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板上写了 20 个名词——信封、纽扣、杯子、碗、邮票、线、茶叶、勺、糨糊、剪刀、水壶、碟、信纸、针、炉子、筷子、笔、衣服、火柴、酒杯,让学生识记两三分钟后,进行默写。结果,凡是默写比较好的,都把 20 个名词按照用途分成了四组:与喝茶有关的(杯子、茶叶、水壶、炉子、火柴)写在一起;与缝纽扣有关的(纽扣、线、剪刀、针、衣服)写在一起;与吃饭有关的(碗、勺、碟、筷子、酒杯)写在一起;与通信有关的(信封、邮票、糨糊、信纸、笔)写在一起。由于这些学生能联系到自己掌握的生活知识,找到了这 20 个名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好。这属于意义识记,也就是要理解事物的意义,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忆方法。而默写不好的学生没动脑筋,只忠实于黑板上缺乏内在联系的原来的名词的顺序,直接去背。这属于机械识记,也就是不需要理解事物的意义或不需要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只靠对事物的重复来记忆的方法。

这两种记忆法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到。例如,对原理、定义、定理、法则的记忆要靠意义识记;对历史年代、人物名称、山的高度、元素符号的记忆,就要靠机械识记。

不同年龄,两种记忆方法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机械识记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小学一年级是 72%,初二是 55%,高二是 17%。意义识记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小学一年级是 28%,初二是 45%,高二是83%。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大,中学生记忆中的意义识记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高,而机械识记所占的百分比则越来越低。

了解了这个特点,记忆时就要尽量通过思考,待理解以后再记忆,这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了。而不理解就去记现成结论,就叫死记硬背。

由于通过理解抓住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新知识有了支撑点,不仅便于记得牢固,而且还可以使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

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了。

有时要记忆的事物实在无法找到有意义的必然联系,为了便于记忆,可以人为地运用表面的联想去记忆,也可以把要记的内容变成口诀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