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管理

学生德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德育在学校有效实施的过程。也就是由学校管理者组织、引导全体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加有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本身是一种受多方面影响的活动。这种活动由许多因素构成,如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任务、内容和手段等。教育者又是多方位的,如教师、家长和有关社会成员。在上述教育者中,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 在教师队伍中还有分工,有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各科教师、团队干部总务工作人员等。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设专人负责管理, 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计划,以协调各方面教育者的关系和工作步调, 提高德育的效率,实现学生德育管理的最优化。

学生德育管理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效果显著。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德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晓之以理,以提高其道德认识;动之以情, 以陶冶其情感;持之以恒,以锻炼其意志;导之以行,以训练其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由于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一定要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训练行为培养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 或从锻炼意志开始。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自觉地运用主体品德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根据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状况和内部矛盾,以及受教育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系统的德育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品德内部不断深入的矛盾运动,并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说理教育、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掌握矛盾转化的时机和条件,使社会思想道德要求顺利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