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1],夔府别驾元持宅[2],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3],壮其蔚跂[4]。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5]。”开元三载[6],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7],浏漓顿挫[8],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9],洎外供奉[10],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昔有件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或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出东。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释】
[1]大历二年:即公元767年。大历为唐代宗李豫年号。
[2]夔府:即夔州府,辖今四川奉节、巫山、云阳一带,府治在奉节。别驾:官名,州官的助手。元持:人名,生平不详。
[3]临颍:地名,在今河南临颍县。剑器:舞蹈名,唐代舞蹈分健舞与软舞两大类,剑器舞属健舞类,舞者执剑或旗帜,着戎装,舞姿刚劲,节奏鲜明。
[4]蔚跂(wèiqí):雄浑矫捷,光彩照人。
[5]公孙大娘: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尤擅长剑器舞。
[6]开元三载:公元715年。开元为唐玄宗李隆基年号。
[7]郾(yǎn)城:地名,在今河南郾城县。剑器浑脱:剑器舞与浑脱舞结合成的一种舞蹈。浑脱,据《资治通鉴》载:唐中宗景龙三年,“上数与近臣学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将作大臣宗恶卿舞《浑脱》。”
[8]浏漓:急迫,酣畅。顿挫:停顿转折,指节奏鲜明。
[9]高头:指皇帝、内宫。伎仿:又称教坊,唐玄宗好乐舞,设教坊训练歌舞艺人。宜春、梨园均为教坊名。内人:宫中舞女。
[10]洎(jì):及。外供奉:不属教坊、不居宫中而随时应召入宫表演的歌舞艺人。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尊号。匪:非。盛颜:壮年时的容貌。波澜莫二:源济同一。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善写草书,有草圣之称。邺县:地名,在今河南省临章县西。《西河剑器》:剑器舞的一种。豪荡感激:指书法与舞姿一样豪迈奔放,激昂飞动。沮丧:惊诧失色。或(huò):闪动,闪灼。羿射九日:古代神话,《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群帝:天帝,神话传说天有三十二,各有一帝。骖(cān):古代驾在车两旁的马。此处指驾驭。绛唇:红的嘴唇,喻指歌咏。珠袖:珍珠装饰的舞袖,喻指舞蹈。寂寞:暗喻人已去世。白帝: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此处用以指夔州府所在地。既有以:即序中“辨其由来”之意。感时:感慨时事。抚事:追思往事。澒洞(hòngtóng):弥漫无际。余姿:过去流传下来的舞姿。金粟堆:即金粟山,唐玄宗死后葬于此。木已拱:指死者葬埋多年,墓前生长的树木已粗至合抱。双手合抱曰拱。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石城:即白帝城。玳筵:华丽筵席。急管:节奏急促的管乐曲,此处泛指酒宴伴奏乐曲。转:反而。疾:快速。
【译诗】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三年,当时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武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剑光璀璨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像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玳筵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赏析】此诗写观舞后之感,并由此产生身世、家国感慨。
杜甫童稚之年时曾见过公孙大娘舞剑器,如今垂老之年杜甫在夔州复见其弟子舞剑器。公孙大娘的剑器之舞,其剑光明亮闪烁好像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轻捷犹如群神驾龙飞翔;始舞时,鼓声暂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罢舞时,手中的剑影,犹如江海上平静下来的波光。公孙既逝,幸有李氏犹存其技,杜甫与李氏攀谈之后,才得知一些情况。五十年的时光倏忽过去了,国家也由开元盛世转为安史之乱后衰微局面,原来的梨园子弟如今烟消云散,只有李氏的舞蹈尚有一些开元盛世留下来的风姿。玄宗去世已多年、墓木已拱,杜甫和李氏如今一起沦落在萧瑟荒凉的夔州城里。原来满怀宏图的杜甫如今垂垂老矣,见到李氏犹如见到故人,不胜人生、家国的感慨。老杜自言足生厚茧,迟行荒山,不禁百忧交集,去处惘然。
