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盲”李政道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1926~),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1943年毕业于江西联合中学。同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大,在这里,李政道遇到了一生中获益最多的老师——吴大猷。1946年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虽然大学未毕业,还是进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研究院,开始同杨振宁合作。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赴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1951年受聘于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1953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1963年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同年,携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后多次返回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由于新发现的K介子在衰变时与宇称守恒定律不符,他与杨振宁合作研究,1956年得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结论,次年由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实验获得证实。过去物理学界认为宇称守恒是和能量守恒、电荷守恒一样普通适用的定律。杨、李的理论对物理学界震动很大,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对基本粒子的大量研究工作,是物理学界的一大里程碑。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也是华人,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傲。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他创立的非拓扑性孤子理论及强子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经典意义。量子场中的“李模型”对以后的场理论和重整化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李政道的科学成就是与他特有的天赋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他的老师吴大猷回忆道:“李政道应付课程,绰有余裕,每日都来我处请我给他更多的阅读物及习题。他求知心切,真到了奇怪的程度。有时我有风湿痛,他替我捶背。他帮我做任何家里的琐事。我无论给他什么难的书和题目,他很快的就做完了,又来索更多的。我由他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很容易地发现他的思维敏捷,大异寻常。老实地说,在此后的一年中,我因为自己的问题——冠世(吴之夫人)的卧病;每日的买菜,升炉,煮饭;物价的日日上涨,实在没有心绪来预备许多的参考书和题目给他。好在他的天资高,亦不需我的讲解。”尽管李政道在吴先生手下只呆了14个月,但吴先生是影响他最深远的一位师长。李政道后来回忆说:“我从吴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包括人格的涵养,最重要的是学到对知识的‘忠诚’(dedication)。”可见,一位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的重要。

如今李政道已经年届古稀,但他仍然经常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不过,呕心沥血的科研工作给他的感受绝不是“吃苦”,而是其乐陶陶。当有的科学界以外的人士自谦地说自己是科盲时,李政道说道:“我也是个科盲。”他说,天文学上有一个很大的谜,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是所谓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什么,今天的物理学家还不能回答。因此,在广袤无垠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科盲”。

李政道对培养年轻人非常的重视。他将毕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奖学金资助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活动。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李政道告诫年轻人:21世纪将会是以物理为基础的各学科交融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