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一)德国强占胶州湾

甲午战争后,德国立即向清政府索取海港,但没有成功。1896 年 8 月, 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蒂尔匹茨(Tirpitz)在中国沿海进行查勘,认为胶州湾最宜于建立海军基地,主张加以占领。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附和他的意见。他们报告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Ⅱ)说,胶州湾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港湾良好,附近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又是渤海湾门户,战略地位重要,建议迅速占领该湾⑤。德国政府派水利工程师福兰西斯(Franzius)来华,对胶州湾的地理、气候、物产、人口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并拟定了计划,作为“日后建设之基础”⑥。德国政府决意制造事端,乘机强占,事后再胁迫中国承认既成事实。德国首相霍亨洛

(Hohenlohe)告诉威廉二世:我们唯一可循的途径是等待中国人先给我们报复的理由,然后占领海港,作为一个抵押品,同中国人交涉,割让该地。他还说,根据过去两年的经验,利用在华传教士和教官的问题,不久就能找到这样的机会①。这个报告得到威廉的赞许,但当时实行武装占领的时机还不成熟,主要是在外交上需要作相当的准备。德国分析其他列强对它占领胶州湾可能采取的态度,它的估计是:英国对此事不会反对,法国也许有些麻烦, 主要却是俄国,它可能表示异议,而且清政府曾允许俄国舰队在胶州湾过冬

②。德国最大的努力在于谋求俄国对它的支持。

1897 年 8 月,德皇威廉二世在首相和外相的陪伴下,访问俄国,亲自试探尼古拉二世的态度。威廉询问沙皇是否真想拥有胶州湾。尼古拉表示俄国在取得新港口以前,仍要保留军舰出入该港的权利。威廉又问,德舰在必要时,经事先得到俄国海军当局的同意,在湾内停泊,对此尼古拉是否感到不便。沙皇作了否定的答复①。此外,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М.Н.Мур авьев)还私下对德外相毕鲁(von Bulow)表示,对俄国来说最重要的港口在辽东半岛。俄国的这种表态无疑加强了德国夺占胶州湾的决心。

11 月 1 日,德国两名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巨野被杀。威廉闻讯后喜不自胜地说:中国人“终究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与事件,我决定立刻动手。”②山东南部天主教德国主教安治泰(Jean.B.Anzer)这时恰在柏林, 他向外交部建议:“现在应该利用机会占据胶州,它对我们在各方面是个最好的、最能发展的据点”③。

威廉在得知传教士被杀消息的当天(11 月 6 日)就下令德国远东舰队从吴淞口驶往胶州湾,并询问尼古拉对德国派遣舰队去胶州湾是否同意。尼古拉作了模稜两可的回答:“对你派遣德国舰队去胶州的命令,我不能表示赞

⑤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697— 698。

⑥ Gérard:前书,页 203。

①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21— 722。

② Зарина Лившиц:前书,页 68。

①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18。

② 赵琪:《胶澳志》,卷 1,沿革志,页 5。

③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27。

成或者不赞成,因为我不久前才知道,这一港湾只在 1895—1896 年间暂时归我们使用。”④这个答复意味着俄国不能无条件地支持德国的行动。

11 月 14 日,德国舰队驶入胶州湾,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砍断清军电线,抢占山头要隘,挖沟架炮。胶州守将章高元要求抵抗,但清政府命令: “敌情虽迫,朝廷决不动兵”,要守军“不可轻启兵端”①。德国侵略军轻易地占领了胶州湾沿岸各地。

曹州教案发生后,清政府向德国表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保证使德国满意。但德国政府表示“不能满足于一般性质的要求”,因为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②。德军登陆后第二天,威廉召集御前会议,决定“向中国尽量提高我们的要求,务使其无法履行,因而有理由继续占领”③。德国公使海靖

(Edmund von Heyking)接着向总理衙门提出下列六项要求:④

(一)将山东巡抚李秉衡革职,永不叙用;

(二)在曹州、济宁、巨野各建天主教堂一所,赔偿被害传教士的损失;

(三)在巨野等七处为传教士各建住房一所;

(四)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五)中德两国合资成立德华公司,修筑山东全省铁路,开采铁路附近矿产。

(六)德国办理此案费用,完全由清政府负担。

德国这时没有提出租借胶州湾问题。它认为清政府不会全部接受上述要求,拖延谈判将使其能延长军事占领。在此期间,它可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在取得列强同意后,迫使清政府租借胶州湾。

11 月 20 日,清政府同意就德国提出的条件进行谈判,但要求德国首先从胶州撤军。德使海靖宣称:撤军是“唯一不能谈判之点”,德国需要让舰队留在胶州,“监视”地方当局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清政府表示拒绝。海靖极其蛮横地声言,在要求得到满足以前,“将保持占领地区作为抵押,并设立临时行政机构”⑤。

清政府指望得到俄国的帮助。11 月 15 日晚,总理衙门得到德军登陆的消息,李鸿章就急忙前往俄国使馆求援,直至拿到俄国代办一份发往彼得堡的报告事态的密电稿才离去。此后几天内,李鸿章每天派人去探听消息①。但俄国政府有自己的打算。它企图利用这个机会,从中国攫取例如派遣教官、松花江通商行船、修筑山海关内外铁路等新的特权;或者仿效德国,乘机夺占另一个港口。它在作出最后抉择以前,对清政府敷衍搪塞。俄国代办巴布罗福(А.И.Павлов)向李鸿章表示,俄、德两国正在会谈,德军对

④ 1895 年冬,俄国曾请求清政府允许俄舰在胶州湾过冬,并获得准许。见《许文肃公遗稿》,卷 8,函牍四,页 53。

①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81;《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38— 139。

②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47。

③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54。

④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83。

⑤ 陈宝琛等修:《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 411,页 15,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97 年 11 月 17 日) 上谕。

①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87(1938 年),页 42— 43。

胶州湾的占领不会长久,该地不久即能恢复正常秩序②。

11 月 16 日,穆拉维约夫向德国驻俄代办宣称,俄国对胶州湾享有停泊优先权③,还装出一副担心的样子说,德舰开入胶州湾的行动“必将使英人, 可能法人,也派舰队至胶州湾”④。德国代办提出异议,他说:尼古拉的回电表明俄国对胶州“毫不关心”,俄国关于胶州的一切声明都因沙皇的回电而失效。俄国反驳说:尼古拉的回电“仅仅证实了一个事实”,即胶州湾“目前对外国舰队是不开放的”,并表示,俄国“不能在外国船只侵入胶州时放弃该地”①。俄国的这些表示显然是一种要挟。德国知道它在讨价还价。首相霍亨洛认为,“我们必须付出一笔俄人所认为等值的代价即承担一种义务”②。 11 月 20 日,威廉向尼古拉提出保证,他对沙皇“在欧洲和亚洲的政策都是支持的”,具体到远东,威廉指出,由于俄、德、法三国联合的结果,“俄国不仅得以把朝鲜,而且也把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及黄海沿海都置于其独占的势力范围之内”。这就是说只要俄国同意德国占领胶州湾,威廉可以承认整个中国北部是俄国势力范围。威廉还保证德军留驻胶州湾不妨碍俄舰在该处停泊③。德国外交大臣毕鲁表示,德国愿将其主要力量和影响用于“有利于俄国的方面”。他还暗示,如果俄国在胶州湾问题上要价过高,德国可能被迫“支持英国的东亚政策”。德国的策略产生了预期的作用,它既然出了高价,俄国的态度也就随之发生变化。11 月 30 日,俄国驻德大使奥斯登—萨肯(Остен-Сакен)向毕鲁表示,在胶州问题上俄、德两国发生了“误会”,宣称两国目前有着“共同的任务”,不能“在两位君主之间造成任何私人的不睦”,俄国殷切希望“两国能继续靠在一起”。12 月 1 日,穆拉维约夫在招待外交使节的会上公开表示,“俄国可以不反对”德军对胶州湾的占领,并对德国代办声称,他“坚决相信中国将满足”德国的要求④。俄国外交大臣的这番讲话是一个信号,表明两国已经达成肮脏的交易,俄国决定支持德国占领胶州,同时自己也要乘机攫取中国一个港口。12 月 14 日, 俄国骗得清政府的同意,派军舰开进旅顺水域,随即将此事通知德国,希望与德国“在远东一道前进”。德国心领神会,对俄国举动表示热烈的嘉许, 乘机又把德国租借胶州和争霸山东的要求告诉了俄国。俄国政府表示“绝对同意以最友好的方式支持”德国的要求,“作为互相提携政策的一个实际证明”⑤。俄、德两国就这样卑鄙地完全勾结起来了。

