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达那炸药

1 硅藻土+硝化甘油

1866 年克鲁梅尔工厂大爆炸,留给诺贝尔的是一片废墟。就在这片废墟上,诺贝尔重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型实验室。他在实验室里,安置了铺盖。接着,便夜以继日地开始了紧张的实验工作。

他首先考虑到,为了便于运输和安全操作,应该把液态的硝化甘油制成固态。

他 想 : “把硝化甘油同黑色火药、火棉或火药纸混合起来。” 但是,这一思路曾经是他父亲走过的失败之路。

“如果把硝化甘油吸入到多孔的非爆炸性物质的孔穴内,而且这种物质又不影响硝化甘油的化学性能,这样准行。”

他用纸、纸浆、木屑、砖屑、炭粉、石膏粉、干粘土等各种东西, 做过无数次试验。

这些东西的效果都不理想,最后,他才想到硅藻土。

硅藻土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它是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的生物化学沉积岩,呈浅黄色或浅灰色,质软而轻,多孔,易磨成粉末,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

诺贝尔经过反复试验后,获得了比较合理的配方: 三份硝化甘油加一份经过煅烧和筛选的硅藻土。

按照这种配方,制成了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合为一体的固体火药。剩下的问题,就等着实验它的安全性能了。

首先将它从高处抛下来,没有问题。接着将它置于铁板上,用铁锤砸,还是没有问题。如果是以前的液态硝化甘油,这样做早就发生强烈的爆炸了。

可是,这种新炸药的爆破力又如何呢。

硅藻土硝化甘油炸药的可塑性很好。诺贝尔把它做成棒状,直接放入炮眼内,用雷管引爆。结果爆破成功了。

经测试,它的爆破力要比纯硝化甘油低四分之一,但是仍然比普通黑色火药高四倍。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会因为震动、撞击、加温而自发地引起令人震惊的爆炸。

1867 年。

诺贝尔亲自到德国的克劳斯塔尔、柯尼舒特和多特蒙德三座矿山, 进行了成功的爆破示范实验。

随后,他为这种新型爆炸物申请了专利权。

同年 5 月,又获美、英两国的专利。9 月,获得了瑞典的专利。诺贝尔给这种炸药取名为“达那炸药”。 “达那炸药”的“达那”一词,在希腊语中是“强力”的意思。

2 莱 特 斯 蒂 特 金 质 奖 章“达那炸药”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以前曾经对硝化甘油

怀有恐怖感的人,曾经指责、反对诺贝尔的人,都很快改变了看法。报纸也开始赞扬诺贝尔,称他是“一位不向任何艰难困苦低头的青年发明家”。

这个时期,社会上也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诺贝尔有一次发现硝化甘油从容器中漏出来,被包装箱里的硅藻土所吸收,形成了一种生面团似的东西。于是,他从中获得了启发。

但是,在这种说法出现后不久,诺贝尔就在许多场合,郑重其事地宣布,并没有发生过这样一件偶然的事情。

他说:

“我的确从未在任何场合,注意到硝化甘油偶然渗漏到硅藻土里的事,而这种硅藻土竟然装得如此之多,以至于能够形成一种可塑的或湿润均匀的材料。这种想象中的事,必定是出自某位把猜测当作事实的人。

“导致我采用硅藻土制造达那炸药的原因,是它在干燥后出现的体积膨胀,自然还有它在经过实验后所表明的多孔特性。

“因此,达那炸药并非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的,而是由于从一开始, 我便注意到了液态炸药的不利方面,并且着手寻找一种克服这一缺点的方法。”

达那炸药的发明,既不是突如其来、垂手可得的东西,也不是某种浪漫的巧合的结果。而是像诺贝尔所有的发明一样,说得更恰当一点, 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勤奋努力的结果。

1868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诺贝尔父子俩莱特斯蒂特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所作出的“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发现”。