此诗写公孙氏舞剑之语固然俊逸劲利,但重心显然是在对人生、对国事变幻的感慨上。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11]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12],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13],使舫载之[14],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15],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16]。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17],水为沼[18],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19]。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释】
[11]石鱼湖:在今湖南省道县东,湖中有石头似游鱼,石鱼凹处,可以贮酒。
[12]漫叟:元结自号。公田:归封建朝廷、官府控制所有的土地。
[13]据:依靠;引:伸。鱼:指石鱼湖中的“石鱼”,元结将其凹处修之以贮酒。
[14]舫(fǎng):小船。
[15]巴丘:山名,在湖南岳阳。传说后羿杀巴蛇于此,蛇骨堆积如丘,故名。君山:岛名,在洞庭湖中。酌:舀取。
[16]长(zhǎng):增加。此处指助兴。
[17]樽(zūn):酒器。
[18]沼:酒池。
[19]废:阻止。
【译诗】我漫叟用公田产的米酿好了酒,乘休闲的时候带着这酒来到湖上,随时可得一醉。在欢乐迷醉时,靠着湖岸伸手向那石鱼舀得酒来,用小船装着,请所有在座的人喝。感觉中就像是神仙斜靠着洞庭湖边的巴丘山,而从君山岛上舀酒,诸位仙友环绕洞庭湖坐着,载酒的船只悠悠然乘着波涛来往,于是作这首歌以助兴。
这小小的石鱼湖,就好像是烟波浩渺的洞庭,夏日里的湖水将要齐岸,湖中的君山岛山色青青。把山作为酒杯啊,让湖变成酒池,咱们饮酒的人儿啊,一个个坐在沙洲和岛屿。任凭连日来强风掀起大浪,休想挡住咱们的运酒船。我坐在巴丘山,手持长瓢去舀来美酒,与诸位共饮,来驱散心头的烦愁。
【赏析】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湖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三岁即孤,由兄嫂抚养成人。贞元八年(792)中进士。授宣武军节度府观察推官,累迁四门博士、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因上书言关中旱灾,触怒德宗,贬为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后历任河南令、职方员外郎、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以行军司马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谏宪宗迎佛骨,险遭杀身之祸,经斐度等营救,贬为潮州刺史。当年冬,即改任袁州刺史。第二年召为国子祭酒。历官兵部侍郎、京兆尹,官终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曰文,世又称韩文公。韩愈诗笔力道劲,气势雄浑,力求新奇,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形成了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尤其是他敢于以文为诗,即以古文的章法句式为诗,以大量的议论入诗,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影响甚巨,后人对其诗的褒贬,也主要着眼于此。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20],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21],芭蕉叶大栀子肥[22]。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23]。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24]。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25]。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26]。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革几[27]?嗟哉吾党二三子[28],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释】
[20]荦(luò)确:石大貌。微:细,窄。
[21]升堂:登上殿堂或厅堂。
[22]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23]粝(lì):粗米。
[24]扉(fěi):门扇或窗扇。
[25]霏(fēi):指雨雪或烟云很盛、很密的样子。
[26]枥(lì):即栎,柞树,一种乔木。
[27]革几(jī):马缰绳。
[28]党:指同行者。
【译诗】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赏析】韩愈诗歌的特色是以文为诗,这首《山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诗先写登山经历。到山寺之后,“升堂”两句写寺中景象向为人称道。“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二语,便露出了以文为诗的痕迹来。再写夜宿古寺:古寺非常静寂,清朗的月亮升上山岭,月光洒入户内。早晨游山,任意走去,不择道路。山中红花盛开,碧溪潺潺,红碧相映,十分绚烂,“时见松枥皆十围”又是一句散文化的句法。韩愈他们见此清澈之水,十分欢快地脱掉鞋袜,把脚伸进溪水里,水声清越,清风似从衣间生出。平时他们在朝廷中衣冠楚楚,回归自然以后才能尽情欢娱,不复计较是否合乎礼仪了。因此,韩愈等人自然而然地生出“人生如此自可乐”的想法,愿意在此终老了。
