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港海员工会
香港,是早期中国海员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殖民色彩最为触目惊心的地方。
海面上,悬挂英、美、法、俄、德、日等国旗帜的轮船、军舰横冲直撞; 海岸上,蓝眼睛、高鼻子、大腹便便的洋行大亨、银行董事、公司经理,正在筹划着怎样把过剩的洋纱洋布、洋火等,倾销到中国市场,怎样把中国内地的原料,农副产品大批大批地装上轮船运回国内。中国海员眼看着中国人民的财富,被殖民者源源不断地夺走,眼看着洋老板欺压剥削中国人民,心中积满了深仇大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
1884 年,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9 月,法国侵略者为了侵占中国,让香港修造船工人修理法轮“伽利桑尼尔号”。香港工人为抗议法国入侵中国,誓不修船。修造船工人的这一爱国义举,得到香港各界工人的热烈支持。搬运工人、店员、车夫、船工、海员都参加了这次罢工斗争。法国老板用高薪诱骗中国海员上船做工,但中国海员没有一个应招。为了打击侵略者,原来在法国轮船上的中国海员也都纷纷罢工离船。正如当时报上报导的:“往来香港法公司轮船东洋号,其中司火华工现已不顾执役, 悉数走散。”当时,驻上海的法国领事李梅,正住在香港旅馆,旅馆工人拒绝为其提供服务,他搭船走时,海员也不接不送,令其寸步难行。这次罢工声势很大,惊动了国内外。英国的一家报纸大叫: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动”。这次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1911 年 10 月 10 日,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反清烈火迅速燃遍全国。统
治中国 270 余年的满清王朝,被革命军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 2000 余年的封建统治。消息传开,海员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纷纷剪掉辫子扔进大海, 并自发组织起来,捣毁封建王朝的基层政权。但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顶不住封建军阀的强大压力,孙中山将总统让给袁世凯,从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流产。海员们一度高涨的热情被葬送了。“难道这就是革命吗?”虽然革命没给他们带来什么实惠,但却提高了他们的觉悟,锻炼了他们的斗争意志。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并没有灰心,他继续组织力量,发起讨袁运动。由于他经常乘船外出,四处奔走革命,与海员的接触自然很多。他十分了解海员们的生活遭遇,感受到了他们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于是,他开始向海员们宣传革命道理,鼓励他们成立自己的组织,为自由而斗争。孙中山的话使海员们深受启发。
1913 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秘密召见了“满提高轮”上的西崽(服务生)
陈炳生、赵植之等人,帮助他们建立了海员组织“联义社”。他们积极支持革命党人的活动,帮助他们输运军火,另一个经常性的活动是演戏。募捐收集到的钱,一部分救济难友和家属,另一部分送给孙中山,支持国民革命。联义社发展很快,旧金山、香港很多船上都有它的组织成员。联义社总社设在“满提高轮”上,而它的海外交通部则设在香港。联义社是国民党的外围组织。苏兆征、林伟民都是社里的骨干分子。
1914 年,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准备“再次革命”。孙中山接受了失败教训,严密组织纪律,慎重发展党员, 重视在下层革命群众中发展革命党人。海员陈炳生被孙中山委为“满提高轮” 上联义社分部部长。陈炳生等又在“满提高轮”上成立了“海员公益社”。
随着斗争的发展,“公益社”不断壮大,俄、日等国的轮船上也有了“公益社”的组织。1918 年,为适应发展形势,总社从“满提高轮”上迁到香港, 并向香港政府的华民政务司注册,要求备案,成立正式的公开组织。但香港政府不同意用“公益社”的名称,后改为“慈善会”。会址设在香港干诺道。
“慈善会”成立后,迅速扩大到各船,在各船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支部。他们在船上组织海员俱乐部,为海员们演戏,举办音乐会,活跃海员们的生活。船到港后,俱乐部还在陆上演出,捐钱,作为海员公共福利基金。但他们的斗争仅限于经济方面,又都比较分散,往往是一艘船,一块地方地进行, 所以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它毕竟是海员们自己的组织,能够代表穷海员们说话。
包工制的剥削,广大海员难以忍受。1920 年,香港有 30 多家轮船公司, 大多数都实行包工制,只有英国的昌兴公司自行雇工。他们要海员互相“联保”,保证不私逃。如有逃跑者,联保人要被罚款。海员们宁愿互相“联保”, 也不要包工头的中间盘剥。但 1920 年冬,宝泰办馆的工头王德轩、谢诗屏与英国昌兴公司的老板勾结,要包揽该公司的雇工权。他们不管海员愿意与否, 一律要求该公司的中国海员加入宝泰馆,并且每月扣除二元作为入馆费用, 海员们坚决不干。于是一场反对包工制的斗争拉开了帷幕。
斗争首先从“满提高轮”开始,这条轮船上的海员最早组织海员团体, 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一天,宝泰馆的王、谢两工头趾高气扬地来到“满提高轮”上,对中国海员宣布:“公司要我们担保你们,你们走了一个,公司要我出 500 元钱。因此,你们必须加入宝泰馆,入馆每人每月交 2 元入馆费, 就保证你们的职业,否则不保障你们的职业。”海员们回答说:“我们不用你们保,我们自己保自己。”王得意地说:“你们公司已将雇工权交给我们了,你们不入宝泰馆,就不能工作。愿意加入的站一边,不愿加入的另站一边。”结果没有人加入,王气得暴跳如雷,咆哮着说:“好吧!不加入不要紧,明天你们都不要上船干活了”。第二天,他果然雇了一批新工人,把不愿意入馆的 200 多名老海员全部开除。
