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黄土高原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黄土高原。人们会想,那么贫瘠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成为人类的发源地呢?其实,几千年前,那里并不贫瘠,到处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广阔的草地,动植物都非常繁盛,土地非常肥沃,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这里得以发祥、繁衍。可是现在的黄土地,再难找到一片森林和草地。黄色的土地上间或有些梯田,种着高粱和小米。

几千年的时间怎么会让 50 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这是一个谜,却又不难解开。那就是人类自身对它们破坏的结果,人类要营造城市,帝王们要修建宫殿和陵墓,人口日益增长要修建房舍,开垦土地等等。树林被大量砍伐,土地被大量占用。

黄土地非常脆弱,没有森林的阻隔和固定,一碰上雨水,马上发生水土流失。土壤中大量养分积聚在表层,表层流失以后,剩下的就只是贫瘠的黄士了,再也不能生长繁茂的森林和草原。目前,被严重侵蚀的黄土高原大约有 43 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相当于高原面积的五分之四,超过了整个日本的

国土面积,而其中 28 万平方公里地区已形成非常严峻的局势。陕西省榆林、

延安地区和山西省的吕梁忻县地区每平方公里每年损失表士 10000 吨以上, 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同一指标平均值都在 4000~5000 吨。侵蚀严重的地区,现在已经到处是深凹、狭窄和陡峭的峡谷,形成一片荒凉景象。

人们为了在贫瘠的土地上增加产量,便去开垦稀疏的林地和一些低洼湿地及草原。1949 年宁夏固原县人均粮食产量 410 公斤;粮食供应充足。60 年代中期,该地区农民每年能够向国家交售 4300 吨食用油和 3000 头以上牲

畜,后来人们将全部草地垦辟为粮田,砍伐森林,这样,扩大了大约 82000 公顷耕地,开始几年收成很好,几年后,这些新开垦的耕地产量只有每公顷250 公斤,仅出售 400 吨食用油和 800 头牲畜。统计资料表明,这一地区目

前每公顷粮食产量仅有 1275 公斤(全国平均水平为 4300 公斤),部分地块

只有 225—375 公斤。土壤侵蚀带来的灾难,已直接影响到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我们或许现在还会问:土壤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土壤中含有空气、水, 更多是各种胶体团粒。这些胶体团粒像磁铁吸铁屑一样,它们能够吸收大自然中的各种养分(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然后把这些养分送给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

土壤的胶体团粒有的含水含空气多,有的含水含空气少。含水含空气多的土壤潮湿疏松,养分也释放得多,适于植物的生长;含水含空气少的土壤, 没有空隙、板结、干硬,没有水、空气也释放不出来,这样的土地,植物一般不宜生存。土壤上面生长的天然植被,如同大地的绿衣层,保护着土壤, 促进土壤的发育。在人类还没有开垦农田前,大地上布满植物,土壤在不断加厚。根据科学研究,在森林覆盖下,大自然生成一英寸厚的土壤大约需要300 年。有人问,如果没有森林覆盖呢?答案是,雨水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把一英寸土壤全部冲走,我们不禁要感慨土壤的宝贵,又为它那么容易地被侵蚀感到吃惊。

在自然条件下,大自然中的水、风和冰的作用对土壤的侵蚀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几十年看来并不明显,但是人类活动使得上壤侵蚀加快了进程。土壤遭到侵蚀的标志是土壤丧失有机质、板结化、沙漠化、盐渍化。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使用不正确的耕作方法。其中,因过度放牧会有 35%的土地遭侵蚀,滥伐森林使 30%土地受损,不正确的耕作方法使得 28%的土地遭到破坏。不正确的耕作方法是指对山坡不采取梯田方式,以至土壤流失,过多施用化肥以至土壤板结,排水不畅造成灌溉水只能向天空蒸发,盐分却留在土壤中,这样就形成了土地盐渍化。

像大气和水一样,土壤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施用化肥和农药,虽然提高了产量,却使得土壤的板结或有机质丧失,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当前对土壤威胁最大的是生活垃圾,世界各国的垃圾越来越多,有人曾经这样说,垃圾越多,国家越发达。事实的确如此,发达国家的垃圾量远远地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垃圾排放量。申贝格是德国一个古老的小城镇,十多年来,西德和西欧其它地方的市政当局和一些工业公司在此堆积了 1000 多万吨的废料。德国统一后,因实施较强硬的标准,废料场的工作有所改进。但是,申贝格废料场什么废料都接受,持续不断地“迎来”各种废料,平均每天有 2000 多辆卡车和 4 万多吨废料在大门关闭前进入堆积场。环境保护者称申贝格是一个必须排除的定时炸弹。德国政府也多次声明,垃圾场周围的地下水中的毒物含量自 1986 年以来已超过了公认的标准。

