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激战汤坑与潮、汕失守

9 月 27 日,起义军主力经揭阳向汤坑进发。当时之所以决定向汤坑进击,

是因为占领汕头后,有情报说敌人在揭阳境内的汤坑一带集结了 1000 多人, 准备依仗有利地形进犯潮、汕。于是决定以主力部队叶挺的第二十四师和贺龙的第二十军第一、二师出发攻击汤坑之敌。

当时叶挺、贺龙部向汤坑出击的部队名义是 3 个师,而实际上,由于错

误的分兵方案,这支部队只有 6000 多人。而敌人呢?会昌战斗我军胜利后, 由于没有能够乘胜追击,彻底歼灭敌人,使得敌人得以从容地集聚起钱大钧、黄绍竑、薛岳、陈济棠等军阀部队。当时在汤坑至王华、兴宁、梅县、松口一线的敌人就有 2.5 万多人,而且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尤其在汤坑一带,敌

人更是集中 1.5 万余人,而不是我军所认为的 1000 多人。这样就形成了敌军兵力集中,我军力量分散;敌军人数众多,我军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敌人居高临下,我军仰攻,敌军以逸待劳,我军长途奔袭人马疲惫等这些军事上的不利形势。

按预定方案,起义军主力第二十军一师和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向汤坑挺进,第二十军二师为后续部队。9 月 28 日,第二十四师在距汤坑 30 里的地方与敌薛岳部第三师遭遇,在击溃敌军后,部队在汤坑附近宿营。

  1. 日拂晓,我军主力在贺龙、叶挺指挥下向汤坑之敌发起了总攻。战斗

中,起义军官兵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迫使敌人退到一个高山上,凭险顽抗。我军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奋勇冲杀,冲上了山头,顽抗的敌军又退到了另一座山头。这时敌人钱大钧、黄绍竑的后续部队陆续到达了,敌人利用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继续顽抗。我军虽向敌阵地反复冲杀十几次,但仍未能攻下这座高地。此时天已渐黑,而且双方伤亡都很大,不得不停止战斗。

当天夜里,起义军组织了突击队夜袭敌人阵地,但是没想到狡猾的敌已有所准备,设下了伏兵。遭到敌人伏击的第二十四师夜袭部队虽奋勇反击, 反复冲杀,但仍受到巨大损失,大部分被敌吃掉,只有少数官兵突围撤回。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主力已损失一半,弹药也已消耗殆尽,而敌人的增援部队还在陆续到达,不得已,起义军只好退出战斗,向揭阳方向撤退。

  1. 日,起义军退到揭阳,不久便得知潮州和汕头失守。潮、汕既已失守,

    揭阳也必不保,起义部队即从揭阳撤出,向海陆丰方向撤退。10 月 3 日,当部队行至普宁县境内流沙附近一个叫乌不的地方时,遭到了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大股敌人的伏击。敌人利用优势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将起义军部队拦腰截断,并包围了第二十四师。二十四师的战士们虽奋勇拼杀,仍不敌敌人。这场战斗部队损失惨重,只有少数人突围出去,到了陆丰。第二十军一师和二师的部队虽然冲过了乌石,但在即将到达海陆丰时,被敌人打散,部队损失殆尽,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突围了出去。至此,起义军主力的南征计划失败了。

当起义军主力在汤坑与敌人激战时,敌人在帝国主义的配合下,开始向潮、汕进攻。9 月 30 日,敌人两个师的兵力沿韩江左岸进犯潮州。当时驻守潮州的是二十军三师的一个团,为了抵御敌人,起义军选择潮州城北、韩江上游、竹篙山、飞鹅山为阵地,构筑工事。上午 10 点,战斗打响,敌人敢死队在炮火掩护下,整队向山地冲锋。起义军战士非常英勇,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进攻。到下午三、四点钟,敌人一面继续从正面攻,一面以部分兵力绕到潮州城西南的火车站,切断了起义军与汕头的联系,使起义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起义军战士仍然奋力与敌激战。在敌人的猛烈火力和轮番进攻下,起义军大部分战士都牺牲在阵地上。在这种形势下,起义军不得不撤退。冲出敌军包围后,一部分部队向韩江上游进发, 计划与三河坝方面的部队会合;另一部分则退到普宁,计划向海陆丰方向撤退,这部分部队后来又在行动途中陷入敌人的重围,几乎全军覆没。

30 日,潮州失守。

在潮州失陷前,9 月 29 日,国民党军队就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支援下,开始向汕头进攻,但被我驻守部队打退。30 日潮州失守后,汕头失去了屏障, 形势已开始极度恶化。国民党军舰在帝国主义强大舰队的掩护下,开始以强大的火力向汕头我军射击。陈济棠、钱大钧等部敌军也从四面八方向汕头袭来,猛攻汕头。在这不利的形势下,前委决定放弃汕头,向海陆丰撤退。汕头遂告失陷。

  1. 月 4 日,起义军领导机关撤退到普宁县流沙村,并在这里召开了现有起义军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面对战局不可改变的形势,前委决定,今后要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将现有的武装人员尽可能地集中,向海陆丰撤退;非武装人员则愿留的留下,不愿留下的就地分散。同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 物色一些当地农会会友作为向导,为起义领导人分别向海口撤退,再分头去香港或上海作准备。当仅存的部队正在贯彻前委的决定时,敌人又再次来袭,

起义军随即被敌人冲散。其中一部分后来到了海陆丰,参加了彭湃领导的海陆丰暴动。

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根据分散行动的方针,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和聂荣臻、叶挺等人乘一叶扁舟前往香港。随后不久,贺龙、刘伯承、吴玉章、林伯汇、恽代英等起义军领导人也先后到达香港。过了一段时间,根据党的指示,除周恩来须在港继续治疗外,其他人均陆续返回上海,向中央报到。后来,叶挺、恽代英、彭湃等南昌起义领导人,又在 1927 年 12 月与叶剑英、张太雷等人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