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与美国对抗的历史评价,众说纷坛。杜鲁门以他对共产主义的仇视,把美中在朝鲜的对抗的结束,看做是使

世界免除了一场由共产党人挑起的新的世界大战的壮举。他宣布:“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让共产党帝国主义者认为他们可以随意进入朝鲜或其他地方。我们必须迎接这一挑战,事实上我们就在这样做了。我们必须迎击这一挑战, 使全世界不致卷入一切全面的战争。”①杜鲁门在虚幻的共产主义的威胁下, 把美国在朝鲜战争的真实目的掩盖起来。

① 《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第 553 页。

杜鲁门的继任艾森豪威尔虽然宣布他唱的是高调,然而他的实际嗓门并没有杜鲁门那么高。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艾森豪威尔的感受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为达成这次体面停战而献出生命的英勇的孩子们。他们的牺牲再次证明了自由战士的勇敢。我们还想到由于关在敌人后方好几个月而变得筋疲力尽的其他孩子们。他们如能全部迅速回国,将给许多家庭带来欢乐。这也将证明同我们签订停战协定的那些人的诚意。”①在他的感受中,包含了一种酸溜溜的情绪,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不能不便作为美国的当权者感到沉重和迷惘。

朝鲜战争成了美国学者们议论、评价最多的话题。而美国学者们的看法,往往和美国官方决策人的看法有很大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学者们对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的立场的评价,其观点也发生显著变化。 50

年代美国学者对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评价,否定较多。到了 60 年代至 80 年代,开始发生转变,立场趋于公正客观。

费正清在他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认为,朝鲜战争使中国和美国都蒙受重大损失,流了很多血,损失了很多财产。当然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热潮,并且帮助巩固了新生政权。但是,这只能视为偶然的付产品,干涉行动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了这种实惠。中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被联合国打上了“侵略者”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 20 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的插手而无限期也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目标,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但那简直不是什么纯收入。①

费正清的观点是,虽然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一定好处,但从它带来的消极影响看。对中国是很不值得的。费正清的观点虽然有一定客观性,但看问题的观点则是微观的,实用主义的,排除了毛泽东从整体上和宏观上的考虑。

美国约翰卫律父子出版公司出版的美国著名学者孔华润的专著《美国对中国的反应》,评论了朝鲜战争,他看问题的眼光更深刻一些。他指出,自从 1947 年杜鲁门的冷战政策制定以来,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们,不自觉地使这种反苏行动的冷战政策发展成为反对共产主义的十字军东征。战后的中国局势由于美苏两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中断而复杂化。由于美苏的互不信任在加深,双方的野心发生冲突也趋于明显,美国越发决心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并企图把俄国人对满洲及华北的威胁降至最低限度,当美国人想帮助中国政府恢复对华北和满洲的控制时,俄国人却发现可以利用中共来阻挠美国作这方面的努力。②

孔华润教授的看法,道出了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实质。美国与苏联的对抗,集中在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上。美国不征服广大的中间地带,便不能征服苏联,称霸世界。朝鲜战争,正是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战争。但是中国作为中间地带的国家,并不是美苏争夺中一个可以任意牺牲的卒子。中国有自己的主权和利益,中国必须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它既不是为了苏联, 也不能屈服于美国。在国家的独立、主权问题上,中国是超社会制度的,又是超意识形态的。就是中国选择共产主义制度,也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而

① 艾森豪威尔:《受命变革》第 222 页。

①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 292 页。

② 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年、第 188 页。

不是屈从于谁的结果。杜鲁门政府站在冷战政策和霸权政策的视角上观察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的决策,当然不可能作出正确结论。朝鲜战争没有使美国政府中的决策者清醒一些,认真地考虑一下,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伤害中国的是什么,而是继续沿着反共和霸权政策的思路,得出了更为错误的结论。正如孔华润指出:“尽管杜鲁门及其顾问寄希望于中共的民族主义,他们被迫作出结论:不论毛泽东是否有独立性,他都是强烈反美的。对毛的敌视态度必须给以报复。腊斯克公开宣称,中国已成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工具,是一个‘斯拉夫人的满洲国’,要象反对苏联一样有力地反对中国。作出他们自己的工具蒋介石及其残存的政权在危急的最后关头获得缓期执行死刑,继续维持着中华民国仍然存在的神话,暂时倦伏在福摩萨,而所有的人都称它为台湾,中国的一个省分。”①美国学者已经看到,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从反共政策和霸权政策出发,继续采取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这就是导致美中长期疏远的根本原因。