我国的黄河到了下游成了一条“悬河”、“地上河”,河流底部高于当地地面高度。大家或许觉得奇怪,黄河怎么会在地上流呢。这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结果。土壤被河水冲刷进河道中形成泥沙。每年流进黄河的泥沙有几十亿吨,这些泥沙在流动中逐渐沉积下来,使得黄河下游的水在地上流。我国修建的大中型水库有 84000 余座,可以装水 4000 亿立方米,但是由

于水库周围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至今被泥沙淤积的库容达 1000 亿立方米。湖南的洞庭湖也因为人们围湖造田,发生严重的淤积,湖面缩小, 湖底升高,湖底比江北平原还要高出 5~7 米。此外,由于江河湖泊的淤塞, 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由 60 年代初的 17.2 万公里降至 1980 年的 11.8 万公里。

由于河道淤积,河库或悬湖床的抬高,使得我国的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严重。从 1991 年以来,我们耳闻目睹的严重水灾已有多次,从江苏、安徽到浙江、到湖南、江西、到广西、广东、再到辽宁锦州,“百年未遇” 以后再也不新鲜了。

我们地面上有森林、有草地、有沼泽、有农田、有湿地,还有大面积的沙漠,我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都是闻名世界的大沙漠。人们对沙漠是恐惧的,因为沙漠会借助风的力量向周围侵蚀,使

周围原来的森林、农田或草地变为沙漠。这就是土地沙漠化,是土壤被侵蚀的一个重要表现。沙漠化土地的肥力,水分都明显大大降低,最后完全变成沙漠状态。

全球沙漠化的现状是非常严峻的,每年新增加的沙漠和接近沙漠化的土地有 600 多万公顷;每年有 2100 万公顷的土地从高经济生产性下降到零以下,有 84%的牧场草地,39%靠降雨维持耕作的农田和 31%的灌溉农田,皆因中等程度以上的沙漠化受到影响。全球已沙漠化的土地面积达 34.75 亿公

顷,约占干燥地区生产地面积的 79%。因高度沙漠化而受害的人口超过 1.35 亿人,他们经常发生饥饿,营养不良。

由于沙漠化的作用,使干燥地区不断扩大,干燥情况也会加剧,进而使得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形成没有休止的恶性循环。沙漠化的结果将导致原来所形成的农业、水力和能源等体系全盘崩溃,使粮食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面积已达 945 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非洲大陆面积的 1/3。目前,由于滥伐森林和对土地不适当的开垦,造成萨赫勒地面的长期干旱,大约 8—9 年就要发生一次较大的旱灾,最近几年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结果,沙漠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在冈比亚、尼日尔、马里、塞内加尔、佛得角、布基纳法索、乍得和毛里塔尼亚,沙漠边缘每年大约以 15 公里的速度向前推移,在另一些地区以每年 5—10 公里的

速度延伸。在乍得,原来就有一半的土地被沙漠覆盖,现在沙漠又征服了 2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尼日尔,离首都尼亚美 1500 公里的一个小城市,沙漠几乎已淹没了一切,几年后,这个城市可能就要从地图上抹掉。

专家们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50 年内,非洲将有 45%的土地变成沙漠。沙漠化引起气候的变化和植物减少,是地球环境问题的根本。国际上非

常重视防止沙漠化的问题,以 1968~1973 年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为背景, 1974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沙漠化防止之国际合作”的决议,并于 1977 年召开“联合国沙漠化防止会议”,通过“沙漠化防止行动计划”。据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立了“沙漠化防止行动计划中心”,推动沙漠化防止政策。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开展了治沙工程,与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生态工程齐头并进, 被统称为“141 工程”。十年治沙规划任务完成后,沙漠与沙漠化地区的森林植被面积将增加 7000 万亩。恢复与扩大牧场 2000 万亩,使沙漠化土地的治理面积由 10%提高到 30%,每年获直接经济效益 23.7 亿元。许多地方将会出现人进沙退,林茂粮丰,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