当俄国起初向德国进行要挟时,德国政府以为它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我们与英国恶劣的邦交”,认为英国的态度对于德、俄的交易具有“无上的价值”⑥。因此德国在与俄国讨价还价的同时,也积极同英国进行交涉。11 月 17 日,德国驻英大使哈茨费尔德(Hatzfeldt)向英国首相索尔

②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63。

③ 赵尔巽等:《清史稿·邦交志(五)》,页 4604— 4605;《清季外交史料》,卷 128,页 13、14。

④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76— 177、179。

①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87,页 46、52;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90。

②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87,页 52— 53。

③ 清政府曾应允俄舰在胶州过冬,但所谓“停泊优先权”则完全是杜撰的。

④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52。

⑤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87,页 45— 46。

⑥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64。

兹伯里表示,德国要在中国沿海物色一个据点,希望英国“认识到它本身的利益”,同意德国这样做,并暗示,否则德国将“被迫付出一个高的代价”, 以保证取得俄国的支持。索尔兹伯里反问,“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反英同盟”。哈茨费尔德闪烁其词地回答,德国“必须对某些问题,例如在东亚”确定其政策。他暗示,德国在英、俄争霸远东的斗争中站在哪一边,取决于英国是否支持它占领胶州。索尔兹伯里随即表示,德国占领的地方“愈靠北”,离英国势力范围愈远,对英国的“不利之处”“愈少”,英国愈不会加以反对①。12 月 19 日,德国政府又向英国表示,为了照顾两国关系,避免损害英国利益,德国一再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一个南方港口交换胶州的建议,并宣称, 德国将“坚决谋求将来有与英国和谐合作”的机会②。1898 年 1 月,德国针对英国实业界的忧虑不安,向英国作出保证:在欧洲以外的国际贸易中,德国将追随那些曾使英国获得巨大成功的自由主义原则,暗示日后胶州湾可以作为自由港开放③。德国对英国作出这些保证以后,英国认可了德国对胶州湾的占领。

德军占领胶州湾后,日本议院“日夜聚议,大有攘臂出头之势”①,日本各军港的活动大大加强,沿海要塞举行了特别检阅,战争气氛一时浓厚起来。德国政府担心日本因其参加干涉还辽怀恨在心,在胶州事件上实行报复,竭力安抚日本。它解释说:“德国绝没有一点危害中国生存之意”,胶州事件“远不如香港割让于英国这样严重”②。德国清楚地知道日本对大陆的野心, 它“为扩充其边境能不惜任何代价”,而且特别注重“台湾对面的区域”; 于是德国决定鼓励日本觊觎福建,表示“德日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冲突”,它不再“反对日本立足于中国大陆上任何地方”,“绝无意从原则上妨碍日本进取中国大陆的计划”③。为了弄明白英、日之间的关系,它向索尔兹伯里探询。当了解到英、日在中国问题上没有任何协定或谅解,英国“绝没有怂恿日人”反对德国时,德国就显得比较放心。它认为如果没有英国的坚决支持, 日本决不敢对一个欧洲大国作战④。当时日本针对俄国的战争准备远没有完成,对德国占领胶州只好采取隐忍态度,等到日后再图报复。

法国对德国的敌对情绪十分强烈,但德国既争取到了它的盟国俄国的支持,英国也已表示认可,而且胶州离开法国势力范围很远,没有直接威胁它的利益,法国自不便单独出面反对。

德国取得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认可以后,侵略气焰越发嚣张。清政府指望俄国干涉的幻想破灭,便处于无所依恃,孤立无援的境地。12 月上旬, 清政府被迫接受德方要求,应允惩办地方官吏,修建教堂,偿恤被害教士, 以及由德国修筑由胶州湾到济南的铁路。但德国的真实目的是要夺取胶州。威廉不顾清政府的上述表示,于 12 月 16 日派亨利亲王(Prinz Heinrich)

①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87,页 48;《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75— 176。

②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80— 183。

③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198— 199、209。

①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页 160、164。

② 同上书,卷 1,页 169— 173。

③ 同上书,页 205— 206。

④ 同上书,页 217。2 月 8 日,毕鲁在议会宣布,胶州湾将作为自由港开放。9 月 2 日,青岛被辟作自由港。

率领增援部队来华,扬言在一切必要的场合运用“铁拳”,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同时,德国又借口“曹州地方又有驱逐教民杀害洋人之说”⑤,正式提出租借胶州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屈服。1898 年 3 月 6 日,李鸿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界条约》①。主要内容如下:

(一)胶州湾及湾内各岛(陆地面积五百五十余平方公里),租与德国, 为期九十九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它得以制订章程,“约束他国往来各船”,“中国之船,亦应一体照办”。德国由此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它以“租借”名义,强索海港,驻扎军队,实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

(二)胶州湾沿岸潮平一百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处“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这项规定限制了中国的主权,使六千五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上划作两国共管的区域。

(三)德国有权在山东建造两条铁路,一条由胶州经潍县到济南,一条由胶州经沂州、莱芜到济南,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三十里内的矿产。德国由此攫取了在山东筑路、开矿的特权。

(四)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需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应首先与德商商办。这便利了德国垄断资本的侵入。

以上各项规定,使山东全省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至于曹州教案本身,并没有包括在条约之内,而只在约文开头的地方提到一句,说此案已经商结。事件的经过清楚表明:曹州教案只不过是德国强占胶州的一个口实,即使没有发生此案,它也会制造别的事端,夺取胶州。

《胶澳租界条约》实现了德国蓄谋已久的野心,但它不以霸占胶州、控制山东全省为满足。当德国谋求俄国支持、答应把中国北部作为俄国势力范围时,威廉随即表示,他对“保留黄河[入海口]直至河套为止一段地区作为我们的势力范围一点寄予极大的重视”②。可见德国的企图是以山东为基地, 逐渐扩展其势力,直到把黄河中下游都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二)英德续借款

清政府 1895 和 1896 年两次借用外债偿还对日赔款后,还欠日本七千多

万两。1898 年 5 月 8 日是《马关条约》换约三周年,清政府为赶在这一天前付清赔款,又必须筹借一笔外债。

1897 年 6 月 1 日,李鸿章奉旨办理此事。他首先向俄国探询。当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乌赫托姆斯基是年夏天来华向李鸿章交付第一个一百万卢布的贿赂时,李鸿章就通过他向维特提出了借款要求。维特表示,作为借款担保的税收应由俄国监督,显然他仍想插手海关,排挤赫德,但这一要求与英德借款合同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他还要求,清政府须向俄国提供“最重大的和对俄国确有实质意义的利益”③。维特漫天要价,接洽未成。李鸿章指派盛宣怀在上海经办借款。

