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 千里跃进大别山

抗战胜利后,人民迎来的并不是和平,国民党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蒋介石在发动全面内战前,一面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加紧备战,并不断地桃起局部战争。国民党首先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军区政委邓小平和司令员刘伯承,共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在全面内战爆发前有力地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对停战协议的达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战爆发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陇海路南北开展运动战, 进行了陇海、定陶、巨野等 9 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1947 年 6 月,在共产党兵力仍弱于国民党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决策,由刘邓率大军挥师南下,从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千里挺进大别山。由此,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947 年 6 月 30 日晚,刘邓率领 12 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一

夜之间突破了蒋介石号称可抵 40 万大军的黄河天然防线,揭开了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

突破黄河防线后,刘邓部队经过 20 多天的战斗,在鲁西南歼灭敌人 5.6 万人,受到中央的通令嘉奖。接着,他们疾速南进,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跨过陇海铁路,穿越黄泛区,抢渡沙河、汝河和淮河,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像一把利刃刺入蒋介石的心脏,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广大统治区。蒋介石调动 20 万人的主力围困大别山,欲趁刘邓大军站脚未稳之际,就地消灭, 或将其赶出大别山。当时刘邓大军的处境也十分艰难:连续行军打仗,极度疲劳,缺乏在南方作战的经验,粮食、服装、弹药奇缺,群众有待发动。为此,刘邓决定分兵作战,刘伯承率一部分兵力跳出圈外,向淮西一线展开, 扩大根据地。邓小平则留在大别山与敌人展开艰苦的斗争。在艰苦险恶的环境里,邓小平激励将士说:我们在大别山背上的敌人多些,吸引了蒋介石的兵力,其他部队和地区就能大量歼灭敌人,这对全局极为有利,我们再削弱再吃苦也要坚持住。邓小平同战士们同甘共苦,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轮翻“进剿”,并创立了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洞相继南下的陈粟、陈谢两路大军一起,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牵制吸引了敌人南线 160 多个旅中的 90 个旅, 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为中共中央逐鹿中原的战略布置奠定了基础。

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辖区扩大了的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他根据中央的指示,从中原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适合新解放区土改和整党工作的具体政策。他为中原局起草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报送中央后,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转发这个文件时,写信给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人说:“有了中原局这个文件,中央就不需要再发这类文件了。”①

① 《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1 版,249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948 年 9 月,邓小平参加了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西柏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号召要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夺取全国胜利。

西柏坡会议预示着国共两党之间的较量进入了大决成阶段。2.大决战的岁月

1948 年秋开始,国共两党在中国北方地区展开了战略大决战。

从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在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下,我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 年 11 月,三大战役的第二战,淮海战役打响了。淮海战场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边境,北到陇海铁路两侧,南达淮河,其中心是徐州。这里是长江的屏障,也是国民党首都南京的大门。这是一场波澜壮阔、规模宏伟的人民战争。毛泽东指出:淮海战役为南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①为了统一南线我军的行动,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总前委负责淮海前线一切事宜,统一领导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拥有兵力 80 万人,大大超过了人民解放军参战的中

野和华野 60 万人的总人数,在武器装备上更是占有巨大的优势。总前委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和决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了正确的部署。总前委决定采取将敌军重兵集团多次分割,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办法。

淮海战役一开始,担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的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洋:张克侠率领两个军起义。华东野战军迅速切断向徐州靠拢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将其包围在碾庄地区。中原野战军立即转入徐蚌作战,占领战略要地宿县,形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随后,经过 11 天的苦战,我军歼灭黄百韬兵团。在邓小平主持下,总前委建议,首先消灭远道来援、兵疲粮缺而又孤军深入的黄维兵团。中央同意总前委的部署、并指示在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临机处理,不要请示。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副美式装备,拥有兵力 12 万人。黄维乃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甚是骄蛮。在黄百韬兵团被围攻时,蒋介石令黄维北进驰援。总前委决定投入 12 万人的兵力,对黄维实施包围。中原野战军主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将黄维兵团合围在双堆集地区,并将其全部歼灭。接着,华东野战军又一鼓作气全歼了由徐州突围西逃的杜幸明集团,活捉徐州“剿匪”司令部副司令官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这样,经过 66 天的战斗,以歼敌 55.5 万的战果,宣告淮海战役的胜利结束。至此,国民党南线的全部精锐主力被彻底消灭,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领土,南京门户洞开,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战争全面胜利的局面。

