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岛之行
- 邓小平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越看越重要,越看意义越大。”
-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说:“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 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青岛连水都没有,搞开放旅游是不行的,没法接待外宾,要赶快解决水的问题。”
指出工作的方向
1979年7月26日15时许,一辆专列从上海抵达济南火车站,山东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在简短的停留之后,邓小平乘专列离开济南,在当晚22时,到达青岛。
邓小平在7月10日南行路过济南时,专列曾停靠在济南火车站,但邓小平并没有下车。
在专列上,邓小平接见了山东省委领导,听取了汇报,并简要谈到军队、地方的干部问题。这成为邓小平16天后,来山东视察的前奏。
在7月26日22时,邓小平与夫人卓琳,以及其随行人员从上海乘专列,到达海滨城市青岛。
此时,青岛已是满天繁星,万家灯火。
夜晚的海风习习,与白日的骄阳似火,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现出避暑胜地的独特魅力。
邓小平微笑着走下火车,与迎上来的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济南军区政委肖望东、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等,一一亲切地握手问候。
在22时8分,邓小平一行驱车来到风景秀丽的八大关,下榻于山海关路9号。
邓小平一步入山海关路9号,脸上就显现出一种特殊的神情。因为对于邓小平来说,这里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
早在1957年的夏天,邓小平第一次来青岛参加中央青岛会议的时候,就曾与刘少奇和周恩来,一起住在这里。
岁月流逝,22年过去了,这座哥特式建筑依然如故,而这里的空气却更加清新。如今,再次踏上这一片热土,邓小平感触至深。
虽然,邓小平说自己此行主要是休息,什么也不干。但实际上,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休息,不如说是换个工作环境而已。
7月27日,即邓小平到达山东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和山东省、青岛市的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情况。
7月28日,晨雾初散,碧空如洗。
在八大关汇泉小礼堂前,省委白如冰、赵林、秦和珍、李子超、高克亭、徐建春、王众音、徐雷健、赵峰、林萍,以及市委刘众前、李秉政、陈宗元、武杰、赵明甫、乔树荣、牟周等同志,都汇集在这里,等待着邓小平的接见。
不一会儿,邓小平身着白色短袖衬衫,灰色长裤,神采奕奕,充满朝气地向众人阔步走来。
在白如冰的介绍下,邓小平与大家一一握手,互致问侯。
省委副秘书长徐剑波,向邓小平逐个介绍青岛市委班子成员,然后邓小平与之一一握手。
当介绍到武杰的时候,邓小平一边拉着他的手,一边不解地问他:“你怎么这么黑?而头发却是白的,挺奇怪的。”
武杰爽快地回答说:“我喜欢游泳,青岛人叫‘洗海澡’,一年四季都洗,从不间断。冬天也洗,喜欢冬泳。因为一年到头洗海澡,结果就晒黑了。头发白是因为少白头。”
当时,在场的记者还拍了几张邓小平拉着武杰的手说话的照片,武杰一直珍存着。
武杰后来回忆说:
邓小平同志喜欢游泳,还特别喜欢到大海中游泳,去搏击惊涛骇浪。
在青岛的日子里,这位已经75岁高龄的老人,每天下午都要到第二海水浴场游泳,不管风浪多大,都坚持用一两个小时游1000多米,耐力很强。
邓小平同志知道我也喜欢在大海里游泳,自然少不了让我陪同。
武杰还回忆说:
邓小平同志最擅长自由式,我也喜欢自由式,跟邓小平同志一起游泳的感觉非常好。
邓小平同志平易近人,待人很亲切,我们一块下水,一块游泳,我们到岸上来,他也到岸上来。每次都是在第二海水浴场。
大家看到邓小平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省、市委领导都感到很高兴。
在介绍完参加接见的人员之后,大家簇拥着邓小平进入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中间的条桌一字摆开,上面铺着白色的桌布,两侧排列着10多把藤椅,整体上给人一种简朴、素雅之感。
落座后,白如冰首先代表省委汇报工作。
邓小平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端起杯子喝口水,或插几句话。
在听完白如冰的汇报后,邓小平习惯地点着一支烟,向前倾了倾身体。
说:
山东工农业搞得不错,不要骄傲。
你们基础很好,认真地抓抓会发展很快。
随即,邓小平把话题,转移到党的组织路线问题上来。
邓小平说:
我们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思想路线问题,一个是政治路线问题。
思想路线非常重要,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
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四个现代化。
现在,我们要明确提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而组织路线最根本的是选择培养接班人。
这是根本的问题、百年大计的问题、对党负责的最大问题。