⑤ 《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51,页 5。

①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208。

② 同上书,卷 1,页 197、208。

③ 同上书,页 226— 227。

盛宣怀最先与美国资本家接洽。英商呼利詹悟生公司闻讯派人来华承揽借款。李鸿章等人以为该公司所提条件“颇为合算”,急忙命盛宣怀于 8 月

14 日与之签订草合同,并定于二十日内在北京订立正合同①。但英使窦纳乐和赫德不愿呼利詹悟生公司以较便宜的条件提供借款,于是“多方摇惑”, “播弄生波”②,该公司原来也别有打算,于草合同签订后横生枝节,大肆要挟,提出承筑粤汉、沪宁、宁汉等铁路以及中英合办纱厂等多项要求。接着又提出一千六百万镑中须有一半作为铁路借款①。呼利詹悟生公司要求层出不穷,李鸿章认定它“断不可信”②,与该公司的谈判宣告破裂。

12 月 14 日,即沙俄军舰驶入旅顺的同一天,清政府又一次向俄国提出借款要求。当时清政府被胶州事件弄得焦头烂额,俄国看到它的困难处境, 提出了多项苛刻要求,作为借款条件:借款以关税作抵,如关税不敷,以地丁、厘金加保;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位出缺时,应任命俄国人充任;给予俄国在东三省和蒙古修建铁路的独占权;为建筑中东铁路提供种种方便,允准修筑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允许在支线终点的海港建筑码头,一切悬挂俄国旗的船只均有权驶入该港;允许中东铁路公司船队在松花江航行,等等③。这些要求表明,俄国不仅企图控制中国北部的铁路网,而且念念不忘夺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英国金融界对俄国的这些要求感到震惊。伦敦中国协会一再敦促政府积极进行干预,指出“俄国担保的一笔贷款会使俄国在北京有巨大的势力”④, “结果中国就会变成俄国的一个州,海关也就不再在英国人的手中了”。赫德也向英国政府报警,认为“目前形势危迫”,此次借款“关系到远东大局”, 表示“非常希望汇丰能取得英国外交部的有力支持”,揽得借款。赫德的电报引起英国外交部的“警觉”①。1898 年 1 月上旬,英国公使要求由英国承揽借款,并针锋相对地向清政府提出借款条件,其中有:(1)由英国控制中国作为借款担保的进款;(2)英国取得建筑从滇缅边境到长江流域铁路的权利; (3)中国保证不把长江流域土地让与其他大国;(4)大连、南宁、湘潭辟为通商口岸;(5)给予英商在中国内地贸易的更多自由;外货在通商口岸免纳厘金

②。

上述条件的苛刻程度较之俄国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不仅要确保总税务司的职位,而且要进而控制中国的财政;它在西南力图排斥法国势力, 在东北力图打破俄国的垄断,同时又要确保长江流域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英国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压倒的优势,因此增辟口岸,免纳厘金等要求的实现就将进一步增强英国的经济势力。

英、俄双方的条件都非常苛刻,李鸿章仍主张借用俄款。1898 年 1 月 9 日,他向俄国表示,除建筑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一条外,其余的俄国借款条件

① 《清季外交史料》,卷 128,页 13— 16。

②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38— 740。

①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212。

②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92。

③ 《清季外交史料》,卷 126,页 26;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卷 28,页 12。

④ 盛宣怀:前书,卷 28,页 1、3。

① 盛宣怀:前书,卷 28,页 13;《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第 8 编,《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页 15— 17。

② 翁同龢:前书,册 36,页 101,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十六日(1897 年 11 月 10 日)所记。

都可接受。他还说清政府愿在俄国帮助下自己修筑这条铁路③。

窦纳乐闻讯大为恼火。1 月 13 日,他在总理衙门“大发雷霆”,断然宣称,清政府如借用俄款,英国立即采取“最坚决的报复措施”,它将“仿效德国”,占领舟山群岛,要求内河航行权、云南的铁路利权,等等④。英国财政大臣希克斯-比奇(M.Hicks-Beach)在对英国的一个商会的演说中针对沙俄称霸我国东北的企图强硬地表示:“我们认为中国是将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贸易最有希望的地区;本政府完全有决心不惜以任何代价,⋯⋯必要时不惜以战争的代价使这个大门不得对我们关闭。”①

俄国同样对清政府施加压力。1 月 15 日,巴布罗福奉命威胁总理衙门不得接受英国借款,否则俄国就会进行报复。他蛮横地宣称,“大连若开口岸, 俄与中国绝交”②。俄国的恫吓显然起了作用。次日,总理衙门大臣会晤赫德,低声下气地求他“解围”,向窦纳乐解释不能开放大连的苦衷③。

法国也企图承揽这次借款。它对英国条件表示坚决反对。外长阿诺托认为,“英国对华借款事关重大”,“任何补偿都不可能与英国所能取得的利益相提并论”。他指示法国公使毕盛(S.J.M.Pichon)“对北京施加压力反对实现”英国借款④。毕盛坚决反对开放南宁①,并且声称,中国如向英国提供管理财政和开采矿产方面的特权,法国将对中国南方省份提出要求②。

日本对俄国干涉还辽,怀恨在心,更不愿俄国通过这次借款取得特殊权益。它竭力怂恿清政府借用英款。1 月 20 日,日本公使矢野文雄对翁同龢说: “英之借款较他国为宜,英不过推广商利,中国若不借英款,则英必生心矣。”

英国一面与俄国进行激烈争夺,一面试图就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与它达成分赃妥协。1 月 17 日,索尔兹伯里训令驻俄英使欧格讷向俄国试探“英俄两国在中国是否有可能进行合作”。穆拉维约夫表示,如果索尔兹伯里愿意摊牌,他自己也随时准备摊牌,他要求“把中国的整个北部地区,包括天津到北京,北京到满洲”全部划作俄国势力范围。维特则指着中国地图上的直隶、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当着欧格讷的面声称,“俄国大概迟早要吞并整个这片领土”④。俄国狂妄的领土野心与英国的所谓势力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原则,即凭借其经济优势霸占整个中国市场的企图是水火不相容的,谈判没有结果。

英国对俄国觊觎总税务司职位,断然加以回击。1 月 17 日,窦纳乐向总

③ Б.Б.Глинский:Пролог 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ой войиы(格林斯基:

《日俄战争的序幕》),页 47;BPP,China,1898 年第 1 号,页 9。

④ Pelcovits:前书,页 212。

① 《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页 26— 27。

② BPP,China,1898 年第 1 号,页 11、16、18、23;Morse:前书,卷 3,页 115。

③ Глинский:前书,页 50。

④ 同上书,页 51;Зарина и Лившиц:前书,页 49。

① Joseph:前书,页 238。

② 翁同龢:前书,册 36,页 130— 131,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98 年 1 月 15 日)所记;《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页 32。

④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200。

署表示:“英国政府决意总税务司职位永远由英人担任。”⑤2 月 3 日,窦纳乐又照会总署:“英国在华贸易既已超过他国,本国政府认为,海关总税务司将来仍照以前办法,应由英人担任,对于英国商务利益关系极大”⑥。清政府被迫答应了英国要求。

