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铁路通车与运营

  • 李鹏说:“衡广复线的建成通车,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 李国文说:“第一,我是老铁路了,对新线建设熟悉;第二,我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创作员,为铁路工人唱颂歌是责无旁贷。
  • 方舒说:“隧道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隆重举行衡广复线通车典礼

1988年12月16日,衡广铁路复线通车庆典在新落成的韶关火车站举行。

14时,通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会议由铁道部衡广铁路复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大椿主持,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通车典礼上讲了话。

李鹏说:

同志们:

衡广复线的建成通车,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复线建设的全体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这条铁路复线,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已经具备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反映了广大建设者们坚持改革、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创新开拓的精神,为我国铁路干线的技术改造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铁路运输是我国大交通中的主力和骨干,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铁路的运输能力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铁路建设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希望你们认真总结、推广衡广复线建设的成功经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发扬成绩,继续前进,为我国的四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李鹏的讲话结束了,会场掌起四起,但李鹏放下讲稿,他继续说:“稿念完了,下面我再讲几句。”

顿时,会场安静极了。

李鹏针对当前的铁路工作,他强调指出:

今年以来,铁路工作既有成绩,又有不少问题。现在正进入运输高峰,客运紧张,运输繁忙。我借此机会通过你们向全路300万职工转达:要求重点保证安全生产,安全运输,为顺利完成春运作出应有的贡献。

14时52分,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为衡广铁路复线正式通车剪彩。

李鹏为衡广复线通车题词:

贯通湘粤南北,支持改革开放。

随后,大家听到“呜!呜!”几声划破粤北山城长空的汽笛声,披挂着大红彩带、彩球的韶山一型0738号电气机车牵引的一列客车,从韶关火车站向衡阳方向徐徐开出,衡广铁路复线宣告全线正式通车,历时10年的宏伟工程终于建成。

从此,我国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实现全部双线运行。

前来参加通车典礼的铁路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代表,都沉浸在欢乐而激动的气氛中。

参加通车典礼的还有: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广东省党政负责人林若、于飞、匡吉、张高丽,湖南省党政负责人熊清泉,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湘、粤两省沿线市、县的负责人。

国务院副秘书长李世忠宣读了国务院为衡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发来的贺电:

衡广铁路复线全线开通,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国务院特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衡广复线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设任务艰巨。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所有参建单位和全体建设者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协作,顽强拚搏,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战胜了重重困难,安全、优质、高效地实现了开通目标,创造了铁路技术的新经验,坚持既建路又育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谱写了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宣读了铁道部为衡广铁路复线全线建成通车发来的贺电: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和湖南、广东两省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5万余名建设者艰苦奋战,衡广复线提前实现了决战3年、开通全线的目标。特向你们和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干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衡广复线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1985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决定后,广大工人以高度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顽强拼搏,依靠科学,团结协作,创新开拓,攻克重重难关,优质、安全、高速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实行边施工、边投产,使运量逐年递增,经济效益显著,积累了改造繁忙运输干线的新经验,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威力,培养、锻炼了能打硬仗的建设队伍,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广大复线建设者的光辉业绩将永志史册……

同日,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的讲话,他说:

衡广复线建设为繁忙运输干线进行技术改造,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谱写了光辉的新篇章。

复线提前开通,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胜利。在衡广复线建设的重要时刻,中央及时果断地决定加快建设进度。李鹏、万里、习仲勋、丁关根、邹家华等领导同志,多次视察工地,并作重要指示,为复线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制定了正确方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励了广大建设者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成为推进复线建设的强大动力。

会后,李鹏等乘彩车视察了大瑶山隧道。

列车在限速穿越大瑶山隧道,经过9号断层的时候,李鹏从车窗仔细观察了隧道拱墙,询问了治水的情况,他满意地说:“看不见多少水了,说明治水有成效,采取疏导方法对!”

机车在罗家渡车站折返。一有群记者在月台上围住了李鹏,广东省电台的记者举起话筒,请李鹏为广东人民讲几句话。

李鹏幽默地说:“复线通了,广东就好了,就发了!”

列车开始返回,机车穿过大瑶山出口后,在乐昌车站缓缓停下来。

这时,李鹏要从这里下车赴飞机场,他早晨从北京赶来,参加完通车典礼后,还要连夜乘专机赶回北京,准备接待印度总理的访华。

孙永福说:“国务院总理参加铁路通车典礼,建国39年来这还是头一次。我觉得在当前改革开放调整的关键时刻,总理能出席我们的通车典礼,其意义不仅是对衡广复线建设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对全国铁路工作的巨大支持与鼓舞,体现了总理对铁路的厚望。”

慰问讴歌广大铁路建设者

自1985年万里到衡广铁路复线现场办公后,许多作家、艺术家、新闻记者都陆续赶往大瑶山,慰问、描写、讴歌战斗在这里的广大建设者们。

由49人组成的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团已经于12月27日到达工地并于28日作首场演出。