要从上到下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比较年轻的人、真正坚持我们现在政治路线的人、正派的人、党性强的人。
现在思想要解放,把庙腾出来,选年轻的,这是党和国家的最大利益,是保证我们路线贯彻执行的中心问题。
解决政治路线问题,比解决思想路线问题的阻力更大。
邓小平的讲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随后,邓小平接着说: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越看越重要,越看意义越大。
在重大原则的问题上,邓小平历来旗帜鲜明,寸步不让。
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明确指出:搞“两个凡是”不行。
邓小平支持、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反复宣传、阐明“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从而拉开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邓小平曾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性。
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着重强调,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指了指白如冰,十分认真地说:
刚才你说山东没有解决好,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思想不解放,实现“四化”的思想基础是不牢固的。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思想路线问题不解决,政治路线不能贯彻,说拥护政治路线是假的。
邓小平在青岛所作的指示,对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后来的发展,都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通过这个讲话,以及对这个讲话的贯彻和落实,全党贯彻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伟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推动发展旅游业
1979年7月27日,也就是邓小平到达青岛,下榻八大关宾馆之后的第二天早晨,他起床后,在居处周围散步。
当时的八大关宾馆的服务人员,后来回忆说:
邓小平不苟言谈,生活很规律,上午批阅文件。午饭后,信步到第二海水浴场游泳。
这天早晨,邓小平站在依山抱海、绿荫如盖的八大关。远眺湛蓝似镜的海面,近闻时起时伏的涛声,周身沐浴着习习海风,一时间,邓小平感到心旷神恰,兴致很高。
邓小平连连夸赞这一带风景美丽,嘱咐有关负责人要好好保护,开发旅游业。
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分别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
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以及居庸关路。
这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八大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公园与庭院结合在一起。
八条马路两侧,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
人行道的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嘉峪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八大关内的建筑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在花木簇拥中,一座座青石红瓦、各具特色的西式小楼,吸引了邓小平的注意。
邓小平问其来历,省委秘书长李子超告诉他:
这都是本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期建的,他们发现这里景致幽雅,纷纷霸占来盖别墅、住宅。
李子超还对邓小平说:“邓副主席现在住的那幢,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克拉克盖的,建国后划入疗养区,周总理曾在此住过。”
这时,邓小平看到一些小楼里炊烟缕缕,便不解地问是怎么回事。
陪同的人告诉他,那是住家,此时正在做饭。
邓小平认为这在疗养区是很不适宜的,要求给那些住户另行安排住房。
当看到疗养区内的水谢、喷池都干涸了时,邓小平说:
这么好的风景,没有水会把名声败坏了,条件不具备先不要开放。
置身于风景美丽的青岛,邓小平多次触景生情,谈及旅游事业的发展问题,为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1979年1月到7月,邓小平连续发表了《旅游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发展旅游事业,增加国家收入》、《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等4篇讲话。
邓小平指出: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旅游赚钱多,来得快,为什么不能大搞呢!
