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 5000 年的文明史上,涌现出过一批批、一代代的杰出人物。在他们当中,有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数不胜数。他们属于自己的时代,也属于整个人类历史,融合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到公元 18 世纪中叶,欧洲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从此,人类在学科的各个领域内, 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发展过程,也是在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与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共同努力下进行的。“杰出”与“普通”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本书的主人公——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就是一位从普普通通的手工工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永留青史的杰出人物的。
一、奋斗与追求
这已经是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了,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了蒸汽时代。1791 年 9 月 22 日,伦敦城南的铁匠詹姆斯·法拉第家里, 又降生了一个小生命,他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五位成员,在他的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与一个姐姐。他的降临,给这个贫穷的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父母似乎很喜欢这个可爱的新生儿,为了纪念他的外祖父,父亲给他起名叫迈克尔。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婴儿,日后发现了电磁感应,证明了“场”的存在⋯⋯他的种种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划时代的革命与进步。
然而,迈克尔·法拉第的童年是在困苦与饥饿中度过的。6 岁时,他和哥哥罗伯特在父母勒紧腰带的情况下,都进入了一家小学学习。当时英国的中小学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孩子们“说话”,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会说话,而是他们不会“正确”地说话。当时在英国,要是不会控制腔调, 说上流社会里通行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英语,就别想找到一个上等职业。然而, 要孩子们换一种他们不习惯的腔调来说话,有时候竟比学外国话更困难。许多人上了好几年学后,说起话来仍旧是含含糊糊,无法改变他们说了多年的伦敦土话口音。
而迈克尔遇到的麻烦也正是如此。一天,教语音的女老师让他发音,他却怎么也无法按老师的要求读出音来,刻薄的女老师再一次挖苦了他和他的哥哥,并用教鞭打了小迈克尔。他和哥哥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们跑回家中向母亲哭诉了受辱的经过,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回那个女老师的学校中上学。母亲对老师的行为也很不满,经过考虑后就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把他们转到了另外一所小学。
他们放学后是没有时间进行复习的,更谈不上痛痛快快地玩耍了,因为家境贫穷,他们不得不替父母干些活儿。罗伯特每天放学后要到父亲的铁匠铺里帮忙;迈克尔则要回家看护小妹妹。妈妈把妹妹交给迈克尔照管,她自己就可以腾出身来,到市场上去买点便宜货,为了节省每一个便士(便士是英国的辅币,现在 100 新便士合 1 英镑;按当时英国币制,每 12 便士是 1
先令、每 20 先令合 1 英镑)而讨价还价、争吵、到处跑。只要看到妈妈回家时那愁苦的表情、那个空空如也的购物口袋,迈克尔就明白:今天粮食又涨钱了,蔬菜也提价了。而肉食呢?这一家子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困苦的生活中,詹姆斯·法拉第的 4 个孩子渐渐成长起来;然而他的心情也逐渐地沉重起来。因为他常常闹病,身体很虚弱,经常是没打几下铁锤,就开始心慌意乱。对于一个靠出卖体力的铁匠来说,有什
么比失去健康更可怕的呢?他希望能够休息几天,可是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一家 6 口要靠他的劳动来维持生活。就这样,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干了下去,直到有一天支撑不住了,只能躺在床上叹息。
就这样,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只能靠少得可怜的救济金过日子。这时候,迈克尔·法拉第 9 岁。全家每星期领来的救济粮,分到迈克尔手里的, 只有一个不大的面包,像他那样正在长身体的男孩子,一次就可以把面包吃完。可是,为了活下去,妈妈只能把面包切成 14 片,让他早晚各吃一片。懂事的迈克尔看到妈妈那红肿的眼圈,疲劳不堪的身体,使劲地点了点头。幸好,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太久。半后年,13 岁的罗伯特子承父业,进了一家铁匠铺;妹妹长大了些,妈妈抽空到有钱人家去干零活了。一家人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