其中对爱默纽尔的颂词是: “表彰他在使用硝化甘油作为一般性炸药方面的贡献”。对阿尔弗莱德的颂词是: “表彰他作出了达那炸药这样一种更为实用的发明”。

瑞典皇家科学院创建于 1739 年。该院颁发莱特斯蒂特奖的宗旨是: 鼓励那些在艺术、文学或科学领域中出现的杰出成就,以及那些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这种奖在当时是很有权威性的一种奖励,它与后来设立的诺贝尔奖十分相似。而且瑞典皇家科学院后来还被诺贝尔指定为,负责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诺贝尔机构。

此时的爱默纽尔,虽然长期卧床不能动弹,但是他在有生之年,荣幸地获得了祖国给予他的最高奖赏,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另外,由于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在事业上的成功,因而过上了没有经济忧虑的好日子,心安理得地享了几年清福。

在荣誉面前,阿尔弗莱德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父亲。他在信中写道:

父亲,热烈地祝贺您。我的达那炸药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说有一些成就的话, 那也是因为从小受到您的指教,最后才取得这一发明的。

阿尔弗莱德不禁想起,自从圣彼得堡诺贝尔父子工厂破产后,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瑞典,自己同父亲,还有当时健在的弟弟埃米尔,在一

间狭小、昏暗的实验室里埋头实验,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景。

海伦涅堡试验车间的爆炸声,使他失去了惟一聪明可爱的弟弟,老父从此卧病不起,⋯⋯

阿尔弗莱德不禁潸然泪下。

3 爱迪生与达那炸药

达那炸药这一新产品的出现,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当时年仅 21 岁。此时他正在波士顿西部联

盟电报局工作。

一日,爱迪生在阅读了 1868 年的一份技术刊物后,在他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去年,瑞典科学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改进了一种方法,把硝化甘油溶入到不起化学反应的物质里,因而能够比较安全地处理这种爆炸物。

爱迪生兴奋地告诉他的助手亚当斯说,他完全被诺贝尔发明的达那炸药的惊人性能“激动起来”了。

在亚当斯的帮助下,爱迪生决定对达那炸药的性能作一番研究。爱迪生接着写道:

我们测试了我们认为分量很小的一点,但却产生了如此可怕和预想不到的结果,以至令我们感到惊恐不已。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拥有的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累赘而又很大的珍品。清晨 6 点钟。我把炸药装进一个汽水瓶,系上一根绳子,用纸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弃于国土偏僻处和华盛顿街区的下水道内。

自从达那炸药进入世界市场之后,过去一些由于过分费钱费时而不可设想的工程,例如矿山、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工程,几乎立即上马了。

其中仅以诺贝尔生前进行的几项大型工程为例,就有在 1872 年至

1882 年间完成的圣哥萨特铁路线上的隧道工程;1876 年和 1885 年纽约市东河海尔盖特河道上水下礁石的爆破清除工程;1890 年至 1896 年间进行的多瑙河铁门段河道的疏浚工程;1881 年至 1893 年间希腊科林思运河的开凿工程;等等。

尽管如此,各国当局对达那炸药仍然心有余悸,并且制订了种种限制措施,禁止这种以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的达那炸药进口。

另一方面,那时从科学家到包工头,都对达那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可是,最大的主顾——矿主,却仍然很保守,他们宁愿使用危险性

较大而爆破力也较大的液态火药。因为他们认为,液态火药的价格便宜, 而达那炸药只不过是被冲淡了的硝化甘油。

从 19 世纪 60 年代的报刊上看来,世界各地的科技界和销售界,对此争议很大。

大概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达那炸药才真正站稳了脚跟,真正控制了市场。

从 1875 年诺贝尔自己列出的年产量数字,可以清楚看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1867 年

11 吨

1868 年

78 吨

1869 年

185 吨

1870 年

424 吨

1871 年

785 吨

1872 年

1350 吨

1873 年

2050 吨

1874 年

3120 吨

然而,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诺贝尔既得到过许多朋友和同事的大量帮助,也遭到过不少合伙者和助手的拆台,使他丧失了很多资金,失去了很多市场,从而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

