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成与投产
- 王任重说:“我们今天不是来检查工作的,是来慰问武钢的建设者们的……”
- 陈再道说:“祖国只要有武钢,什么事情都能办,造飞机,造大炮,造拖拉机,样样都离不了钢……”
- 党支部总结说:“只要大家拿出信心来,多想办法,苦干加巧干,实现规划是不成问题的。”
省委书记来到焦炉工地
1957年5月16日,武钢一号焦炉工地开始了平整化工程。
这天,是个晴朗的日子。一大早,成群结队的人们就挑着土箕,拿着锄头,像春潮般的涌向现场。个个为一号焦炉的开工而欢欣鼓舞,还没有到上班的时候,大家便开始了紧张的劳动,工地上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正当大家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嘟嘟的哨音,原来是工地党书记要向大伙讲话,他大着嗓门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省委负责同志马上要来我们工地了!我们要热烈地欢迎他们。”
书记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家便开始议论开了:
“谁来呀?”
“我们用什么来招待他们呀!”
支部书记听了,眨着眼睛微笑着说:“到底谁来,大家马上就会知道的,今天我们要用更大的干劲,创造优异的成绩,作为迎接首长们的礼物,同志们,你们说是不是呀?”
大家齐声洪亮地回答说:“是呀!”
不一会,从工地办公室那边来了一群人,在公司党政领导们的陪同下,向焦炉工地慢慢走来了。
大家看到,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穿着一套黑色中山服的人。
有人一眼就认出这是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大家不由得高兴地鼓起掌来:“王书记来了!”
走在王任重后面的是武汉部队司令陈再道上将,他身材魁梧,穿着一套军装。
首长们来到工地,和大家亲切握手,公司党委陈副书记向王任重介绍说:“这就是武汉市劳动模范、钢筋工组长涂加洪同志。”
王任重一听是涂加洪,他一步走上前,握住涂加洪的手说:“小组工作得好吗?”
涂加洪回答说:“很好很好,首长,谢谢您的关心。”
王任重接着就和涂加洪谈起家常来:“你家里有多少人哪,生活过得怎么样?”
涂加洪一一作答。
过了一会,站在旁边的老彭说:“让王书记休息一下,再来检查我们的工作吧。”
王任重说:“我们今天不是来检查工作的,是来慰问武钢的建设者们的,说实话,主要是来劳动锻炼的,假如你们有啥问题,想要让我们知道,那就一面劳动,一面谈吧。”
老工人丁金阶非常激动地说:“你们工作这么忙,还到这里参加劳动,对我们是一次深刻地教育和极大的鼓舞。”
王任重听了说:“干部参加劳动,是党的指示,是锻炼干部的好办法。”接着他对站在旁边的伍工长说:“今天在这里,你是领导,请领导马上分配我们的工作吧,我要窝了工,你得负责任哪。”
伍工长听到“今天你是领导”时,他脸上立刻飞上了红云。
王任重见伍工长还有些犹豫,就鼓励他说:“小伙子,敢想敢干吧。”
平时不爱讲话的木工组长杜进平对谢定孝说:“新社会真不同啊,省委书记和我们大老粗们一块挑土。在旧社会,那些当官的别说劳动,连看都懒得看你一眼。”
王任重和陈再道两人被分配到了钢筋工涂加洪小组。
一到小组,他们就争着向组员们要锄头、要扁担,可是组员们都不愿给他们。
王任重一看没办法,只好跟大家讲道理:“和大伙一起劳动,帮助我们联系群众和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这有什么不好呢?”说到这里,他的眼光转移到涂加洪身上说:“怎么样?组长下个命令吧。”
这一来,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只有把最好使的工具交给他们。
王任重拿起扁担,他马上就挑了起来。
涂加洪悄悄对杨宏娃说:“王书记挑土要少上一点。”
王任重看到别人挑的都是满满的,而自己却是个小半担,有点不满意地对杨宏娃说:“你这样上我能达到定额吗?”
杨宏娃笑着说:“首长挑土的定额,我们工人有个规定:挑一担就算超额一担。”
这句话把王任重逗笑了,他摇了摇头:“我看你们这个规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呀。”
杨宏娃没有办法,只好给他多上点土,王任重挑起来,腰杆挺得笔直,随着急促的脚步,扁担有节奏地上下闪动,人们称赞说:“四十开外的人,还能这样挑担子,真不错啊!”