3 年以后,迈克尔 13 岁,为了维持家中的生活,他只得离开了学校,父
亲把他送到了伦敦布朗福特街 2 号一家装订图书的书店学徒。历史常常对许多事作了巧妙的安排,从以后的发展道路表明,在法拉第迈向科学高峰的千里之行中,这是迈向重要的第一步。
里博先生开的这家店铺,经营书籍装帧,也销售图书、文具,出租报纸。19 世纪初,欧洲的出版印刷业还不很发达,书价昂贵,图书成为一种奢侈品, 只有很有钱的人才买得起。一本书常常是翻来覆去地看,甚至传给儿孙,等到书的封面磨坏或散页后,主人就把它送到书籍装订铺去重新装订,然后像新书一样放在书柜里。这时报纸也没有大量发行,而且价格也很贵,除了显贵豪富,很少有人订得起报纸。一般的中等人家都是租报,看一会儿再还。里博在报馆订了几份报纸,由报童按一定的路线送到租报者的家中。那几年英国正在和法国作战,人们都很关心战局,所以向里博租报的用户越来越多, 他也正需要送报的报童。里博答应老铁匠,让迈克尔送一年报,要是孩子机灵懂事、手脚勤快,一年后正式收他作学徒。
从此,迈克尔·法拉第开始了独立生活的历程。他不畏严寒酷暑,过街穿巷,在伦敦城里奔波。虽然这个工作很辛苦,吃惯了苦的他不觉得累,能把自己挣来的钱补贴家用,他高兴;趁着送报的空闲也看看报,他也高兴。虽说报纸上有许多字不认识,许多人名、地名不知道,但这难不倒好学的迈克尔,他经常问别人。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见到迈克尔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又肯学习, 里博先生很满意,正式收他为学徒,7 年满师。就这样,迈克尔搬到了里博的书店里,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迈克尔的母亲不认识字,父亲也识字不多, 家里只有一本书,那就是家家都有的《圣经》。可是现在,上下左右都是书, 从《一千零一夜》到《莎士比亚戏剧集》,从一般科学读物到《大英百科全书》,应有尽有。这里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海洋。
手巧心灵的迈克尔很快学会了书籍装订的手艺,没过多长时间,就赶上了店里的师傅。于是,在闲暇之时,他可以看看自己亲手装订的书了。起初他只是觉得很有意思,想知道这些书到底都讲了些什么,不过信手翻看而已; 但日久天长,他逐渐被书本的精彩内容吸引住了。开始,他是有书必读;后来,当他读过了沃茨博士的《心智论》,才明白了如何选择书籍、怎样自学与修养。这是法拉第科学生命的开端,这个开端对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生活道路的影响是很大的。
迈克尔很幸运,碰上了里博先生这样的好老板。要是换一个人,像他这
样的小学徒,不守本分而是在干活的地方读书,早就要挨骂了。但里博先生是位心地善良的人。他开书铺,书是他的饭碗、又是他的爱好。爱读书的人他见得多了,可是像迈克尔这样爱书如命的人,倒是第一次见到。每晚收工以后,迈克尔总是把切刀、铜尺、胶水这些装订书籍的用具收拾得整整齐齐, 然后连饭也不吃、工作服也不脱,就坐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看起书来。他边看边记,碰到好的插图就临摹下来,看书时,他时而沉思,时而比比划划, 时而又露出幸福的微笑。里博先生也被他这种好学精神所感动。他鼓励迈克尔说:“读吧,迈克尔,你好好地读书吧!想读什么就读什么,通晓书中的内容并不会妨碍你成为一个好订书匠的。”
自己的勤奋与天才再加上店主的支持,使迈克尔渐渐走上了科学之路。不久,他又阅读了《大英百科全书》的一部分和《化学漫谈》一书。《大英百科全书》里讲的那些电的现象,《化学漫谈》中讲的那些化学实验,把迈克尔迷住了。他走进了一个神奇而充满科学的知识殿堂。为了亲眼看到书中讲述的那些神奇的实验现象,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买了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按照书上叙述的实验过程,逐个进行试验。
以前从未经过严格实验训练的他,在这一时期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由于每一件仪器、每一点药品、试剂都来之不易,所以他备加珍惜,对每次进行的实验,他都本能地设计好周密的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的结果, 以免造成任何一点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正是这种非常的境遇,培养了他超凡的实验本领和善于观察的能力。这对他能在以后的科学上纵横驰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科学家能否取得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严谨和仔细。
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5 年以后,迈克尔·法拉第已经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他的科学知识,也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长。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订书匠了,几年的努力使法拉第进入了科学之门的门槛。他在等待机遇,一有机遇,他就会跨过门槛,深入到科学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