著名作家李国文与中铁文工团创作人员也来到工地体验生活,撰写反映大瑶山工人战斗生活的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

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先遣人员也早已经到达这里,创作反映大瑶山工人的电视连续剧。

从1986年起,在“三年决战”中,我国新闻、影视、文艺界纷纷深入衡广复线工地采访,慰问演出,宣传和讴歌铁路建设者的精神风貌。

三年来,先后有中央和地方39家新闻单位派出大批记者来衡广复线工地采访。共发稿1200余篇。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湖南电视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都发出大量报道……

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开路先锋》纪录片;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山魂霹雳》;湖北电视台拍摄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山之魂》、《合力大潮》,及获奖电视剧《工程师们》;中铁文工团拍摄电视剧《五彩石》;中央电视台拍摄《衡广复线》纪录片,并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作系列报道。

另外,广州铁路分局拍摄电视片《魂系大瑶山》;第五工程局拍摄电视片《战斗在衡广复线》、《川黔儿女为国家做贡献》;广州局工程总公司拍摄《衡广复线纪实》、《顽强拼搏,辉煌业绩》、《衡广复线新闻集》等纪录片;民革黑龙江齐齐哈尔摄制组拍摄艺术片《开路先锋》等等。

铁道部文协组织全路19名专业和业余作者来衡广复线工地采访和体验生活,创作了大批作品,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了《衡广复线美术摄影展览》。

中铁文工团歌舞团、说唱团,湖南花鼓剧团、湘剧团,广东省歌舞团、杂技团,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杂技团,铁一局政治部文工团,哈尔滨铁路局列车文工团,锦州铁路分局列车文工团等,共来衡广复线工地慰问演出235场。

黄河文艺出版社《穿山人的爱》中有一篇潘万提作的《山谷眺望》就描写了大瑶山隧道施工中的工人们:

大瑶山不再寂寞了

这里盛开着奇葩

绿帐篷、黄帐篷

一簇簇,灿若山花

山泉水滋润着

万吨的汗水漫泡着

枕着山野的荒凉

啃着难耐的艰辛

这里集聚着

中华民族的精英

泥石流赶不走他们

高温和奇寒动摇不了他们

专找顽石开战

青春点缀荒凉

一生开垦黑暗

辛勤种植光明

荆棘,留给自己

道路,留给后人……

后任海南省委书记的许士杰也撰写了一首长诗《赞大瑶山隧道》讴歌隧道建设者:

莽莽大瑶山,九龙十八滩。

武水如丝带,铁轨绕带湾,崇山夹一线,南北系南端。

岭南岭北客货多,单轨火车奈若何!

旅客塞途多埋怨,商品积仓可蹉跎。

人民企盼铺双轨,瑶山拦道怎能过!

粤人常要求,中央考虑周。

群策加群力,科学细谋筹。

调来铁队伍,凿山刻不休。

大瑶山高一千米,隧道直穿三十里。

地质复杂断层多,泥石流夹大涌水。

困难最怕英雄汉,心坚气壮挖无止。

八方协作齐攻关,六国设备克钻艰。

理论实践与求证,卅字方针稳如山。

拦途猛虎一一服,长隧短做破层峦。

扎寨深山整十载,开机钻洞近七春。

忘我献身勇拼搏,离家远市绝红尘。

稳扎稳打步步营,钻钎爆石也炼人。

学徒成长当干部,技术员变百钢身。

找顶巧工王顺轩,屡战死神化吉祥。

众人齐赞龚贤礼,苦累不垮称金刚。

政工干部张林帮,善开愁锁喜洋洋。

昔年苦战能成昆,移师京华辟地门,又战特区凿隧道,打完一仗又飞奔。

高歌猛进战岭南,多做贡献睡未酣。

辛勤栽植绿原野,树高结果又驾骖。

为绘山河挥彩笔,为建四化苦也甘。

领导谆谆紧握手,优质安全未离口,完成工程九十九,更要依靠科学稳步走。

临别殷殷频回首,预祝乡土观念饮喜酒。

著名作家李国文采写文章

从1986年起,《人民铁道》报相继发表了著名作家李国文采写的《大瑶山工地纪实》,抒写了在衡广复线建设工地上的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自从万里等领导深入衡广铁路现场办公,号召文学家、艺术家都到第一线去,为工人们唱颂歌,为他们树碑立传。刚从苏联访问归来的李国文听到消息后,就立即向领导要求到大瑶山工地去。

李国文说:“第一,我是老铁路了,对新线建设熟悉;第二,我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创作员,为铁路工人唱颂歌是责无旁贷。到大瑶山工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986年新年刚过,李国文就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了大瑶山工地上。

白天,李国文头戴安全帽,爬高山,下竖井,钻地道,走访了隧道两端工程队工地,他还亲自一步步爬行在窄洞里察看断层出水处。

晚上,李国文住在工棚里,他和工人们座谈聊天。地方宣传部门请李国文去作报告,他都谢绝了。有同行的人邀他去游览名胜古迹,李国文也没有去。

李国文感到,他回到了工地老家,真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有人问李国文:“你在大瑶山工地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李国文回答说:“我感受最深的是工人阶级的献身精神,他们在艰苦环境里英勇奋战,像火一样在为四化燃烧着自己!”