不一会,王任重笑嘻嘻地回来了,他额上露出亮晶晶的汗珠。
木工陈其林关心地问:“王书记累了吧。”
王任重边用手擦脸上的汗边回答:“不累,过去在战争时期,我们是经常参加劳动的,只是进城之后,把劳动忘记了,这要不得。”
过了一会,杨宏娃又像原先那样上土了,这次王任重真生气了,他拍了拍杨宏娃的肩膀说:“你上土不平等对待,同志,你为什么不把我的土箕上满呢?我要一个积极分子上土,你上的我不再挑了。”
陈再道也挖呀,挑呀,弄得满头是汗。
在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围着陈再道问这问那,问得陈再道不知道先回答谁的好。后来,还是伍工长给他解了围:“同志们,请陈司令员坐下来,讲个故事给我们听听吧。”
这样,大家才停住了嘴,他们都笑着坐下来,把陈再道围在中间。
只听陈再道说:“过去,我们打游击时,白天打埋伏,晚上行军,在铁路上不能直着走,只能横着走。有一次……”
和首长们共同劳动的时间过得真快,当他们告别时,大家都感到有些依依不舍的。
王任重激动地对大家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照顾,我能为焦炉出一点力,感到万分高兴!”
陈再道也对大家说:“全国人民正在盼望我们早日建成武钢。祖国只要有武钢,什么事情都能办,造飞机,造大炮,造拖拉机,样样都离不了钢,帝国主义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我们钢太少,我们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再过几年,就一定能打败帝国主义。”
大家都热烈地鼓起掌来:“感谢首长们的关怀和指示!”
武钢一号高炉砌砖竣工
1958年4月,武钢焦化厂一号炉炉体的安装工程全部完成之后,筑炉工人们就钻进了高炉炉体开始了最后一道大工序的施工。
4月7日,薛景奎小组接受了高炉砌砖第一战的任务,去炉底抹灰。为了保证砌砖工程8日正式开始,领导上要求他们在8日8时前全部抹完。
接受这个任务以后,全组的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开会讨论,进行了战斗部署和组织分工。大家都表示:为了确保“十一”出铁,坚决要把这第一炮打响,保证提前完成任务。
战斗打响了。全组17个人都像小老虎一样投入了战斗。
供料的、和灰的、运灰的、抹灰的4个小组展开激烈的竞赛,整个工地沉浸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之中。
和灰组的江柏松悄悄地对老陈说:“咦,你看他们一个人扛两袋呢。”
原来,他是说供料组的胡杏生等4个人一次扛两袋水泥。
老陈说:“可不是么,平常一个人只扛一袋,今天一个人扛两袋还跑得那么快,准是想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想把我们甩在后面。”
江柏松说:“对,准是想胀死咱们。”
另一个人说:“哼,没有那样的好事,来吧,你们供应多少我们和多少,保管叫你们落不下。”
于是,和灰组的4个人干得更猛了。
郭润祥小组是负责往炉内送灰的。看到和灰组的加了劲,也以为是在和他们较劲,4个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就像穿梭一样来回奔忙着。
在炉里抹灰的李海弟、刘金山见他们运得这么快,知道他们加了油,于是就像引着了火的鞭炮一样,也搞得热火朝天。
14时,胡杏生小组的人高兴地叫了起来:“完成任务了!完成任务了!”
薛学春小组长说:“哦,怎么这样快?”说完他就向放灰的地方跑去,一看灰真的运完了。
大家议论开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呢?炉底才抹一半灰就用完了。”“恐怕是计划差了吧?”
正当大家在议论时,薛学春站起来大声说:“同志们,是什么原因我们暂时不去管,运灰要紧,这里没有了,咱们到仓库去运。”
大家都说:“对,多运一点保证明天砌砖。”
说着,大家就一齐向仓库奔去。
虽然这时天上已经哗哗地下起了雨来,但大家谁也没有去理会。
灰运足了,下班的时间也到了,领导上决定派另一个小组来替换他们,可是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说:“说什么也得抹完,不抹完今天咱们就不离开。”
“对,不抹完就太不光彩了,就是睡在床上也不舒服。”
说来说去,领导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要他们吃了饭再继续干。
当大家都去吃饭的时候,薛学春一个人悄悄留了下来,他看看这儿,瞧瞧那里,做些准备工作。
饭后,他们干得更加有劲了。虽然雨继续下着,风吹来凉飕飕的,但他们都干得大汗淋漓。
后来,他们只好脱下毛线衣,陈顺锁光着膀子,雨水汗水一起从他的背上流下来。
经过16小时的连续战斗,夜晚11时,他们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4月8日清晨,朝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高炉热风炉本体更加雄壮,照得筑炉的工人们脸上放红光,炉底砌砖就要开始了。
负责砌砖的蒋洪忠老师傅紧皱着眉苦苦思索着:“如何砌好第一块砖呢?能不能砌好第一块呢?”