英、俄两国谈判未成,在借款问题上的竞争愈演愈烈。1 月 24 日,巴布罗福和窦纳乐先后到总理衙门胁迫。巴布罗福“极言英款不可借”,声称如借英款,英国“将以埃及待中国矣”;并表示,“若中国不借俄而借英,伊国必问罪”。巴布罗福刚走,窦纳乐即到。他气势汹汹地责问:“中国自主, 何以不敢以一语诘俄”,竭力唆使清政府反对俄国⑦。次日,巴布罗福又到恭王府,坚决要求派许景澄为专使,赴彼得堡谈判借款,并扬言奉有电谕,“不借即失和”①。1 月 29 日,法国代办吕班(C.Dubail)到总理衙门威胁说, 如果开放南宁,法国立即占领比海南岛还大的地方②。次日,窦纳乐又到总理衙门大肆要挟,声称如借俄款,英国就要占领舟山,并要求清政府开放南宁, 准英国轮船在内河航行③。不论俄国还是英国,清政府都不敢得罪,决定向两国各借一半,但英、俄都坚持单独借款。法国又提出“借款国际化”的方案, 即“一切有关国家均得参加,必要时甚至包括日本”④。情况越来越复杂。2 月 3 日,清政府不得已宣布,中国决定自行在国内筹款,不借外债。

英国并不就此罢休。窦纳乐频频到总理衙门纠缠,声言中国如拒借英款, 必须给英国以“补偿”。他提出三项要求:中国开放内河供英船航行,南宁、湘潭辟为通商口岸,担保不把长江流域让与其他国家①。此后,窦纳乐一再催促,清政府终于接受第一、三两项条件,并允以岳州代替湘潭,至于南宁, 因法国坚决反对,没有答应。2 月 11 日,总理衙门照会英国公使:“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②这样,中国人口最稠密、物产最丰富的辽阔地区就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中国协会主席盖德润(R.S.Gundry)欣喜若狂地认为,英国由此取得了“对于扬子江流域的保护权”③。2 月 10 日、13 日,总理衙门又两次照会窦纳乐,正式表示同意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继续由英国人担任的要求④,确保由英国继续控制中国海关。

清政府宣布拒绝举借外债后,决定募集内债,发行一万万两的“昭信股票”。但这个政府威信扫地,有钱的官僚、地主、买办都不肯认购,清政府

⑤ H.Cordier:Histoire des Relations de la Chine avec les PuissancesOccidentales1860— 1900(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卷 3,页 361。

⑥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ии,页 198。

⑦ 翁同龢:前书,册 36,页 133,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98 年 1 月 20 日)所记。

① G.P.Gooch and H.Temperley,ed.:British Documents on theOrigins of the War(古奇、坦珀里:

《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卷 1,页 5— 8。

② BPP,China,1898 年第 1 号,页 24。

③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32。

④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2,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1898 年 1 月 24 日)所记。

①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3,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四(1898 年 1 月 25 日)所记。

② 《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页 32;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4,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八(1898 年 1 月29 日)所记。

③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5,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九(1898 年 1 月 30 日)所记。

④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99— 200。

的摊派、“劝导”也无济于事,筹集内债的计划不久彻底破产。清政府只好再借外债,并委托赫德经办。

在俄、英激烈争夺借款的时候,德国正忙于强租胶州湾的交涉,无暇顾及借款,但德国金融界与汇丰银行一直保持着联系,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2 月 15 日,由赫德撮合,总理衙门与汇丰、德华银行签订了借款草合同。

俄国乘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机会,将军舰开进旅顺水域,同清政府开始交涉租借旅大。对俄国来说,夺取旅大比借款更为重要,它决定在借款问题上退让,以换取英国对它租借旅大的认可。

3 月 1 日,清政府与汇丰、德华两银行签订了借款正合同⑤。

这次借款是在德国借故强占胶州,俄国企图攫取旅大,清政府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达成的,较前两次借款,中国遭受的损失更大,丧失的主权更多。

第一、这次借款折扣特别狠(八三折扣),借款总额是一千六百万镑(约合一万万两),实际所得只有一千三百万镑。这是中国外债史上罕见的苛刻盘剥。3 月 17 日,债券在伦敦和柏林的发行价格是九○,英德银团一举便赚得一百多万镑⑥。

第二、厘金和盐税开始用作借款担保。合同规定:借款除以关税余款作抵外,还以苏州、淞沪、浙东、九江等处货厘和宜昌、湖北、安徽等处盐厘作保。在此以前,虽也有厘金作为外债的担保,但那是偶尔的情况,而且是地方性的小借款,并不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现在长江中、下游商业最发达地区的货厘和盐厘用作外债抵押,这是外国金融资本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命脉的严重征兆。

第三、通过此次借款,英国进一步确保对中国海关的控制。借款前,清政府被迫通过换文形式对英国作出承诺:在英国对华贸易超过其他国家时, 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担任。在这次借款合同上规定,借款四十五年还清, 中国不能提前归还,在这四十五年内,“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这样,英国人在四十五年内担任这个重要职务的特权得到了保证。合同还规定,作为借款担保的厘金由总税务司派人征收,从而扩大了总税务司的权限。赫德本来就“一直希望插手”中国厘金的征收⑦,总理衙门委他筹借外债,他乘机提出必须指定某某处厘金作为抵押,而且“惟须派税司管厘金,则外国商人始服”①。总理衙门只得照准。赫德踌躇满志地告诉金登干: “总理衙门已听从我的意见,应允由我管理盐税和厘金,⋯⋯并允将来扩大管理范围。”②这就大大地增强了英国的侵略势力。

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对通过借款攫取的种种权益感到“十分欢欣鼓舞”, 对英国取得的“外交胜利”表示“甚为满意”。中国协会特别召开总委员会会议进行庆贺。他们对窦纳乐大加吹捧,认为“他在两年中所取得的要比他

⑤ BPP,China,1899 年第 1 号,页 14;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7,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十五(1898 年 2 月 5 日)所记。

⑥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31— 732。

⑦ Pelcovits:前书,页 218。

① BPP,China,1899 年第 1 号,页 18— 19;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32— 733。清政府在照会中作了一点保留:“将来他国各口贸易较多于英国,则届时自不必聘用英人”。

②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33— 738。

的前任者们在二十年中所取得的更多”③。毫无疑问,英德续借款的成立进一步增强了英国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

(三)俄国强租旅大,英国强租威海卫

俄国在太平洋攫取不冻港的企图由来已久①。三国干涉还辽以后,沙俄加紧在我国奉天沿海寻找不冻港,以便伺机夺取。驻烟台俄国领事调查了辽东半岛,向本国政府详细报告了大连湾的情况。他说:大连湾有四个单独的良好港湾,能停泊吃水二十英尺甚至更多的船只,而且冬夏相宜②。维特与李鸿章 1896 年商议中俄密约时,曾提到由中东铁路修支线通黄海海口的问题,透露出占有海港的意图。1897 年 2 月,乌赫托姆斯基来华,指望通过李鸿章, “谋求中国人对满洲干线南线的认可”③。因为清政府这时不满于沙俄修筑中东铁路,这个企图没有成功。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后,穆拉维约夫于 11 月

