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革开放新阶段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四大以后,党提出并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建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提到全党面前。1996年10月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同志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报告。报告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十五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步推进,并经受住了始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6月至9月长江等流域特大洪水两场风险的严峻考验。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党的十五大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的要求,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对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作出全面部署。“三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一个创造性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
十五大以来,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作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继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又顺利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胜利,它洗雪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次论述的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任务。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拓展。
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纲领。“十五”计划是中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9月24日-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作风建设“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明确了推进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