李国文介绍说:“这项重点工程工地离广州市很近,在部分人追求‘向钱看’的风气中,数万名铁路工人能成年滚在泥里水里凿大山,这是很可贵的。他们的工资并不高,奖金也没有多少,但为了打通京广线南端这一卡脖子区段,舍家在外,甘于艰苦。”

李国文在一次座谈会上做过调查:七八个家住农村的工人,由于家中没有劳力经营责任田,几乎每个人都负债数百元至千元。

李国文流着眼泪说:“在一次竖井被地下水淹没时,正是这些可敬的工人们奋战在400米深的井底,冒着齐脖子的水抢救国家财产……”

从1957年,27岁的李国文从铁路总工会下到铁路工程队当工人,在长达22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情。

所以当李国文重返大瑶山铁路建设工地的时候,他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李国文曾在他的《冬天里的春天》中写道:

冬天是寒冷的,但是心和群众跳在一起,就会感到地底下春天的温暖。

李国文说:“文学创作无疑应该百花齐放,但作为创作的主流,则应反映我们今天火热的生活,去激励人们向上,这是作家的天职。在艰苦的大瑶山工地,有这么多叱咤风云的工人们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苦斗,我应当为他们大声呐喊、助威。”

有人对李国文说:“像您这样的作家,有20多年基层生活的积累,足够您写几年的了吧?”

李国文说:“我不这样认为。即使写昨天,也应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写。”

北影推出铁路建设主题电影

198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大瑶山隧道工程建设为背景,展现当代铁道建设者风采的故事影片《山魂霹雳》。

8月29日,北京电影制片厂与隧道工程局在京举行影片观摩研讨会。孙永福观看影片后说:“感谢北影厂与剧组艺术家们的努力,拍出了这部成功的影片,再现了大瑶山宏伟的工程,热情讴歌了铁路建设者的献身精神。这部影片必将鼓舞铁路300多万职工,并使社会进一步理解和支持铁路工作。”

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聂大江、铁道部政治部主任李际祥、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胡其明、《山魂霹雳》剧组导演陈国星、主要演员高明和方舒、电影评论界、大瑶山隧道建设者隧道局有关人员等出席了观摩研讨会。

方舒一身白色套裙,一头近似小伙儿的短发。

有人问方舒:“你是头一次拍铁路题材的影片吧?”

方舒回答说:“不!70年代我拍过电影《风雨里程》,在影片里扮演一位铁路女电工。”

在这次研讨会上,聂大江发言说:“大瑶山隧道的建设者们在地下从事最伟大最艰苦的事业,他们一干就是十年八年,默默奉献。社会在荣誉的分配上也有不公,有些歌星、舞星、影星、笑星,却一举成名,为人们所注目,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下,我们提倡天上与地下结缘,这次影星方舒从天下深入到了地下。”

有人借着这一比喻问方舒:“你天上到地下,成功地表现了隧道工人的英雄群体,有些什么感受?”

方舒提起这些,显得有些激动,她说:“为拍《山魂霹雳》,我在大瑶山生活了三个多月,参加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活动,我感到铁路工人质朴、热情、特别可爱。

他们住的工棚建在了山坡上,四壁漏风,地面有窟窿,往下一望,房下是百丈山谷。他们常年生活在荒山野岭,与亲人分居,生活条件艰苦,可大家都很乐观。”

谈到这部影片,方舒说:“我演的谢韵这一角色,没有拔高,力求自然,真实,返璞归真,以质朴取胜。影片看起来没有什么瑰丽色彩,却令人回味无穷。这样同工人、同观众的心就贴近了。”

方舒接着说:隧道工人8年中在大瑶山做的就是一件事,把泥土挖出来,再把水泥运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方舒停顿了一下,她深情地说:

我非常敬佩铁路职工,这是一个生命力极旺盛的群体。但社会上对他们了解不够,我要通过自己的艺术表演,使社会上了解铁路建设者们,知道在中国还有这么一批了不起的人,从事一项了不起的事业。

方舒在研讨会结束的时候,再三表示对铁路职工的敬佩之情,他说:“筑路工人在深山生活单调,我要多拍一些有意义的电影,为他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如果有机会,我打算再拍一些反映铁路题材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