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
就人性来说,唯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就死后的名声而言,唯一的盾牌,就是廉洁的行为和真挚的感情。——丘吉尔
识破德国军国主义企图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的纳粹党正勃勃兴起,他们在复仇和准备新战争的旗帜下,攫取了德国政权。当时英国许多人考虑这将威胁英国在欧洲的利益。
丘吉尔越来越深刻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1932年夏天,丘吉尔在参观玛尔巴洛公爵当年作战的地区时,就十分注意德国事态的发展。丘吉尔后来写道:
当我们经过这些美丽的地区,经过一个又一个古代名城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希特勒的动向,我感受到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气氛,发现这是每一个纳粹党人心目中最主要的事情。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肆无忌惮地扩充军事力量,而英法美各国竟保持沉默,但丘吉尔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纳粹分子上台后,德国军国主义复活,这不光给苏联也给英国利益带来致命的危险。
与此同时,希特勒还在加紧扩军备战。1933年10月,希特勒退出了世界军备会议和国际联盟,继而又废除了凡尔赛条约中限制军备的条款。他还明目张胆地以挑衅的姿态向全世界宣告,德国拥有36个师团计55万陆军。不仅陆军如此,凡尔赛条约规定不得拥有飞机的德国空军,也具备了英国空军的三分之二的力量,并具有很快超过英国的潜力。
海军也不例外。现在制造的小战舰的实力已达2.6万吨。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加强海军力量,但最多不得超过英国海军实力的35%。”英国似乎认为将德国海军实力控制在英国的35%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按这一协定,德国可以建造战舰5艘,航空母舰两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64艘。
德国肆无忌惮地扩充军事力量,丘吉尔的这一预言被逐步证实了。裁军会议的失败也使丘吉尔感到从此应该放手重整英国军备。
在这方面,丘吉尔认为技术装备在20世纪的战争中具有决定力量。他把注意力放在空军上。他考虑到,英吉利海峡作为巨大的水上障碍,把英国和欧洲大陆分开,但地面障碍无法阻止德国空军的进攻。
丘吉尔非常注意德国空军的发展,并尽力促使迅速改组英国空军。他在下院发表的有关这个问题的演说表明,无论是对德国的动向还是对英国军事装备的现状,他都了如指掌。
丘吉尔目前在政府中没有任何正式职务,却能掌握确实可靠的现实资料,并能根据这些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日后证实是正确的,这一点似乎令人奇怪。
其实,丘吉尔一直同陆军部和外交部的许多官员保持着密切接触。不但如此,他还同法国的一些政治家保持着联系,他甚至同柏林的一些人建立了联系。他正是通过这些渠道得到了大量的情报,并据此对未来局势的发展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丘吉尔的一些讲话以《英国仍在沉睡》为题汇集成册发表了。这个集子出版后,在英国人民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他一再强调德国空军的严重威胁,他说:
过去海军是英国的可靠后盾,现在不能这样说了。可恶的空战方法的发明和改进,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地位。我们已经不是20多年前那样的国家了。
1934年11月,丘吉尔在对国王的答辩词中指出:
我们的国防实力,尤其是空军实力不够充实,不足以保证陛下忠实臣民的和平、安全和自由。
德国现在已经有了一支空军,如果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那么到了明年的今天,德国空军的实力至少和我们相等,也许比我们还要强。
鲍尔温不同意丘吉尔的这些预测,他认为德国空军的实力绝不会像丘吉尔断言的那样和我们相等,或比我们更强。照我们的估计,我们两年后仍将有百分之五十的优势。但只过了半年,鲍尔温便不得不公开承认丘吉尔是正确的,而他则完全错了。
1936年3月底,丘吉尔在保守党外交委员会上,通过演讲阐述了他多年来所遵循的欧洲外交政策的原则。他说:
英国四百多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特别是防止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落入这些国家手中。
从历史上看,在这四个世纪中,人和事,环境和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个目的却始终如一。
根据这一原则,丘吉尔提出一个问题:
今天,究竟哪一个国家是最强大的并且力图称霸欧洲呢?是德国。
德国正在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充军备,他们很快就不得不在经济财政崩溃或者发动战争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而这个战争的唯一目的,以及如果取胜的话,其唯一结果,就是纳粹统治下的德意志化的欧洲。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必须再一次联合欧洲的一切力量来约束、抑制,必要时挫败德国的霸权。
丘吉尔当时不在政府任职,但他的演讲影响了许多人,为日后英国做好战争准备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他自己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1937年5月28日,鲍尔温由于年迈辞去了首相职务,继任他的是内维尔·张伯伦。丘吉尔希望借此机会进入政府,但张伯伦担心丘吉尔在他的政府中可能变得势力过于强大,因此丘吉尔仍被排斥在政府之外。
丘吉尔和张伯伦的分歧越来越大。张伯伦主张推动德国同苏联交战,这样既会消灭苏联,也可以使德国精疲力竭,没有能力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同英国作战。
丘吉尔则认为德国不仅对苏联是个威胁,而且对英国和其他国家也是威胁。他知道,不能相信希特勒无意敌视英国的声明。
张伯伦对自己的外交能力估价很高,对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谈判寄予毫无根据的希望。他认为只要同法西斯独裁者坐下来谈判,就能立刻说服他们接受符合英国利益的条件,并和德意达成协议。
1938年,国际问题的焦点是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希特勒要求瓜分这个国家,张伯伦打算满足他的要求。
9月28日,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在他讲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有人递进一张纸条。这时张伯伦的脸和整个表情都突然变了样,他好像年轻了十来岁。
张伯伦宣布希特勒同意把军队动员令推迟24小时,并同英国、法国、意大利首脑在慕尼黑会晤。下院对这一消息报以热烈的欢呼。在走出了会议厅时,丘吉尔则走到张伯伦面前,语含讥讽地说:“祝您成功,您真幸运。”
1938年9月底,张伯伦前往慕尼黑,参加了四国首脑会议,最后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几个月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很快被德国完全吞并。
丘吉尔一直反对和德国妥协,在大战即将来临之际,他以政治家的胸怀反复地谈论着同苏联达成谅解以终止德国扩张的必要性。
就在张伯伦到达慕尼黑参加四国首脑会议期间,丘吉尔打算联名给张伯伦拍电报,要求不要破坏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可是,其他人一个接一个地表示自己不能签名。
当那些人什么事情也没做就决定离去的时候,丘吉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自以为是的张伯伦一回到英国就声明:“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丘吉尔清楚,慕尼黑协定是英国和法国的失败。他说,慕尼黑协定和保障和平毫无共同点,而且会对英国产生十分不利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了。随着德国入侵波兰后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丘吉尔参加政府取得政权的希望与日俱增。
