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战争文学概述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次运动发生于十四世纪末叶。这个时期,欧洲封建社会开始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母体内部孕育发展起来。到十五、十六世纪, 英、法、德、西班牙等国先后出现了资产主义生产关系,从此,欧洲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欧洲封建社会内部所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标志着一个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资本主义一经登上历史舞台,便强烈地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就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对贵族统治的要求,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多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宗教改革运动。恩格斯认为这是欧洲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第一次大决战。另一种是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力图从古代文化中汲取力量,把被埋没了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文艺复兴”即因此得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称为人文主义文学。弗朗瓦·拉伯雷是欧洲最重
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名著《巨人传》是他的得意之作。小说共分五部,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作品在前两部描写了三代巨人同邻国两次重大战争。主人翁之一毕可肖是个野心极大的好战分子。为了一块烧饼的争执竟领兵进侵邻国,妄图建立“世界帝国”古郎杰酷爱和平,宁愿赔偿几十倍的烧饼,但毕可肖为野心和财势所驱使,不惜背信弃义进行侵略,不料被若望教士和卡冈都亚打个片甲不留。第二次是与狄普索德国的战争。庞大固埃游学期间邻国狄普索德王前来进犯,庞大固埃回国大败敌军,活捉敌首。作者批判了毕可肖、狄普索德的侵略行径,特别批判了毕可肖的妄图建立“世界帝国”的野心。这一形象有法兰西斯一世的影子。针对连年战争的现实,作者也歌颂了一个贤明的君主, 即:格朗古杰。在侵略者面前,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人民的疾苦。他从不侵略别人,也不挑起事端,但当敌人来犯时,他立即组织臣民进行自卫,保护他的国家。
公元 1337 年到 1453 年,英王和法王之间进行了一场远近闻名的长期战
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凯觎法兰西王位。爱德华三世是腓力四世的女儿伊萨伯拉的儿子,1332 年初,腓力六世的妹夫罗贝特因被指控毒杀了他的妻子而放逐出国。腓力宣布,谁收留罗贝特他就以兵戎相见。1336 年底,罗贝特渡过海峡赴英,爱德华却以殊礼相待。于是腓力宣布没收英王在法国作为采邑占有的加科尼和吉尼两块领土。同时把部队开到吉尼的边界上。这时,英王爱德华三世立即找出一个对法国王位的法律要求,宣称腓力六世嗣位是不合法的。双方的冷战到了高潮而导致了一场真枪实弹的热战。原来,从威廉一世和亨利二世的时代以来,英国诸王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国王的封臣,因为他们在法国占有或声称有权占有一些土地。而这些封建关系是无休止的纠纷的根源。英国诸王试图摆脱法国诸王的宗主权,同时后者却一直想要削弱并减少英王的权力。双方在斯鲁斯进行了一场血战,法国的三列舰队(166 艘)全部被歼,奎里特在白刃战中被杀,贝湖齐特被俘。这场延续了近百年的战场很快被战争文学《百年战争》迅速反映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对西班牙不断发动战争的侵略行为也作了揭露和谴责。驻在果雷塔要塞七千名士兵的牺牲是西班牙殖民主义政策的结果。书中谴责这个要塞是个“祸根”,“果雷塔的失败是天佑西班牙”。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李尔王》等作品中对战争场景的描写也十分出色。他把戏剧作为“时代的缩影”, 认为“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本来面目”。他的作品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