美国许多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朝鲜战争给中美关系留下了痛苦的遗产。爱德华·W·马丁指出,由于美国在战争中损失了许多士兵,美国在战争期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政治和经济制裁措施无法很快得到修正,因朝鲜战争而繁殖起来的麦卡锡主义分子的歇斯底里也会始终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② 乔纳森·波拉克指出:这场战争使人民生命付出了惨重代价,特别是朝鲜人民;它推迟了中国军队的复员和恢复经济的计划;它使中美两国关系处于双方都不能或不愿意改善的敌对状态,直到 20 年后面对同一个安全挑战为止。其中最大的政治代价是台湾无限期的与大陆分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力阻止的。美国决定加强同台湾的联系,并支持蒋介石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因此,朝鲜战争排除了中国内战提前结束的结果,确定了中美关系的长期的疏远格局。①

的确,朝鲜战争给中美双方都留下了痛苦的遗产。但是,毛泽东认为, 既然美国以战争威胁了中国,中国无法回避它,那么中国便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它,把坏事变成好事。

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的看法,可以比较集中地在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 38 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找到。

首先,是对朝鲜战争的战略分析。毛泽东指出,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来放在欧洲,是欧洲第一、亚洲第二。美国把欧洲看做是它的根本利益所在,把苏联看做它的主要对手,亚洲在它的战略中,是要防止共产主义蔓延的地方, 不是它的战略进攻重点,它不可能在亚洲大打。因此朝鲜战争只能是局部战争,不可能升级为世界大战。说马上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吓唬人的。毛泽东坚持他二战后形成的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目前不可能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国在没有征服中间地带以前,不可能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同时,美国当局也低估了新中国捍卫独立和主权的决心,低估了新中国的能力。他们一再错误判断认为中共和毛泽东能够吞下美国侵朝的苦果,不会作出行动上的反应。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出兵侵略朝鲜,没有料到我们出兵援助朝鲜。”

① 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第 189—190 页。

② 爱德温·W·马丁《抉择与分歧》第 244 页。

① 乔纳森波拉克:《朝鲜战争和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第 308 页。

①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志愿军

出兵朝鲜之后,美国当局虽然十分恼火,但是,由于“他们国际国内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②全世界人民要求和平,致使它也不能把朝鲜战争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朝鲜战争始终限制在朝鲜范围内,既没有把它扩大为侵华战争,更不可能把它扩大为世界大战。虽然美国多次制定针对中国的计划,但形势迫使它不敢实施,这一点毛泽东有充分的预料和十足的把握。事实证明他的预料和把握是正确的。正是在吃透美国战略计划的基础上,毛泽东决定,以志愿军的名义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一场局部战争,以求得朝鲜问题的合理解决,同时保卫我国的主权和安全。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志愿军能在战略上立于主动,调度自如。既有目标,又有界限,掌握火候,适时谈判, 这就为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我军能不能与美军作战的问题。我军在总体上是打的防御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国的目的。但是,防御战绝不是消极的防守,防御中必须有主动地进攻,才是真正的防御。要打好这种积极的防御战,就有一个力量较量问题,即我军能不能与美军作战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志愿军参战前和参战后两三个月内都存在。毛泽东说:“这次战争,我们本来存在三个问题:一,能不能打;二,能不能守;三,有没有东西吃。”③能不能打,是我军的战斗力问题;能不能守,是我军的战术问题;有没有东西吃,是我军的后勤保障问题。这三个问题,在战争中都解决了。毛泽东说:能不能打, 这个问题两三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十气低,是铁多气少。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吃的问题,也就是保证给养的问题,很久不能解决。当时就不晓得挖洞子,把粮食放在洞子里。现在晓得了。每个师都有三个月粮食,都有仓库,还有礼堂,生活很好。①

