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写春秋

——记杨靖宇烈士

20 世纪 30 年代,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声名显赫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他的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又名顺清,字骥生。因革命工作需要,他曾用张贯一、乃超、周敏等化名。“杨靖宇”这个化名,是 1932 年他赴南满工作后开始使用的。1905 年农历正月初十,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他7 岁进本村私塾读书,13 岁时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19 岁时考入河南省开封纺染工业学校。

1925 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杨靖宇参加了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

正义斗争。秋天,他参加了河南青年团的外围组织青年协社,翌年 7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 年 10 月,杨靖宇受党的指示,回到家乡确山县开展农民运动,组

织农民协会。1927 年 2 月 15 日,他当选为县农民协会会长。

这年 4 月 4 日清晨,杨靖宇等根据中共确山县特别支部关于组织农民暴动、攻占县城、声援北伐的决定,带领万余名手持大刀、长予、锄头、鸟枪的农民武装,向确山县城发起猛烈攻击,经过 4 昼夜浴血奋战,歼敌 200 多人,活捉伪县长,暴动成功了!

5 月 5 日,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参加了 11 月 1 日的豫南

暴动。起义武装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确山支队,杨靖宇任总指挥。11 月 22 日,他与党代表李鸣歧等指挥工农革命军突袭明港,歼灭了民团;次日在明港击溃地主武装。

1928 年春,杨靖宇率部队转战到大别山区的四望山,与其他农民起义军会合,共同创立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29 年春杨靖宇奉党中央指示,化名张贯一,到东北工作。曾任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1932 年 4 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省委军委代理书记。这年冬天,他乘坐一列火车,来到南满烟墩山车站,进入密林。

1933 年初春,磐石县抗日“工农义勇军”领导人李红光带两名战士赶到约定的地点,迎接杨靖宇到达部队。

杨靖宇经过了解情况,将磐石义勇军与其他抗日武装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他任政治委员。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

接着,杨靖宇去海龙县巡视工作,将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不久,他听说磐石游击队受到损失, 回到磐石整训部队,重振军威。磐石游击队从成立到 1933 年 5 月,经历大小

战斗 60 余次,消灭日伪军 130 多人,建立了以红石砬子为中心,包括磐石、伊通、双阳、桦甸、吉林七区在内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杨靖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 1933 年 1 月 26 日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

全体党员的信》指示精神。他 6 月间参加了省委的会议后,在南满认真宣传中共关于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还以磐石游击队名义印发了告工人、农民、义勇军、反日山林队士兵等传单,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1933 年 7 月,杨靖宇邀请在磐石北部的“毛团”、“马团”、”赵旅”、

“韩团”、“三江好”、“四季好”、“常占”、“许团”等部义勇军和山林队首领举行会议,共同协议组成“联合参谋处”,推选毛作彬(毛团首领) 为总指挥,杨靖宇为政治委员长,李红光为参谋长。这种武装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团结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经过杨靖宇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伪军营垒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整连整排地哗变,加入抗日队伍,使游击队的阵容更加壮大,战斗力也不断提高。在“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决定,磐石游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

1933 年 10 月下旬,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渡过辉发江南下,挺进到敌后的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1江(后改靖宇县)、辉南、金川(今辉南县金川镇附近地区)、柳河、抚松等地开展游击活动,先后进行了金川县旱龙湾碱水顶子战斗、柳河县三源浦战斗,既沉重打击了敌人,也扩大了党的影响,鼓舞并争取了一些抗日军的首领。不到半年时间,在党的联合抗日的旗帜下,杨靖宇又团结了 20

余支抗日武装,共约 4000 多人。1934 年 2 月 21 日,独立师和各路抗日军首领在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2江县城墙砬子协商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选为总指挥。

1934 年 11 月 5 日,中共南满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江县四道江二岔召开,11 月 7 日,大会根据杨靖宇的提议,宣布将独立师正式组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朴宗翰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李红光、曹国安分别任第一师和第二师师长兼政委。一军成立后,杨靖宇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指挥部队粉碎敌人的秋季“讨伐”,先后打下 16

个大小城镇,把游击区扩大到 25 个县。

1936 年 7 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仍任军长兼政委。7 月初,杨靖宇和魏拯民主持召开了东满、南满特委及第一,第二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决定将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并成立总司令部,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面对逐步发展起来的抗联第一路军这支抗日劲旅,杨靖宇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故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1936 年 6 月,杨靖宇以第一师远征辽西、热河、内蒙古地区,以打通与关内红军及党中央的联系,扩大游击区,自己率军部从河里出发,向南转战。

