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决策与规划
- 郭维城说:“打大瑶山,我不但对技术有保证,还可以对法律负责。”
- 万里决定: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衡广铁路复线的建设,限期完成,只准提前,不得拖延。
- 李鹏说:“经过全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衡广复线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克服了许多困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央决策衡广复线三年决战
1985年12月10日,万里来到广州,主持召开了衡广复线工程现场办公会议。
国家计委、铁道部、水电部,及湖南、广东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重要决策:
决战三年、建成复线。
几天后,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会议纪要》。
衡广复线北起衡阳茶山坳编组站,南至广州,全长526公里,由衡阳枢纽、衡阳至韶关复线、郴州至韶关电气化、韶关至广州复线和广州枢纽等五个部分组成。
衡广铁路复线郴州至韶关间的瑶山武水,历来被视为天堑,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水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
车到郴州掉轮子,人到郴州打摆子。
唐代大诗人韩愈被贬路经郴州的时候,他曾经发出“其险恶不可言状”的感叹。
其实郴州还在天堑之北,再向南的瑶山、武水就更加险恶了。
早在190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富豪和商人倡导,詹天佑任总工程师,历时30年,兴建了粤汉铁路。
衡广段单线在古老的南岭山麓中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在民国初年,孙中山立志在10年内为祖国修建16万公里的铁路,但他的宏愿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1958年,衡广铁路复线决定上马,经过三年努力,部分区间土方工程已经成型。
1960年,因自然灾害,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大调整,这项工程被迫下马了。
1975年,万里任铁道部部长,他果断地整顿濒于瘫痪的铁路,作出衡广复线上马的决策。
1978年,郭维城任铁道部部长,作出决定:
打通大瑶山,加快复线建设……
可是到了1980年12月,国民经济调整,衡广复线被列为缓建项目,这项工程再次下马。
铁道部因此向国务院打了五次请求复工的报告。
1979年冬,中国基建代表团在日本外务省,他们就大瑶山隧道由日本提供贷款问题正在进行谈判。
外国专家对大瑶山很感兴趣,他们都想在中国这座最长的复线隧道口上,刻上自己国家的名字。
日本有关方面曾经暗示,可以提供贷款,但工程要由日方负责设计和指导。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工程师厉自凡说:“中国的隧道为什么要外国人打?”他因此三赴日本。
日本专家就大瑶山工程向厉自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厉自凡都准确地进行答辩。
专家看到中国工程师这么自信,他们就使出最后一招说:“敢不敢签字?”
全场顿时一片肃静。
这时,一位日本人说:“上世纪中叶,中国一个叫何如璋的学者到日本,第一次见到火车,吓了一跳,不知为何物。”他这句话顿时引起一阵哄笑声。
厉自凡微微一笑说:“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就是说作为何如璋的同国人,要有一种挑战观念。冲上去,意味着民族崛起;退下去,就是一种历史的遗憾。那么,我只好去试了。”说完,厉自凡从容拿起笔签上了名字。
1981年,日本“建设公司”的竹内雄三来到工地,见到工人们在用传统而落后的“分部开挖、木支撑”施工方法打洞的时候,他轻轻地说道:“我看到只有过去书本上才能看到的东西。”
陪同的中方总工程师方维鹏听到这句话,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感叹到:
中国的隧道建设何时才能走向世界。
80年代初,湖南、广东两省向中央发出告急报告:
湖南年出口物资积压严重,每年直接损失外汇5亿多美元;运往广东的水泥,因为车皮紧张,消减了计划的三分之一;冶金进出口公司与外商签订合同,因为不能如期运货,被迫罚款;大量的鲜蛋运不出去,年积压3.1万箱;生猪大量库存,无法及时收购,影响了农民饲养的积极性,并曾多次引起纠纷。
曾经有人对郭维城说:“国家这么穷,你拿这么多的钱去修复线?再说怎么打通大瑶山隧道?”
郭维城从1949年秋就任铁道兵副司令员,他曾根据周恩来的意见率部抢修白崇禧溃退时炸毁的粤汉线。
白崇禧当时在香港曾扬言道:中共三年别想修通。他没有想到,叶剑英就在当年12月29日就在广州亲自主持了通车典礼。
香港报纸惊呼:“中共火车从天外飞来!”