于是,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向世界旅游者打开了大门。
“到中国去!”这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国际时尚的声音。
于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四海宾朋,纷沓而至,争相饱览中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
一种世界性的冲动、开放的大戏,在中国的旅游领域拉开了序幕。
开放的窗口打开后,在1979年,当第一艘邮轮靠泊青岛之后,每一年,青岛都会接待从世界各地来此靠泊的邮轮。而这些邮轮的靠泊,也为青岛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邓小平以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发展眼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旅游业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指出经济建设方向
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邓小平走到哪里都放不下的一桩心事。
这次来山东,邓小平沿途看到庄稼长势很好,他心里感到非常地高兴。
邓小平向陪同的省市领导和负责同志,问产量、问分配情况。并嘱咐,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说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每人一亩就解决问题。
邓小平提倡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邓小平说:
一个生产队都有个思想解放的问题。搞多种经营,增加收入,都要解放思想。
思想不解放,好多事情遇到具体问题就会有障碍。解放思想,好多事情可以办到。
联系到山东的实际,邓小平说:
山东海岸线很长,产鱼不少,条件很好,可以搞现代化远洋捕捞。
在食品构成上,将来多吃点鱼、肉,不吃那么多粮食。
鲁西南金乡、鱼台一带坑坑洼洼,可以多养鱼,搞养殖,把每个水面利用起来,收入比种庄稼多。
当时,山东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是第4位。
邓小平及时地提醒道:
不要骄傲。江苏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上得快。应该注重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以及外观包装等。
邓小平又说:
不解放思想不行,包括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体制改革等问题。
电子工业同外国人搞了一部分合营,我们好多困难是电子工业上不去。
现在有的人反对引进,你稍微出点毛病,他就挑。哪有不出点毛病,不吃点亏的?人家是资产阶级,不挣你的钱?
搞四个现代化,总是要吃些亏的。外国人欺负我们不懂,但这个路是要走的。
谈及经济建设问题,邓小平总是带着焦急的口吻,让人充满紧迫感。
邓小平说:
搞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加快步伐,搞富的社会主义,不是搞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是最大的政治。
有人说社会主义不如西方好,不如台湾、香港好。如果那样,你这是什么社会主义?
生产力不发展,有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如果我们平均每人达到1000美金,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还可以增加外援。
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确有改善,这个时候,也许有些人会觉悟,但不是一天能见成效的。
所以,思想工作还要做,党的总路线教育还要做,教育工作的具体工作要做好。
邓小平的这些思路,给山东省委一班人很大地启发和鼓舞。
视察青岛海军基地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自山海关路住处,驱车至北航某水上飞行部队视察。粟裕、叶飞、白如冰、刘众前、李秉政等同志陪同。
邓小平等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岛上,视察海军基地,观看水上飞机起降表演。水上飞机和直升飞机表演,定在当日上午进行。
7月的滨城青岛,阳光灿烂,碧海蓝天。身着崭新的上白下蓝服装的海军官兵,在指挥塔前整齐地列队,静候检阅。
9时许,邓小平乘坐的旅行轿车准时抵达机场。当邓小平在军委委员粟裕陪同下,从车上走下来时,时任海军第一政委的叶飞,立即迎上去报告。
检阅台面对大海。陪同邓小平在检阅台上就坐的,有粟裕、白如冰、肖望东,以及海军、北海舰队的领导。
邓小平首先听取了水上飞机部队领导,关于水上飞机的结构、性能,以及作战使命的汇报。
邓小平听得十分专注,并不住地点着头。
待汇报结束后,飞行表演随即开始。
随着一声轰鸣,一架飞机像离弦的箭一样,迅疾弹出,开始水上滑跑起飞。
飞行表演开始了。
飞机溅水飞行,又展翅高飞。当上升到几百米后,缓缓绕检阅台一周,轻轻摆动双翼,向检阅部队的首长致意。
此后,飞机又表演了水上降落。
邓小平一边观看表演,一边指着表演的飞机,问身边的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范天喜:“这种飞机我们自己搞了没有?”
