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世界上曾有一个叫“桃花源”的小村子,这个小村子中的人们过着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们总是在希望: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地球也能成为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小村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也能像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们一样幸福,那该多好呀!可是,地球是一个半径为 6 千多公里的巨大行星,上面有许多的沙漠、丛林、高山、荒地。如何使地球变成“桃花源”一样的小村子呢?看来,“桃花源”终究是一枕黄粱了,可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高声对着全世界宣告:“我可以使地球变成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地球村”。发出这惊人宣告的“人”——通信。

通信从它一诞生就开始了与地理距离和地理障碍的竞赛。

传统的一些通信方式,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飞鹄示警,都受到了地理距离及地理障碍的极大限制,从甲地到乙地传递一封信的时间,少则二三天,多则几个星期。这种低效率的通信方式不仅不能使“地球村” 的梦想得以实现,更糟糕的是,它使地球上的人们互相隔离,使地球上东西方之间的文明被阻隔了几千年之久。应该说,在通信与地理距离和地理障碍进行竞赛的最初阶段,通信远远地落在后面。

可是,自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使距离数百米的两个人可以直接清晰地进行对话。虽然是仅仅数百米,却是人类第一次用技术手段克服距离上的限制。通信许诺的将地球变成地球村的诺言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随后接踵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电话交换机将地球上的各大地区联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将自己的声音传到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在同地理距离及地理障碍这一回合的较量中,通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地球村”的实现揭开了序幕。

电话及电话交换机的发展使地理距离一下子被大大缩短,远隔数千甚至数万公里的人们,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亲切、自然的交流。下一回合的竞赛中,地理距离退居次位,而地理障碍成了建设“地球村”的主要矛盾。因为人们希望不仅生活在大都市中能享受通信的便利,而且生活在边远地区或在野外工作的人也能随时随地进行通信;不仅坐在家中或办公室中可以进行通信,而且在飞机上、汽车、火车中也能进行通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应运而生。有了它们,在边远地区或野外的人们可以随时支起一个超小型卫星天线,通过卫星与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保持通信联系;而在飞机、汽车、火车等运动物体中的人如要进行通信,一部移动电话手机就可将他与全世界联结起 F07 来。在通信与地理障碍竞赛中,地理障碍只得落荒而逃。至此,“地球村”已初具雏形。

本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赋予了“地球村” 新的内容,即人们不但需要进行远距离的声音通信,还需要远距离的文字、图片、图象通信。新的通信内容的提出使老的电话通信网相形见绌,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批新的“地球村建筑材料”相继问世。它们之中有适用于计算机数据通信的数据通信网,有提供特种服务的智能网,有号称“万能通信网”的综合业务数字网,还有专为传输活动图象而设计的宽带通信网以及相应的光纤传输系统。这一系列新的“地球村建筑材

料”不仅在听觉上,而且在视觉上将分布在广阔地球上的人们联系起来了。在本世纪末到下一世纪上半叶的一段时间内,以上提到的种种通信方法都将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使这个“桃花源式地球村”的理想将逐步走向成熟。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的“地球村”是一个什么模样:

生活在“地球村”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人标识符,如果想要找某个人,只要在电话机的键盘上输入这个个人标识符,那么,无论这个人是在本市还是在外地,或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地球村”的管理系统

——通信网都能立刻找到这个人,并将通信的双方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建立以后,双方就可以进行声音、文件、图片、图象的双向交流,这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双向通信, 通信的内容除了双方的声音以外,对方的一颦一笑也都能通过一个屏幕看到,当然在通信的过程中还能随时进行文件的传输以及通过一块白板相互讨论问题。这一切都像你早上起来和邻居聊天一样方便,丝毫不会有万水千山阻隔的感觉。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通信,再到通信提出的“地球村”理想的初步实现,几千年过去了,如今的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比通信网覆盖的范围更广,也没有任何一个系统比通信系统更复杂,它堪称是人类的一个奇迹!正是它蔓延着无处不及的触角,将地球上的人们都呼唤到“地球村”中来,就像所有童话的结尾一样,通信带给世界的结尾也是这样的:在那遥远的、充满阳光的国度里,人们过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编者1995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