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整顿

1.全面整顿的先声

全面整顿,铁路先行。这是邓小平 1975 年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而定下的结论。1974 年,批林批孔运动发动后,许多铁路局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主要干线严重堵塞。全年货运量比上年下降 12%。铁路运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整顿、发展就没有希望。

  1. 月 25 日,在北京召开了解决铁路问题的全国工业书记会议。3 月 5 日,

    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开宗明义地指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这个大局就是四届人大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接着,他分析了全国工业的形势,尖锐地指出:“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①会后,下发了“中发〔1975〕9 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文件在分析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作出了迅速改变铁路运输被动状况的决定。

第一,全国所有的铁路单位,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还是安定团结为好”的方针,落实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提出的各项任务, 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第二,实行全国铁路以铁道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重申:全国铁路必须由铁道部统一管理,铁路运输必须由铁道部集中指挥,铁路职工必须由铁道部统一调配,铁路的政治工作和运输指挥工作必须统一起来。

第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继续加强对铁路工作的领导。各铁路单位的政治运动和地区性的社会活动,仍由省、市、自治区统一部署。对于当前极少数问题较多,严重影响全国铁路运输的单位,有关的省、市、自治区党委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限期加以解决,不能再拖。铁路部门要更好地依靠地方党委,牢固树立与地方商量办事的作风,搞好与沿线群众的关系。

第四,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确保安全正点。要发动群众首先把岗位责任制、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等建立健全起来。这些制度,是必须的,没有不行,有了不执行是不允许的。

第五,整顿铁路运输秩序,同各种破坏行为作斗争、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铁路运输是否畅通,关系到发展国民经济和加强战备的全局。对于一切破坏活动,都要依法严惩。各地党委要认真掌握政策,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全国工业书记会议结束时,主管交通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一个月内见效。新任铁道部部长万里表示:要把党中央关于铁路整顿的第 9 号文件作为铁路工作的纲,“不换节目,不改镜头”,一抓到

底,并响亮地提出:”不唱天,不唱地,只唱 9 号文件这出戏。”“千条理, 万条理,不安定团结没有理。”

会后,万里亲赴徐州、郑州、南昌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铁路局,在地方党委的配合下,对全国的铁路系统开始了整顿。调整了一些路局搞资产阶级派性,闹不团结的领导班子,逮捕了一小撮坏人,恢复和健全了铁路的规章制

① 《邓小平文选》.2 版,第 2 卷,5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l994。

度,疏通了严重堵塞的路局和车站,从而扭转了铁路运输的被动局面,从 3 月份起,铁路运输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全年任务过半,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对铁路运输的整顿,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民群众抱以热烈欢迎的态度。邓小平抓住时机,及时将整顿工作引向深人。3 月下旬,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会议,提出:“9 号文件的精神不仅适用于铁路工作,除了体制问题外,也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①于是,在铁路整顿的带动下,整顿工作迅速地在整个工交战线开展起来。

5 月 8 日至 29 日,在北京召开了钢铁工业座谈会。邓小平两次到会发表讲话,提出了整顿钢铁工业的四条办法,第一,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第二,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第三,必须认真落实政策;第四,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邓小平关于钢铁工业整顿的讲话全面地概括了铁路整顿的基本经验,比他关于铁路运输的整顿的讲话有了新的发展。至此,中央关于进行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都已明确地显露出来。

2,整顿和反整顿的公开较量随着整顿工作的深入进行,遭到了来自“四人帮”集团的猖狂反扑。1975 年 3 月 1 日,《红旗》杂志发表姚文元的文章

《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决定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分配和交换方面不可避免还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应当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文章别有用心地提出:“现在,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

4 月 1 日,红旗杂志发表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一文。文章指出:“随着城乡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新资产阶级分子一批又一批地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陈伯达刮的那种‘共产’风,决不允许再刮。现在刮的是另一种风,叫‘资产’风。”江青 4 月 4 日在给迟群的电话指示中强调:现在我们的主要危险不是教条主义,而是经验主义;对经验主义的危险性,要保持高度警惕;经验主义是修正主义的帮凶,是当前的大敌等等。

“四人帮”如此大加笔伐“经验主义”并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而是借批“经验主义”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正确领导。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四届人大组阁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之一是毛泽东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而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就必须重用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有功的老同志,依靠在国家管理和建设上有能力、有威望、有经验的老干部。这正是周恩来被“打”而又不”倒”,邓小平被”打倒”又东山再起的原因之一。因此,”反经验主义”就很有特殊意义了。以利用毛泽东打倒周恩来、小平等一大批党内正确领导力量,加快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步伐。

面对“四人帮”的挑衅,邓小平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出发点,不计个人荣誉和地位的得失,冒着第三次被打倒的危险,同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3.《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为打退“四人帮”的反经验主义阴谋,邓小平在同“四人帮”进行直接

① 《十年后的评说》,1 版,110 页,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斗争的同时,继续推进整顿工作的深入进行。9 月,他指示李先念和国家计委的有关同志起草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即“工业二十条”, 文件体现了 1975 年以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一系列的讲话和国务院务虚会的精神,概括了工业初步整顿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工业的许多正确的或较为正确的重大方针政策,是一个力图在经济上治“文化大革命”之乱,并对中国工业进行改革尝试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生产管理指挥系统。所有企业都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强有力,能独立工作的生产管理指挥系统,负责管理指挥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不能事无大小,都有党委直接处理,妨碍党委抓大事。要按照生产的需要和精兵简政的原则,建立精干的职能机构。

第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对于擅自向企业摊派生产,调出产品,抽调资金、劳力、设备、材料的,企业有权抵制。

第三,改革管理体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该下放的企业,要坚持下放给地方管理,除了跨省、市的铁路、邮电、长江航运、民航、输油管和远洋航运,以及大油田等少数关键企业、关键建设项目和专业施工队伍, 由中央各部力主管理外,其余的企业、事业和建设单位还没有下放的,或由中央各部代管的,都应当根据条件,逐步地下放给地方管理,或实行中央、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

第四,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凡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不能用的东西,物资部门和商业部门有权拒绝收购。企业都要以产量多、质量好、消耗低、积累多为光荣,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凡是没有达到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较好水平的,要尽快达到;已经达到的, 要赶超国内和国外的先进水平。

第五,精兵简政。做好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工作,减少非生产人员和脱产人员,提高工时利用率。

第六,加强企业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所有企业都要搞好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同时依靠群众,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健全下列主要的生产管理制度:(1)岗位责任制;(2)考勤制度;(3)技术操作规程;(4)质量检查制;(5)设备管理和维修制;(6)安全生产制;(7) 经济核算制。其中岗位责任制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要把建立责任制作为整顿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每个工人、技术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工业二十条”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工业战线整顿的深入,冶金部根据“二十条”的主要内容,及时采取了整顿措施。对不健全的规章制度有领导、有步骤地加以改革,建立了与现状相适应的新的规程,使全国钢铁工业的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一直欠产严重、拖了全国钢铁生产后腿的鞍、武、包、大四大钢厂的生产逐步上升,全国钢的平均日产量超过了全年计划平均日产水平,并开始补还欠帐。7 月 17 日,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关于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三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月比一月好, 原油、原煤、发电量、化肥、水泥、内燃机等 5、6 月份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①

① 《十年后的评说》,1 版,114 页,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