被开除的人马上找到“慈善会”,要求代表他们与昌兴公司交涉。“慈善会”派人与公司交涉,公司却以各种借口推诿责任。“慈善会”又帮助海员找王、谢 2 人,但王德轩却说:“几块钱还算什么,这不过是手续费!” 海员们被激怒了。“慈善会”就写信给“日本皇后轮”,要求他们与自己联合斗争,共同抵制王、谢的包工剥削,得到了“日本皇后轮”上中国海员的一致响应。
不久,“日本皇后轮”回到香港,王德轩、谢诗屏果然又窜到船上,强
迫海员加入宝泰馆,遭到大家的一致拒绝。这两个家伙又威胁说,如果不入馆一律开除。一听被开除,海员们火暴三丈,一涌而上,将王、谢两个包工头痛打一顿。然后一个个回房收拾行李,准备下船,宣布罢工。
这时公司和馆口准备雇一批新人上船。这些新工人都是从怡和堂雇来的。“慈善会”马上找到负责人翁娇,要他协助斗争,不要破坏。翁娇答应了“慈善会”的请求,没有把新工人派去。这样,老海员下船,新工人没上来,急得船长找公司要人。最后,公司因怕自己受损失,不得不宣布:“‘日本皇后轮’是客轮,用新工人不当,为营业计,要求工人复工,包工制可以不实行。”
“日本皇后轮”的斗争胜利了,但“满提高轮”的斗争却失败了,这使他们深切地感到:“慈善会”远不能达到海员的要求。尤其是后来,当海员酝酿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包工制的斗争时,由于“慈善会”的软弱动摇,再加上工贼出卖,没等斗争发动起来就夭折了。失败的教训使海员们意识到软弱的“慈善会”不是工人兄弟的可靠支柱,若想取得斗争胜利,就必须建立自己的阶级组织——现代工会。
1920 年 11 月,孙中山先生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被推选为非常大总统。广州成为全国最开明,最进步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香港海员中的积极分子们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开展活动,筹组工会。海员陈炳生、瞿汉奇、林伟民、苏兆征等人以“慈善会”的名义联合各种馆口的工人海员,积极宣传建立海员工会的必要性,经过各方面的反复协商,决定成立正式的海员工会。孙中山也热情赞助,并将工会命名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
总工会设在香港。因当时香港的英国总督正好是英国工党的施塔士。工党自称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为工人服务的,工党当然应该支持工人成立工会。所以当海员向英国政府申请正式注册立案时,施塔士虽然借口香港没有成立工会的先例,但在海员们的强烈呼吁下,还是将报告送往伦敦。经过几个月的周折,伦敦批准了海员工会的成立。
1921 年 3 月 6 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海员的第一个工人组织,也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会组织之一。
大会选出了第一届海员工会领导人,陈炳生为总会会长,蔡文修为副会长,瞿汉奇为司理(主管财务),罗贵生为司库,林伟民、邝达生为交际, 冯永垣为调查,共设七个委员。
海员工会成立后,立刻从替海员办事入手,树立自己的威望。在“那威洛也”号船上工作的 13 名中国海员的工资,被工头全部私吞。船到香港后, 海员便向工会报告。工会立即派人与船长交涉,开始,船长不承认,后来, 在海员工会据理力争之下,同意补发这 13 名海员的工资。有一条往返于香港
——广州的轮船叫“西安轮”。船上中国海员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待遇非常微薄。尤其是船上的生火工,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每次睡觉都是东找西找,随便挤个地方睡。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忍受买办的殴打与辱骂。不堪忍受侮辱的海员们向海员工会诉苦。海员工会派人上船与买办交涉,竟被买办蛮横地轰下船。这激起了海员们的公愤,于是总工会马上决定,全船罢工, 以示抗议。这时,船上买办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便承认错误,请求海员复工。但海员却坚持要公司撤掉买办才上工。公司迫不得已撤掉了那个打骂海员的买办。这些斗争,规模不大,在工会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显示了海员
工会组织的力量,扩大了它的影响。许多中国海员,无论是中国船上的,还是在外国船上工作的海员,都纷纷加入了“中华海员联合工业总会”。
20 世记 20 年代,英帝国主义统治下的香港社会,物价不断上涨,海员生活无法维持。他们迫切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为了满足海员的呼声, 反对轮船公司老板对海员的剥削与压迫,海员工会开始酝酿一场大的罢工风暴。1921 年 5 月,海员工会讨论并通过了向船主提出增加工资要求的方案, 并将这一决定通知海员,征求意见。6 月份,工会召集干事会和全体海员大会,就有关增资问题展开了全面讨论。大家热烈拥护这一决定,并开始着手大罢工的各种准备工作。成立了“海员加薪维持团”、“征求队”、“劝进队”、“宣传队”、“防护破坏罢工队”等秘密机构,来促进罢工的实现与胜利。为使罢工能够坚持到底,工会还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准备安置罢工后回广州的海员。关于罢工的经费,工会也派人募集,并和外埠海员联络,请求他们声援。
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后,海员工会于 1921 年 9 月,正式向轮船资本家们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一场令世人震惊的海员大罢工的风暴已经来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