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和谐相处的心态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的中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特怕做错事。他们虽然愿意帮助每一个人,但有时却害怕不能赢得被帮助人的尊重和依赖,他们甚至还害怕别人的讥笑和挖苦。这其实就是他们的内心太敏感的原因。

实际上,许多学生都在为如何与同学相处而苦恼,许多时候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思细腻,感情丰富,思维敏锐,激情万丈却又多愁善感,渴望被人肯定、被人理解、被人关爱,却又悄然将自己封闭起来。

同时,因为环境、教育、个性的不同,同学之间不免出现一些冲突,再加上学业的紧张,免不了要借机发泄一通。

所以,不要太在意同学之间的“嘲笑”与“议论”,这只是他们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

正所谓“心随意动”,中小学生要想让自己变得积极乐观,就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的谈笑,就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

在做一件事情时,先设想一下它所引发的后果。如果怕了,就别再去做,或者再想得更完善一些再去做;一件事只要做了,无论其后果如何,只要不是糟透了,就不要再去想它;即使真的糟透了,也可以想办法补救,并从中汲取一些教训,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就可以了。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防止过度自责。

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必听“旁人”的传话。一句话会因多张嘴的传播而“变味”。实际上,只要在帮助别人时感到快乐,就不要再去听信那些无关的言论。再退一步,即使这些言论都是真的,那么,我们也可以买个教训,不值得为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而生气。别把一切看得太复杂,也不要因为别人的冷漠而使自己的心冷漠。

请你相信:每一个人心里都存有一份“善念”,心与心的融合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我们奉献着,我们幸福着;这份幸福来源于你们的信任,也来自我们的内心。所以,真心希望你抛弃那些阴郁与不快,用心去体会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学习正直高尚的心态

爱心是无价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如果同学之间盛行“金钱万能”论,那么孩子成年后,就会变得冷漠无情,就会对社会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对他人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使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

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作为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是任何东西都是用钱能换来的,同学之间的真情就是一例。

在学习中、在生活上、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别的同学的关心、鼓励和帮助,如果都带着有偿的目的,我们就不可能在集体中感到温暖。

同学之间对于费时不多又能顺便完成的,如上街购物、买学习用品等小事,谁也不应去计较报酬。而对于费时较多的,则不能是无偿帮助。这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明白有劳动就有报酬,树立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思想。

诚然,助人有时自己的确会蒙受损失,但这种损失应该在助人的快乐中得到补偿,而让帮助别人的人真正享受到助人的快乐,这才是学校应该教给孩子的。

求学时期正处于长知识、增学谊、添友朋的阶段,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精神的愉悦、友谊的共享远比物质的获得更为重要。

同学之间的“有偿帮助”,应该在精神上,而决非是在物质上。一声“谢谢”让人觉得帮助人是件乐事,可以肯定帮助别人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让人的内心充满无比的崇高感。

“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行为是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这方面的素质,绝不能让功利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

如果每一只伸过来的援手上都标明了价格,人性的温度就会失去。也许有人会说,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提前让他们适应生活很重要。

但是,孩子的心灵是一座山,在校园里让这座山长上人性的植被更重要。只有从小明白并体会到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长大后踏入社会,他们道德的水土才不至于过多地流失,这个社会才有让人留恋的温情。

拥有自信平等的心态

自信平等,就是平等待人,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要畏缩;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不要骄纵。年龄有大小,学问有深浅,但所有的人,人格都是平等的。

宋人《艾子杂说》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他们寒暄一番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

龙王说:“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如何?”

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沃沃,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

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

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青蛙在龙王面前表现了充分的自信,龙宫固然美丽,我青蛙的居所也别具一格,可谓不卑不亢,只有心灵健全的人,才可以切实地做到这一点。

人是需要彼此尊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人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去逢迎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哪怕被逢迎者对自己傲慢无礼也罢。这种“卑己而尊人”的做法委实不妥!

一个人只要不是情操低下、行为卑劣兼酒囊饭袋,那就无论其能力大小,各种条件好坏,都应有充分的自信而不应自感低人一等,这种平等观念是人际交往中所应具备的态度和风度。

世界名著《简·爱》中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有权蔑视你!”男主人公罗彻斯特身为庄园主,财大气粗。他在既地位低下又其貌不扬的简·爱面前,有一种很“自然”的优越感。

一般人遇上这情景,自卑感可能会油然而生。但有着坚强个性,又渴望平等的简·爱却寸步不让地反唇相讥,坚决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一个弱女子何以有此勇气?且听她后来向罗彻斯特所说的一番话:“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这番话给罗彻斯特以强烈的震撼,并使他对简·爱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正是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的精神,使得《简·爱》这本小说经久不衰。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要忘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

锻炼直率质朴的心态

在待人接物中,礼貌、客气、谦逊是必要的。然而,过分的客套,语言太多的粉饰雕琢,往往会失去自然和坦诚,尤其是在亲戚、朋友、同学之间,说话不直抒胸臆,绕弯子,兜圈子,反而会显得“见外”。

试想,在朝夕相处的同学面前,一开口就说“请”、“对不起”,一插话就问“我能不能打断一下?”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直言不讳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技巧。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直言不讳是信任人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

东汉末年,刘备和许汜交情很深,两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一天,刘备和许汜闲谈,评论当世著名人物。谈到徐州的陈登时,许汜说:“陈登文化教养太低,不可结交。”

“你有根据吗?”刘备感到惊异。

“当然有”,许汜说:“头几年,我去拜访他,谁想他一点诚意也没有,不但不理人,而且天天让我睡在房角的小床上。”

刘备笑着说:“他这样做是对的。”