此诗写山寺初夏景观、山中幽邃风景与游赏者愉快心情,都栩栩如在目前。诗中散文化的句式,又给全诗增添一种别致的情调。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29],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30]。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29]西岩:柳宗元贬为永州(辖今湖南永州、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地)司马,曾写下著名散文《永州八记》。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即此处的西岩。
[30]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译诗】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但写出了流传千载的山水散文名篇,也写出了足以比肩王、孟的山水诗。此诗可视作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
湘江上的渔翁晚上在西岩下泊舟休息,早上打起清澈的湘江之水作炊。开始时湘江上烟雾漾漾,待太阳出来之后,清秀的山水即朗然在渔翁的眼前了。但却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渔舟,渔翁只能面对此清寂的山水了。正当渔翁信舟荡漾在这秀丽的山水中时,摇橹声欸乃,再看近水远山,但见一片葱绿。渔翁驾舟向中流行去,回看天际,发现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追随着渔舟。
这是一幅恬和散淡的山水画,画中的渔翁的生活是那样随意,山水与他的结合是那样融洽。柳宗元画了这样一幅清秀的山水画,并将自己苦闷的心情寄托在山水中,以山水之美稀释之。因此,这首诗就不是纯然的写景之作了。
有人说,去掉此诗的五、六两句,诗歌就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此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后又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身死,上疏请缉凶手,以越职言事罪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自此远祸避嫌,不复直言。后历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主客郎中知制诰、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等职。在杭、苏期间兴修水利,体恤百姓,颇受民众爱戴。大和三年(829)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定居洛阳。后升任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侯。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晚年好佛,诗酒自娱。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讽谕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叙事曲折宛转,首尾相互照应,人物鲜明生动,声调流畅和谐,语言优美易懂,被称为“元和体”,又被称为“千字律诗”,在当时流传基广,形成“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盛况,被后人推为“古今长歌第一人”。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还体现在一些寓情于景、活泼洒脱的杂律诗里,如《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等,今存诗近三千首,为唐代诗人之最。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31],御宇多年求不得[32]。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3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34]。春寒赐浴华清池[35],温泉水滑洗凝脂[36]。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37],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38],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39],玉楼宴罢醉和春[40]。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31]汉皇句:唐人诗中多以汉武帝指唐玄宗。倾国:指妇女美色足以使一国为之倾倒。
[32]御宇:指治理天下。御,驾驭。
[33]杨家四句:杨贵妃,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幼时由叔父杨玄珪抚养。本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玄宗宠妾武惠妃死,便叫杨玉环出家当女道士,然后于天宝四载(755年)封为贵妃。
[34]六宫:原专指皇后寝宫,后泛指妃嫔居处。粉黛:原指妇女敷面描眉的化妆品,也用以称妇女。
[35]华清池:指唐代华清宫内的温泉,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县南)上,唐玄宗常往避寒,辟浴池十余处。
[36]凝脂:形容体肤白嫩柔滑。
[37]金步摇:妇女首饰,钗的一种,金制,缀珠玉而垂下,随行步而摇动。
[38]后宫:指后妃所居宫室。佳丽:美貌女子。