1939年春夏之际,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屡遭挫折,但他仍然希望同希特勒谈判取得成功,这导致他在英国人民中威信扫地。
丘吉尔在战争年代里坚持不懈地批评张伯伦的对外政策,而且他提出的批评又多为事实的发展所证实,因此在英国社会舆论中,人们把他看成是抵抗德国侵略的权威人士。随着时局的客观进程,丘吉尔通往政权之路终于打通了。
临危受命担任内阁首相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
就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当天,丘吉尔接到了张伯伦的邀请,请他晚上到唐宁街10号。会见时,张伯伦提议他进入政府工作并成为战时内阁阁员。丘吉尔立即表示同意。
在他们谈论战时内阁人选问题时,丘吉尔乘机把自己的几个追随者拉进内阁。
9月3日,张伯伦清楚地看到绥靖政策的失败,被迫在下院宣布英国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丘吉尔在政府内任海军大臣和阁员。但丘吉尔并不满足于此,他想得到首相职位。
丘吉尔认为,能否取得首相职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院压倒多数的保守党。因此,开战后,他不再批评保守党领袖张伯伦,他极力表明,他在内政、外交以及战时政策的一切问题上都要同张伯伦真诚合作。
在丘吉尔担任张伯伦政府海军大臣期间,海军的活动最积极。他每天工作18小时,在他的领导下,把商船队编入海军护航舰队,制订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计划,组织建造新军舰和搜索德国潜艇。
丘吉尔在这届海军大臣任内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海军部以外的事情。他相信他会当上首相,需要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段期间,他还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了直接联系。
罗斯福沉着、冷静、明智而富有远见,他预见到英国政治的未来属于丘吉尔。从那时开始,丘吉尔和罗斯福便长期通信,直到欧洲战争结束为止,双方通信达千封之多。
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怨恨张伯伦,表示政府无能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辞职。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政府必须辞职。丘吉尔成为首相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张伯伦想由哈利法克斯组织政府。
5月9日,张伯伦会见哈利法克斯和丘吉尔。他问丘吉尔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的政府,丘吉沉默不语。哈利法克斯懂得,沉默就是反对。
他便打破沉默,说:“在当前这种战争条件下,首相必须是下院议员,我作为上院议员是不宜组织政府的。”他清楚,一旦丘吉尔拒绝进入政府,愤怒的群众风暴就会掀翻政府。
就在权力斗争进行得难解难分之时,德国在西线发动了进攻,袭击了法国、比利时、荷兰。
张伯伦本来想利用这一局势握住首相大权不放,他认为战争紧急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强行改组政府。但下院拒绝了他,他只好到白金汉宫向国王递交了辞呈。
1940年5月10日下午,国王终于授权丘吉尔组织政府。丘吉尔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大权。
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简短演说,他说: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
你们要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
丘吉尔组织的政府,除了保守党以外,还有工党和自由党参加。艾德礼被任命为掌玺大臣,贝文为劳工与兵役大臣,莫里森为军需大臣,亚历山大为海军大臣,辛克莱为空军大臣。其余重要职位都由保守党人担任,他们在政府中占统治地位。
丘吉尔除了任首相以外,还接受了下院领袖和国防大臣的职务,实际上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丘吉尔喜欢外交工作,哈利法克斯、后来是艾登领导的外交部常常被撇在一边,外交大臣的作用不大,首相已经完全包办了。
丘吉尔的工作节奏历来非常之快,他的同事们感到与他共事很为难,他总是一个人说了算,而且他规定的工作制度也令人难以接受。所有的重要会议都要在晚上召开,往往一直开到深夜才结束。
丘吉尔很早时就养成了午睡的习惯,他每天都不放过这一享受;白天休息,晚上便可以工作得很晚。
尽管丘吉尔曾开玩笑似的向同事们宣传午休的好处,却很少有人效仿他,只有海军上将庞德坐在圈椅里嗜睡。
丘吉尔通常在早晨8时左右醒来,躺在床上阅读报纸和文件,直到中午。他躺在床上接见来访者,向各部口授命令和指示。
丘吉尔是个性格果断、意志坚强、精力充沛的人,而且是个雄辩的演说家。在对德作战时期,他充分运用这些素质来领导国务活动。他的大量演说都能准确地分析局势和英国民众的心理,他抨击希特勒及其党羽并号召本国人民积极抗战。
丘吉尔的这些演说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也终于得到反映群众情绪的有才干的军事将领们的拥护。丘吉尔的威望日益提高。
丘吉尔取得政权后的最初阶段困难很多。德军突破了英法前线,战火向法国北部蔓延,危及巴黎,英国远征军有被歼的现实危险。
丘吉尔很可能在德国人发动进攻的初期就已经意识到法国不可能取胜。
这意味着英国不久即将失掉最后一个主要的同盟国。
丘吉尔政府需要立即着手解决几个问题。要千方百计延长法国的抵抗时间以便给德国军队造成最大创伤,同时也为英国训练陆军、空军并为准备生产武器赢得时间。
法国人坚决要求补充军援。英国的陆军很少,但空军很强,因此,法国政府一再要求派遣新的飞行大队去法国。
丘吉尔在最危急的时刻不顾艰险,数次飞往法国同法国政府官员会谈。会谈中法国人总是要求支援飞机,而丘吉尔总是回避向法国派遣自己的空军后备力量,主张法国靠自己的现有装备坚持斗争。
丘吉尔在这个不寻常的时刻,表现得坚定、勇敢。当1940年6月4日召开下院会议的时候,他作为首相向英国人民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说: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作战,我们将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绝不投降。即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英国舰队武装也将继续战斗。
1940年5月下半月,丘吉尔曾经想把墨索里尼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他以个人名义给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写了一封信,叙谈他对墨索里尼以往的友情并希望他不要站在德国一方作战。
然而,这一尝试毫无结果。
法西斯的意大利急急忙忙地出来声援胜利者,于是英国在南欧、地中海和北非又多了一个新的强大敌人。
在法国最后挣扎的日子里,为了延长法国的抵抗时间,丘吉尔积极主张英法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宪法,共同组织一个议会,组织统一的政府和军队。
但是,法国政府这时一心要与胜利者德国妥协,而不是向濒临灭亡的英国靠拢。丘吉尔的建议毫无结果。
1940年6月22日法国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英国失掉了所有的同盟国,只好孤军作战。
这时,英国人民意识到国家、民族遇到了致命的威胁,从而表现得异乎寻常的英勇顽强,准备焕发精神,继续坚持抗德斗争。丘吉尔的行动表达了英国人民的战斗意志,因而显著提高了他的群众威望。丘吉尔成了民族战争的领袖,人民相信他的战时内阁能够采取有力措施把战争进行下去。
敦刻尔克胜利大撤退
1940年5月24日,南线德军沿海岸推进到布伦,包围了加来,距敦刻尔克只有20多公里,很快就要锁住海岸边狭窄的袋口,对英法联军围而歼之。
就在这天,希特勒发出了停止前进的奇怪命令,到26日夜间才取消。
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将军和英国的海军、空军,都充分利用了这个意外的宝贵喘息机会。
一面加强防务,以三个师兵力在重炮配合下积极抵御。