许汜正要分辩,刘备双手搭在他的肩上,诚恳而直率地说:“你在外边的名气大,人们对你的要求也就高了。当今之世,兵荒马乱,百姓受尽了苦。你不关心这些,只打听谁家卖肥田,谁家卖好屋,尽想捞便宜。陈登最看不起这样的人,他怎么会同你讲心里话呢?他让你睡小床,还算优待哩。若是我,就让你睡在湿地上,连床板也不给的。”

许汜闹了个大红脸,他感激刘备直言相劝,并表示要改正自己的缺点。

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决不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

诚如古人说:“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意思是说,交朋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如果人们能结识几个诤友,那么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事业发达。然而,在各种各样的朋友中,最难结交的便是诤友……

拥有诤友是生命的幸运和福气,拥有诤友还是一面镜子,帮你认清自我。真正的朋友,应该是诤友,肝胆相照,直言不讳,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真诚地关心你,为你的失误痛心;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直言指出你的盲区和瑕疵,希望你快乐成功。

但是,拥有直率质朴的心态需要有如下特质。

需要自信和自强

那种过分害怕别人的反应,看着别人眼色行事的人;那种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的人;那种走一步怕踩死蚂蚁,说一句话要斟酌半天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直言不讳的。

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

唐代魏征若没有“挂印封金”的胆略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怎能在唐太宗面前直言相谏?

需要讲究方法

有时为了触痛对方,直言难免“矫枉过正”。应当说,直言规劝即便有点语言差错,也不致影响团结。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如此,比如有的可能是“小心眼”,有的可能固执,如果不注意方法的话,对方可能接受不了,甚至与你顶牛、怄气。所以,为了取得好效果,要和颜悦色,推心置腹,切忌简单生硬、倾盆大雨。不妨采取茶余饭后摩肩漫步或促膝谈天的方式,用提醒劝诫的口吻。

遵循超然处事的心态

有人称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古人还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这些话无非是强调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

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难免会和同学之间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大都是由于不同的个性或误解造成的。我们如果能够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可能会使矛盾得到缓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即使为了丁点儿大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结果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

偏见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融洽不了。而如果受损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从大局出发,就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改变偏见,正确待人。

文学家郭沫若就是一个大度之人。他和鲁迅先生之间“曾用笔墨相讥”,但在鲁迅逝世后,他却不像有人那样趁“公已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而出捍卫鲁迅精神。同时,他对以前偶尔的“闹孩子脾气和拌嘴”还“深深地自责”,表示说:“鲁迅先生生前骂了我一辈子,鲁迅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其情可敬,其辞可感!

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事于不顾;相反,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成就了大事业,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

说说要“豁达大度”是容易的,而真正做到有度量则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豁达大度,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要把一切都看作“没什么!”在慌乱时,说声“没什么”,你会沉静下来,从容自如;忧愁时,说声“没什么”,你能得到安慰,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说声“没什么”,你会鼓起勇气,顽强拼搏;得意时,说声“没什么”,你会自省自责,官行如常;胜利时,说声“没什么”,你才能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没什么”,不正表现了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么?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可能是豁达大度的人。

避免虚伪偏执的心态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特别要提醒你避免以下心理:

一、面子心理

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事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却谁都不愿意先道歉,仿佛谁先道歉谁就伤了面子。

二、冲动心理

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或者有同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实则是冲动的表现,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却往往凭一时冲动,出言不逊,甚至举拳相对,头破血流,结果把事情搞糟。

三、好胜心理

同学之间坦诚相待,平等相处,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但有的同学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和同学交流时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往往冷言相讥或者得理不让人,措辞生硬。

四、封闭心理

人际和谐的表现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一些学生不愿意甚至惧怕与人交往。这种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这对个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健康的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你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人脉关系越丰富,你所积累的资源就越多,你的良性人际交往技巧越强,你的成功几率就会越大。

摒弃世俗自私的心态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帮助人而又谋求回报,是非常不高尚的行为。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将市场经济里等价交换的理念运用到了人际关系之中。这种现象在校园里客观存在,比如说“同学之间的‘有偿帮助’”就是其中的一种。

同学之间的帮助是不应该收取报酬的,因为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真的,如果互相帮助还要用金钱来衡量,那实在是太可悲了。更何况,只要一涉及“有偿帮助”,往往就是变了味的“帮助”,比如在考试时帮同学作弊、平时帮同学写作业等。

还有些同学在评选“三好学生”时拉选票,答应只要同学投一票,就送一瓶可乐或者买一块雪糕等,虽然这样的“礼”看起来不值什么,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所以对于“有偿帮助”,老师、家长、同学应该严肃看待,因为这些变了味的“帮助”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这种行为究竟是对是错?中小学生对此都非常困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种观念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激烈,一些现象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却直指人心,涉及社会的根本、人生的根本。而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更是不可小视。

朝夕相处的同学之间为何会出现金钱交易呢?究其原因,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在学生眼中,老师是充满正气、神圣的,他们的言行永远是正确的。

一旦学生目睹或者耳闻老师有了与金钱有关的错误言行,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对这种行为有所默认。

《半月谈》第17期刊登的《师德“五痛”》一文中,有“两痛”都与金钱有关,“收受钱物,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忙于走穴,荒了课堂”,真乃师德之痛、学生之痛、教育之痛。

教育是“大鱼”引导“小鱼”的活动,如果作为“大鱼”的教师自身行为不端,行路不正,那么随从的“小鱼”自然就会迷失正途。

中小学生应该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礼守信,遵守公德,知法守纪,尊敬长辈,崇尚科学,热爱学习,彻底摒弃自私庸俗的不健康心态,努力打造新世纪中小学生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