在南进途中,部队于通化大荒沟成功地伏击了日军守备队,歼敌 200 余人;

紧接着又在辑安县(今集安)二道崴子打了一个痛快的歼灭战,毙敌 10 余名,

俘敌 10 名。联军接连取得的重大胜利,使敌人恼羞成怒,他们调集大批部队向东扑来,其中紧紧跟在后边的敌人,正是抗日联军的死对头——伪满军东边道司令邵本良。杨靖宇多次和他交手,屡战屡胜。

1936 年 6 月底,邵本良自以为由南满日军司令三木任指挥,又有日军第十师团、奉天野炮营和空军配合,定能报仇。

杨靖宇决定利用邵本良急于决战心理,采取牵牛鼻子的战术,同敌人周旋,伺机歼敌。杨靖宇率队牵着邵本良在通化、新宾、桓仁、宽甸等县兜起了圈子。一路上,杨靖宇让战士们故意丢掉一些衣食物品,迷惑敌人。邵本良果然中计,穷追不舍。

  1. 月下旬,邵本良被牵到本溪以东的赛马集山区。杨靖宇见战机已成熟,

    便集合部队进行战斗动员。他说:

“我老早给大家说过,咱们有‘四不打’,”他伸出右手示意说,“第一,地形不利不打;第二,不击中敌人要害,不能缴获武器不打;第三,要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不打;第四,对当地人民损害太大不打。现在是山高路隘,居民不多,敌人疲惫,打的时机成熟了!”

接着,杨靖宇详细部署了兵力兵器,规定了协同信号等具体事项。各部立即按规定的时间在敌人必经的梨树甸子四周埋伏下来。第二天清晨,邵本良得意洋洋地带着一个主力团和炮兵中队追了上来,很快进入了伏击圈。杨靖宇双手扬起驳壳枪,“叭!叭!”两声将敌军队伍中的两个骑兵击毙。杨靖宇的双枪一响,战士们跟着开了火,剧烈的枪弹声如山呼海啸般响彻梨树甸子,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近 4 个小时的激战,敌人惨遭失败。

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杨靖宇立即组织部队在桓仁、新宾、清原、宽甸、辑安、通化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

1938 年初,杨靖宇率领军部和教导团,由桓仁进入辑安县境内的老岭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回头沟一战,全歼伪宪兵三团;3 月 13 日,奇袭老岭隧道工地,使敌损失 20 万元以上;4 月,在高立河桥一举歼灭伪奉天骑兵教导队60 多人;6 月 19 日,在通(化)辑(安)铁路土口子隧道袭击了日军守备队, 生俘日本顾问小林、竹内,烧毁了工地设施、值班室及施工设备材料⋯⋯

接连遭到打击的日本侵略者,十分惊慌,重新调兵遣将,还把伪军索旅调来对付杨靖宇。索旅是一个混成旅,班长以上头目全部由日本人担任。旅长索玉山是个杀人成性的剑子手。

  1. 月 2

    日,杨靖宇带领部队刚刚从八宝沟出发,侦察员来报告:索旅从辑安县城出发后,沿公路向热闹街方向进发,由于天气炎热,山高坡陡,现在走不动了,正在长岗的埋财沟南部休息!

在茂密的树木中,杨靖宇从望远镜里看到索旅骑兵四十二团、步兵三十二团官兵,一个个敞胸露怀,有的干脆躺在树荫下,用树枝驱蚊蠓。他一边观察一边自言自语:“敌疲我打,眼下正是好时机!”

按照杨靖宇的部署,部队在一个小时内即赶到伏击地域。下午 3 时,当

索旅 300 余名士兵疲惫不堪地走进伏击圈时,杨靖宇一声令下,暴雨般的枪弹倾泻过去。敌人顿时乱了营,有的往树丛里钻,有的丢弃枪支朝沟底方向抱头鼠窜。抗联战士们端着刺刀冲下山冈,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这一仗,

索旅几乎全军覆没,日本步兵上尉高冈武浩和骑兵中尉西田重隆也被击毙。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杨靖宇的正确指挥下,犹如一股铁流,在东南满的

大地上滚动。他们的声威震敌胆,他们的功勋为人民所铭记。1937 年 12 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七大”准备委员会,指定杨靖宇为委员。1938 年 11 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

向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周旋 7 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的东北抗日军队,致最崇高的民族革命敬礼!