[39]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其姑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长公主之女)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用以指宠妾所居之屋。
[40]醉和春:醉意和着春情。姊妹句:杨玉环封为贵妃后,其兄弟皆封爵,姐妹封为国夫人。列士,分封领地,封侯。骊宫:即骊山华清官。因骊山温泉而建,原为汤泉宫,天宝年间扩建,改称华清宫。凝丝竹:指歌舞与音乐相扣。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队或音乐。渔阳句:借汉代彭宠据渔阳叛乱史事,代指安禄山叛乱。渔阳,唐代郡名,在今北京大兴县,当时归范阳节度使节制,而安禄山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鼙(pí)鼓:军鼓、战鼓。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本西域乐舞《婆罗门曲》,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进呈宫廷,又经玄宗改编,更名《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指京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翠华: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代指皇帝的车驾。六军:周制,王有六军,此处泛指皇帝的扈从军队。宛转:哀婉委屈状。马前死:指杨贵妃死于兵乱之中。花钿二句:指杨玉环死后,首饰散落无人收拾。花钿,金玉等嵌制的花形首饰;翠翘,形如翠鸟毛羽的首饰;金雀,钗名;玉搔头,玉簪,据载汉武帝曾取李夫人玉簪搔头,故名。栈:栈道。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支木架桥连成的一种道路。萦纡(yíngyū):曲折盘旋。剑阁:地名,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险峻难行,三国时诸葛亮令凿山建栈道三十里,名剑阁道,成为古代川陕间的主要通道。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山市,此处泛指蜀中之山。天旋句:指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大局转变,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龙驭:皇帝的车驾。踌躇(chóuchú):犹豫。马嵬(wéi)坡:地名,今陕西兴平西,相传晋人马嵬在此筑城,故名。安史之乱,玄宗西奔成都,缢死杨贵妃于此。太液:皇宫中的大池。汉时建于建章宫北,遗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唐时建于大明宫内,遗址在今长安县北。未央:汉代宫名,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此处指唐宫苑。西宫句: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即兴庆宫,因地近街市,恐他与外界接触,乃强迁玄宗于西内,即太极宫。内,即皇宫之内。梨园弟子:指玄宗时在教坊内学习技艺者。椒房:汉代皇后妃嫔居室以椒末和泥涂壁,故称椒房。阿监:宫中女官。青娥:原指少女,此处指青春容貌。迟迟句:长夜刚刚开始,缓缓的报更钟鼓要响到什么时候。形容长夜难眠的心情。耿耿:明亮。星河:银河。鸳鸯瓦:嵌合成对的瓦片。霜华:霜花。悲翠衾(qīn):饰以金翠的被子。临邛(qióng):地名,今四川邛崃县。鸿都:东汉京城洛阳宫门名,此处代指长安。方士:指道士。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黄泉:指地底、阴间,传说人死后命归黄泉。绰约:姿态柔美状。太真:杨玉环当女道士时号为太真。参差(cēncī):看去差不多。金阙:金碧辉煌的仙宫。扃(jiōng):门户。小玉:传说为春秋时吴王夫差之女。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均指杨玉环在仙山的侍女。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迤逦(yǐlǐ):曲折连绵。袂(mèi):衣袖。寂寞:阴沉,暗淡。阑干:纵横状。凝睇:凝视。昭阳殿:汉代宫室名,代指唐玄宗宫室。蓬莱宫:传说中蓬莱仙山上的宫殿。钿合金钗:指杨贵妃与唐玄宗生前定情的信物。乐史《太真外传》:定情之夕,玄宗授金钗钿合。钿合,镶金花的盒子。擘(bò):用手将物掰开。长生殿:唐代华清宫中殿名,泛指皇帝后妃寝宫。连理枝:不同根的草木,枝条连生在一起。
【译诗】诗歌《长恨歌》诗意图“渔阳鼙鼓动地来”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粉白黛绿的各色宫女们,立刻全都似乎褪掉了色彩。春寒料峭,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那如凝结的油脂的肌肤。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原来是刚得到皇上的宠幸!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绣有莲花图案的帐子很温暖正适合度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升起老高天子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春天随她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有美人儿三千人,皇上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完毕,皇上带醉入了寝。