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激光唱片

人们很早以前就有将声音记录下来的愿望。据传说,曾有人对一个竹筒大声说话后立即将竹筒盖住,以为声音会留在竹筒中,当然,这是徒劳的。只有当人们对声音的本质有了认识之后,才有了记录声音的办法。

1877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Edison)利用包有一层锡箔的圆筒来记录声音,开创了人类记录声音的新纪元。采用的方法是在一个大喇叭筒的底端连接一个金属膜片,在膜片背面的中心,垂直焊有一个刻针,使刻针与圆筒上包的锡箔层接触。当对大喇叭筒大声讲话时,声波使筒底的金属膜片振动, 带动刻针上下振动。如果使圆筒按一定速度转动并使喇叭筒沿圆筒长度方向移动,刻针就会在锡箔上刻下深浅变化的连续的一圈圈螺旋形声槽,完成录音过程。放音时,使刻针与圆筒上锡箔形成的声槽上下振动,就可由喇叭筒发出记录的声音。这种记录音由于上下振动的幅度不能很大。因此,重放出来的声音很小,并且很模糊。另外,它不能复制出相同的录音,也是它的一个缺点。后来,将锡箔筒改为蜡筒,这些缺点还原样存在着。

1895 年贝利那(Beliner)将蜡筒改为圆盘形蜡片,将刻针弯了 90°, 使振动变为水平方向,增大了振动幅度。可以将已录音蜡片作成模板,从而可以大量进行复制,后来改用虫胶压制唱片,并且采用发条来驱动唱片转动。这是唱片的第一次革命。

唱片的第二次革命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发明了电子管放大器、碳粒传声器、电刻纹头和电拾音器的情况下进行电气片和放音,使时质大大提高,并且放音的音量大小也可进行调节。这时的唱片称为粗纹唱片,是每分钟 78 转的,25cm 的唱片单面放音约 3min,用 sp 来表示它。

第三次革命是 1948 年开始生产的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为原料的密

纹唱片,转速为每分钟33 1 转和每分钟45转,音质更提高了,放音时间也

3

变长了。

第四次革命就是 1982 年开始出售的数字式激光唱片,可以说是划时代的革命。

激光唱片是利用激光(一种亮度极高、单色性和方向性很好的光)将声音记录下来,并且利用激光来重放出声音的一种唱片。激光唱片与以往的密纹唱片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将声音记录和重放的一种划时代产品。它的直径只有 12cm,如同人的手掌大小,可以装在衣袋内,携带起来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