通常他所发明的这些技术,其本身并不复杂,别人很容易仿制。因此,尽管他的许多专利曾经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他的合法权益却难免不被侵犯。

再加上他不信任律师。在他的一生中,他自己就没有聘请过常任的律师。他经常亲自参加复杂的法律谈判,结果又往往败北。对于这种尔虞我诈的行为,他感到十分恼怒和愤慨。

他把这些人比作“寄生虫”。

在给一位同事的信中,诺贝尔写道:

在大多数国家里,人们可能并不列举类似物质的使用。所以,假如有人要为自己的一项发明取得一个平常的专利,那么他就需要在同一个国家里至少取得两打专利。例如,一个人要在英国各个殖民地及其重要岛屿上都取得专利保护,那么他就需要涉及 40 个国家。也就是说,为了取得一项发明,需要搞到 40×24=960 项专利。即使取得了如此庞大数量的专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对发明的保护仍然只是一种幻觉。因此,我准备给化学改良品的专利申请取一个这样的名字:“发明者为了鼓励寄生虫所付出的税收”。

4 德国公司

诺贝尔自从 1865 年 3 月迁居德国汉堡,6 月组建了“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冬天开办了克鲁梅尔工厂。

可是在 1866 年,克鲁梅尔工厂的一声巨响,使得当时正在美国考察的诺贝尔,不得不急忙赶回德国。

后经达那炸药的发明,克鲁梅尔工厂的恢复,接着出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时期。

从 1865 年至 1873 年这段时间,诺贝尔的住宅和他的实验室,一直设在工厂的所在地——克鲁梅尔,而“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的营业办公室,则设在汉堡。

克鲁梅尔工厂生产的达那炸药,通过汉堡,这个欧洲当时最大的海港,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各地,很快又销往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

直到 1870 年,世界各地陆续建起了新的工厂,基本上达到了自产自

销,这种供货业务便停止了。

1870 年,克鲁梅尔工厂再次发生爆炸。

6 年后工厂重建。

工厂的规模比原先扩大了。 “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经过改组后,成为一家生产达那炸药

的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仍然设在汉堡。

由于达那炸药的销路看好,尤其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的用户大量增加,这家公司第一次改名,称作“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达那炸药有限公司”。

公司的规模继续扩大。

除了原有的克鲁梅尔工厂以外,还包括 1868 年在扎姆基兴建的工

厂,和 1873 年在普雷斯堡完成的大型工厂。

改名后的这家公司,由于不带“诺贝尔”的名字,产品销路一度受挫。于是,又将公司的名称改为:

“达那炸药有限公司,原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

嗣后,诺贝尔不断改进技术,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专利发明,基于这些专利发明新产品,工厂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公司的信誉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愿意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因而公司的股金也就不断增长。

公司开张时的资本为 350 万马克,1888 年增至 500 万马克,1898 年为 900 万马克, 1908 年为 1200 万马克, 1918 年为 3 600 万马克。

1919 年至 1923 年间,竟然逐渐增加到 2.5 亿马克的资本股票,以及

0.5 亿马克的优先股金。不过,这显然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所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造成的。

1925 年,这家公司成立 60 周年之际,公司股金已稳定在 3 000 万马克。

在这家汉堡公司发达后不久,诺贝尔还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另立了一家公司,即“诺贝尔达那炸药有限公司”,其总部设在维也纳。

值得提及的是,克鲁梅尔工厂,这座曾经将诺贝尔手中的发明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爆炸物,从而使诺贝尔赢得了大量财富的工厂,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工厂的炸药产量急剧下降。

这个工厂当时拥有雇员已达 2700 名。

虽然遭到了战后经济萧条的严重影响,但是不久便完成了工厂转产的问题。

工厂里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利用未遭破坏的机器和实验室,来制造和平时期需要的产品。

