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和平的使者
——法国作家昂利·巴比塞
法国著名作家、保卫世界和平的杰出的活动家昂利·巴比塞,1873 年生
于巴黎郊区,他从小受长期做新闻工作的父亲的薰陶,对文学格外偏爱,十八岁就获得科学和文学学士学位,三年后,又考取了哲学硕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巴比塞生活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14 年战争爆发时,四十一岁的巴比塞按年龄和健康状况可留在后方,但为了打击德国军国主义,他主动要求上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主动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在枪林弹雨中忘我地救护战友,曾多次受到嘉奖。
巴比塞经历了战争的一切不幸,也获得了对战争的新认识。他根据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体察,从 1915 年开始,用六个月的时间写成了第一部为他博得盛名的作品——长篇小说《火线》。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它不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而是对一个步兵班的战争经历的记录性写照。这个班的战士来自社会的底层,他们都身不由己地被战争飓风卷进同一个队列,受尽战争的磨难,且大多数人战死在沙场,小说对寒冷泥泞的战壕,惨不忍睹的战地医院;世外桃园般后方都市用对比的手法进行了描绘,特别是对血肉横飞的战场的生动描写,作家真实地揭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景象和罪恶本质。
在巴比塞写《火线》的年月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那些作者不是站在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立场极力美化帝国主义战争,为战争呐喊助威,就是站在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立场,一味渲染战争恐怖, 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巴比塞与之绝然不同,他比以往任何一个作家都更加清楚而深刻地认识了战争的本质,并得出了必须通过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正确结论。法国著名小说家法朗士称《火线》是“整个法国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高尔基预言这部小说的思想火花必将点燃起一场“遍及全世界的大火,把资本主义这个恶魔所产生的丑恶、血腥、谎言和伪善,从地面上扫荡以尽”。《火线》1917 年获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金—
—龚古尔奖金。
经过战争的血的教训,巴比塞为开展反战运动,他先后发起了法国共和国退伍军人联合会和国际退伍军人联合会。1919 年,他发起组织了包括法国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瓦扬—古久里、英国作家汤姆期·哈代和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内的知识分子国际组织,并办了机关刊物《不象》, 1923 年,在法国共产党遭资产阶级政府迫害的严峻关头,他参加了共产党。此后,更辛勤地为反帝国主义战争威胁,支持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的事业而奔走呼号。他参加了召集第一次反法西斯大会、召开国际阿姆斯特丹大会和成立全世界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 年,斯大林在吊唁巴比塞时指出:“他的生活,他的奋斗,他的热望和远见,应该是年轻一代劳动人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