60 万对 80 万,淮海战役是一次以少胜多的重大战役。当时斯大林听说此事后,曾在记事本上写道:“60 万战胜 80 万,奇迹,真是奇迹”斯大林还曾让尤金到中国学习和了解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①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统帅毛泽东对指挥淮海战役的总前委进行了表

①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1 版,第 3 卷,272 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①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1 版,(上卷),612 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扬。甚至多年以后,毛泽东对此还念念不忘,他对刘、陈、邓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1949 年 1 月 14 日天津解放,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1949 年 4 月 21 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渡江战役的号角。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达 500 多公里的漫漫长江上,万船齐发,万炮齐鸣,以徘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被蒋介石称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最终覆灭。

3.向大西南进军

1949 年 9 月 21 日,邓小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949 年 10 月 1 日,邓小平同刘伯承、陈毅等开国元勋们肩并肩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盛大的开国庆典。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央要求发扬勇追穷寇、连续作战的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国民党军队。根据中央部署,第二野战军直攻云南、贵州、四川,解放大西南。同时,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二、第三书记。

1949 年 10 月 20 日,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总部从南京出发,开始向大西南进军。11 月 1 日,刘邓指挥二野发起川黔战斗,11 月 21 日攻克贵阳市并切断敌人向云南的退路。11 月 24 日,二野又一举歼灭宋希濂集团及刘广文兵团 3 万余人。11 月 30 日,西南最大的城市重庆解放。蒋介石又命令其部队撤至成都地区。刘邓决定将蒋介石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消灭在成都盆地。12 月 20 日,刘邓指挥二野在不到 10 天的时间内迅速切断了胡宗南集团的退路,从西、南、东三面对成都地区形成袋状包围。12 月 21 日, 二野各兵团发起了成都战役。27 日,成都解放,胡宗南抛下他那已陷于绝望境地的众兵将,坐飞机只身逃注台湾。随后,二野陈赓兵团在四川西昌地区歼敌 1 万人,致使残存于西南地区的蒋介石正规部队全部肃清。与此同时, 在云南的滇军宣布起义,云南全境解放。

在大西南,只剩最后一个地区——西藏没有解放。所以,在云、贵、川解放后,进军西藏的任务又落在了刘邓大军的肩上。

1950 年,毛泽东授命刘邓大军,担负起进军西藏的任务。

刘邓决定把进藏的任务交给二野五兵团第十八军。为了胜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刘邓专门召集了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和部分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要求进藏部队勇敢地担当起这一光荣任务。邓小平特别强调,西藏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特殊性,工作政策性很强,我们要多靠政治,要团结达赖、班禅,要靠政策走路,要靠政策吃饭。

1950 年 10 月,我军向西藏东大门昌都发起进攻,歼灭藏军 5700 多人,

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1951 年 5 月 25 日,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政府代表团通过谈判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5 月 25 日,中央军委按照协议规定,命令进藏部队分路进驻西藏。邓小平指示起草进军守则,要求部队学习藏语。

1951 年 8 月至 9 月,第十八军踏着千年积雪,冒着严寒,向着空气稀薄

的世界屋脊西藏进军。9 月,进藏的先遣部队进抵拉萨,受到当地藏族、汉族、回族等各界代表 3 万多人的热烈欢迎。10 月 26 日,第十八军指挥机关率部进驻拉萨,其余各部先后到达指定地点。五星红旗在雪域高原上高高飘扬,粉碎了帝国主义对西藏的分裂企图。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刘邓大军圆满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光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