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绣

绒绣是织绣中的新秀,大约在 1920 年由美籍犹太商人传入上海。绒绣是

用绒线在特制的网眼布上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它所用的绒线,一般为澳毛, 纤维长、拉力好。绒绣的特点是通过自行染色、劈线拼色等工艺,可以表现色调极其丰富的画面,塑造色彩变化极其微妙的形象。由于它可以使色线多到难以计数,所以一般用来复制色调丰富的油画和彩色摄影,包括人物画和风景画。绒绣还有长期陈列而不褪色的特点。

烟台绒绣

烟台的绒绣是本世纪 50 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产品的色彩丰富,针法繁多,不仅能绣制图案富丽的靠垫、提包等日用品,而且还能绣制世界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等艺术品。

1959 年,烟台绒绣厂精心绣制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绒绣作品“东海日出”,表现了旭日东升的磅礴气势,形象生动,色彩丰富。毛主席纪念堂正厅的巨幅绒绣“祖国大地”庄重肃穆,色彩和谐,生动地表现了伟大祖国锦绣河山的雄伟壮丽,博得了中外瞻仰者的高度赞赏。近年来,人物的绒绣肖像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上海绒绣

上海绒绣闻名海内外,特别是建国后在品种上由原来只能生产拖鞋面和手提包片,发展到今天能绣各种领袖像、人物风景等大型艺术品。在色彩技法上,从原来简单的色彩改进为自行染色,并吸收了刺绣技法的长处,由单色绣改进为拼色绣、彩锦绣、接色绣等技法,画面无反光,风格庄重,非常适宜制成领袖名人肖像。并作为国家级的礼品,或纪念堂、展览厅、宾馆内的陈设品。

著名的上海绒绣“刘氏五姐妹”之一的刘佩珍,13 岁时就开始在中国花边厂“谦礼洋行”学习绒绣,已有 50 多年的丰富经验,她的作品结构严谨, 装饰性强。工艺美术家高婉玉的作品,形象准确,善于表现人物的神态。大型绒绣肖像画《孙中山和宋美龄肖像》就是她的代表作。这幅作品给人以深厚、凝重、沉着的印象,它用深色的背景和服装与白色的衣领和袖口,形成了一种对比,从而达到了衬托出人物的效果,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形象丰富的色彩关系和明暗的层次关系。皮肤与衣服的质感表现得也很成功,特别是, 整个画面的焦点集中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使人感到它既有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又具有绘画的艺术性,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