接着,在克鲁梅尔,又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研究实验室、两座新工厂。一座工厂生产人造丝,另一座工厂制造“维斯特拉”化纤。这两种

纺织纤维产品,都是以低硝处理的纤维素为材料织成的。

这些新型产品,对后来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些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技术问题,则都是依

据诺贝尔在 1893 年至 1894 年间在意大利圣雷莫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和设计,才得以解决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鲁梅尔工厂发展到了拥有 9 000 名雇工,

德国最大的弹药厂。 1945 年 4 月的一天。

克鲁梅尔工厂在一次空袭中,被一千多枚重型炸弹摧毁。而这些炸弹所采用的炸药,也正是以诺贝尔自己的发明为基础而制造出来的。

战后,在废墟中,人们找到了为纪念达那炸药发明者和工厂创始人而耸立的诺贝尔塑像。此时的它,已经弹痕累累,遍体鳞伤,双眼流露出忧伤的神情。

5 普法战争与法国公司诺贝尔从年轻时开始,多次到过法国。

1851 年他 18 岁那年,就在巴黎的大学实验室学习,并且留下了他那

刻骨铭心的一段初恋。

1858 年,面临着破产的父亲,让通晓法语的诺贝尔来到巴黎贷款。诺贝尔不幸告贷无门,空手而归。

事隔三年之后,诺贝尔又一次来到巴黎求助。这次幸亏得到了法国“动产信贷总协会”的 10 万法郎贷款,最终发明了“诺贝尔专利炸药”。

在以后的旅行中,他曾多次访问过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国。

他非常喜欢这个国家,曾经试图将他的发明介绍给他们。然而,这个国家对生产和销售炸药,采取了国家垄断的措施,并且设有“火药与硝石管理局”这样的垄断机构,从而使他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就是在硝化甘油炸药上市以后,仍然被法国视为垄断产品。诺贝尔曾经亲临法国,进行早期考察。

经过考察,他发现政府垄断的黑色火药,其价格要高出德国的三倍。于是他想,如果能够在法国建厂,生产达那炸药新产品,销路岂不更好。

1868 年。

诺贝尔到了法国。他在南锡附近的利韦丹,同“巴布父子铁器工厂” 的小老板保罗·巴布,有了初步接触。

巴布是一名有才华的工程师,曾任炮兵上尉。他对达那炸药很有兴趣,当即拍板,拿出 20 万法郎,作为在法国建厂的投资,条件是得到 6

%的利息,加上分享一半的利润。

诺贝尔同他的合股人巴布,热心地做了多次说服工作,当局仍然坚持不准建厂的规定。

诺贝尔感到很焦急。他对巴布说: “为什么法国不懂得达那炸药的价值呢?很明显,法国不使用达那

炸药,是个极大的损失。”

巴布点头称是,一面问道: “诺贝尔,德国是否已经使用达那炸药?” 诺贝尔回答说:

“他们早就承认达那炸药的威力,并且在德国的克鲁梅尔工厂已经大量制造出这种炸药。”

巴布很担心,他接着问道: “如果德国同法国之间发生战争,你认为结果会如何呢?” 诺贝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如果是那样,法国现在使用的黑色火药,无论如何也抵不过达那炸药。”

两人并非杞人忧天。

1870 年,果然爆发了普法战争。

在 1870 年至 1871 年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发生战争。普鲁士战胜法国,1871 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史称“普法战争”。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法国总参谋部惊恐地发现,德军攻势迅猛异常, 是因为德国工兵使用了一种新爆破物,来爆破法国阵地、桥梁和堡垒。

法军立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爆炸物进行调查,这才知道,原来那就是诺贝尔和巴布很早就提起过的“达那炸药”。