23 日建议,俄国政府要“不失时机地”“占领大连湾”。尼古拉批示:“决不能失掉时机”①,同意了他的建议。

11 月末,俄、德经过秘密谈判,达成一项谅解,互相支持对方的侵华活动,俄国于是打着援助中国的幌子,派军舰开赴旅顺。穆拉维约夫向中国驻俄公使杨儒表示:“德事(指德占胶州湾)愿效力,而难于措词,或请中国指定海口,俾泊俄舰,示各国中俄联盟之证,俄较易借口,德或稍敛迹。” 清政府听信沙俄的谎言,允许俄舰驶入旅顺水面,并命令旅顺守将宋庆:“俄船在旅所有应用物件,随时接济,勿听将弁讹言,致启衅端。”②俄舰于 12

月 14 日驶入旅顺口。德皇威廉要驻德俄使转告尼古拉:俄国的敌人就是德国的敌人,不论英国人还是日本人,要想以武力阻碍俄国实现其意图,都将遭到德、俄两国舰队的联合反对③,对俄国行动表示坚决的支持。

俄国以“助华”为名,将军舰开进旅顺,但在胶州问题上又没有“效力” 的实际行动,这就促使清政府醒悟过来,觉察到俄、德是串通一气的,德国是俄国的“前驱”。12 月 29 日,总理衙门要巴布罗福作出俄国无意取得旅顺口的书面保证④。巴布罗福佯称,一旦政治形势许可,俄舰就撤离旅顺,同时却要求清政府拨给地方,建立煤栈。清政府感到事态严重,派许景澄为特

③ 徐义生编:前书,页 31。

① 《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页 37。

②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12,光绪二十四年一月二十七日(1898 年 2 月 17 日)所记。

③ 《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页 36。

① Pelcovits:前书,页 216— 217。

② 沙俄根据 1860 年《北京条约》夺得海参崴,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把它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锚泊的军港,俄国在远东的重要侵略基地。但海参崴一年有四个月封冻期,因此沙俄处心积虑要往南物色一个不冻港。长期以来,俄国一直对朝鲜沿海港口进行窥探。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俄国在我国东北建造过境铁路的问题提上日程。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 1895 年 4 月 6 日上奏尼古拉道:“我们的目的可能是双重的:我们要在太平洋上获得一个不冻港,并兼并为便于西伯利亚铁道的建筑所必须的满洲的若干部分”。尼古拉在这道奏折上批道:“我们的目的正是这样”,“俄国无疑必须有一个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见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52,页 75— 76。

③ 同上书,页 106。

④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69。

使到俄国进行交涉。1898 年 2 月 17 日,尼古拉接见许景澄,竭力回避中国提出的撤退俄舰的事,诡称:“俄船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 防护他国占据。”经许景澄一再追问,尼古拉才含混地回答,俄舰“俟春暖拟离口”⑤。

俄国当时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出租借旅大的要求,一个重要原因是外交上还没有作好准备。俄舰驶入旅顺虽得到德国的支持,却遭到英、日的反对。日本 1895 年退还辽东时,曾逼迫清政府保证不把该地让与其他国家①。俄舰驶进旅顺后,日本再三询问清政府,是否允许沙俄租借旅大,并威胁说:如将旅大租与俄国,“日必与中国为难”②。沙俄驻日公使也说:“俄国对这个如此重要的据点——不过两年前它迫使日本在胜利征服之后撤出该地——的占领不能不严重刺伤日本人的民族感情,因而易于导致最严重的后果。”③ 英国政府断定俄国占领旅顺口的真正目的是要“插手到中华帝国的极大部分,并将其与世界商业流通完全隔绝”④。这是它所不能容忍的。12 月 25 日, 两艘英国军舰开进旅顺口,与俄舰并排停泊,进行监视。英国庞大的远东舰队和日本舰队分别在仁川、对马岛集结,举行示威。英国报刊还唆使日本对俄国采取行动。《伦敦中国电讯报》1898 年 1 月 14 日写道:“俄国窃走了日本的胜利果实,现在日本应当在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以前立即采取坚决行动。”①

在远东形势趋于紧张的情况下,穆拉维约夫认为:“俄国目前在远东的使命既要求我们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又要与日本和英国都保持友好的关系”

②,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应该阻止英日的接近,具体方法是通过朝鲜问题达成

日俄谅解”③。俄国决定收缩其在朝鲜的势力,换取日本对它占夺旅大的认可。 1 月上旬,穆拉维约夫秘密会见日本公使,表示要与日本“达成一项避免未来复杂情况”的妥协,承认在朝鲜“日本比俄国有更大的利益”,许诺俄国尽量帮助日本在朝鲜的工商业。日本知道俄国企图“通过在朝鲜给日本以更多的行动自由来安抚日本,以便使其实现在辽东的图谋不遭到反对”④。当时日本的扩军备战计划远未完成,它的战争叫嚣更多是一种讹诈;它还担心, 如果反对俄国,也可能与法、德为敌,便同意将朝鲜作为“补偿”,要求俄国放弃向朝鲜派遣教官和财政顾问的特权,“否则似乎难于达成令人满意的谅解”⑤。2 月 16 日,日本驻俄公使提出协定草案,要求由日本政府指派朝鲜的财政顾问⑥,俄国被迫接受。3 月 17 日,穆拉维约夫提出对案时表示, 俄国打算租借旅顺口和大连湾,并向日本保证,俄国不干涉朝鲜内政。次日,

⑤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52,页 106、102。

① 《清季外交史料》,卷 127,页 28、33。

② Красный архив,卷 58,页 151。

③ 翁同龢:前书,册 36,页 123,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初六(1897 年 12 月 28、29 日)所记。

④ 《清季外交史料》,卷 129,页 18。

①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21,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廿三日(1898 年 3 月 15 日)所记。

②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51,页 18。

③ Rosen:前书,卷 1,页 156。

④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200。

⑤ Зарина и Лившиц:前书,页 50。

⑥ 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ни,页 218。

俄国政府宣布将召回财政顾问,声明今后不再积极参预朝鲜事务⑦。4 月 12 日,俄国军事顾问和财政顾问集体辞职。两天后,日本外务大臣西德二郎机密地向俄国驻日公使罗森透露,如果俄国同意日本的条款,“日本政府可以默认俄国对旅顺口和大连湾的占领”,“不存任何反对俄国的意图”。4 月25 日,罗森和西德二郎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协定,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特殊的经济利益,俄国承诺“不阻挠日朝之间工商业关系的发展”①。这样,俄、日两国完全背着朝鲜政府和中国政府,粗暴践踏两国的主权,达成了以朝鲜权益与旅顺、大连相交换的肮脏交易。

英国激烈反对俄国占领旅顺。1898 年 2 月 3 日,殖民大臣张伯伦

(J.Chamberlain)建议外交部联合其他大国,把俄国赶出旅顺②。英国政府采纳这项建议,展开了紧张的外交活动。但当时美西战争箭在弦上,美国无暇顾及远东事态的发展。日本正与俄国进行满韩交易的可耻勾当。德国早已同俄国约定互相支援,攫取中国海港。英国联合美、日、德对抗俄国的企图从而落空。