范司令回答:“我们的现在正在试飞。”
邓小平听后,点点头。
山东是祖国首都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这里的国防事业,邓小平自然十分关注。
这一天,天气很是闷热,观看表演的人,尽管都戴着遮阳帽和墨镜,但还是感到焦躁难耐。
海风打着旋儿地猛刮着,格外地灼人的肌肤,让人感到皮肤一阵阵地生疼。
6架老式苏制水上飞机,黑乎乎的机身,行动起来显得蹒珊迟缓,一看,便知道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
飞行表演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在整个观看过程中,邓小平神情严肃,紧抿着嘴,一句话都没有说。显然,他对我国国防装备的落后现状不满。
水上飞机表演完毕,邓小平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起身离开检阅台,来到塔台前面,又观看了超黄蜂直升飞机表演。
只见一架“超黄蜂”直升机,在机场上拔地而起,卷着气流、挟着风,直指蓝天。
直升机忽进忽退,忽而垂直上升,忽而直线下降……
邓小平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并不住地点头鼓掌。
观看完飞行表演,邓小平的兴致很高。
10时15分,邓小平在海军第一政委叶飞等人的陪同下,乘车到青岛八大关礼堂。
在路上,邓小平问起叶飞舰艇部队的情况。叶飞趁机建议邓小平,到烟台的舰艇部队进行视察。
邓小平愉快地接受了叶飞的建议,说:“好,到烟台,坐坐我们的驱逐舰。”
即席发表讲话
1979年7月29日,在观看完飞机表演后,邓小平在青岛八大关礼堂,亲切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和北海舰队机关的干部。
大家见到邓小平后,都非常激动,热烈鼓掌。待小平同志坐下以后,掌声仍然不断。
邓小平的心情很好,他不断地挥手向大家问好,坐下来后,又两次起身回头,鼓掌挥手。
待合影结束后,叶飞说:“请小平同志作个指示,讲个话吧。”
邓小平说:“我是来青岛休假的,没准备呀,还要讲吗?”
待了一会,邓小平说:“好吧,那我就讲讲吧。”
这完全是一次即席讲话。
由于事情来得比较突然,领导就让时任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的秘书刘国屏,负责记录小平同志的讲话,因为他以前在北京学过速记。
刘国屏后来回忆说:
讲话非常突然,接见的地方是一个小礼堂,录音设备都没有,也来不及准备,工作人员就把桌子又擦了一下,大家坐了下来。
邓小平同志面前的桌子上,也仅有一个麦克风和一杯水,上面连块桌布都没有。
刘国屏还回忆说:
由于后来我负责记录邓小平同志视察期间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的秘书接触比较多。
平时聊天的时候,秘书告诉我,邓副主席平时都是穿布鞋的,有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他,也是穿布鞋,只有在接见外宾和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的活动,他才会穿皮鞋。
刘国屏说:“小平同志穿皮鞋接见我们,说明他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
邓小平从海军初创时期讲起。他说:“建国初期海军就建立了,开始一段不错。……”
刘国屏接着回忆说:
那天,邓副主席系统地阐述了海军的战略、海军建设的方针、海军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以及当前的任务和要求。
邓副主席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讲话,清楚地指明了海军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在讲到真理标准讨论时,邓副主席指出:“就全国范围来说,就大的方面来说,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很重要的。
这一争论,开始的时候反对的人不少,但全国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已逐步接受了。
这个争论还没有完,海军现在考虑补课,这很重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刘国屏说:
最后,邓副主席语重心长地讲了培养年轻干部的问题。
他说:“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
刘国屏还回忆说:
邓小平同志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海军建设问题,就是我们中国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海军。第二个问题就是党的组织路线问题。结果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
这次讲话完全是一次即席讲话,讲话的内容高瞻远瞩,思想非常深邃。
讲的问题都是我们国家、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讲话的内容完全不用修改,整理出来就是一篇思想性很高、非常通顺的光辉著作。
后来《邓小平文选》出来后,我对比自己的原始记录,文字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动。
刘国屏说:“讲话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这期间,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凝神屏息,生怕漏掉一个字。讲话一结束,大家就忘情地使劲鼓起掌来。
与会同志听了邓小平的讲话之后,都肃然起敬,非常受启发和鼓舞。
事后,大家议论说,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军队的统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家都为有这样的统帅而感到非常地自豪。
讲话之后,每个人对邓小平同志的认识加深了。”
事隔多年后,一位有幸聆听过这次讲话的同志,回忆当时的情景,仍然动情地说:
那才叫“振聋发聩”!
那才叫“豁然开朗”!
