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刻

我国著名的牙雕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发现了有简单的牙雕制品。商代整只的刻花象牙,唐代的“拨镂”牙尺都已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我国的牙雕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极富有装饰性。各地的牙色的风格,也都不一样。

北京牙雕

北京的牙雕,在清末年间已在民间逐步发展起来了。它以人物圆雕见长, 有的作品还要施以彩绘。主要雕刻技法有:浮雕、圆雕、平刻、镂雕等。主要品种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器皿、实用品等。著名工艺美术家杨士惠对北京牙雕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簪花仕女”姿态优美,服饰丰富,衣纹飘逸,人物表情细微,风度娴雅。人物的造型,整体而富于装饰性。乳白色的象牙,光洁照人,给人以美的享受。1974 年北京大型牙雕“成昆铁路”高 110 公分,长 150 公分,重 300 市斤。高山峻岭,茂密的丛林,被微缩在近在咫尺在眼前,细腻地表现了成昆铁路盘绕在崇山峻岭中的宏伟景观,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我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珍贵礼品,至今仍陈列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休息厅中。

广州牙雕

据历史记载,早在秦代,就已有象牙制成的武器。广州牙雕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法而闻名,其中象牙球最为闻名,它是由一块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雕镂成层层套叠的薄球壳,并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再加上各层球壳上镂空的图案精致美丽,交错隐现,互相映衬,以它的奇巧而引人入胜。解放后象牙球不仅在镂空层次上攀登了新的高峰,在造型上也不断创新,过去的象牙球一般都是由一节节镶嵌的球柱来支持球体,较为简单。50 年代后,改进为有一定景物和故事情节的题材,使它与圆型牙球互相配合,取得了更完美的艺术效果。象牙球作品“举杯邀明月”表现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月下, 举杯畅饮,并流露出对故乡无限的怀念之情。随着诗人的视线,人们看到了那被九宵云彩托起的一轮满月,月宫的嫦娥正在翩翩起舞,使人有亲临仙境中之感,充满了神奇感和诗情画意。

翁荣标是象牙球创始人、清代著名艺人翁正章的第 4 代传人。“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在 1978 年他已经把镂雕层次提高为 45 层,从此超过了由他

父亲翁昭所创下的最高纪录 28 层,被轻工业部授以“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艺人冯公侠曾在一颗米粒般大小的象牙上浅刻出孙中山的遗嘱,共计154 个字,而轰动海内外。他的儿子冯少侠的技艺更加精湛,能在米粒大小

的象牙上浅刻出著名诗人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全文,共计 551 个字,令人赞叹不已。

天津牙雕

天津牙雕主要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在短期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钟馗嫁妹”,是天津特种工艺品厂创作的,在 1981 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

审中荣获银杯奖。作品共塑造了钟馗、他妹妹钟媚儿和 10 个小鬼共 12 个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钟馗骑着毛驴,身穿大袍,气势威严、豪放。而坐在彩轿里的钟媚儿则妖媚、含羞,双目窥视着钟馗,若有所思。10 个小鬼们,面目丑而不恶,形态各异,笑容可掬。陪衬的景物是,一轮明月挂在云端,给深夜中行走的队伍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小鬼们打着残灯和用两根竹竿接起来的破伞,穿着露出脚趾的破靴,又增添了几分幽默感。特别精彩的是, 一个跪着的小鬼,仰面向上,手中拿着一个放大镜和一本打开的书,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在仅 1 平方厘米的书上,竟然镌刻着明代《天下乐》中有关

记载钟馗嫁妹的全文共 200 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