姐妹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彩。叫天下做父母的心里,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徐徐地奏歌慢慢地舞蹈,管弦之声聚而不散。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够。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断了!皇家城阙烟尘滚滚,天子的大驾,成千上万的车辆马骑,逃往西南。(因为)还有贵妃的翠色车驾摇摇晃晃、走走又停停,才走到出城门百来里。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簪。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时,眼泪和血一起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栈道插云弯弯曲曲通上剑阁。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子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淡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的情思难断绝。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回。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她含情凝视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一天这么漫长!往下看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天宝元年七月七日,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条。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种遗憾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赏析】《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赏析四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微刻《长恨歌》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简直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且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文宗大和三年(824)谒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于洛阳。令狐楚爱其才,擢其为巡官,并使其与子令狐绹等同学,亲授其骈文。开成二年(837),由令狐绹荐举,得中进士。第二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下,茂元爱其才,以女嫁之。当时“牛李党争”非常激烈,李商隐先为牛党的令狐父子提拔,后来却做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婿,故被牛党视为背恩反覆之小人,加以压抑。因此,李商隐仕途坎坷,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秘书省正字、周至尉、武宁军节度使判官、太学博士、东川节督使判官、盐铁推官等名位不显的官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成为牛李党争的政治牺牲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多忧心国运、感讽时事之作,亦多抒写怀才不遇、感慨身世之感伤之作。其诗工于近体,尤长七律,善用比兴,寄托遥深,色彩瑰丽,精于用典,从而形成了缜密婉丽、旨趣深微的艺术风格。其所作《无题》二十余首尤其脍炙人口,只是旨意隐晦,难以索解,千百年来争议不休,众说纷纭。
韩碑
元和天子神武姿[41],彼何人哉轩与羲[42]。誓将上雪列圣耻[43],坐法宫中朝四夷[44]。淮西有贼五十载[45],封狼生豸区豸区生罴[46]。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47]。帝得圣相相曰度[48],贼斫不死神扶持[49]。腰悬相印作都统[50],阴风惨淡天王旗。想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帝日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注释】
[41]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其年号元和。
[42]轩:指轩辕氏,传说中的古圣王黄帝,后人尊之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羲: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圣王太昊,曾创八卦。
[43]列圣:指宪宗之前的几个皇帝。耻:指自玄宗到顺宗,因藩镇叛乱,京都不守,皇帝出奔等事。
[44]法宫:君王处理政事的宫室正殿。四夷:泛指四方边远之地。
[45]淮西句:指安史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淮西节度使拥兵自重,自委官吏,自征赋税,甚至由后代或部将继承职位,完全不听朝廷。
