人的头脑,也是习惯于察觉周围发展较快的事物,而对持续发展的事物难以察觉。为了避免成为被煮熟的青蛙,就必须要敏锐地察觉出形势发展所构成威胁的渐进过程,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查尔斯曾经在哈佛度过4年的大学时光,他现在就职于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的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不管是多高职位的人,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
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查尔斯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毕竟,哈佛的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轻而易举地找到另一份不错的工作。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原来,查尔斯离开哈佛以后一天也没有停止学习,他在工作之余不仅自学了法语和希腊语,还成为了一个软件编程高手,这可是他原来最不擅长的。
长久以来,有很多人都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20%的哈佛学生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要职,30%的哈佛学生在担任世界各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在美国500家大财团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经理人有哈佛背景。他们都认为我们肯定有一种神秘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那么多的优秀人才。
其实,哈佛学生的成功虽然有我们教学方法的因素,但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还是他们自己。如果在离开哈佛以后,他们就满足于已经学到的知识,从而停止了学习,我想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我们所做的,就是使他们将那些所谓的“毕业”概念从头脑里踢出去,永远都不要说:“啊!我终于毕业了,我的学习生涯结束了!”
10.中小学生学习力自测题
下面每行中都有一些两两相邻、其和等于10的成对数字,在每对相加等于10数字的下面画上线,例如:879564367822691
测试要求
(1)小学生在8分钟内,初中生在5分钟内做完,不要超时,否则测试成绩不准确。
(2)从一开始做,就一直到做完为止,中间不能停顿测试标准
下面数字行共有150对相加等于10的邻数,每答对一对数字,则得1分,例如:孩子答对下面共130对,则得分130分。
评分标准
得分138~150的,学习力、注意力非常强,学习效率高;得分116~137的,学习力、注意力比较强,学习效率比较高,需要提高注意力;得分102~115的,学习力、注意力一般,刚好及格,学习效率比较低,更需要提高注意力;得分101以下的,学习力、注意力比较差,学习效率很低,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最需要提高注意力。
A 7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B 91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4
C 128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D 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265190
E 51982774675370988028382032465934
F 20563770895749745505533554465505
G 64328976378209382457864018258640
H 76554744466688831345178313141561
I 3283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J 98798787682676570198684743289619
K 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67
L 24682468369118194455566667777738
M 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1199
N 91827364558183729108207456789234
O 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P 63868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Q 97543354682254668574635296645342
R 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S 5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T 83654289664036826754698457342891
U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V 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W 64286497628018365283607788991122
X 48295163837846752866337744885599
Y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