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像、花纹或文字,这种工艺, 被人们称为“刺绣”。我国的刺绣工艺有着久远的历史,它的起源据说与古代的“纹身”习俗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每个部落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即“图腾”。“图腾”的纹样,开始是刺刻在人的身上的,叫做“纹身”。后来随着麻、毛、丝等织物的出现,人们有了衣服,才将刺在身上的“图腾”纹样,刺绣在衣服上,刺绣据说就是这样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

相传在古代江南一带,常闹水灾,江河泛滥,蛟龙出没,船只被掀翻, 船破人亡,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对付这些水中的大虫,聪明勇敢的水乡人民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即利用禽兽同类不相侵的特点,将船身和船头都依照蛟龙模样装饰起来,船上的人个个都把头发截短了披散在肩上,周身皮肤都刺刻图纹,打扮得形似猛兽一般。经过精心装饰的船只,行驶在江河里,犹如一条条色泽斑斓的“蛟龙”劈浪向前,十分威武。这个办法还真奏效,人们又可以出航捕鱼了,从此“纹身”这一习俗,就开始在江南流行起来。后来到了商末周初,有一位贤者名叫仲雍,很不忍心看到人们在身上刺刻图纹,但一时又想不出取代的好办法。一天人们正在七嘴八舌地商量着解决的办法,恰好被正在隔壁房间中做针线活的仲雍的小孙女听到, 她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兴奋地跑去告诉了爷爷,大家一听都连连称好,并催她赶紧搞出来。于是小女孩花了 7 天 7 夜的时间,依照纹身的图纹一丝不差地全都绣到了衣服上,而且是用彩色线绣的。大家看后, 无不叫好,都认为刺绣在衣服上的图纹比刺绣在皮肤上的还要好看,从此服饰刺绣取代了纹身的习俗,后人为了纪念她,把刺绣这行手工艺用她的名字“女红”来命名。

据记载,早在虞舜时,祭拜天地神灵仪式的主持人所穿的礼服,上衣的

图案是画的,下身的衣服图案便是绣出来的。春秋战国时,连楚庄王所骑的马也“衣以文绣”。还有军旗上的字也是绣的。到了汉代,朝廷派出去的官员,都要穿绣衣,并用刺绣服饰来区别等级和象征权力,还用刺绣来显示财产的富有,无论是皇宫,还是富人大贾的家用都用刺绣品来装饰室内的墙壁。唐代刺绣工艺就更发达了,仅供妃院生产绣品的绣工就有 700 多人,皇宫内院还设有专门管理刺绣工艺的官员,名为“绣帅”,宋代朝廷还设有生产绣品的专门机构叫“文绣院”,负责监制皇宫所需的御服和装饰品,当时的汴京(今开封)的汴绣,闻名遐尔。元代服装喜欢用金作装饰,所以绣品中多用金线,显得富丽。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百花争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刺绣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挖掘并整理了传统的针法和技法,主要有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苏州和湖南还设有专门的刺绣研究所。

苏绣

苏绣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地在江苏省的吴县。它的特点有图案秀丽、色彩文雅、洁净、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等。

苏绣是我国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刺绣品种,解放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57 年成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著名艺人朱凤发明了散套针,后来成为苏绣

中最常见的针法,此外还有齐针、抢针等 9 类 43 种,它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共 8 个字。“猫”和“金鱼”是他们的名牌产品和代表作,小猫细毛松软,眼光灼灼传神,艺人根据瞳孔受光不同的色彩,要选用 20 多种颜色的丝线。

建国以来,苏绣先后参加了 100 多个国家的展览,评价极高,在 1982 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的评审中苏绣荣获金杯奖,此外,苏绣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中国刺绣技法研究》、《苏绣技法》、《苏州刺绣图案》等专著。

湘绣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水花鸟的条屏是湘绣的传统产品,用色浓艳,对比强烈。解放前多以白描为主,解放后发展为青绿山水和仿古山水,还有狮虎、松鼠等动物。它的风格较为写实,形象生动, 针法多变又善于借鉴国画的长处,线条准确,层次清楚。在针法上除了齐针、牵针外,还新创造了鬅毛针、交叉针等,用这种鬅毛针来表现老虎虎毛刚劲而坚硬,力贯毫端,根根直竖,生动传神。近年来又发展了双面异绣,即在同一底料上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不同画面。

粤绣

粤绣是广州及其邻近的南海、番禹、顺德等县的“广绣”和潮州的“潮绣”的统称。在唐代就已有较高的水平了。粤绣以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金银垫绣、立体感强,形成了富丽堂皇的独特地方风格。解放前这种绣法几乎绝迹,解放后有了很大的发展。

“百鸟朝凤”是粤绣的传统优秀作品,表现了千姿百态的百鸟聚集、飞翔在凤凰四周,同时陪衬以太阳、青松、翠竹、牡丹、红梅等,寓意吉祥美好,作品气氛热烈,装饰性强。钉金垫浮绣“九龙屏风”是工艺美术家林智成的代表作,九条金龙翻腾出水,气势浩大,在针法上,采用了潮州钉金垫浮绣等针法,龙的鳞片,片片相叠,金光闪耀,高出画面 2 公分多,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海浪则以蓝色作底,上绣银线,浪花又用白银线以垫绣针法绣成,也凸出于海浪之上,整幅绣屏金碧辉煌,灿烂壮观,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潮州刺绣香包的各种动物造形,稚拙可爱,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色彩。这些作品均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蜀绣

蜀绣的历史悠久,清代道光年间,成都就已有了不少绣坊,主要产于四川的成都。蜀绣以龙凤软缎被面最为著名。

蜀绣的代表作《芙蓉鲤鱼》,在洁白的缎料上绣有红色的芙蓉花和几条丰满可爱的鲤鱼,大小参差,正在摇头摆尾,前游后随地在水中嬉闹。仅表现一条鲤鱼,就用了 30 多种不同的针法。作者用了虚实针来表现鳍、尾轻而薄的透明质感。另一代表作品《公鸡,鸡冠花》,公鸡的尾羽,虽相互交错重叠,但变化有致,运用了晕针排列整齐,顺着物象刺绣,平齐光亮,边缘齐整,充分而生动地表现了闪着蓝黑色光泽的羽毛质感,公鸡厚实的鸡冠和陪衬的鸡冠花,都是用钉子针法绣制,不仅符合物象的质感,而且相互呼应, 取得了协调的艺术效果。1982 年蜀绣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