那次讲话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用了较多的时间,阐述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说:
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尽管有人不通,但总是已经确立了。
现在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政治路线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现在反对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还大有人在。……
组织路线最根本的是选择、培养接班人。
邓小平还说:
……落实了政策,把老同志请回来。这一段必须这样做。但老同志有个自然规律,岁数大了。
邓小平环视四周,对右侧的赵林说:“我75岁了,你也70多岁了。”
邓小平又对左面的白如冰说:“你也不小了。我们这个房子里年轻人不多。根本的问题,百年大计的问题,对党负责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选拔接班人。不能等,从现在就开始。”
邓小平接着说:
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老干部不一定干一把手,也可以干二把手、三把手,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可以干一把手。
这是涉及对年轻干部怎么要求的问题,原则好讲,就是落实到具体人就复杂了。
领导班子一定要精干,不要多,班子本身首先是要按照党性办事。这是关系到亡党亡国的问题。
这一时期,邓小平反复向全党讲选拔、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可谓苦口婆心。
邓小平特别强调,不要让那种善搞阴谋的人进入领导班子。
最后,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已经提到我们议事日程上来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见不了马克思。”
研究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是这次常委扩大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这个问题,对于海军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军党委没有组织领导部队开展讨论。
在这次会上,大家发言十分热烈。党委作出决定,从下一个月开始,就组织补课。补课的重点对象是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每个人都要补课。
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共同的认识,其他的议题,如海军建设三年调整、七年规划问题,也都解决得比较好。
邓小平视察部队和关于海军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迅速传遍了万里海疆的高山、海岛、机场、码头,鼓舞着广大海军官兵。
建议开发崂山
1979年7月30日7时30分,邓小平从驻地山海关路出发,乘坐中型空调面包车,直赴崂山。
陪同邓小平考察崂山的,有海军司令员叶飞、副司令员杜义德、副政委卢仁灿,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政委康志强,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等人。
当时,人们对发展旅游、对外开放等观念,还感到很陌生,崂山也只是刚刚开始对游客开放。
进山只有南线一条国防道路,而且沿途得道路常年没有整修,一路蜿蜒崎岖,其风景甚至连当地人也难能饱览。
当时,有同志鉴于崂山进山道路条件不太好,崎岖的山路颠簸危险不安全,建议邓小平不一定要进山,到崂山外围的沙子口一带看看就行了。
但是,邓小平坚定地说:“崂山一定要去,不看看怎么知道条件怎么样?条件不好,以后可以好好的改造嘛。”
汽车一驶进景区,果然颠簸得很厉害。
对此,邓小平在车上自言自语地,带着浓厚的四川口音说:“这里的景色很美,就是路孬,危险,不安全,不适合旅游,不能接待外宾。”
随行人员建议,是不是不要再往前走了?
但邓小平语气坚定地说:“走,一直往前走!今天是不到崂山非好汉啊!”
当车行至石老人时,邓小平让车停下,面对青山、大海,对身后的省、市领导语重心长地说:
看看,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险,不安全,是这山的必经之路吧。
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
市委在安排邓小平游览崂山太清宫之前,有两件事要做:一是选导游,经过市委研究决定,市园林局的副局长曲佩敬,作为邓小平游览太清宫的导游。二是太清宫是弹丸之地,地方小,游人多,是旅游旺季,警卫是一个难题。
有人说,在沙子口设卡,凡是去太清宫的旅游车,一律堵在沙子口不准进山。
来青岛审视青岛市警卫工作方案的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说:
那不行,他如果知道了就不会去的。小平同志有交待,不能因为他来崂山而妨碍群众游山。
小平同志在游黄山天都峰时,被到黄山旅游的上海复旦大学的大学生们看见了,他们激动地一下子围住了小平同志,纷纷掏出学生证或小本本让他签名留念。
负责警卫工作的同志考虑到此处山险、路窄,便婉言相劝,结果,人是越聚越多,小平同志被激动的群众围簇着。
警卫人员正在犯愁之时,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并给每人寄去一张,大学生们非常高兴,合影之后立即解了围。
孙勇的话,解开了太清宫安全保卫的难题。
邓小平的“特别规定”,体现了他心系人民的博大胸怀。
8时30分,邓小平来到太清宫。
市委书记刘众前,把导游曲佩敬介绍给邓小平。
邓小平面带微笑,曲佩敬则激动地紧紧握着邓小平的手,向小平同志问好,表示欢迎。接着,曲佩敬就开始履行他的导游的职责。
曲佩敬陪同邓小平去临时设置的接待室,即“三清殿”东院休息。
当路过“三官殿”院西便门时,邓小平对这里的黄杨树很感兴趣,便停下来欣赏。
曲佩敬便开始介绍,当说到“这种树长得很慢,长到现在这么高,大约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木质细而坚硬”时,邓小平指着树说道:“这种木头可以刻图章。”
在场的同志对邓小平广博的知识,敬佩不已。
当走到“龙头榆”树下时,邓小平对这棵树枝繁叶茂的长势,冠辐之大,树龄之长,感到大为地惊奇和欣赏。
此时,虽是炎热的天气,这里却是一片清凉的天地,令人心旷神怡。
邓小平禁不住自言自语地说:“真美呀真美。”
看完“龙头榆”,紧接着到了旁边石崖上刻有“逢仙桥”字的逢仙桥。
曲佩敬向邓小平介绍:“这是1000多年前,道士刘若拙遇到神仙的地方,于是就留下神话“逢仙桥”的传说。”
邓小平微笑着,仔细地听着。
随后,邓小平及省、市领导,就到休息室休息了一会儿。20分钟后,曲佩敬又在那里简单地介绍了太清宫的历史沿革。
邓小平休息后出来,就参观“三清殿”。从“三清殿”出来,顺台阶即下到“神水泉”。
到了神水泉,邓小平看见有几个人将2分钱的硬币放在泉水面上,而硬币漂浮不沉,便说:“这里的水浮力大。”
曲佩敬接过话茬儿,介绍说:“这神水泉神奇之处在于:一是水质清澈甘冽,舀出一盆水,沉淀三日,不见半点沉积物;二是大旱3年水不见少,大涝3年水不见多;三是常饮泉水,有病可治病,无病则可壮骨健身。”
曲佩敬还介绍说:“这神水泉泉池长0.8米,深1.4米,水深0.9米,素称‘崂山第一泉’”。
“神水泉”的台阶比较高,下台阶时,曲佩敬要上前搀扶邓小平。
邓小平向曲佩敬摆摆手,示意不用。只见他下台阶时,腿脚轻便,走起来很稳健。
过了“神水泉”,又到“三皇殿”。在这里,邓小平主要观看了古树“汉柏”。
曲佩敬介绍说:“古树“汉柏”,为汉代张廉夫手植,已有2000多岁高龄,属柏科针叶常绿树,但在这树干上又寄生着另外两种科别不同的植物。一是盐肤术属漆树科阔叶落叶树;二是中国凌霄,属紫藏科攀援植物。
三种不同科别的植物三位一体,生长在一起,而且生长得都很茂盛,实属罕见。
在粗大的树干中,一棵碗口粗的凌霄盘绕而上,直达树顶,又名曰“汉柏盘龙”。
更有趣的是,在古柏树洞里还寄生着一棵五倍子,枝叶繁茂,形成三树一根的奇观。”
在太清宫观音殿前,邓小平看到一株高达数米的玉兰树。
曲佩敬介绍说:“玉兰高达8米,树冠如盖,因清代蒲松龄以此树为题材,创作了《聊斋志异》故事中的《香玉》,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邓小平边听介绍,边围绕古树观看。
在介绍凌霄时,此时正是凌霄鲜花盛开季节,树梢顶端红花鲜艳,邓小平驻足仰面向上看。当他看到树干上半部有一块被烧成黑炭处,就看了看曲佩敬。
曲佩敬领会其意,说道:“原来树上有一个大马蜂窝,有人烧马蜂窝而将树烧成这样。”
邓小平听了后,摇了摇头,表示非常惋惜,并对省、市领导说:“应该照原样加以修复。”
邓小平饶有兴致地听完介绍,拍了拍那硕壮的树干,仰观那遮天蔽日的树冠,对省、市领导说:
这个地方很好,就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
现在崂山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连道路都没修好。
在“三皇殿”门口外侧的墙壁上,各镶嵌一块碑刻,分别记述着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崂山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开山鼻祖丘处机,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
东边是成吉思汗敕谕丘处机的护教圣旨,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圣旨年代为癸未年,即公元1223年,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极有历史文献价值。
邓小平在此看得十分仔细。
“三皇殿”内供奉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三皇”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3位领袖,即:伏羲、神农、轩辕。
看完“三皇殿”后,顺路返回。曲佩敬引导邓小平一行走“龙头榆”那段上山的小路,去看雕凿在山崖上康有为的石刻。