此时已经为时太晚,法国已经遭到惨败。

几经周折,1871 年春,诺贝尔的第一座法国达那炸药工厂终于在法国南部的波利尔落成了。

1871 年秋。

法国国民议会,再次通过禁止私人制造炸药的法令。政府仍然对所有炸药的制造和销售实行垄断。

巴布以诺贝尔的名义,向政府提出抗议和索赔。

巴布还呼吁说,达那炸药在和平时期仍然有很大的用处,例如用于采矿、交通建设等等。

结果一概遭到政府的拒绝。

巴布不顾这项法令,继续在波利尔经营。

1872 年夏。诺贝尔从中获得红利 19 万法郎,他又从这笔红利中拿出

2.5 万法郎赠送给巴布,对他取得的显著业绩表示感谢。

1873 年。以男爵乔维尼为首的议会委员会,提出了允许私人企业生产和销售达那炸药的建议。

同时,国防部以拉图尔将军为主席的一个委员会,也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私人企业在获得特别准许后,可以制造达那炸药,并且销售达那炸药也享受国家全部优惠。

其实,在议会对这些建议方案进行最后投票之前,巴布就已经邀请乔维尼和拉图尔,作为诺贝尔法国公司的股东了,而他们之中并没有谁支付过股金。

巴布“财政外交”的另一个举措是,提名当时担任国家黑色火药工厂厂长的路易斯·鲁,到法国公司任总经理。

那时,有人曾向诺贝尔透露,说巴布是位好大喜功的法国军官,他热衷于复仇和战争,政治和强权,尤其贪财爱钱。

诺贝尔给巴布作过一个恰如其分的结论: “一个有才干的伙伴,一个杰出的总经理,但是,可惜的是,只因

他的良心犹如橡胶般地可伸可缩,这么多的聪明才智,几乎没有用到一个适当的地方。”

普法战争期间,诺贝尔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苏格兰度过的。当时,他正在忙于实现阿迪尔工程。

6 英国公司

英国这个国度,青年诺贝尔曾经在 1850 年作过一次短暂的考察。

尔后,诺贝尔在 1865 年至 1868 年间,又数次访问过这个国家。在访问期间,他在英国各大报纸发表过许多文章,介绍硝化甘油和

达那炸药的优点,并且向商业界作过演讲,实事求是地阐明了达那炸药的高效性能和安全性。

甚至在 1867 年达那炸药发明后不久,他来到梅尔斯塔姆,当着一大批专家的面,亲自作过这种炸药的应用示范。

最后,诺贝尔还用他年轻时练就的流利的英文,撰写了有关达那炸药的周密详尽的说明,寄发给内政大臣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顽固的英国当局,最终不得不放宽了规定,“对那些证明是安全高效的爆炸物,内政大臣可以按个别情况发给许可证”。

后来了解到,这些障碍原来多系英国官方顾问埃布尔所制造。

埃布尔是一名英国化学教授,在科学史上有一定名气。他多年从事于火棉的应用研究。火棉是一种含氮量很高的硝酸纤维素。出于他个人的经济利益,他要把诺贝尔看成是一个有威胁性的强大对手。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利用他自己的特殊身份,反对诺贝尔的发明,千方百计阻挠达那炸药在英国制造和进口。

由于埃布尔教授的影响,诺贝尔打算在伦敦寻找合股人的想法,始终没有获得成功。

后来诺贝尔在格拉斯哥作新的示范表演时,出乎意外地遇到了一位达那炸药的拥护者。

这位拥护者,就是约翰·唐尼工程师。

唐尼后来成了诺贝尔在苏格兰企业的总经理。

格拉斯哥是英国北部的大城市,重要海港,当时拥有兴旺的采矿业和化学制造业。

通过唐尼的关系,诺贝尔同苏格兰一些金融家和矿主一起,在 1871 年组建了“英国达那炸药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唐尼还建议让埃布尔担任公司的顾问,以缓和矛盾。 英国达那炸药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格拉斯哥。公司拥有股金 2.4