一边开始悄悄地飞毛腿一般逃向海中,几天之内从暴露在德军鼻尖下面的沙滩上以惊人的速度撤退了33.8万多人。
这就是丘吉尔部署的“发电机计划”,即震惊全世界的海上突围奇迹,彪炳史册的敦刻尔克胜利大撤退。这次撤退虽然丢盔弃甲,一切重武器装备损失无遗,每人只带回一支步枪,但是保存了最为宝贵的有生力量。
从5月26日19时开始,“发电机计划”在退休的海军上将贝特兰·雷姆具体组织下,紧张神速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敦刻尔克这个小小港口的码头,此刻已被炸毁,所有设备荡然无存。
英法联军只好聚集在多佛尔海峡的沙滩上,先搭乘小船离岸,到深水处再换大船驶往英国,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33公里。
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船只都集中到了敦刻尔克海岸附近,从驱逐舰、巡洋舰、运输舰到渔船和货船,从汽艇、摩托艇、游艇到小帆船和舢板。
大小舰船日日夜夜穿梭般地奔驶在多佛尔海峡两岸之间,呈现出一幅有史以来未见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蔚为壮观的图画。
对海洋和岛国居民素质都缺乏了解的希特勒及其将领们,做梦也想不到熟悉海洋的英国人,竟能在面临绝境时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观。
由于前方是纵横交错的河渠和大片湿地,坦克部队行动不便,德军主要用飞机和大炮进攻逃向海边的敌人。
他们起初根本瞧不起那些小得可怜的船只的作用,扬扬得意地做着英军“正走向毁灭”的美梦。
直到5月30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才发现,大批英军正从他们眼皮底下成功地逃到英国去了,就下令加强空军的狂轰滥炸。
数以万计的英法官兵,不顾炮火的猛烈袭击,秩序井然地在沙滩上等待救援。
英军防线顶住德军日益增加的压力,始终岿然不动。众多舰船撤走的军人人数逐日上升,由27日的7669人进展到31日的6.8万人,大大地超过了预料。
狂轰滥炸炸不垮这条钢铁运兵线。一些舰船被炸沉了,更多的商船、民船、私船纷纷自愿前来支援,总计出动非军用舰船861艘。
在这几天里,丘吉尔发现海军部地图室主任皮姆上校等几个经常见面的人不辞而别,不知去向,后来才知道,他们也驾驶一艘荷兰小船,四天内运送了800人。
刚晋升为少将的蒙哥马利指挥第三师在鲁贝突围后,命令全师600辆军车都在后栏板下装个微弱的小灯。靠着这一点微弱灯光的指引,顺利完成夜间转移,于29日进入敦刻尔克桥头堡左侧阵地。次日一早,上司前来通知,他升任第二军军长。
30日,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召集担任后继任务的两个军长商议,决定蒙哥马利的第二军先撤回英国,巴克的第一军最后撤退,不得已时巴克可自作决定向敌投降。
会后蒙哥马利单独找戈特建议:要避免向敌投降,指挥官应有镇静而清醒的头脑。
巴克并非适宜人选,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亚历山大更为合适。戈特于是调巴克回国,由亚历山大接管第一军。
蒙哥马利率部于31日晚上到达海滩时,那里的临时码头已经塌陷,只好连夜徒步赶往敦刻尔克,于黎明前登上驱逐舰回国,慌乱中连自己的钢盔也失落了。
亚历山大在1940年6月3日指挥最后一批英军登船。4日“发电机计划”结束,22万多英军全部撤出,大大超过原来指望撤出的人数,另有11万多法军等盟军也撤往英国,只有少数法国后卫部队无法脱身。
在救援敦刻尔克的九天九夜中,丘吉尔昼夜不眠,全神贯注,亲自指挥。他向政府官员发布通令:
在这黑暗的日子里,如果政府中所有的同僚以及重要官员能在他们的周围保持高昂的士气,首相将不胜感激。
大臣和官员不负所望,宁愿牺牲生命,家庭和财产全遭毁灭,也不愿屈膝投降。
战时内阁表现了坚强的团结,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出船出力,团结在内阁周围,奋勇抗敌。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使很多人大感欣慰,有些人将之当作一场胜利那样庆祝。
冷静的丘吉尔提醒他的人民,这绝不是一场胜利。
丘吉尔这时所表达的决心,大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同希特勒战斗到底的斗志。
紧要关头努力结盟
1940年6月18日,丘吉尔于战争的紧要关头在下院发表讲话,他慷慨激昂地说:
法兰西之战已告结束,不列颠之战就要开始。
因此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而且我们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帝国就是存在千年之后,人们还能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当时,在法国崩溃之后,英国领导人认为:只有采取综合手段才能击败德国,就是施加经济压力,空袭德国的工业和交通枢纽以及居民点,在德国占领区广泛组织反抗运动。
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仅用这些手段还不足以赢得胜利。但是英国当时没有其他手段可使。制订战略计划的人可能当时就知道,这种战略无济于事,可是他们想不出别的办法。
英国官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学家约翰·巴特勒写道:“谁都说不出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取得胜利,才能在最近的危急岁月使国家免于灭亡。”
英国政府在法国失败之后仍坚持作战,这一举动提高了丘吉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声望,也逐渐改变了他在保守党内的地位。保守党党员渐渐懂得丘吉尔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只有利用他日益提高的威信,方可挽回这个党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声誉。
1940年9月底,内维尔·张伯伦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辞职,不久即去世。因此需要选举新的保守党领袖。这时大家已经很清楚,只有丘吉尔能够胜任。
《星期日泰晤士报》写道:
丘吉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战斗感到无比幸福。今天,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这份报纸表达了当时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的观点。
丘吉尔懂得,英国孤军作战必须设法摆脱不易避免的迅速失败,因此,采取许多坚决措施:根据抗敌需要动员国内各类资源,扩大军火工业,建立民防队,进行反击德军的训练以防德军入侵英国岛屿时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丘吉尔还积极设法争取新的盟友。德国是可怕的劲敌,所以新的盟友必须具备同德国旗鼓相当的或者超过德国的实力。当时只有两个具备这种条件的国家没有参战,就是苏联和美国。
丘吉尔的注意力转向这两个国家。他继续保持并加强同罗斯福总统的个人书信往来,共同商讨最重要的英美关系和世界局势问题。丘吉尔在信中仍然署名“前海军人员”。他非常喜欢玩弄华丽的辞藻,在战时也是如此,他总是给各种会议和战役冠以名目繁多的代号。
丘吉尔积极设法说服罗斯福,要他相信英国取胜对美国有利,而德国取胜必将给美国带来不幸和灾难。他千方百计鼓动美国参加抗德战争。
他终于同罗斯福谈妥,英国以租让西印度群岛的基地来换取美国的50艘旧驱逐舰。这一交易与其说使英国海军得到补充,莫如说在推动美国参战的路程上取得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美国在1940年下半年和1941年上半年给予英国道义上和物质上提供的各种援助,是对处于困难时期的英国的有力支援。
美国虽然提供支援,但并不急于参战。英国领导人担心,在美国还没有坚决地同英国并肩战斗之前就出现悲惨的结局,因此,他认为利用苏联同德国之间的斗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丘吉尔积极利用苏德之间的矛盾,努力团结苏联力量。1940年夏天,他任命工党领袖克里普斯为驻苏大使,责令他改善英苏关系,并说服苏联参加对德战争。丘吉尔就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苏德开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苏联变成自己的盟友。
1941年春天,希特勒派鲁道夫·赫斯访问英国。赫斯是从自己驾驶的飞机上跳伞后被英国当局抓获的。英国政府代表与赫斯举行了秘密谈判,赫斯建议英德签订和约,共同对付苏联,并建议丘吉尔离职,由亲法西斯分子组织新政府。
