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抗战英杰
长城内外建伟业
——记陈镜湖烈士
陈镜湖,字印潭,号小秋,化名李铁然,曾用名陈龙川、陈士秋。1901 年出生于热河省建平县(今属辽宁省)哈巴沁南井村一户农民家庭。8 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后人建平县高等小学。他勤奋好学,记忆力强,于 1918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
当时,段棋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在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支配下,长期割据争斗,互相抢权夺地,造成军阀连年混战的局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19 年,爆发了“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后,陈镜湖参加了直隶一中的“学生救国团”,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参加了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和街头宣传讲演等活动,是“南下宣传团”的骨干。同年 9 月,他同韩麟符组织了与“觉悟社”齐名的“新生社”。
1920 年秋,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镜湖的觉悟有了显著提高,一边刻苦地学习,一边参加了平民小学的义务教学,每天授课两小时,帮助解决贫苦家庭出身子女读书的困难。
1922 年 8 月,陈镜湖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文科班,攻读政治和外语。1923 年初,陈镜湖等南开同学成立“向明学会”,学习社会主义新思想,同时创办了《天津向明学会半月刊》,对当时爱国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起了推动作用。这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 全国工人运动兴起,特别是“二七”大罢工发生后,孙中山决定实行与共产党全面合作,借以提高国民党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鉴此,根据中共“三大” 的决议,陈镜湖又在这年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4 年 1 月,陈镜湖被选为直隶省代表,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派往内蒙古地区开展党的工作,并在冯玉祥西北军宋哲元部任支队长。他先后到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开展工作,向当地蒙、汉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唤起他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王公贵族的压迫,并在党的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王公贵族互相勾结, 狼狈为奸,侵略中国和压榨蒙汉人民的罪恶行径。
1924 年 10 月 22 日,冯玉祥率部发动“北京政变”(亦称“首都起义”) 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参加国民革命,将所部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民军”(简称国民军),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陈镜湖先后任国民军热河民军司令、骑兵旅旅长。为了扩大民军队伍,陈镜湖带人回到家乡,组织武装力量。当他回建平时路经叶柏寺,离家只有十几里,却没有顾得上回家看望父老和妻室儿女。他又从建平到围场、多伦等地扩充民军,为消灭封建军阀而辛勤奔走。他尤其注意严肃军纪,经常教育士兵“誓死救国,不扰民, 真爱民”;同时,严格约束自己,和士兵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菜,照规定付饭费。因此,他受到群众和士兵的欢迎和爱戴。
同年 12 月 30 日,孙中山扶病到达北京后,李大钊召开会议,讨论了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的问题。陈镜湖等人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指派,作为孙中山的北上特派宣传员,赴热河积极开展工作。孙中山于 3 月 12 日在北京病逝时, 陈镜湖代表热河省参加祭奠,并出席了国民议会促进会代表大会。
1925 年初,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在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等地建立四个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以加强党对内蒙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陈镜湖被派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同时以热河省国民党部执行委员的身份参加热河省国民党党部的工作。在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在承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在承德市中、小学和师范近千名学生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周年大会上,陈镜湖登台讲演,痛斥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罪行,大呼“猛醒吧,睡狮!觉悟吧,中国!”声泪俱下, 全场群情激昂。
1925 年 10 月,中共北方区委在张家口召开工农代表大会,成立内蒙占工农兵大同盟,组成同盟中央委员会,李大钊当选为书记,赵世炎、韩麟符为副书记,陈镜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时,由中共领导编成“内蒙古特别民军”,陈镜湖任第二骑兵纵队司令。不久,该纵队改编为骑兵旅,随军加入国民军,在热河同张作霖奉军作战。
1926 年 8 月,内蒙古特别民军退入包头;9 月 17 日,参加了冯玉祥“五原誓师”,部队改称“国民军联军”。冯玉祥采取李大钊“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行动方针,命陈镜湖率部随宋哲元部西进援陕,经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攻打反动的“讨赤”联军,后出任陕西蒲城县长。期间,他体恤民瘼,将群众担负的粮税减少三分之二,受到群众的欢迎。
1927 年 4 月,陈镜湖作为内蒙占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当全国革命在南方和北方胜利发展的时候,蒋介石背叛革命,实行反革命大屠杀、革命形势急剧恶化,冯玉祥的政治态度也急剧右转。特别是 1927
年 6 月 10 日至 11 日冯玉祥,汪精卫郑州会议,和 6 月 19 日至 21 日蒋介石、冯玉祥徐州会议后,冯玉祥政治态度大逆转,在自己的辖区和军队里,配合蒋、汪进行“清党”、“分共”,于 6 月底、7 月初将刘伯坚、邓小平、宣侠父、刘志丹等共产党人“礼送出境”。在这样情势下,陈镜湖被迫辞去县长职务,离开陕西,只身回到北京,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从这年 4 月李大钊被捕牺牲后,北方各级党组织不断遭到破坏,陈镜湖与党组织失掉联系。他和刘刚(原内蒙特委领导成员)一起,经过长途跋涉, 到达苏联,找到共产国际,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不久,陈镜湖回国,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恢复、整顿内蒙特委,于同年 9 月组成新的特委,他担任书记,改名为李铁然,继续组织和发动蒙、汉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一年多中,他向中共中央写了《内蒙党报告》、《内蒙特委致中央的信》、《内蒙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内蒙古一般政治状况分析》等十余份材料,为中共中央指导内蒙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31 年 7 月,日寇在我国东北制造“万宝山惨案”,杀害无辜农民,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热河等地人民纷纷组织了“惨案后援会”进行声援。陈镜湖亲自到围场县,具体指导“后援会”的工作。同年发生“九·一八” 事变后,他立即以内蒙特委的名义,向蒙汉各族人民发出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并将“惨案后援会”改称“民众抗日后援会”,一面尽力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一面注意分析形势,不失时机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1932 年末,陈镜湖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回来后,在北平主持召开了内蒙特委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日寇,并发表了《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宣言》。会后,他
到各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为后来抗日同盟军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33 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准备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陈镜湖根据党的指示,迅速带领一部分同志从围场奔赴张家口,协同冯玉祥组织长城内外各旗县武装民团参加抗日同盟军,并出任同盟军总司令部参议。5 月 12 日,陈镜湖带领参谋、警卫员从张家口乘汽车到张北点验抗日武装队伍,途中遭到反动民团的袭击。在战斗中,陈镜湖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 33 岁。
(根据刘景恩、李久荣《陈镜湖烈士传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