郭维城在这几十年中,他曾走遍了衡广区段,他十分清楚,若能打通大瑶山,将曲线拉直,就可能少修15公里复线,列车时速可从5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动力可以增长一倍。
但是,郭维城也看到,衡广复线穿越湘南丘陵和粤北山区,部分地段地形陡峭,沿线地质复杂,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多滑坡软土,有许多建路史上少见的技术难关。同时,在保证既有线运输畅通、运量增长的情况下增建第二线,施工与运输相互干扰,给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郭维城在国务院召开的会上说:
如果不打通大瑶山,仍然采取沿武水修复线的方案,施工干扰太大,衡广线800万吨运量就会减少一半。打大瑶山,我不但对技术有保证,还可以对法律负责。
国务院考虑到:衡广复线建成后,会在设计技术、质量安全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衡广复线建成后,这段铁路的运输能力将逐步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以上,从而可以大大缓和京广铁路南段的运输紧张状况,对于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需要,保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湖南、广东两省以至华南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国务院同意了郭维城的提议。
1982年,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16种大型现代化隧道施工机械,分别从瑞典、意大利、西德、美国、日本等国相继运来,400多名新型的技术工人很快培训出来了。
引进的大型机械经过消化、吸收,与国产设备成龙配套,形成破岩、装运、支护三条流水线,工人们驾驶着新设备,向古老的地层开战了。
万里要求加快铁路复线建设
1985年12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深入衡广铁路进行现场办公,并且到大瑶山工地慰问施工队伍。
万里在现场办公会议上决定:
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衡广铁路复线的建设,限期完成,只准提前,不得拖延。
全长2300公里的京广铁路,是纵贯我国南北的主要大动脉。
1975年,第四勘测设计院开始勘测衡广铁路复线,初步设计文件于1977年2月完成。
同年11月,铁道部进行了初步设计鉴定,1978年完成定测并进行施工设计。
1978年5月,隧道工程局施工队伍陆续进入广东境内坪石至乐昌段进行施工筹备。
衡阳至广州段自1978年正式开工以来,由于投资不足等原因,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1979年初,第五工程局进入衡广复线工地,首先在湖南境内由北至南陆续进行施工准备。
1980年,衡广复线停工缓建。但在这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之后,客货运量急剧增加,衡广段既有铁路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了,已经成为南北大动脉卡脖子最厉害的地段。
1981年4月,万里、吕正操带领国家有关部委决策者南下视察,亲临衡广。
万里在全国最大限制口坪石口一带下了火车,他在长满杂草的路堑上不停地走着,不停地思索着。改革开放给经国民经济带来了转机,经济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凸显了交通的滞后性,看来,要想富,必须先修路。
后来,万里强调说:
衡阳到广州这段复线,我们缺乏远见,修晚了,是计划不当,搞得很被动。
当年11月11日,正式批准全国最长的大瑶山隧道全面开工。
自1978年至1985年,原铁道部长郭维城、刘建章、陈璞如,副部长黎光、布克、李轩等先后来衡广复线和大瑶山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为解决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速度问题,万里于1985年12月10日又专程来到广东。当天下午,在广州召开了衡广复线建设现场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铁道部部长丁关根,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熊清泉,以及衡广沿线各市、地、县负责人等。
万里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
这是我们祖国南北大动脉,尽快建成,早日发挥经济效益,这是我们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迫切要求。我们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为这个复线的建设开绿灯,必要的时候要牺牲局部的利益来服从全局的利益。
会议听取了铁道部关于衡广复线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建议等方面情况的汇报,并围绕着如何加快衡广复线建设速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想找到最佳的方案来。
大家一致赞成中央领导提出的方针,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的速度,确保衡广复线于1988年底前顺利地通车,1990年前能够完成整个配套设施的建设,尽快让衡广复线早日投入运营,早日发挥经济效益,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实现当初兴建衡广复线的目的。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广东、湖南两省各级党委、政府表示一定要在投资、施工安排、材料供应、征地拆迁及供电等方面给予保证。
会议决定:
由铁道部和湖广两省主要领导组成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建设工作,为复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万里在现场办公会上讲话说:
这个会开得很好,大家认识一致:
第一,这个工程建设期限以1988年为界,要下定决心,在保证质量情况下,只准提前,不能再拖。
第二,人、财、物、地、运,都要给予保证。钱要给够,材料要拨足,地方要开绿灯,在征地拆迁等方面给予方便,谁都不能借机敲竹杠。这是全局观念的问题。
第三,铁道部门要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
第四,广州市要在仓储、公路交通、水运等方面搞一个系统工程,及早作好准备,以适应复线修成后给这个大的过路城市提出的要求。
第五,领导小组要协助解决重大问题,要敢于解决问题,不要搞官僚主义。
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志气,党、政、军、民,中央和地方团结合作,多快好省地建成衡广复线。
同日,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广州召开衡广复线建设现场办公会议时,决定成立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建设的重大问题:
组长:铁道部长丁关根
成员: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
广东省副省长匡吉
湖南省副省长俞海潮
国家计委重点二局局长丁俊彦
现场办公会议结束之后,万里连夜乘火车赶到粤北山区。
11日上午,万里又冒雨乘汽车深入到大瑶山隧道工地,他边视察工地的建设情况,一边会见铁道部隧道工程局的先进人物,还慰问了正艰苦奋战在第一线的施工队伍。
万里还头戴安全帽,深入到隧洞中,察看混凝土衬砌的工作情况。
万里还来到掌子面,登上四臂钻孔的台车,和工人们一起交谈,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工人解答有关问题。
这对广大工人是莫大的鼓舞,纷纷表示要加快速度,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离开工地前,万里挥笔题写了四个大字:
开路先锋
以此勉励广大职工把大瑶山隧道建设好。
铁道部加快部署复线建设
1985年12月13日,根据万里的谈话精神,铁道部对京广铁路衡广段复线工程重新作了安排。决定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确保这一段复线工程1988年底基本建成,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衡广复线工程,包括衡阳、广州枢纽,衡阳至广州增建第二线、郴州至韶关区段电气化等工程,也包括系列配套工程等。
复线长度共526.6公里,自1978年开工以来,几经上下,建建停停。
1984年,衡广复线列入国家按合理工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后,就已经完成正线铺轨115公里,投产的有11个区间54公里,和郴州北运转场,广州枢纽的部分工程,使衡广段输送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年投资的不足,除全长14.295公里的大瑶山双线隧道外,全线工程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发挥。
为了确保衡广段复线工程尽快建成,铁道部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全面领导复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工程承发包及设计、施工和路内外协调等工作。
2、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增调部分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加快施工进度。
3、对受飞来峡水库影响104公里改线地段,加快设计速度,采取分批交付设计资料的办法,力争明年初进行施工准备,争取早日开工,早日修通,尽快形成能力。
4、按照运输需要,对未开工地段的设计,再组织一次检查,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能缓建的生活房屋、生产设备则缓建,节约投资,降低造价,对这一段复线工程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
5、合理安排施工,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做到交叉作业、平行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努力缩短工期。
12月16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温家宝的安排下,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夏国治、总工程师张宏仁、水文地质司司长家开清等专家,专程来到铁道部,帮助审查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资料,共同探讨安全通过断层的办法。
丁关根,孙永福及铁道部基建局局长蒋才兴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丁关根说:“中央领导同志对衡广复线,特别是大瑶山隧道的建设很关心。万里同志在现场办公回京后,再次提出要把隧道的地质情况搞清楚,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打通大瑶山隧道。现在,有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加上地质矿产部、水利电力部等部门的大力协助,我们对尽快建成衡广复线铁路就更有信心了。”
铁道部基建总局、第四勘测设计院、专业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和施工情况: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公里,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也是衡广复线铁路通车的关键工程。
从1980年11月开工后,经过隧道局职工的艰苦奋战,已经打通12公里,但剩余的2公里多地段,位于断层带,涌水严重。
班古坳竖井从1985年4月11日被淹后,至今未能恢复生产。如何安全地通过断层带,高质量、高速度打通大瑶山隧道,已经成为加快衡广复线铁路建设的关键和制约工程。
地质矿产部的领导和专家们在听取情况介绍后,他们一致表示,要把地质资料带回去研究,立即抽调一批专家,协助铁道部攻关,为早日建成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出力。
经过协商,双方决定组织一批专家,到大瑶山隧道现场踏勘,专家们将于近日起程。水利电力部也将派出专家,前往大瑶山隧道协助攻关。
12月24日至25日,铁道部在北京召开了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工作会议,从此,整个工程就开足了马力进行建设。
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研究了加快建设步伐确保1988年底建成,力争提前通车的措施,制订了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施工计划。
会议期间,担任衡广复线建设任务的广州铁路局、第五工程局、第二工程局、隧道工程局、大桥工程局和第四勘测设计院的领导,详细汇报了各自的初步安排和具体措施。
参加会议的部机关各有关业务局,表示要急衡广之所急,想衡广之所想,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保证前方施工顺利进行。
与会者一致表示:
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湘、粤两省人民做后盾,开绿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决心全力以赴,奋战3年,确保按期,力争提前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建设任务。
为了加强领导,铁道部成立了衡广复线建设指挥部,坐镇韶关,代表铁道部进行现场指挥,加快整个铁道的建设速度。
各参战单位也要由负责人挂帅,组成强有力的指挥机构。
指挥部领导成员有:
指挥长:由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兼任
副指挥长:原第五工程局局长刘大椿、广州铁路局局长杨其华、铁道部基建总局副局长周振远、广州铁路局副局长靳林
会议结束的时候,孙永福和铁道部总工程师屠由瑞都讲了话:
各参战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
特别要抓好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和区段的施工,运输急需和控制运能的区段要优先安排。
要制定创优规划,实行安全责任制,确保优质安全。
要组织技术力量,现场复核有关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努力改善设计。
要加强施工管理,实行招标、议标和投资包干。
坚决制止敞口花钱,努力节约一分钱,一分地,做节约的模范,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
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拿,加快衡广铁路建设,修出一条优质路,锻炼出一支好队伍。
中央领导视察衡广复线工地
1987年3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到衡广复线建设的大瑶山、南岭隧道考察。
李鹏代表国务院向战斗在大瑶山、南岭隧道和衡广复线全线的全体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李鹏说:
经过全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衡广复线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克服了许多困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丁关根主持召开的衡广复线各参建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李鹏对铁路基建工作提出4点要求:
1、铁路基本建设要注重经济效益,特别要着眼于社会经济效益,把建设投资重点放在投资省、成效快的关键线路上,走挖潜改造的路子。国家关于加快建设衡广复线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这个钱花得值,能很快收到投资效益。今后,哪个地方经济效益高,就在哪个地方修路。
2、铁路基本建设要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在大瑶山隧道的全线施工中,建设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以及施工管理办法,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安全、质量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推广。
3、在基建施工队伍中,既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又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奖励和按劳分配要搞得更加合理,方法不要太复杂,分配档次要适当拉开,太平均了,起不到积极作用。只有这一点还不够,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人们重视荣誉奖励,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尊敬。
4、铁路基建队伍的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搞好队伍的基地建设。目前基建战线已经出现了在计划指导下的竞争局面,这是一件好事。铁路基建队伍要有适应这种形势的措施,要做到施工队伍精干,精兵强将上第一线,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教育、生产的基地。
早在1986年3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在韶关看望五局的200多名干部,并于20日视察了正在紧张施工的大瑶山隧道。
在五局韶关工作会议上,吕正操勉励五局拿出大战成昆线的威风,早日完成衡广复线的建设。
在大瑶山工地值班室里,吕正操仔细询问了隧道的施工和职工家属的生活等情况,他不顾自己已经80多岁的高龄,坚持来到距洞口7100米深处的掌子面,冒着密集的裂隙水,观看液压凿岩台车的钻孔作业情况。
吕正操还同大家一起在洞口合影留念,并挥笔为隧道建设者题词,提出了热切的希望。
1987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在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工地考察时,向隧道建设者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敬意。
习仲勋对建设者们说:“你们辛苦了!你们作出了很大成绩,有功于全国人民!预祝你们圆满完成任务!”
习仲勋由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士杰等陪同,在大瑶山隧道出口端工地考察时,他再三嘱咐施工人员:“越是接近胜利,越要依靠科学,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1988年10月30日,国务委员邹家华在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副部长孙永福、广东省副省长匡吉等陪同下,视察了即将全线贯通的衡广复线。
当天下午,邹家华来到大瑶山隧道9号断层治水现场,听取了攻关小组采用科学办法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情况,并和攻关小组的专家及隧道建设者合影留念。
邹家华勉励建设者再接再厉,向党和人民交出一条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大瑶山隧道。
邹家华说:“对于在大瑶山建设中献出生命的职工,要立碑纪念,不要忘记他们;对工程作出贡献的广大职工要大力表彰。”
当晚,邹家华主持召集部、省有关领导开会,共同协商解决了电气化铁路用电、重点桥隧守护及征地拆迁等全线双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0月31日,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李森茂在韶关复线建设指挥部召开了参战单位领导干部会议。
李森茂说:“胜利在望并不等于胜利在握。搞好一项工程和打仗一样,冲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努力克服,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李森茂向参战单位提出要求:
紧紧围绕双通目标,继续发扬团结协作、拼搏精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早日开通。
继续抓好收尾配套工程。
认真总结建设中的乡土观念。衡广复线是在运输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修建的,施工中做到了运量不减,而且每年都在递增;思想政治工作很有成效,达到了修路育人的目的。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很有意义。
要表彰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那些献身的职工。要很好地总结他们的事迹,以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