尽管如此,英国的态度毕竟是一种压力,俄国不得不作某些让步。1 月27 日,穆拉维约夫要俄国驻英大使告知英国政府,“俄国希望在北太平洋沿岸为其贸易获得一个出口”,这是“十分自然的”,该港将对各国贸易开放, “英国也将分沾这种利益”③。3 月 15 日,穆拉维约夫又向英国公使欧格讷表示,如果清政府允将旅顺、大连租给俄国,“外国贸易将自由进入该两港口,如同进入中华帝国其余口岸一样”,并保证,俄国“无意侵犯”各国的权利④。英国认为旅顺口形势险要,“拥有这样一个基地的国家对北京的影响必定是占压倒的优势”⑤,因此必须反对俄国对旅顺口的军事占领。3 月 23 日,欧格讷奉命向穆拉维约夫宣称,英国不反对俄国租借一个商港,但俄国必须放弃对旅顺口的要求,因为旅顺口“无益于贸易目的,它所以重要完全是由于它在军事上的力量和战略上的地位”①。俄国既有法、德的支持,又瓦解了英、日的联合,便有恃而无恐。穆拉维约夫反驳英国说:“占领旅顺口对俄国说来极为重要”,“已经许给德国和日本的东西,不能拒绝给俄国”,他还说,“只有英国在制造困难和阻挠俄国,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正式表示反对”②。当时英、俄两国在第三次对华大借款问题上争

⑦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232。甲午战争后,俄日在朝鲜争夺加剧。日本被迫退还辽东,便在朝鲜急剧扩张势力。1895 年 9 月,日本驻朝公使策动宫廷政变,杀死闵妃,挟持国王。日本的凶狠残暴使朝鲜朝野亲俄势力剧增。1896 年 1 月底,朝鲜国王逃到俄国使馆,寻求俄国庇护。他改组内阁,撤换亲日大臣,颁布一系列亲俄政令。由此,日本势力受到遏止,俄国势力迅速增长。5 月,俄日签署两项协定,日本被迫承认更换的内阁。不久,俄国又向朝鲜派出了军事顾问和财政顾问。参见Россияв Мань чжурии,页 140— 150。

① 《日本外交文书》,卷 31,册 1,页 109— 110、117。

② 同上书,页 117。

③ 同上书,页 138。

④ 同上书,页 152;Joseph:前书,页 269。

⑤ 《日本外交文书》,卷 31,册 1,页 182— 183;Rosen:前书,卷 1,页 159。罗森对这个协定显然是很不满意的,他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协定是“残缺不全而又不得要领的”。

① J.L.Garvin:The Life of Joseph Chamberlain(加文:《张伯伦传》),卷 3,页 251— 252。

② BPP,China,1898 年第 1 号,页 32。

得难解难分,俄国为了谋取英国认可它占领旅顺,不再反对中国向英、德借款,在借款争夺中作了让步;况且当时英国外交上极为孤立,它只好应允俄国占领旅顺,但要求俄国作出书面保证:俄国将尊重列强现有的条约权利, 不干涉中国的主权,旅顺、大连将对贸易和军舰开放,穆拉维约夫被迫应允, 并表示旅顺口将不设防④。

沙俄在与英、日的外交折中取得进展的同时,不断对清政府施加压力, 逼其就范。2 月,俄国政府在外交、财政和陆、海军大臣参加的特别会议上作出决定,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租借旅顺和大连,并为此作了军事部署:从海参崴调派武装力量,一旦谈判破裂,就强行登陆,加以占领。3 月 3 日, 巴布罗福照会总理衙门,正式提出租借旅顺、大连和建筑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要求。他以最后通牒式的口吻宣称:“限五日照复”。清政府向英、日求援,遭到拒绝。3 月 12 日,巴布罗福又到总理衙门“大闹”,要求“即刻果断答复,允从前议”,“不容玩延”,说罢“拂衣而去”⑤,态度蛮横之极。与此同时,俄国外交部向清政府特使许景澄表示:“俄必须租得不冻海口为水师屯地”,“已告明英、法等国”,“意在必成”⑥。3 月 15 日,尼古拉接见许景澄,许景澄要求俄国实践俄舰“春暖离口”的诺言。尼古拉强词夺理,说:“自中国向英、德借款以后,东方情形另有变动”,并称,“俄国在东方不能不有一驻足之地,现在外部所定条款及画押期限我们早经筹定”, 非要清政府接受不可⑦。3 月 16 日,巴布罗福向清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在 3

月 27 日前照俄国要求订约,“过期无复,俄国即自行办理,不能顾全联盟交谊”⑧。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乌赫托姆斯基恫吓许景澄说,沙皇“已准外部与兵、海各部接洽办事,无可疏通,恐过限有变”⑨。此后,俄国政府拒绝与许景澄继续会谈。

俄国一面对中国连连施加压力,一面又一次使用了贿买清政府大臣的卑劣伎俩。维特指示华俄道胜银行北京分行经理璞科第收买参加对俄谈判的李鸿章、户部侍郎张荫桓,如他们能不迟于 3 月 27 日签订租借条约,便分别赠银五十万两和二十五万两。他还表示“若此数仍嫌少,尚可增加”①。在沙俄威逼恫吓和重金贿赂下,3 月 27 日,李鸿章、张荫桓与巴布罗福分别代表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此后,许景澄、杨儒在彼得堡与俄国外交部继续谈判,于 5 月 7 日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②。这两项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④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22。

⑤ BPP,China,1898 年第 1 号,页 52— 53;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23。

⑥ 法、俄作为盟国,在侵略中国方面始终互相支持。穆拉维约夫经常把与中国谈判的情形告诉法国,并鼓

励法国提出自己的要求。当俄国的企图遭到英国反对时,法国政府训令驻华代办吕班支持俄国的要求。见Documents Diplomatiques Fran-cais,1871— 1914(《法国外交文件》,以下简称 DDF),第 1 辑,卷 14, 页 145。

⑦ BPP,China,1898 年第 1 号,页 53— 56。

⑧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24。

⑨ 《清季外交史料》,卷 130,页 9;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20,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1893 年 3 月 12 日)所记。

① 《许文肃公遗稿》,卷 10,电报,页 28— 29。

② 同上书,卷 9,函牍五,页 34。

  1. 旅顺、大连及附近水面租与俄国,租借地内“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清政府无权驻军,租期规定为二十五年,期满可“相商展限”。

  2. 租地以北划出一段“隙地”(几乎包括了整个辽东半岛),未经俄国允许,中国军队不得进入;中国不得将“隙地”的土地、东西两侧的口岸及路矿等一切权利让与他国。

  3. 俄国将从中东铁路建一支线到旅顺、大连,“此支路经过地方,(中国)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俄国蓄谋已久的、长达三千八百多公里的贯穿我国东北的丁字形铁路网得以实现。

俄国为强占旅大和修筑南满铁路,什么卑鄙龌龊的手段全施展出来了。它始而以援华为名,诓骗清政府准其军舰驶入旅顺;接着制造各种借口,拒不撤退军舰;然后多管齐下,用外交讹诈、军事恫吓乃至重金贿赂李鸿章等败类的伎俩胁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答应其全部要求。沙俄这种不加掩饰的无耻行径,当然引起中国方面的极大愤慨。光绪帝斥责李鸿章等人说:“汝等言俄可倚,与订约,许以大利,今不独不能阻(德),乃自渝盟索地,亲善之谓何?”③《中俄密约》以及强租旅大作为沙俄外交史上的可耻记录永远留在史册上。

俄国强租旅大,在渤海湾入口、辽东半岛南端,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 中东铁路及南满支线把这个远离俄国本土的军港同俄国联结了起来,实现了俄国对我国东北的控制,大大增强了俄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强租旅大的第二年,它又擅自把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省”,同它前些年吞并的中亚汗国一样地进行殖民统治。俄国积极在我国东北侵略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远东的紧张局势。

