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伦琴

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45~1923)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45年3月27日诞生于鲁尔河流域伦内普(Lennep)的一个商人家庭。

伦琴三岁那年全家迁往荷兰的阿佩尔多恩,他就在那里上小学和中学。伦琴学习成绩一般,喜欢运动,动手能力强,有点淘气。1865年,伦琴进入瑞士苏黎世工业学院,攻读机械工艺。1868年毕业,获得机械工程学位。伦琴在苏黎世相继受到热力学创始人克劳修斯和著名物理学家孔特(1839~1894)的影响,走上了物理学研究的道路。1869年在孔特的指导下,他写出了第一篇物理学论文《气体的研究》,获得了苏黎世工业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875年以后,他任霍恩海姆农学院物理学教授、斯特拉斯堡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等职。1879年任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任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1894年任校长。1896年成为柏林科学院和慕尼黑科学院的通讯院士。同年英国伦敦皇家学院授予他伦福德奖章。19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巴纳德奖章。同年伦琴到慕尼黑大学就任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

伦琴对物理学的最主要贡献,是发现了X射线,又叫做伦琴射线。

早在1836年,法拉第就发现在稀薄气体中放电会产生美丽的辉光。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施泰因(1850~1931)正式称这种放电是“阴极射线”。当时欧洲学术界对“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伦琴也卷了进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895年11月15日,伦琴准备用克鲁克斯管作荧光实验,为了排除外界对放电的影响和避免管内光线外漏:特地用黑纸板做了一个套子,把放电管套起来。然后他在暗室里接通电源,检查放电管有无漏光。检查完毕,正要切断电源的时候,突然发现一米远的小实验台上有闪光。伦琴立即进行检查,查明这种闪光是从小实验台上一个荧光屏发出来的。他顾不得吃饭,立即重复上述实验,甚至把荧光屏放在两米远的地方还是能观察到闪光。他确信这个现象绝不是阴极射线造成的,因为它只能穿透几厘米厚的空气。他断定存在着一种新的射线。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年过半百的伦琴依靠他特有的毅力,吃、住在实验室,一连做了七个星期的秘密实验。试验过各种各样的材料,几千页的书,厚厚的玻璃板,二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胶……这种新射线都能穿透。有一次,当伦琴把手放到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的时候惊呆了:他在屏上看到自己的手完全变了样,好像是拼凑起的几根黑糊糊的干树枝。当伦琴清醒地知道这干树枝就是手指骨骼的时候,他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他立即回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妻子。据说当时妻子正在生他的气,责怪这么长时间不回家,说他有意编造“发现”骗她。于是伦琴把妻子带到实验室,请她帮忙做个实验。他让妻子把左手放到放电管前面,然后把用纸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她的手后面,过了十几分钟,把底片一冲洗,获得了一张手骨的照片——世界上第一张人类活体骨骼的照片。妻子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伦琴说:“这是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新射线作用的结果。”“这种新射线叫什么名字?”伦琴摇了摇头回答说:“不知道,它是一个未知数,就叫它X射线吧。”

1895年12月28日,伦琴用《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这个题目,向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协会作了报告,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阐述这种射线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不随磁场偏转等性质。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896年1月4日柏林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X射线照片;1月5日维也纳《新闻报》抢先作了报道;1月6日伦敦《每日纪事》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宣告发现X射线。这些宣传,轰动了当时国际学术界,论文《初步报告》在三个月之内就印刷了五次,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等国文字。一月中旬,伦琴应召到柏林皇宫,当着威廉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的面作了演示。X射线作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研究热情,据统计,只是1896年一年,世界各国发表的有关论文就有一千多篇,有关的小册子达50种。

1896年3月,伦琴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一种新的射线(续篇)》。一年以后,发表了第三篇论文《关于X射线性质的进一步观察》,深入探讨了X射线的性质。伦琴的发现很快应用于医学、工业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据说消息传到美国的第四天,美国人就用X射线发现了留在伤员腿里的子弹。

伦琴因为发现X射线,于1901年12月10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伦琴对科学抱着老老实实的态度,为人谦虚,据说他把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献给维尔兹堡大学。

伦琴因患肠癌,于1923年2月10日去世,终年78岁。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德国人民在柏林市的波茨坦桥上竖立起伦琴的青铜塑像。国际学术界还作出决定,用“伦琴”来命名X或γ射线的照射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