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规律
德育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是形成德育过程的几个要素。这些要素在实践中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规律。当前要正确应用以下几条规律。
- 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人们的一切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支配行动的思想,是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文化教养以及环境影响等客观条件作用于大脑的结果。这就是人们思想和活动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决定着整个学校领导德育工作的规律。
学校的德育,要遵循学生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思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学生自身年龄、心理、阅历的特点,思想认识是复杂多样的。但鉴别能力差。学校领导要对学生正确引导。
②思想支配实践活动。学生的行动无一不受一定思想的支配。正确的思想一旦形成,就会持久地影响与支配学生的行动,甚至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建立在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这种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思想,以支配他们的行动。
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
法。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造成了不同的个性,具有不同素质。生活于不同环境的学生,在兴趣、习惯、性格等个性心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统一起来。
- 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
- 学校领导者要先受教育。
学校领导者自身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教育者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有“工程师”的本领。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同时还要基本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的知识, 并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影响学生的行为。
学校领导要认识到:自己同样是德育工作的对象,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都要以理服人,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强行学生接受某些观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育上也是相互的,教育者也要向被教育者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 通过灌输、转变、实践,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①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学校、家庭教育产生的。学校通过小学、中学、大学指导学生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以后成为一代新人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②转变学生的落后思想,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时期,年龄、知识的局限,使他们还不能形成对人生、对社会正确深刻的认识。学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而社会环境又是发展变化的。就一个学校来说,先进、中间、落后三部分也有一个矛盾的转化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思想的社会环境,不仅着眼于转变学生的落后思想,增强他们的认识能力,还要重视社会风气、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转变学生落后的思想工作中,不能孤立地看单个人的思想表现, 而要注意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及所受的影响方面,寻找思想发展的影响源。根据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转变学生的落后思想,没有这种转变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意义了。
③德育工作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指导人们获得真知,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德育工作是长期的,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是否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需要不断用实践来检验。
- 思想品德诸要素协调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形成的。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这些要素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内在条件, 道德行为是知、情、意、行的集中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优劣的根本标志。这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若没有认识,行动便不能产生;若没有情感,认识就难以转化为信念;若没有意志,情感就不易控制,行动就不能坚持。从一些学校应用这一条规律的情况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知行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二是忽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教育。
- 思想矛盾的规律。
学生思想矛盾,主要是外界影响和教育要求同他们的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与教育要求的矛盾。政治观点、思想认识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道德意识水平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错综复杂,要促进学生思想矛盾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评价的矫正。应用这一规律要注意两点:①要充分发挥教师施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师生要相互适应、彼此协调。
②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 德育的实践性规律。
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交往领域是广阔的。主要实践活动有学习生活、文体活动、劳动和社会活动等;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和同学,还有亲朋好友和社会群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活动与交往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只有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比较、鉴别才能转化为认识、积累、经验。从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情况来看, 要用好这一规律,校长要抓好三个方面:①帮助教师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②优化育人环境。当前要着重抓三条:一是整修校舍、美化校园,增加文体设施,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干群关系,造成亲密、和谐、理解、宽容的气氛;三是抓好校风、班风、学风和工作秩序、教学秩序。③实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各方面齐抓共管,确保整体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