俄国夺得旅大,严重威胁华北地区,并大有指日南下之势。英国对此自然十分敏感。在 1898 年 3 月,驻俄大使欧格讷建议英国政府,“坚持在舟山或在扬子江中的崇明岛割让一个港口,以保障英国的利益和威望,恢复大国的均势”④。这个建议反映了英国政府强占中国领土的欲望,但上述地点却不合英国政府的心愿。英国政府认为这两处地点都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不论何时,只要有大国促使我们,我们便可加以占领;如若已经被某国占领, 我们也能把它驱逐出去”;此外,这两处地方离华北很远,不能起到抵御俄国咄咄逼人的攻势的作用。只有占领威海卫,才能“面对面地”与俄国抗衡⑤。伦敦中国协会也力促政府占领威海卫,以“保护我们在渤海湾的利益”,“恢复我们在北京的威望”①。由于当时威海卫尚处于日军占领之下,“为了在日本撤出该地时完整无损地取得要塞”,英国决定背着清政府同日本进行私下

③ 《清季外交史料》,卷 130,页 14。

④ 《许文肃公遗稿》,卷 10,电报,页 30。

⑤ Yarmolinsky:前书,页 103;Росси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页 198。关于俄国所给贿赂银数,有几种不同说法。据璞科第称,3 月 21 日他与李、张二人秘密会晤,答应他们,“如旅顺口与大连湾事件在我们指定期限办妥,而不需要我方采取非常措施,当各酬他们银五十万两。”见Красный а рхив,卷 2,页 290。据罗曼诺夫统计,付给李鸿章六十万九千一百多卢布,付给张荫桓十五万一千一百多卢布(一卢布约合银一两),见Очерк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истории р усско-японской войиы,上册,页 87。

①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41— 742、754— 755。

交易②。

3 月 15 日,代理外交大臣巴尔福(A.D.Balfour)训令驻日公使萨道义

(F.M.Satow)询问日本政府,对于英国在日本撤出后占领威海卫持什么态度。日本的答复含糊其词。它说:“日本希望中国能够保持这个地方,但当中国不能这样做时,日本不反对愿意帮助中国维护独立的一个大国拥有这个港口。”①

3 月 25 日,英国获悉《旅大租地条约》即将签订,索尔兹伯里立即训令窦纳乐“以最有效和最迅速的办法获得在日军撤出后占领威海卫的优先权, 占领条件应与俄国占领旅顺口的条件相同”②。同时,英国命令其舰队从香港开赴渤海湾。窦纳乐立即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声称由于俄国租借旅大,英国“非租借山东之威海卫停泊兵轮,不足以资抵制”。清政府在英国要挟下屈服,恬不知耻地认为,英国要求“尚属实情,并非无端图占”,同意在日军撤出后把威海卫租借给英国③,只央求英国此后不再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窦纳乐骄横跋扈,悍然表示:“威海抵俄,专为北方;若法占南海口岸,我亦须别索一处抵之”④。

英国在与清政府交涉时,积极同日本密商。3 月 31 日,索尔兹伯理训令萨道义,要他就英国在日军撤离威海卫后租借该地一事取得日本的“同意与支持”。4 月 2 日,日本外务大臣西德二郎表示“同意”英国要求,但同时提出,将来日本“采取类似措施时”,“日本政府相信可以指望英国政府的同意和支持”⑤。这样,日本为它日后的掠夺行径预先取得了英国的承诺。英国政府对日本在威海卫问题上的“友好态度”感到“十分满意”。《泰晤士报》兴高采烈地说:这一事件“令人十分满意的特色是:英日两国和谐合作以维护他们在华的共同利益这一事实得到了证实。”①

威海卫位于德国势力范围内,要占领该地,英国事先还必须与德国商量。4 月 2 日,巴尔福训令英国驻德大使照会德国政府,英国对威海卫的要求是由于俄占旅大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其唯一目的在维护“大国在渤海湾的均势”,英国保证不将该地辟为商港,不以铁路与山东半岛相连接,总之,占领威海卫“将不会对德国利益有任何触犯”②。

当时德国刚刚在胶州得手,正想乘机迫使英国承认山东是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外交大臣毕鲁要求英国正式声明,担保“无意侵犯或争夺德国在山东省的权益,无意在该省给德国制造任何困难,特别不拟在该省修筑任何铁路”③。这无异要英国自动宣布放弃它在山东省进行掠夺的机会。俄国为了拉拢德国共同阻止英国占领威海卫,于 4 月 4 日向德国政府建议,“在日本撤出威海卫后,以条约担保中国享有该地,但中国应保证不割让威海卫予任何

② 张伯桢:《康南海先生传》,页 24,载沧海丛书第二辑。

①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17。

② 同上。

③ Pelcovits:前书,页 221、227。

④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18。

⑤ 同上书,页 21。

①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页 25。

② 《清季外交史料》,卷 132,页 7。

③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29,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二日(1898 年 4 月 2 日)所记。

国家”。德国认为英国承认它在山东省的绝对权利对它更有利,俄国建议的可取之处是增加它对英国要挟的份量。英国担心俄、法、德在威海卫问题上再来一次联合行动,巴尔福赶忙于 4 月 5 日向德国大使表示,英国“准备发表”德国“所希望的宣言”④。4 月 20 日,英国通过正式声明作出德国所要求的承诺。

5 月 7 日,清政府付清了对日本的全部赔款。接着,日本通知清政府, 日本在占领期间建造的兵营和其他建筑物,将移交给中国政府,但当英国占领该地时,这些设施应归英军处置。日本同时也将这项通知转告英国政府。索尔兹伯里表示:“英国政府十分欣赏日本政府方面的这一友好举动”⑤。1898年 5 月 23 日,中国和英国旗帜一起在威海卫升起。

7 月 1 日,总理衙门大臣奕劻、廖寿恒与窦纳乐分别代表两国政府订立

《订租威海卫专条》①。该条约规定: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十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但中国兵轮可在威海湾停泊。这样, 英国就在渤海湾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有力地增强了它在华北的战略地位。英国海军上将贝思福(C.Beresford)1898 年冬访问威海卫后写道: “如今在中国水域,军舰在任何一个港口也不能(如在威海卫)这样紧靠岸边停泊”,这个港“可以成为华北最优良、最安全的港口”,刘公岛“有直布罗陀的三分之二那么大,它是在中国建立舰队保养地的最好地方”②。索尔兹伯里在议会答辩时宣称,英国占领威海卫是为了表明“英国无意放弃在中国北部的竞争”③,以便同俄国势力相对抗。他对顺利勒索到这个重要军港感到满意。

威海卫和旅顺曾经是北洋海军根据地,它们分踞渤海湾的南北入口,隔海相望,是拱卫北京和华北的门户,现在分别落到英、俄的手里,成为两国的海军基地。英、俄把这两个军港作为它们在华北的前哨,彼此严密监视, 窥测对方动静,紧张戒备,由此出现了双方对峙的局面。

(四)英占九龙,法租广州湾, 日本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德、俄两国相继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后,法国也接踵效尤。1898 年 3

月 7 日,外交部长阿诺托训令驻华代办吕班要求中国给予“补偿”。内容为: (1)就云南、广东、广西诸省作出类似长江流域那样的不割让保证;(2)法国人管理中国邮政;(3)允许法国由越南修筑一条铁路到云南省;(4)准许法国在中国南部海岸建立煤栈,等等。3 月 13 日,吕班正式向总理衙门提出上述要求。四天后,穆拉维约夫对法国大使表示,“法国有它的利益”,法国的要求是“完全合法的”④。