万英镑。

公司成立后不久,诺贝尔在苏格兰西部海岸的阿迪尔,选定了建厂地址。阿迪尔位于埃尔郡阿德罗森县邻近的一个偏僻处,在这里建厂, 既安全,又有发展前途。

为了使这座新工厂顺利投产,诺贝尔把他的老朋友和亲密合作者利德贝克工程师都请来了。

利德贝克,是诺贝尔童年时代的好友。自从 1865 年起,他一直负责瑞典温特维肯工厂的生产,而且曾在其他几个国家帮助诺贝尔设计和装配了达那炸药工厂。此时,他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达那炸药专家。

阿迪尔工厂落成后,诺贝尔非常高兴。

据曾经在该厂工作过的一位瑞典工程师说,诺贝尔在工厂竣工仪式上,向在场的公司高级职员作过一次充满幽默感的讲话,使得会场内外笑声叠起。

诺贝尔在结束语中说道: “好啦,先生们。我把这家公司交给你们了,纵使董事们在管理方

面犯下了最严重的错误,公司也必然会成功。” 随后,诺贝尔即兴赋诗一首:

在这个国度里, 如果没有劳动,

阿迪尔不过是一片荒凉的丘地, 连野兔也无法在此觅到食物。 然而,由于我们的辛勤劳动, 鸟兽才得以栖息在绿色的草木,

而人只有靠劳动才能使自己生存。延绵的秃山荒野,

风在不停地呼啸。 令人寒战的雨水, 淋湿了裸露的泥土。

建立在荒野中的工厂, 在狂风中颤栗。

纵使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 劳动仍然发射着光辉。

它战胜了严酷的自然条件,

给劳动的人们带来喜悦和安慰。劳动可以使一切变得美好,

可以给荒野带来新的生命。

唐尼死于一次意外爆炸。

1875 年 2 月,唐尼在检验一批装满了达那炸药的子弹时,发现有几颗子弹存在质量问题。他随手将这几颗子弹扔进了距离他不到两米的一堆明火中,结果引起了剧烈的爆炸。由于鲁莽行事,唐尼被炸身亡。

继任总经理卡思伯特,他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

发展出口贸易。他在一些主要市场,雇用了大批代理商,并且在当地构筑炸药仓库。仅仅在 1876 年,他就创设了 12 个新的代理机构,其中有七个设在澳大利亚。

其次,进行广泛的公关。向大众和用户宣传达那炸药,并且在政府部门寻找他自己的“说客”。他安排《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在公司领取薪金,以便及时获取对公司产品不利的信息。他还派出工程师、讲师,到处作学术报告,消除人们对达那炸药的“偏见和恐怖感”。

卡思伯特总经理的上述做法,有力地促使了公司的达那炸药出口销售额。

英国达那炸药公司 1878 年和 1883 年的销售额,以千镑计:

1878 年

1883 年

国内贸易

1059

1118

海外贸易
澳大利亚

144

506

南非

25

310

新西兰

21

84

加拿大

42

13

印度

-

80

拉丁美洲

-

183

爪哇

-

64

日本

-

32

新加坡、香港

6

28

其他英帝国地区

-

17

海外贸易合计

238

1317

阿迪尔工厂,爆炸事故发生相对较少。

因为诺贝尔对工厂的要求相当严格,而且在工厂的设计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工人安全保障措施,都作过仔细的考虑。

诺贝尔喜欢雇用当过兵的人。他认为这些人普遍都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服从领导的意识。在阿迪尔工厂,就有相当多的工人是退役军人。

19 世纪 80 年代初期,阿迪尔工厂有了较大的发展。

工厂占地面积达到 850 英亩,拥有数百名工人,厂房 45 座,年产达

那炸药 1000 吨,硝化甘油 1400 吨。它成了诺贝尔心目中一座稳步发展的模范工厂。

在诺贝尔在世时的 19 世纪 90 年代末期,阿迪尔工厂达那炸药的年

产量已经达到 5000 吨,占全世界炸药需求量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