[46]封狼:天狼星。古星象家认为此星主侵掠。豸区(chū):古籍中记载的猛兽。
[47]日可麾:鲁阳公与韩国打仗,正打得难分难解,天已黄昏,于是举戈指挥太阳,太阳竟为之回升。麾同“挥”。
[48]度:即裴度。唐宪宗时任宰相,力主削除藩镇。元和十二年(817)督师破蔡州,俘叛将吴元济,扫平淮西镇,河北诸藩镇大惧,纷纷表示服从朝廷,使唐代藩镇叛乱局面暂告结束。
[49]贼斫(zhuó)句:裴度任御史中丞时主张征讨淮西,为藩镇忌恨。元和十年,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伏击裴度,伤其首,刺中内衣,砍断其靴,坠沟中而未死。宪宗闻之大怒,三天后即任裴度为宰相。
[50]都统:唐代后期为征讨藩镇,设诸道行营都统职,为统帅之任。当时裴度亲往淮西督战,除拜相外,兼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之职。裴度因韩弘已任淮西行营都统,便只称宣慰处置使,辞招讨之名,但实际上仍行统帅之权。故诗中说他“作都统”。阴风句:据载,裴度赴淮西在阴历八月初三日,时值仲秋,故说阴风惨淡。当时宪宗派神策军三百骑跟从护卫,并亲临通化门慰勉,送行。天王旗,皇帝仪仗中的大旗。愬(sù):指邓随节度使李想;武:淮西都统韩弘之子韩公武;古:鄂岳观察使李道古;通:寿州团练使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牙爪,即爪牙,指得力部将,无今日之贬意。仪曹外郎:指礼部员外郎李宗闵,当时任两使书记,随裴度征淮西。行军司马:指太子右庶子韩愈,亦随裴度出征,任行军司马。貔(pí):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猛兽。又称貔貅(xiū)。虎貔,喻指勇猛的将士。入蔡句:元和十二年十月十五日,李愬雪夜袭蔡州,十七日,擒吴元济,献于长安太庙,后斩首。蔡州,在今河南汝南。太庙,皇家祠堂,每当国家大事,都要祭告太庙。訾(zī):同赀,计数,计算。裴度还朝后,官升金紫光禄大夫,任弘文馆大学士,拜为上柱国,封为晋国公。故说皇帝对他的恩典不可计数。愈:即韩愈。宜为辞:指皇帝诏命韩愈撰《平淮西碑》以纪功。稽(qǐ)首:叩头。大手笔:指有关国家大事的文字,也指有名的作家或其作品。此事句:指撰碑文之事与主掌文字的官吏们不相干。职司,指以文字为业的翰林。讫(qì):完毕。颔(hàn):点头。颐(yí):面颊。斋戒:古人于祭祀前沐浴更衣。戒其嗜欲,以示敬诚。此处指韩愈撰碑文时的严谨态度。点窜:原意为修整字句,此处指参照运用。《尧典》、《舜典》,均为《尚书》篇名。涂改:此处亦指运用。《清庙》、《生民》,皆《诗经》篇名,内容为记颂古帝王功业。破体:行书中的一种。亦说指变更旧约文章体例。再拜:先后拜两次,一种表示隆重的礼节。丹墀(chí):古代宫殿前涂红的台阶。昧死:冒死。古代臣子上书皇帝多用此语,以表示敬畏。鳌(áo):传说中的大海龟,此处指碑座雕刻的动物形装饰。实则应为赑尸贝(bìxì),传说中的龙子,好负重,形似龟。蟠(pán):盘曲状。螭(chí):传说中的无角龙。喻:懂得。拽(zhuài):拉。元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汤盘:传说商朝帝王商汤沐浴之盆。孔鼎:指孔子祖先正考父之鼎。烜(xuān)赫:名声或气势盛大、显耀。淳熙:强烈的光彩、光泽。曷(hé):怎么。三五:指三皇五帝。攀接:比较、承接。胝(zhī):即胼胝,老茧。封禅:古代帝王宣扬功业的一种祭礼典礼,登泰山祭天为封,在泰山南粱父山祭地为禅。玉检,封禅书的书函封套。明堂:古代帝王颁布政教、接见诸侯、举行祭祀的场所。
【译诗】元和天子禀赋神武英姿,可比古来的轩辕、伏羲。他立誓要洗雪历代圣王的耻辱,坐镇皇宫接受四夷的贡礼。淮西逆贼为祸五十年,割据一方世代绵延。自恃强大,不去占山河却来割据平地;梦想挥戈退日,胆敢反叛作乱。圣君得到贤相名叫裴度,逆贼暗杀未成,自有神灵卫护。他腰悬相印,统兵上战场,天子的军旗在寒风中飘扬。得力的将官有、武、古、通,仪曹外郎任书记随军出征;还有那智勇双全的行军司马韩愈,十四万大军,龙腾虎跃陷阵冲锋。攻下了蔡州,擒住叛贼献俘太庙,功业盖世皇上加恩无限;天子宣布裴度功劳第一,命令韩愈撰写赞辞。韩愈在朝堂拜舞行礼接受诏命说歌功的文章他能够胜任。从来撰述都推崇大手笔,此事本不属佐吏的职司;既然自古有当仁不让的箴言,韩愈欣然领受圣上的旨意。天子听完这番言辞,频频点头大加赞许。韩公退朝后斋戒沐浴坐于小阁,笔蘸饱墨挥洒淋漓。推敲《尧典》《舜典》的古奥文字,化用《清庙》《生民》的庄严笔意。一纸雄文,别具一格,朝拜时铺展在玉陛丹墀。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览”,歌颂圣君贤相的功业,刻写在石碑之上。碑高三丈字大如斗,灵鳌驼负,螭龙盘围。文句奇特语意深长,世俗难以理解;有人便向皇上进谗,诬蔑此文偏私失实。百尺长绳把韩碑拽倒,粗砂大石磨去了字迹。韩公此文浩浩真气却无法磨灭,已经深入众人的肝脾;正象那汤盘孔鼎的铭文,古器虽早就荡然无存,世间却永远流传着文辞。啊,圣王与贤相的不朽功勋,显耀人寰辉煌无比。韩公碑文倘不能昭示百代,宪宗的帝业,又怎得与三皇五帝遥相承继!我甘愿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哪怕是我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茧皮!让它流传千秋万代,好作封禅的祭天玉检、明堂的万世基石。
【赏析】全诗意在记叙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叙议相兼,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公元817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本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很有感情,诗中一些名句也一直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