丘吉尔当然不会接受赫斯的这些建议,但他却没有明确拒绝,而是保持了沉默。这种态度使舆论界开始怀疑政府对德国的立场,而丘吉尔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打消这种疑虑。
其实丘吉尔是在暗示德国人,他在进攻苏联时可以得到英国的某种支援,从而推动希特勒去冒险攻打苏联。希特勒一旦真去冒险,则给他以坚决的回击。
赫斯是希特勒丢给丘吉尔的诱饵,而且丘吉尔却要让希特勒自己吞下这个诱饵。希特勒和德国其他领袖都坚决反对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英国的态度使他们没了后顾之忧。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曾不止一次地玩弄过英国的首相和其他国务活动家,尤其是内维尔·张伯伦曾多次被希特勒愚弄。而这次,丘吉尔却愚弄了希特勒,并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1941年6月22日4时,外交部接到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丘吉尔曾严令身边的工作人员,除非是德国进攻英国,不能在8时之前叫醒他。8时,工作人员才叫醒了丘吉尔并向他报告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丘吉尔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任首相以来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国广播公司9时广播了丘吉尔的演讲,丘吉尔说:
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
在这个时刻,丘吉尔表现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风度。
7月12日,英苏签订了在对德战争中采取共同行动的协议,英国准备向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除了与苏联结盟,丘吉尔还和罗斯福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会晤,这是他们第一次会晤。双方拟订了大西洋宪章,决定共同援助苏联,向它提供武器和战略物资。并声明英美两国在战胜德国和它的附庸国之后致力于建立公正和民主的世界。
丘吉尔希望美国尽快参战。在远东,日美关系日益紧张。日本已经同德国结盟,日美冲突终将导致美德开战。因此,丘吉尔尽一切可能怂恿美国政府对日本表现强硬。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有了苏联和美国的参战,英国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实际保障,英国得救了。
在东地中海艰苦角逐
1940年7月,就在敦刻尔克撤退后,英国本土处于危急之时,意大利乘机在非洲大陆进行扩张。
墨索里尼妄图以所占利比亚、厄立特里亚、阿比西尼亚和意属索马里为基地,动用40多万意大利和土著军队去夺取英国在东非和东北非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建立一个自恺撒以来未有的以意大利为宗主国的大帝国。
意军侵入了苏丹和英属索马里,英属肯尼亚处于意军从阿比西尼亚南下威胁的惊慌之中。
意大利在利比亚靠近埃及边境一带,早就集结和部署了拥有大量现代化装备的七八万军队。到秋天,连地方部队一起增至30万人,悍然向埃及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统帅的英、印、澳军,起初不战自退。
12月9日,个个身体瘦削、面目黧黑、在沙漠中经受长期训练的完全机械化装备的英印联军开始反攻,以攻克西迪巴拉尼为起点,沿着地中海海岸从东向西挺进。
在英国舰队和海军飞机的配合下连战皆捷,先后占领利比亚境内巴尔迪亚、图布鲁克、班加西和贝达夫姆,前进了500公里,歼灭意大利9个师,俘虏11.3万人,击毁意大利飞机几百架,粉碎了墨索里尼称霸非洲的迷梦。
在这些战役进行过程中,丘吉尔接连不断地向前线将士发出祝捷电报,鼓舞士气。他引用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话勉励他们再接再厉:
每一个成功的果实,无论它是多么圆满,都将带来一些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战斗才能加以解决的问题。
1940年12月23日夜,丘吉尔又通过广播向意大利人民发表讲话,在追述了英意两国人民长期友谊之后,揭露墨索里尼掌权18年来,把国家带到了可怕的毁灭边缘,他表示将等到意大利民族能再次创造自己命运的那一天,这一天必定要到来。
1942年春,英军主攻方向是摧毁意大利在东北非的武装。他们将意军逐出苏丹,收复英属索马里,攻占意属索马里,又发动阿比西尼亚武装起义进行配合。
惨败的墨索里尼向希特勒苦苦乞援,纳粹头子派隆美尔率两个装甲师组成非洲军团开往北非,任命隆美尔为北非德意联军司令。
隆美尔曾任绰号“鬼怪”的装甲师师长,在以闪电战进攻法国时俘获大批英法部队,并最先追到敦刻尔克海边,迫使未及撤往英国的3万多法军投降。他彪悍泼辣,敏捷狡诈。2月12日他带两个先遣营在利比亚东北的黎波里登陆,他的大部队由于英国拥有地中海制海权一时还到不了。
隆美尔了解到这时韦维尔的英军一部分已去东非,一部分到希腊战场增援,剩下的主力调回埃及休整,以素质和装备均差的新兵去前线换防,便带领小部队长驱近千公里,越过水源缺乏的沙漠,3月31日到达前线并发起进攻。
他把大众牌小汽车乔装成坦克以壮声势,吓得刚来前线增援的英印新兵心惊胆战。隆美尔旋风般在两周内挺进600多公里,连克阿盖拉、班加西、塞卢姆等地,逼近埃及马特鲁。
英军正在新旧交接中的两个中将前线司令在乘车逃跑时一同被俘。丘吉尔下令死守的图布鲁克港口要塞,已被包围在犬牙交错的前线的敌方一侧。在中东前线视察工作的陆军大臣艾登说:“韦维尔一夜之间老了10岁。”
丘吉尔听到韦维尔组织反攻的“战斧”计划失利后,在卡特维尔庄园郁郁不乐地徘徊于幽谷之间数小时之久,心想“韦维尔已经是一个心力交瘁的人了,我们已把这匹驯良的马骑得走不动了。五六个各不相同的战区的任务都压到他一人身上。”
为了扭转战局,丘吉尔和内阁及军界商量之后,决定进行人事调整,将韦维尔同印度总司令奥金莱克互调,并派利特尔顿为内阁驻中东主持非军事事务的国务大臣。
经过五个月休整,在兵力和装备上都明显强于德意联军的英军,发动代号为“十字军战士”的大规模进攻。11月18日傍晚,大雨滂沱,10万英军上万辆军车浩浩荡荡开始西征。
隆美尔早已筑好地堡,里面密布机枪大炮,构成坦克陷阱,把英军装甲部队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但鉴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隆美尔撤去对图布鲁克的包围,退回阿盖拉。补充一批装备和人员后,他又在1942年1月下旬发动进攻,占领班加西。
丘吉尔认为隆美尔是个棘手的人,他在下院陈述战况后说:“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勇敢善战的对手,而且如果我们可以撇开战争造成的破坏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
隆美尔继续进攻,6月21日重又攻占图布鲁克,3.3万英国守军向不到他们人数一半的德军投降。正在华盛顿参加会谈的丘吉尔接过罗斯福递给的电讯时几乎晕倒。
英军全线溃退,7月1日,隆美尔率部进抵埃及阿拉曼,距亚历山大港只有60多公里。英国海军撤向红海,开罗英国军政机构销毁文件准备逃走。这时的隆美尔因立大功而晋升为元帅。
丘吉尔又一次改组中东地区司令部,8月初任命亚历山大为总司令,蒙哥马利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又一次充实兵力和武器,达到德意联军的三倍。
隆美尔苦于部队补给非常困难,想先去拔除袭击德意舰船的马耳他岛上英军的这根刺,但是未获得希特勒的同意,他便抱着侥幸心理,于8月30日晚进攻阿拉姆哈勒法阵地英军。
天明后,德意舰船受英机轰炸损失很大,三艘油船被英军炸沉,迫于燃料补给无靠,不得已于9月3日全面撤退。由于隆美尔一贯善于诱敌落入陷阱,非常谨慎的蒙哥马利没有追击。
墨索里尼在入侵北非的同时,10月28日又向地中海北岸的希腊发动全面进攻。丘吉尔果断地命令英国海空军接管希腊克里特岛防务,想将这个战略要地变成支援埃及的空军基地。紧接着,丘吉尔又从利比亚调四个师的陆军开往希腊。
希腊军队英勇反击,将意大利侵略军驱逐到阿尔巴尼亚境内。墨索里尼只好又搬来纳粹兵。德军占领雅典。
丘吉尔调印度军到伊拉克,联合戴高乐自由法国部队攻入叙利亚,防止希特勒进入地中海东部。狼烟翻卷的东地中海艰苦角逐暂时告一段落。
打响不列颠战役
1941年7月10日,德国对英国发动第一次猛烈袭击。人们通常把这一天作为不列颠空战开始的日子。
希特勒知道,要入侵英国,先决条件是德国空军必须取得英伦三岛的制空权。所以希特勒计划用四个星期摧毁英国空军,取得制空权,为德国登陆铺平道路。然后,9月中旬到英伦三岛作战,9月底占领英国南部,10月初就能在伦敦举行胜利大游行了。
