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的臭苦力——海员

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而且还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万千的美丽国家。她东临大海,有蜿蜒绵长的海岸线, 南起广西的北仓河口,经 10 个省市,一直延伸到辽宁的鸭绿江口,总长 18000 多公里。在这长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天然良港,栖息在这里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从古就开始了造船、航海活动,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

在粤江口以东,与九龙隔海相望处,有一个名叫香港的美丽小岛,它的面积约有 80 多平方公里,岛周边海岸线长约 40 多公里,但它港弯水深,四季不冻,能容纳巨大的船只,是一个优良港口。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它们凭借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 年,中国战败,并在英帝国主义的军舰上,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不仅赔了款,还将香港让给英国使用。 1856 年,英国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1860

年,英国又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另一个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强占了九龙司(即现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嘴一带)。

1898 年,英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

行“租借”九龙半岛深圳河以南地区及其周围岛屿 235 个,租借期为 99 年。祖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地区,就这样沦为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香港是亚、非、欧的交通要冲,远东的转运中心。当时,世界各国运入中国的货物以及从中国输出的货物,都必经香港,甚至当时中国沿海各省运往广州的货物也要经香港转运。优越的地理位置给英帝国主义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从 1843 年,英国商人在香港东边山开办第一个船坞时起,香港海运业迅速发展起来。19 世纪 50 年代后,美、日、葡萄牙等帝国主义国家,看准了香港这块肥肉,纷纷插足,相继设立轮船公司。1845 年来香港的船只仅有20 万吨,1914 年出入香港的船只则达到 25 万艘,香港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港。

英国侵略者自从强占香港后,就开始着意经营起来。它在香港设立总督, 总督下设裁判司、华民政务司、警察司等,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殖民机构。通过这套机构,压迫剥削香港人民,掠夺香港人民的财富。以 1924 年为例,

香港政府的收入中(英资本家收入不计在内),仅鸦片一项就超过 500 万元。因而,英殖民主义者们经常夸耀香港是“英国国王王冠上的一颗宝石”。但是应该说这是一块红宝石,一块用中国人民血汗染成的红宝石!

随着香港海运业的发展,人口也在迅速增加。原来香港岛上的中国渔民不足 4000 人,到 1921 年,即海员罢工前一年,已经激增到 52 万余人,其中外国人只占 4%,而被剥削压迫的中国人占绝大多数,受剥削最重、受压迫最深的是以海员为主的香港工人阶级。1919 年,全中国海员总数为 15 万人, 而其主要聚居地则是香港。

提及海员的生活,人们就会联想到大海,想到那无比壮观的蓝色海洋。大海是美丽深沉的,但也是波涛汹涌,无情无义的。旧中国的海员,虽然常年生活在大海的怀抱里,但却没有权利欣赏大海的美丽,只能饱尝大海的苦涩与艰辛。他们在外国轮船上干的活主要有 3 种;一是舱底活,如烧火、加

油等;二是柜面活,如水手、油漆等;三是船尾活,如侍仔等,这些都是船上最脏最累的活。外国轮船公司还明文规定:船长、大副等职务,不准中国人担任,中国海员和外国海员干同样的活,但工资却只有外国海员的十分之一。

生活上的待遇也很不同。譬如住房,外国海员一、二人一间,而中国海员必须是五、六人一间。中国海员住的多半是条件很坏的房子,不是在火舱附近,就是光线不足,空气不好。有的轮船根本就没有中国海员的住处,他们因此只好睡在货堆上、通路两旁,甚至是煤炭堆上。

中国海员每天做工在 12 小时以上,经常达到 14 个小时,有时更多一些, 但所得工资却很少。1921 年一般海员的收入是二、三十元,而当时香港的物价却十分昂贵。因为香港本岛的产品远不足以供应香港居民的消费,粮食、肉类、水果、蔬菜以至纺织品都要从其它地方运入。当时,每人每月伙食费要 10 多元,房租也要 10 多元,再加上衣服、日常用品的需要,每月二、三十元的收入,是连一个单身海员也难维持生计的,何谈养家一、香港的臭苦力——海员 - 图1口!可是,一般的海员都有家属三、四人,他们全靠海员那微薄的收入过活,这便不能不使海员及其家属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特别是海员要经常随船到外国去,每去一次要几个月,甚至二、三年才回来,这样就更无法照顾家庭了。因此, 经常发生海员卖妻卖女的惨剧。当时有人编了一首描写海员生活的顺口溜:

洋船两尖尖, 中间冒黑烟。三天不开船, 没有香烟钱。

海员不但饱受帝国主义者和轮船公司老板的残酷剥削,而且还要忍受包工制的无情压榨。当时,外国轮船公司雇海员大多不是直接招募,而是委托中国的包工头代办。香港的包工制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称为“洗马沙馆”, 这种“馆口”由包工头设立,他们与轮船公司相勾结,包办介绍海员的工作, 凡想当海员的人必先贿赂工头数十元,当作“介绍费”,才能得到工作。上船工作后,每水(航次)还要扣除十几元钱报效工头,否则,工头随时可以将你赶下船。第二种叫“君主馆”。是由私人与轮船公司相勾结成立的。凡想由它介绍当海员的人,必须先缴纳入馆费数十元,取得候工资格,可在馆里吃住。介绍海员上船没有什么先后顺序,完全由馆主自定。待海员上船后, 与他们实行薪水抽份。馆主抽份没有限定,想抽多少就抽多少。因为,当时海员工作是拿不到现钱的,都是干几个月后,由工头和船主结帐,工头给多少就是多少,海员无法与他们争辩。