④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30。

⑤ 《日本外交文书》,卷 31,册 1,页 431、426— 427。

① Gooch and Temperley:前书,卷 1,页 31。

② Joseph:前书,页 310;《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234。

③ 《德国外交文件选译》,卷 1,页 235— 236。

④ 《日本外交文书》,卷 31,册 1,页 448。

英国对法国的要求表示坚决反对。伦敦中国协会在送交外交郎的一份“特别决议案”中主张无条件地订立一条原则,“不能承认(别国)在英国贸易占优势的沿海各省的任何部分有特殊或独占的权益”。决议把广东省当作香港的“腹地”,当作“英国贸易的主要领域”,提出“必须明确肯定地反对任何外来的势力进入该省”,要求英国政府对法国实行坚决反击①。窦纳乐针对法国的要求,向总理衙门提出“展拓香港后面之九龙山地方以为保护香港之计”②。

总理衙门害怕事情闹大,不敢答应法国的要求,训令驻法公使庆常与法国外交部磋商。阿诺托坚持不让,叫嚷邮政应当与海关“截然分开”③,煤栈问题必须援用“胶州的先例”。他还指示吕班与巴布罗福彼此支援,抵制英国的反对。阿诺托威胁说,清政府对待法国的态度引起了法国的强烈不满, “任何拖延”都是“危险的”①。此后吕班在巴布罗福支持下,频频到总理衙门催逼,法国还秘密地派遣两艘巡洋舰开赴福州,进行恫吓。4 月 9 日,吕班提出了照会底稿,宣称“不准动一字,限明日复”②。总理衙门被迫屈服, 于第二天交出复照两件③:第一件中,清政府承诺不以租借或其他名义将与越南毗邻的中国诸省地方全部或一部让与他国,从而确认了云南、广东、广西三省为法国势力范围(云南西部和广东一部分英国势力占优势);第二件中, 清政府准许法国自越南边境造铁路至昆明;将来中国设立独立的邮政机构时,聘请法国人帮助管理;广州湾(即雷州湾)租与法国,为期九十九年, 租借地范围待查勘后再定。由于法国勒索到这些权益,它在中国南部的侵略势力大为增长。

中法互换照会后不久,4 月 24 日,窦纳乐奉命向总理衙门提出五项要求: (1)不得将西南诸省的筑路、开矿独占权让与法国;(2)开放南宁为商埠;(3) 向英国保证不割让广东和云南;(4)允许英国修筑沪宁铁路;(5)扩展香港界址。总理衙门因慑于法国的强烈反对,没有同意开放南宁,其余一概照允④。关于香港展界问题,总理衙门自欺欺人地说:“展拓界址与另占口岸不同”, 甚至异想天开地指望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帮助中国整顿税务”⑤。

6 月 9 日,李鸿章、礼部尚书许应騤与窦纳乐分别代表中、英双方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⑥,北九龙半岛(包括大鹏湾、深圳湾)以及香港附近大小岛屿二百余个(后来统称为“新界”),租与英国,期限九十九年, 租借地“专归英国管辖”,比英国根据《南京条约》霸占的香港岛以及 1860 年强占的南九龙半岛两者的总面积大十一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英国在华南的地位与势力。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6 月 11 日,阿诺托随即训令法国公

①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82— 783。

② C.Beresford:The Break-up of China(贝思福:《中国的瓦解》),页 79— 80。

③ 《日本外交文书》,卷 31,册 1,页 451。

① DDF,第 1 辑,卷 14,页 122、149。

② Pelcovits:前书,页 278。

③ 《清季外交史料》,卷 131,页 17。

④ 自 1878 年以来,中国邮政附设于海关。

⑤ DDF,第 1 辑,卷 14,页 158、159。

⑥ 翁同龢:前书,册 37,页 33,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1898 年 4 月 9 日)所记。

使毕盛,法国在广州湾必须得到与英国“同样多的领土”①。法国不等两国官员会勘,擅自派军舰驶进广州湾,强行登陆,占据炮台,制造事端,任意扩大租借地的范围。由于法国故意拖延时间,直到 1899 年 11 月 16 日,中法双方才订立《广州湾租界条约》②,主要内容为:(1)广州湾租与法国,为期九十九年,租借期内,广州湾“全归法国一国管辖”,法国可以制订章程,征收进口船舶的入港费;(2)法国有权在租借地内驻扎军队,修筑炮台及各种军事设施;有权修筑自广州湾至安铺的铁路,敷设电线。法国强占广州湾后, 在华南取得了一个重要的基地,它与香港遥遥相对,出现了英、法两国互相抗衡的局面。

当西方列强在中国强租海港、争划势力范围时,日本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它也企图分享一脔。1898 年春,德国为了夺取胶州,首先表示不反对日本在中国大陆上建立一个基地;英、俄接着从各自利益出发同日本讨价还价,日本由此感到这是向中国勒索的好机会。矢野文雄多次向外务大臣西德二郎建议,“要求中国约定,不将靠近我国领土的中国地区让与或租给别国”

③。他在 3 月 26 日的一份报告中分析说:(1)英、法两国划定势力范围“丝毫没有提及”“台湾附近的福建省”,这“难保没有一些意义”,即是说,英、法等国已考虑到日本对福建的企图;(2)其他大国“现在正提出同样的要求, 很少可能对我国的要求进行阻挠”,他建议留意清政府如何答复法国关于不割让与越南毗邻省份的照会,如果它表示同意,那末,日本提出要求的时机也就成熟④。日本政府采纳了矢野的意见。

4 月 10 日,清政府复照法国同意不割让两广和云南。五天后,日本外务大臣正式训令矢野向总理衙门提出不割让福建的照会。矢野认为,要迅速得到清政府的同意,首先得说服总理衙门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三位大臣。4 月 21 日,他非正式地会晤了李鸿章和张荫桓,并使他们同意了日本的要求。次日, 矢野照会总理衙门,正式要求福建不割让或租给其他国家。他威胁说,如果中国加以拒绝,日本不得不认真考虑应该采取的手段,中国“必须对由此而产生的时局变化承担责任”①。4 月 22 日,清政府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②矢野洋洋得意, 他说:毋须多讲,日本由此得到巨大的利益③。

日本把福建划作势力范围时,还迫使清政府作出口头承诺:“日后拟在福建省内兴造铁路,⋯⋯当先向日本政府筹商”④。1899 年,日本擅自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闽、浙、赣等省查勘,企图包揽这些省份的铁路建筑。

列强纷纷下手瓜分中国,意大利也蠢蠢欲动。1899 年 3 月初,意大利驻华公使向总理衙门提出租借三门湾、承认浙江省为它的势力范围的要求。由于它没能得到列强的支持,尤其遭到日本的强烈反对,清政府拒绝了它的要

①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43— 745。

② BPP,China,1899 年第 1 号,页 19、31、71。

③ 《清季外交史料》,卷 131,页 17。

④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769。

① DDF,第 1 辑,卷 14,页 326。

② 王铁崖编:前书,卷 1,页 929— 930。

③ 《日本外交文书》,卷 31,册 1,页 486。

④ 同上书,页 486— 488。

求。意大利撤回这个要求后,又企图取得修建从三门湾到杭州的铁路权,但也同样没有得逞。

从 1897 年 11 月德国强占胶州湾起,德、俄、英、法、日等列强在中国开展了一场掠夺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激烈斗争。它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合同,或者以互换照会的形式,承认它们的要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好河山被列强分割得支离破碎:东北乃至长城以北的辽阔地区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山东乃至黄河中下游属德,富饶的长江流域和云南一部分属英,广西全省以及广东、云南一部分属法,福建属日,由此呈现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