拟订这样的计划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当时的英国尽管在努力增产飞机上取得很大进展,但它的空军力量仍不足以抗击德国空军的进犯。所以当“不列颠之战”战幕拉开时,英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当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遭受德国的狂轰滥炸时,英国政府曾打算迁往中西部。然而,丘吉尔却认为那样做利少弊多,因为他目睹过法国政府迁出巴黎后造成的混乱。
著名的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是一座并不坚固的老建筑,虽然已在花园里加建了一个防空壕,可是仍不够安全。于是,首相办公室搬到了斯多瑞门一座名叫安尼克斯楼的附属建筑物内,那座建筑物有防空设施,内阁会议也可以在那里召开。
丘吉尔一般是白天在唐宁街10号,晚上在安尼克斯楼,周末到契克斯首相郊区官邸。到了盈月之夜,他往往去稍微远一些的牛津郡的一位保守党议员罗纳·屈瑞家中居住。盈月之夜是一个危险的时刻,走得稍远当然可以安全些。
由于天气恶劣,德军的空袭在8月19日到23日停止了五天。8月24日开始的第二阶段中,德国空军首先打算摧毁英国空军的地面通信指挥中心扇形站。从8月24日到9月6日期间,德国空军平均每天出动1000多架飞机,使英国南部的五个前沿机场遭到严重破坏,七个扇形站中的六个濒临被摧毁的边沿,446架飞机被击落或受伤,103名飞行员遇难,128名飞行员受重伤。
9月7日这天,德国空军投入了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轮番轰炸。德国飞机向瓦尔维治兵工厂、煤气厂、发电厂、仓库以及泰晤士河上几公里长的码头扔了大量炸弹,伦敦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第二天,又像这样轰炸了一整夜。据估计,仅这两天夜里,伦敦约有842人死亡和2347人受伤,城市遭到巨大的破坏。但在空战中德军也损失了不少飞机。
9月11日,丘吉尔向全国军民发表了广播讲话,他指出:
无可怀疑的是,希特勒先生正在很快地消耗他的战斗机队,如果他再这样继续几个星期,就会把他这部分重要的空军力量消耗殆尽,完全毁灭。这对我们就大为有利了。
丘吉尔还提醒道:
德国人正以他们一贯具有的周密性和条理性进行准备,要向我们这个岛屿发动大规模入侵。如果真的试图入侵的话,看来不会拖延很久。
因此,我们必须把下星期或下星期前后看作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可以和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逼近英吉利海峡,德雷克快要打完一场木球的时候相比,也和纳尔逊在布洛涅为我们抵挡拿破仑大军的时候不相上下。所有这些,我们在历史上是读过了。
但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它的规模和对全人类的生活和未来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来说,都远远不是过去那些勇敢的日子所能比拟的。
9月15日,德国空军集中了最大力量对伦敦进行空袭。两百多架轰炸机和三倍于此的战斗机群飞向伦敦。英国空军也全力以赴地迎击,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
丘吉尔当天在设在阿克斯布里奇的皇家空军第十一战斗机司令部里,亲眼目睹了空战情况,英国飞行员的英勇顽强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晚,他的私人秘书约翰·马丁报告说,这天“一共击落了183架敌机,而损失还不到40架。”丘吉尔在后来写道:
最突出的是,我们的战斗机驾驶员们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最大的毅力和勇气。不列颠得救了。
所以我在下院这样说:“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过这么大的贡献。”
丘吉尔的这句话后来曾反复播出,广为流传。
从8月24日起,伦敦在连续85个夜晚中有82个夜晚遭到空袭。从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国飞机轰炸伦敦,对伦敦的轰炸不间断地持续了57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作为报复,英国空军也轰炸了柏林。由于距离较远,轰炸柏林的规模较小,德国人的伤亡和损失都不算重,但对德军士气和老百姓心理的影响则是至为巨大的。
在伦敦遭受轰炸期间,丘吉尔几乎每星期都要抽时间到被炸现场视察,亲眼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每当看到饱受摧残的普通英国民众仍表现出抗战决心,丘吉尔总是深受感动。
9月初,他视察了伦敦港船坞的一个被炸现场,群众对他表示了发自内心的热情欢迎。陪同他视察的战时内阁秘书处军事负责人伊斯梅将军后来写道:
他们哭喊道:“好心的老温斯顿,我们想,你是会来看我们的。我们能够经受得住,给他们狠狠地回击。”丘吉尔失声痛哭。当我使劲让他穿过人群时,我听到一位老年妇女说,“你看,他真关心我们,他哭了。”他镇定了一下情绪,以极快的速度穿过码头走了。
丘吉尔也对此回忆说:
在瓦砾堆中这时已经插起了许多小小的英国旗,使人百感交集。当居民认出了我的汽车时,他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很快就聚集了一千多人。这些人的情绪都很高昂。
他们围在我们的周围,一面欢呼,一面用各种形式表示对我的热爱,想摸摸我的衣服。人们可能认为我给他们带来了某些改善他们生活命运的美好的实际利益。
我实在忍受不住,我流下了眼泪。当时同我在一起的伊斯梅记述道,他听见一位老太太说,“你们看,他真的关心我们,他在哭呢!”我这不是悲哀的眼泪,而是赞叹和钦佩的眼泪。
为了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丘吉尔指示建立了他所说的“杰姆乌鸦”紧急警报制度,为了救助房屋财产和在轰炸中严重受损的人,他抓紧制订了战争保险方案。他还通过林德曼教授组织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破坏德军的空中攻势,使来袭的敌机误入歧途。
11月间,空战进入第三阶段。德国人又一次改变了他们空袭的主要目标,试图摧毁英国工业生产中心。这一行动是从14日轰炸考文垂开始的,但持续的时间不那么长,也没能实现德国人的目的。
在1940年间,英国飞机的产量不仅没有下降,还以其9224架对8070架的比数,超过了德国人。由于英国人民在丘吉尔为首的政府领导下,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决死抗战,使希特勒入侵英伦三岛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1940年9月19日,希特勒决定无限期地延缓空袭计划;10月12日正式宣布把入侵推迟到第二年春天。1941年7月,希特勒再次把入侵推迟到1942年春天。到了1942年2月13日,在雷德尔海军上将的劝告下,希特勒终于同意将空袭计划完全搁下来。
举世瞩目的不列颠之战以英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结束。
促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1年12月7日,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本海军出动六艘航空母舰,载有四百多架飞机,对美国檀香山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凶猛的突然袭击。
这次打击,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有18艘军舰被击沉或遭到重创,188架飞机被炸毁,159架飞机严重损坏。美国海军官兵死亡2403人,失踪和受伤2233人。
幸亏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不在港内,而日本飞机的轰炸又漏掉了海军船坞里的油库和潜艇库,否则美国海军的损失还要更加惨重。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天,丘吉尔正在契克斯度周末,他从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中听到了令他和所有人“都不胜惊讶”的消息,立即拨通了罗斯福总统的电话,得到了对这一消息最权威的证实。他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因为,长期以来他极力促成而未果的美国参战一事,现在显然由愚蠢的日本人替他促成了。