上述三个问题,在新形势下对我军都是新问题。但是在战争实践中,依靠我军政治上的主动性和政治觉悟,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苏联的支援,依靠战争中的摸索和认真总结经验,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把我军的作战能力和进行现代化战争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此,毛泽东把抗美援朝看做是一件好事,它给我军带来了宝贵的财产,就是第一次使我军获得了异国作战的经验,第一次获得了现代战争的经验。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大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毛泽东说:“我们过去打了二十几年仗, 从来没有空军,只有人家炸我们。现在空军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如果明年再打一年,全部陆军都可以轮流去训练一回。”②毛泽东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他看到朝鲜战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痛苦的遗产, 还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财产。应当说,抗美援朝对我国许多方面的影响是积

① 《团结起米,划清敌我界限》,1952 年 8 月 4 日。

② 《团结起米,划清敌我界限》,1952 年 8 月 4 日。

③ 《团结起米,划清敌我界限》,1952 年 8 月 4 日。

①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 年 8 月 4 日。

②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 年 8 月 4 日。

极的。

再次,是解决朝鲜问题的根本办法问题。从志愿军出兵朝鲜起,解决朝鲜战争的根本办法,就是毛泽东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打到底,用正义战争战胜非正义战争,迫使美军和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由朝鲜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另一个办法是,打到一定程度,迫使美国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在这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要达到第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美国不会情愿如此,在我们也有实际的困难。因此, 用第二种办法解决问题,对于美李方面和朝中方面都较实际。特殊的条件导致了解决朝鲜问题的办法:“打还是要打,和还是要和。”和是基本趋势, 打是为和。美李方面以打求和,是为了在和中实现他们的目标;朝中方面以打争和,是为了求得朝鲜问题合理解决。

为什么和是志愿军参战后的基本趋势呢?毛泽东说:三十年战争,百年战争是不会有的,因为长期打下去对美国很不利。这是因为:一、要死人。他们的人总比我们少得多。二、要用钱。他们一年要用一百多亿美元。它的预算收支不平衡。三、他们国际国内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四、还有一个战略问题。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毛泽东指出,有了这四个因素的作用,美国就不可能把战争长期打下去。 1953 年 9 月 12 日,他又把上述四个因素, 概括为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的因素。指出军事方面的因素是第一个因素。美军在朝鲜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有了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原因, 美国便要与我们讲和。对美国来说,大势所趋,不和不利。当然,和美国和是很不容易的,美国在什么时候和,不能由我们决定。“我们不是美国的参谋长,美国的参谋长是他们自己的人。所以,朝鲜战争是否打下去,我们和朝鲜一方只能作一半主。”①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能和。

毛泽东把解决战争的立脚点放在和上,他要求把打服务于和,通过打求得和,争取和谈成功。这符合现实可能和要求,又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朝鲜战争最终实现了毛泽东的预测,这怎么能不使毛泽东更加充满信心呢!毛泽东肯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些意

义是:第一,美军把战争打到了我们的边境,威胁了我国的安全。我们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然在鸭绿江和图门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讯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实际经验,把美军的底摸熟了,知道它并不可怕。我们取得了这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结束了。毛泽东对世界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和乐观。他对战争留下的遗产,积极的方面和正面的方面看得很多。他说:“抗美援朝, 我们打痛了美帝国主义,打得它相当怕。这对我们建设有利,是我们建设的重要条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当然,我们牺牲了人,用了钱,付出了代价。但是我们就是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

①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 年 8 月 4 日。

就干到底。”①他从朝鲜战争中大大地增强了新的信心,他宣布:“我们国家有前途,有希望!”

关于中国和美国,在毛泽东看来,如果要对抗下去,我们不会害怕,当然如果能有改善之机,我们也一定要争取。

他并没有因为朝鲜战争中的中美对抗,把中美关系凝固化和僵化。中美之间并没有宣战,这是历史事实。

①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1953 年 8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