为了反抗以上两种馆口的剥削与压榨,海员们自己合股组成了“民主馆”,又叫“兄弟馆”。自办宿舍,自找工作。这个馆口比较公平,减少了包工头的勒索。但由于海员多数没文化,不能记帐目,不得不请个有文化的管帐先生。天长日久,这种管帐先生便从中渔利,剥削海员,成为骑在海员头上的吸血鬼——新工头。

据不完全统计,1921 至 1922 年,香港的“洗马沙馆”、“君主馆”和“兄弟馆”约有 130 多个,其中以前两种数目最多、势力最大、剥削最重。这些馆口不是属于海员自己的组织,而是压迫海员的工具。海员们恨透了包工头,但又敢怒不敢言,只有在没人的地方,痛打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工头, 但痛打后的结果是海员的失业。

海员不但要忍受沉重的经济剥削,还要忍受政治上的非人待遇、精神上的歧视与凌辱,这使中国海员完全处于奴隶的地位,生活工作在人间地狱之中。外国船上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高级船员,把中国船员叫做“猪仔”、“蠢货”,看做“劣等民族”。船到美国,他们不准中国人上岸,他们的理发馆拒绝给中国人理发,他们的公园不准中国人进去。在一些外国船上,连饮水也是分等级的。高等的外国洋人喝自来水,而中国海员只能喝由黄埔江直接注入船上的混水。有一次,一个老水手病了,想喝用自来水泡的茶,开开胃口。另一个中国海员偷偷地跑到洋人厨房里打了一壶自来水,在走廊上被洋大副发现。他一直追到舱头,不由分说,抡起手中的藤条便打,硬逼着中国海员将那一壶自来水倒入大海。那时的中国海员连喝一口干净水的权利都没有。

海员们的工作环境是很艰险的。船上什么劳动保护也没有,救生设备只供高级船员使用,一旦遇到海事,中国海员只有听天由命。中国海员长年没有休假,至于生病工伤均无人理睬,轻者赶下船,重者没断气就扔进大海。据老水手朱宝庭回忆:有一次,他们的船遇到风暴,桅杆被风刮断挂住,船身倾斜得很厉害,眼看就要翻船。正在这危急时刻,只见一个人勇敢地爬上绳梯,攀上桅杆,摘下被挂住的帆篷,使船转危为安。这个中国人下来时, 因风雨太大而失手,摔到甲板上昏了过去,但他并没有死。夜里,狠毒的洋船主为了减少负担,竟将这个救了全船人性命,也救了洋船主本人和他的财产的中国人,偷偷地扔进大海。多么善良勇敢的中国海员!多么贪婪卑鄙的洋船主!

中国海员在外国船上受尽了洋人的凌辱,在外国港口受尽了各种歧视。他们对帝国主义洋老板无比仇恨,对本国那个卖国求荣的媚外政府更是恨之入骨。他们深切地体会到祖国的贫穷积弱,给他们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难和凌辱。封建包工头的残酷剥削,低下的社会地位,恶劣的工作条件,动荡的生存环境,以及复杂的斗争经历,逐渐使中国海员磨炼出了独特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

他们走遍世界各地,见多识广,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进步快。在欧美他们看到: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的激化,民族矛盾的加深。在亚洲、非洲,既看到殖民地人民的贫穷落后,又看到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间的不断斗争。当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出时,中国海员大为震动。尤其是那些到过苏联港口的海员,看到摆脱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的俄国工人阶级扬眉吐气的情景时,又激动又羡慕,希望“中国也应当这样干一下”。

他们勇敢、机智、坚韧性强。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大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影响全船人的生存。当暴风袭来或海事发生时,人们没有丝毫缓冲的余地,更不允许犹豫怯懦,唯一需要的是勇敢、镇定、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这样的工作环境,培育了海员们的勇敢与顽强。

他们豪放、爽朗,心胸开阔,大公无私,集体主义观念强。“存在决定意识”,长期的海上生涯,把海员们陶冶得深沉豪放。船在凶险的海上航行, 要保证安全抵达彼岸,单靠一个或几个海员是不行的,它需要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需要真正的同舟共济。因此作为一名真正的海员,他必须时刻想着集体,想着全船,船在,人在,船人不可分,这就养成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高度的责任心。

他们遵守纪律,应变能力强,机智果断。任何一艘轮船若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港,必须得有统一的指挥。尤其是遇到危险时,无秩序的胡乱行动,都将导致船翻人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员的组织性纪律性像军队一样重要。他们最懂得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海员常年在外,远离家乡、故土和亲

人,再加上外国人的侮辱和歧视,使他们倍加思念乡亲。这种思乡之心和想亲之苦,凝聚成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中国海员的生存境遇和所受到的政治压迫,形成了他们自己得天独厚的特点。他们就像一堆干柴,只要有火种播撒,积压在他们胸中的怒火就会燃烧起来,并且将映红中国与世界;他们的斗争精神像不断积蓄的洪水,总有一天会冲垮大坝,咆啸着冲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