12月14日,丘吉尔冒着狂风巨浪和遭遇德国潜艇攻击的危险,经过漫长的八天航程,于12月22日抵达华盛顿,受到罗斯福总统的热烈欢迎。英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不拘礼仪而亲切友好的会谈,双方人员共同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全体会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会议决定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确认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希特勒德国。同时认为,阻击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争是这场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联合作战与统一指挥,会议决定在太平洋战区建立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联军司令部。会议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意见,由英国的韦维尔将军出任联军总司令。
丘吉尔与罗斯福会谈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大联盟。经过大量的电报往返,由26个国家参加发起的这个世界组织的成立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罗斯福总统提出以“联合国”替代原来拟议中的“协约国”作为这一世界组织的正式名称,丘吉尔对此表示赞同。
1942年1月1日,罗斯福到丘吉尔下榻的房间,两人对《联合国宣言》草稿作最后敲定。
《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粉碎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称霸全球的幻想,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21日,丘吉尔在白宫收到罗斯福总统亲手交给他的一份电报,上面的消息令他目瞪口呆。
电报上说,北非战场上的图布鲁克要塞被敌人占领,英军2.5万人被俘。后来进一步证实,被俘人数实际多达3.3万人。
罗斯福当即问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丘吉尔:“我们能帮你什么忙?”
丘吉尔回答:“给我们大量谢尔曼型坦克,能给多少就给多少,并且尽快运往中东。”
罗斯福立刻叫来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随即作出安排,调拨300辆谢尔曼型坦克和100门自行火炮,并直接运送到苏伊士运河。这一意义重大的决定,成为丘吉尔此行的重要收获之一。
在7月里,奥金莱克亲自指挥着第八军在阿拉曼建立起防线。当隆美尔的部队打来时,由于当地不宜于坦克行进,限制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威力。奥金莱克趁机组织了有力反击,俘虏了好几千德军,使局势稳定下来。
7月下旬,罗斯福派霍普金斯、马歇尔将军和海军上将金到伦敦与英方会商下一步的战略问题。因为英国的参谋长们固执地认为1942年进攻欧洲条件不成熟,使马歇尔关于及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意见未能坚持下去。
当这些意见汇总到罗斯福那里后,他最后表态支持进攻法属非洲。7月25日,作出了关于此次行动的最后决定。
紧接其后,丘吉尔作出部署,决定任命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接替奥金莱克的职务。本来还准备起用戈特将军任第八军军长,但因为布鲁克认为戈特过于劳累而倾向于任命蒙哥马利。此后不久,戈特将军因座机被击落而不幸罹难,遂由蒙哥马利担任了第八军军长。
进一步促进英苏关系
1942年,是决定反法西斯战争胜败的关键一年,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同他的参谋部拟订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以便减轻苏联战场的压力。
但是英国统治集团的传统政策是尽可能借用他人之手进行战争。为扭转苏德战场的局面,斯大林曾一再提出英美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却一再拒绝。
美国同意1942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4月,罗斯福总统便派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英国,与丘吉尔商讨在西欧登陆的问题。
当时商定,1942年小部分英美部队首先在西欧登陆,然后在1943年再向西欧投入大部队。这一决定不符合丘吉尔的愿望,没过多久他便拒绝执行这一决定,使美国人感到受了丘吉尔的愚弄。
1942年5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伦敦。他问丘吉尔苏德前线的前景如何。
丘吉尔详细地谈了登陆的条件、地点、意义,但绝口不谈登陆的时间和登陆军队的规模等具体内容。丘吉尔知道,莫洛托夫还要前往华盛顿访问,所以他建议莫洛托夫从华盛顿返回后再来伦敦,那时他将根据华盛顿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情况给予具体答复。
5月30日,莫洛托夫同罗斯福会谈。最后,罗斯福请莫洛托夫转告斯大林:“我们希望在今年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在焦虑地注视着苏德战场,他担心苏联不愿单独对德作战,而同德国签订和约退出战争。莫洛托夫从华盛顿返回伦敦时,英国政府同意1942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一决定已正式写入英苏联合公报。
1942年7月,丘吉尔和罗斯福举行了单独会谈。他们决定1942年在北非登陆而不是在欧洲。丘吉尔准备亲自向苏联政府通报上述决定。
1942年8月10日深夜,丘吉尔乘坐飞机,直接从开罗飞往莫斯科,准备当面向斯大林通报关于改变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
这是一个微妙的、困难的然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丘吉尔对于会受到何种对待心中无数,但对自己将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则十分明确。在飞向苏联的途中,丘吉尔反复思量着到这个布尔什维克国家去的使命。
8月12日17时许,丘吉尔的座机降落在莫斯科的首都机场。苏联人给予丘吉尔以最高规格的接待,安排他住进了城郊一座豪华别墅。当天晚上,丘吉尔前往克里姆林宫拜会了斯大林。
丘吉尔首先坦率地告诉斯大林:英美两国政府认为,1942年不可能在法国北部登陆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提醒斯大林,在莫洛托夫访英时,英方已通过备忘录说明不能就1942年的行动作出承诺。
斯大林则加以反驳,表明了他对这一决定的不赞同态度。随后,丘吉尔又谈到轰炸德国,继而又谈到开辟第二战场的另外选择,即准备10月份在北非实施的“火炬”计划。丘吉尔以鳄鱼作比喻,说明火炬计划是打击鳄鱼柔软的下腹部。
斯大林此时又转而高兴起来,与丘吉尔长时间地讨论了这一计划的意义和理由。此后双方又就英美空军在苏联军队南翼取得制空权进行支援进行了讨论。
会谈直到午夜才结束,此时丘吉尔欣慰地感到:“冰块已经打开,通人情的接触已经建立起来。”
这次英苏首脑会晤,使丘吉尔与斯大林之间建立起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密切而又严肃”的关系,对双方之间加强联系、增进理解、相互配合、保证取得战争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战前互不信任的苏联和英国面对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到了一起。
有一份综述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立场的备忘录写道:
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访问伦敦时业已决定并写入今年6月12日公布的双方一致同意的英苏公报。
双方也都清楚,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把德军从东线引向西线,在西线建立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重要阵地,从而缓和1942年苏德前线的苏军处境。