只见石刻上写着: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青绿山水图……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
邓小平对此处的石刻,兴趣很浓,他看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这也是他在太清宫游览景点,看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邓小平反复看了几遍,嘴里轻声念着,沉浸在康有为的书法、诗情之中了。
看后,邓小平说:“这是康有为的真迹。”
从康有为的石刻下来,就到了“三宫殿”。邓小平对“三宫殿”院内的两株大银杏树和大山茶,十分地欣赏。
至此,整个太清宫应该看的景点也都看了。
这时,邓小平提出,要和所有陪同人员在此合影留念。
此时,在屋里的工作人员也出来了,有几百人一齐鼓掌,向小平问好。小平则向他们频频招手。
只见闪光灯频频在闪,记录下了这十分珍贵的历史瞬间。
崂山,这一旅游胜地,过去不仅不对游客开放,连当地人也不能一览其面目。
邓小平在参观的过程中,说的这些发自肺腑的话,引起了山东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1979年以后,崂山全面开发建设,从而使崂山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青岛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
为青岛解水困
在青岛的日子,邓小平每天都到青岛第二海滨浴场游泳。
一次,邓小平下水后,三五下涉过浅滩,直接向纵深游去。一排排浪涛时而将他托起,时而又将他吞没,但他全然不顾,间或变换一下姿势,依然奋力划水,一直向前。
离岸越远,海面越显得平静了。在浴场最深处,邓小平悠然地踩着水,指点流云飞鸥,畅快地笑着。
上岸休息时,邓小平坐在沙滩上,与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谈起青岛市淡水水源紧张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
原来,邓小平每次游完泳后,都要冲水。冲水时,他发现水流很慢,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关注,从而也了解到青岛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过后没几天,邓小平偶然碰见消防队用消防车来送水。经过询问,服务员告诉邓小平,因为青岛缺水比较严重,老百姓只能按时定量配给用水。这时,邓小平才知道,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青岛就被水荒罩上了一层阴影。
为解决这一困难,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从崂山水库、莱西产芝水库、平度尹府水库等处引水,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青岛连水都没有,搞开放旅游是不行的,没法接待外宾,要赶快解决水的问题。”
在以后的几次谈话,邓小平首先就要谈到水的问题。
邓小平说:
缺水的问题你要是不解决,青岛就不能发展。青岛是工业城市、旅游城市,没水你工业怎么发展?没水怎么接待国外客商?因此,青岛要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缺水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眼光必须向外。
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得很高,也很重。这关键的一句话,点在了制约青岛发展的要害之处,也为青岛市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打开了思路。
这次来青岛视察,邓小平亲自为青岛发展“把脉”,而且开出了“药方”。当时在场的青岛同志,乃至省里的领导,都感到喜出望外。
邓小平离开青岛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就亲自带着一些搞水利的技术人员,到棘洪滩一带考察如何引水、蓄水。初步的意见是搞一个大型水库,将大沽河引来的水存起来。因为当时大沽河上游不隶属青岛,产芝水库和尹府水库所在的莱西和平度,分属于当时的烟台、昌潍两个地区。
丰水季节还好说,枯水季节引水就要麻烦一些。所以,平时必须注意做好引水蓄水工作。
后来,又有同志提出,大沽河引水仍然很被动,能否将上游水源地两个县整体划归青岛,以利于青岛的发展。这个点子对青岛的贡献也很大。
随后,青岛相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提出了几套方案。最后,经市委研究,上报省和中央有关部门。最终,中央同意将莱西、平度两县划归青岛。
后来,中央又批准通过了青岛市引黄济青方案。
这期间,棘洪滩水库的设计也几经调整,其用途也由最初的蓄存大沽河水,调整为蓄存黄河水,最终成为一座库容量上亿立方的巨大型水库。
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关心下,终于完成了长距离的引黄济青工程,使缺水矛盾基本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