1938 年入秋后,由于敌人加紧“讨伐”,斗争环境不断恶化,杨靖宇领

导的抗联部队被迫进入长白山一带的深山丛林。他们经历了 1938 年冰雪严

冬,又度过了 1939 年夏的风雨酷暑,接连不断地与日伪军作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1939 年底,杨靖宇同魏拯民等在桦甸县红石砬子附近召开党的紧急会议,决定以小部队分散活动。会后杨靖宇率军部警卫旅迂回转战于桦甸、辉南、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3江,抚松、通化等地,吸引正面敌人,以利分兵作战。

这时,敌人纠集 7.5 万多人,开始了通化、间岛、吉林三省联合“讨伐”。敌军采用“踩蹈战术”,“篦梳战术”,“狗蚊子战术”,进行“铁壁合围”。还专门组织“富森工作队”、“程挺进队”、“唐挺进队”妄图暗害杨靖宇。

1940 年 1 月,日军对东北抗日耿军进行疯狂的“讨伐”’,加紧实施“治安肃正”计划,使已经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东北抗日联军处境更为艰难。l 月底,抗联部队在马屁股山同大股敌人作战失利,杨靖宇同部队失去联络, 身边只剩下 60 余人。2 月 1 日,为减少牺牲,保存实力,决定分散突围,不想特卫排长借机携带枪支、一万元现款和机密文件叛变投敌,一部分战士逃散;2 月 2 日,杨靖宇身边只剩 20 余人;2 月 10 日,只剩下 12 人。杨靖宇的处境更加险恶。他们既要忍受着极度饥饿和疲乏,抵御着砭人肌骨的寒风, 又要在敌兵重重包围中穿梭苦战,人员不断伤亡。

2 月 15 日清晨,杨靖宇同身边战士聂东华,朱忠范冲破数股敌人的堵截围击,来到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4江县大北山东部的林中高地。他们稍事休息后,杨靖宇让两名战士去附近村屯搞点吃的,并约好了会合地点。他们离开以后,叛徒崔胄峰带着敌人追上来了。身患重感冒的杨靖宇抢占山头,双手持枪猛打,把敌人压在山坡下。日本军官伊藤见硬攻不成,喊道:“你的,跑不了啦,快投降吧!”杨靖宇引诱他站起身来。立即射出三颗子弹,当即将伊藤击毙。随手将叛徒击毙。他趁敌人混敌之际,借着昏暗的天色撤向密林深处。

2 月 18 日,朱忠范和聂东华在寻找食物途中,也不幸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后,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此时,杨靖宇孤身一人, 身体已极度虚弱。他渴了,抓一把雪;饿了,吞树皮、草根或棉絮⋯⋯

2 月 23 日下午 4 点多钟,当杨靖宇艰难辗转到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5江县保安村西南的三道

崴子时,被跟踪而至的上百名敌人层层包围,距离只有 20 多米。杨靖宇以同

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倚着大树双手射击,迫近之敌被毙伤 20 余人。敌人为了抓活的请功领赏,又拿出劝降的伎俩狂喊:“放下武器,保留生命, 还能富贵!”杨靖宇轻蔑地大笑;挺身高呼:“最后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 同时,他一边将机密文件烧毁,一边向偷摸上来的敌人射击。日本侵略者见劝降无效,就猛烈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终于倒下了,殷红的热血洒落在

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6江河畔⋯⋯

伟大的人民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以后,灭绝

人性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示众”。但敌人惊骇了。原来, 拖着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周旋了数月之久的杨靖宇,胃里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然没有一粒粮食!这是何等坚强不屈的英雄啊!

全国解放后,为了纪念杨靖宇,党和政府决定将 林海雪原写春秋 - 图7江县改为靖宇县,并在通化市建起了雄伟肃穆的靖宇陵园。1958 年 2 月 23 日,在杨靖宇殉国 18

周年之际,举行了有 9000 多人参加的公祭安葬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同志送了花圈。当年杨靖宇壮烈殉国的地方树立起纪念塔,塔上镌刻着朱德苍劲有力的亲笔题词:

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沈阳军区政治部组稿胡维仁、季民文、曹荣光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