很容易理解,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于指望开辟第二战场的苏联公众舆论是一个精神上的打击,它使前线红军的处境更困难并且破坏了苏军统帅部的计划。
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不仅给苏联红军造成困难,毫无疑问,也使英国和所有其他盟国的军事形势受到影响。
丘吉尔与斯大林进一步明确指出:
1942年具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有利的条件,因为几乎所有的、而且是精锐的德军都被吸引在东线,而西线只有为数不多、战斗力也不强的德军部队。
很难预料,1943年是否还像1942年那样具备开辟第二战场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在1942年有可能,而且应当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非常遗憾,我未能就此说服英国首相先生,而美国总统代表哈里曼先生在莫斯科会谈中完全支持首相先生。
丘吉尔原来深怕由于盟国的不诚实行为使苏联同德国单独请和。他在莫斯科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任何迹象,因此非常满意地向英国战时内阁报告:“在整个会谈期间他们丝毫没有不想作战的迹象。”
丘吉尔同苏联政府会谈结束之后,英国国王向他祝贺:“您作为传达不利消息的使者担负非常不愉快的任务,我祝贺你精明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苏联政府出于巩固和发展同英国友好关系的愿望作出了重大让步,决定暂不坚持关于边界的正当要求,在同英国签订同盟条约时可以不涉及这个问题。
1942年5月26日在英国外交部大楼签订了苏英条约,丘吉尔出席了签字仪式。
苏英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在对德国及其附庸国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的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援助与支持。并确定了双方在战后时期的相互关系。
在为加强反希特勒的联盟而签订的许多协定中,苏英同盟条约具有重要意义,它从根本上改善了英苏关系,并为两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加强反法西斯同盟的事业也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条约签订以后,苏英以及一切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加强。正因为如此,它受到了苏联、英国和反希特勒联盟的所有国家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苏联于1942年6月18日批准了这一条约,英国也于6月24日批准了这一条约。
火炬登陆照亮北非
莫斯科之行给丘吉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莫斯科回国后,他立即开辟北非战场,并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总指挥,副总指挥由亚历山大将军担任。
从1942年秋冬起,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酝酿和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在东线,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以苏联红军的伟大胜利而告结束,成为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西线,则有英美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的胜利实现以及在这前后进行的重要战斗。
8月间,英国突击队和一个加拿大师在蒙巴顿将军带领下,在法国第厄普海岸登陆。这次反攻,既是向苏联显示开辟第二战场的一个象征性姿态,又是向德意发射一颗迷惑性的烟幕弹,以便悄悄准备在北非登陆。
位于地中海中心的英属马耳他岛,在英国与德意的北非拉锯战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英国飞机和舰船从这个中途基地出发,既可以向埃及运送兵员和给养,又可以轰炸利比亚的德意联军,切断他们补充兵力和物资的咽喉。
1942年春,德意海空军一齐出动,对马耳他岛进行猛烈袭击,使英国运输船队遭到重大损失。岛上面临饥馑危险,海空军基地作用陷于瘫痪,这片“地中海的钥匙”眼看将被敌人占去。
这时罗斯福命令“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两次给马耳他岛送去几百架战斗机,英国派遣一个庞大的护航舰队开赴这个被围困的海岛。
从6月中旬开始,马耳他又发挥了它军事基地的重大作用,此后接连几个月都有击沉隆美尔供应船只的记录。
正是在这切断德意联军“输血管”的有利条件下,蒙哥马利以10多万大军在10月23日夜发起阿拉曼战役,1000多门大炮齐声怒吼。德意联军的代理指挥官施图姆在乘车了解战况时遭到伏击,跌下车来,心脏病发作猝死。
正在奥地利养病的隆美尔被希特勒急令催回前线,但他面对优势敌人已无法抵抗,于11月4日退到富卡。蒙哥马利穷追不舍,1943年1月23日占领的黎波里,席卷利比亚北部沿海各地,德意联军损失近六万人。隆美尔摆脱英军切断退路的多次袭击,仓皇逃到突尼斯。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未打过一次胜仗,而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他命令英国全国敲钟,庆贺这次大捷。紧接阿拉曼战役的是筹划已久的火炬计划,即美英联军在法属北非三城市登陆。
法属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三国当时受法国维希伪政权统治,当地官员都听命于贝当总理、达尔朗副总理兼总参谋长为首的卖国政府。流亡于伦敦的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是他们的死敌,而美国同维希政权仍有外交关系。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战斗的阻力,丘吉尔决定这次军事行动打着美国旗号,在艾森豪威尔、克拉克指挥下进行,英国参战人员也都穿起美国军服。英国提供直布罗陀作为集结军力、就近指挥的盟军司令部。
英美又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军监禁中越狱成功的吉罗将军送到直布罗陀,寄希望于他能说服北非的法军同盟军合作。
11月8日,盟军665艘军舰和运输舰载运13个师,在1700架飞机提供空中保障的情况下,在首尾相距800公里的摩洛哥的奥兰、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美国外交官在北非进行的策反工作和吉罗的劝说都没起作用,盟军遭到法军激烈地抵抗。
此时,长期投靠德国的达尔朗因探视生病儿子正在阿尔及尔,在大兵压境情况下,他的态度才慢慢有所松动。8日晚,阿尔及尔法军抵挡不住投降了,达尔朗落在美军手里。
丘吉尔曾经说过:“如果我能见到达尔朗的话,尽管我极恨他,但我如能匍匐在地上爬行一公里路而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
贝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有名的“凡尔登英雄”。由于不少北非的法国军政要人视贝当为偶像,而达尔朗又被视为贝当的直接代表,为减少流血起见,盟军承认达尔朗为法属北非行政长官,吉罗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
以此为条件,达尔朗发出停火命令,摩洛哥总督宣布投降。盟军10日占领奥兰,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到月底,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全境都在盟军的控制下。
丘吉尔认为战争的转折点到来了,他在一次午餐会上兴奋地说道:“我们战士头上的钢盔闪闪发光,温暖和振奋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美英与达尔朗达成的协议公布后,不仅戴高乐一派法国战士,而且英国广大人士都普遍不满,认为此人无耻亲德,劣迹多端,声名狼藉,为利用他而让他在北非掌权,乃是卑鄙龌龊的勾当。
