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里的小人书

张小石小时候每天上学我都要经过一家杂货铺,比较特殊的是,这间杂货铺除了卖日常生活用品,还在柜台角落摆了些小人书。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物不像今天这样普及,零卖小人书的杂货铺在我们孩子眼中显得很珍贵。而且,当时社会上的小人书大多是“文革”遗留下来的“政治书”,味同嚼蜡,比起杂货铺里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那就差远了。

一次,我偶然发现新上柜3册《聊斋志异》,心中一惊,然后是喜悦。我叫守店的大妈拿一册给我看看,她就拿了。翻着翻着,我就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浑然忘我。正看到一半处,忽然被人劈手夺过书,还嚷嚷:“你买不买啊?!”抬头一看,是大妈的儿子,正气呼呼地将小人书归位。大妈责备他:“小孩子,给他看看呗!”儿子说:“这是卖的,翻旧了卖给谁去?”我当时恼羞成怒“谁说我不买了?”他说:“钱呢?,找说:“忘记带钱,过几天就买!”

我是个小学生,哪里来的钱啊?思来想去,没得法子。以前曾以买练习簿或铅笔为借口骗过妈妈的钱,后来败露,妈妈就不再轻易给我钱;更何况,3册《聊斋志异》至少也得3毛钱,这样一笔“巨款”,一时半刻也骗不来。所以,以后每天上学经过杂货铺,我都感到挺揪心。如果大妈的儿子不在,我就进去瞅瞅,看那几本书在不在,只是不再好意思要书看。

这么着瞅了几次,大妈猜出我的心思,一次就问我要不要“翻翻”,幼稚的自尊使我摇头说:“不,我正在攒钱准备买回去看。”大妈笑笑不语。

过了一个月,看那3本书都还在原位没动,我才心稍安。但离攒够买书的钱还是遥遥无期。这时夏季来临了。一天下午上学前,妈妈意外地给我5分钱买冰棍,让我好一阵激动!说实话,若在以前,这5分钱在我手中停留不会超过10分钟的,但那次我就忍住了,坚决不动它!我要攒足钱,买回丢失在杂货铺的自尊!

约一周后,妈妈再次给我5分钱,我又攒下了,觉得自己离那3本书又近了一大步。不久,学校旁边出现一家回收废旧物资的店铺,一打听,说是需要塑料、铁等等。我大喜!当天回家将两双破凉鞋、一个自行车后架拿去卖了,换得1毛1分钱——加上原有的1毛钱,我已经拥有2毛1分钱了。

我雄赳赳气昂昂来到杂货铺,问大妈:“2毛1分钱能买几本《聊斋志异》?”大妈有些惊讶地望我一眼,然后拿过那3本小人书:“9分、1毛1分、1毛2分,共计3毛2分……”她又看我一眼,像是要核实我的身份,“这几本书嘛,卖不掉,所以折价一半,3本共计l毛6分,你的钱够了!”

那份狂喜!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正当我伸手接书时,旁边一个顾客说:“张嫂子,你这是糊弄我吧?上个月我说要买《聊斋志异》,你说被人定了,今天却卖给一个小屁孩,还是半价?”我分明看见大妈向那人摆手,还捣捣他的肩,似乎在暗示什么……长大后,这幕情景一直镌刻在我脑海中,难以忘怀。

发自内心的体恤,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它能穿越时间的长河,源源不断地给人以温暖和感动。给予别人关爱是一种美德,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还能用真诚的体恤呵护对方的心灵,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