丘吉尔和罗斯福面对呼声连忙声明,未来的法国政府只能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的安排“仅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罗斯福还为此引用希腊东正教会的一句格言:“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以与魔鬼同行,直到你们脱离险境。”达尔朗听后惶惶不可终日,他在给克拉克的信中说:“我仅是一个被美国人挤干后将要扔掉的柠檬。”
盟军在北非登陆令希特勒感到意外和震惊,他决定踢开贝当傀儡政府,全面占领法国。11月中旬,德意联军迅速攻占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岛,并在突尼斯集结重兵。当德军将要攻占土仑港时,法国水兵将73艘舰艇全部凿沉。
盟军在1943年3月20日至5月13日发动突尼斯战役,亚历山大担任前线总指挥,一路从利比亚西征,一路从阿尔及利亚东进,东西夹击,俘敌25万人,将德意军队赶出整个北非。
针对火炬计划的成功实施,丘吉尔称“挽回了一个大陆的局势”。
实施霸王登陆计划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第一次“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德黑兰的会议桌旁。
丘吉尔说这次会议“也许象征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世界力量的聚会”。
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开辟第二战场,即实施“霸王”计划。斯大林宣称,霸王计划应提前到1944年5月实施,同时进攻法国南部给予支援,苏联则在东线发动攻势予以配合,阻止德军调往西线。丘吉尔同意进行霸王行动。会议决定“霸王”行动在1944年5月开始。
会议还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三国表示今后将“共同协作”,“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压制的真诚”。这些表示在日后的历史中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席冠冕堂皇、逢场作戏的空话。
德黑兰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加上后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以及波茨坦会议,对推动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苏美英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的一些妥协和默契,又给战后的国际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
德黑兰会议讨论的霸王行动大部分由美军担任,罗斯福挑选在北非崭露头角的艾森豪威尔担当西北欧盟军远征军总司令,但是随后丘吉尔还是为英国争得了部分指挥权,即霸王行动初期由蒙哥马利领导。
地中海区域大部分是英国或由英军控制的军队作战,丘吉尔委派威尔逊当总司令。还在离开英国时,丘吉尔就患了重感冒,服药得到缓解。经过一系列会议和旅行劳累,12月12日飞抵突尼斯时病情转重,经诊断为肺炎,还患有心房纤维性颤动,便放慢工作节奏,由女儿读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给他听,夫人从伦敦飞来照料。27日以后,他又到马拉喀什疗养三周,同国内外来访者商谈工作。
1944年1月21日盟军在罗马以南40公里的安齐奥登陆,但前进受阻,正如丘吉尔所说,“原希望我们抛上岸的是一只野猫,结果只是一条搁浅的鲸鱼”,直到6月4日才攻进罗马。
霸王行动的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盟国的反潜艇措施日渐奏效,飞机上装的雷达能在浮现前发现潜艇。英国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空袭,美国空军集中消灭德国战斗机。两国轰炸机还摧毁德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射基地,空袭法国的运输网,包括铁路、公路和机场,以阻止霸王行动开始后德军增援部队的迅速调动。
在军需部议会协调大臣、丘吉尔大女婿邓肯·桑兹提议下,空军对德国秘密武器的几处试验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通过这些战略轰炸,摧毁和打乱了德国的军事、工业和经济体系,瓦解了德军的士气和斗志。
丘吉尔每周主持一次会议,研讨霸王行动计划的实施。登陆的地点选在诺曼底,这里地势开阔,可同时摆开二三十个师,距英国西南海岸各主要港口又较近,便于输送部队运送物资,德军在这里的兵力也较薄弱,有利条件胜过加来。加来距英国海岸近、而距英国海港远,又是英国重点设防之地。
诺曼底的缺点是没有良港,丘吉尔提出用人造港来代替的创见,召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人造港是用一百多万吨钢筋水泥来建造一批巨大的码头,将它们安放在海滩上,向海的一端浮在海面。再用沉入水中的混凝土结构和沉船在外围筑成巨大弧形的防波堤加以掩蔽。这样,尽管浪高流急、狂风骤起,吃水深的舰船也能够停泊和卸载,登陆艇能够自由来往于海滩。
为了迷惑敌人,还广泛采取疑兵之计,使敌人摸不准登陆方向。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创造了“保镖行动”语,即“真相经常要由虚假相伴来作保镖”。
根据丘吉尔的建议,在肯特郡海边集结了一支假舰队,发出大量电讯,又让以勇猛著称的美国巴顿将军闲步肯特街头,登陆地点在与肯特郡隔海相对的加来。在进攻前夕,英国飞机撒下大量锡箔片,在德军海岸雷达看来酷似一支舰队正沿英吉利海峡向东驶往加来。
此外,由于英国尚需依靠美国的军事援助,特别是登陆艇,丘吉尔承认,他对颇有主见的罗斯福,有时还“不得不抓住适当时机扮演一个阿谀奉承的角色”。千呼万唤,霸王行动终于就要开始了。整个英国南部变成了一座大军营,聚集了287万三军官兵和后勤人员,1.1万架飞机和6000艘舰艇。
诺曼底登陆前夕,70岁的丘吉尔走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要求随英舰“贝尔法斯特”号参战,艾森豪威尔不答应。
丘吉尔说:“虽然参战的各部队均归您指挥,但是参战人员并不由您确定。”艾森豪威尔点点头。
丘吉尔继续说:“那么,我可以以英舰水兵的名义签名参战,将军无法阻挡。”
艾森豪威尔无可奈何地苦笑着说:“话是这么说,但是首相阁下,您这样做会给我肩上增加沉重的责任。”
丘吉尔决心不变,艾森豪威尔只好派参谋长史密斯将军晋见英王。乔治六世说:“丘吉尔的问题由我来处理。”他召见丘吉尔说:“如果您决心参加战斗,我也有义务与您一同参战。”丘吉尔只得罢休,望海兴叹。
6月6日凌晨1时许,蒙哥马利统领的英美加三国军队,以三个伞兵师空降于登陆阵地后方为前导,在大量轰炸机和战舰狂炸、炮击海岸德军炮兵阵地和防御工事后,黎明时分,运输舰送来的陆军改乘登陆艇和小型攻击艇,利用拖来的人造港,在诺曼底海滩大举登陆。
由于守卫这一带海岸的是纳粹杂牌军,加之登陆前几天英吉利海峡接连出现20年未遇的风急浪高恶劣天气,他们更是疏于防范,因此德军尚未完全建成的从挪威到西班牙沿海的“大西洋壁垒”很快被突破。仅在6日这一整天,盟军就出动1.46万架次飞机、17个师团和2万辆军车登上了陆地。
到12日,5个占领的滩头连成一片,有近30多万人和5万多辆军车、10多万吨物资登上诺曼底,德军死伤16万多人。
11日深夜,斯大林向丘吉尔和罗斯福致电祝捷说:
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的执行计划情况来讲,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与之类比的事业。只有我们的盟军才光荣地、胜利地实现了强渡海峡的庞大计划。历史将把这一业绩当作一项最高的成就记载下来。
霸王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促成了法西斯德国的败局。4月16日,苏军发起进攻柏林的战役。25日,苏军在波茨坦以西包围柏林,并在柏林西南的托尔高地区与美军会师。27日,进入柏林。
在4月2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各地德军也相继投降。5月7日,德国代表同艾森豪威尔签订投降书,5月8日,又在柏林向苏军元帅朱可夫签订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被战争拖得精疲力竭的英国人民终于等待到了庆祝胜利的日子。在5月7日那天,人群拥集在白厅前面,目睹丘吉尔乘着一辆敞篷汽车满怀欣喜地从人群中间经过。
丘吉尔领导全英人民进行战斗,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战后英国的地位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