蒋洪忠知道:
武钢一号高炉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高炉,炉底、炉缸都是采用大型炭素砖,每块砖最大的将近半吨,最小的也有300多斤。块与块之间的缝隙不能超过两个半毫米,就像一根头发那样细,浆又要饱满而均匀。
尤其是炉底,层层都是用大型碳素砖和高铅砖交错砌筑的,这就更加复杂了,任务也就更艰巨。
这样的工作全组的人都没有干过,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蒋洪忠身上了。
蒋洪忠虽然过去在鞍山是砌砖的能手,但是像一号高炉这样复杂、质量又要求这么高的活,他也是第一次干。
蒋洪忠虽然知道,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能够干好这项工作,但是第一块砖应该怎么砌上去,会不会出问题,他心里却没有底。
离战斗打响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了。薛景奎按照预先安排的计划布置了队伍。
青年赵长荣站在出渣口的平台上,口里含着银色的哨子,准备发布吊运第一块炭砖的信号。
蒋洪忠忙着在炉内打扫,把炉底打扫得一干二净。
巨大的炉体里灯火辉煌,人声嘈杂。蒋洪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把第一块砖砌好!”
薛景奎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开始了!”
“嘟!”的一声哨响,操作员将电钮一按,电葫芦带着巨大的炭砖夹子慢慢地向炭砖移动。
赵长荣敏捷地扶住了夹子,将炭砖夹好,然后又“嘟!”地吹了一声哨,炭砖就轻轻地吊起来了。
炉内除了电葫芦的走动声音外,一片寂静,连大家轻声咳嗽的声音也没有。
第一块炭砖从渣口运进来了,人们屏住气,眼睛随着炭砖移动,炭砖在空中晃来晃去,就像荡秋千一样。
大家都惊叫着:
可千万别碰在炉皮上呀!
都是设计定了的,坏一点那就麻烦了啊!
每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手里也捏出了冷汗。
大家又喊着:“慢点!对准!稳住!好,下!”
随着支部书记、队长的指挥,操作人员沉着地操纵着电葫芦,渐渐地晃动停止了。
第一块砖终于吊下来了。
大家顿时感到一阵轻松愉快,一看表,足足花了19分钟。
蒋洪忠一手扶着炭砖,一手挥动着指挥:“快拿炭素膏来!”
小刘迅速将炭素膏铺好,第一块炭砖砌好了。
这时,蒋洪忠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家也跟着笑了。
紧接着,第二块、第三块……都顺利地砌着,每块的时间都在缩短,很快就砌到最后一块了。
人们的心情顿时又沉重起来:能不能砌合适是个问题。
蒋洪忠拿出皮尺一量,他大叫道:“天哪,足足差了20厘米。”
一时大家都急得没有了主意,蒋洪忠的头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突然,蒋洪忠把手向下一切,沉着地说:“拿千斤顶来!”
千斤顶安上了。大家顶啊!顶啊!每个人都咬着牙帮千斤顶出力。只见炭砖向两边微微地移动着。
这时,蒋洪忠大喊一声:“好!差不多了!”
大家也停住了。
电葫芦迅速地移过来,将一块炭砖轻轻放下,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大家都高兴地笑了。
第一层砖砌好了,但花的时间太长了。光砌炭砖就用了32个小时,连砌高铅砖一起,炉底第一层砖整整花了4天零17个小时。
有人说:“这怎么能行?照这样干,全部砌完不是需要五六十天吗?再加上炉缸炉腹,那我们的规划不就破产了吗?”
大家都回答:“不行,绝对不能,一定要实现规划。”
在砌第二层的时候,每个人都鼓足了干劲,速度果然比第一层快得多。
但忙中出错,砌出了许多错处,必须返工。结果第二层比第一层更慢,花了5天多时间,有些人沉不住气了,情绪低落得多了,还有人小声议论着:“计划恐怕真的要落空啊!”
党支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召集大家进行研究。找出了第一层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经验;第二层经验有了,但过于急躁,因而造成了返工。
最后党支部总结说:
同志们,熟能生巧,这是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我们在干这个活慢一点是不奇怪的。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上两层的成绩是主要的,它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训练了我们的技术。只要大家拿出信心来,多想办法,苦干加巧干,实现规划是不成问题的。
会议开过之后,大家的信心果然足了,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
第三层、第四层一共用了7天零8个小时就完成了。
但是韩文金小组的徐玉池师傅还是没有一点笑容,他觉得这个速度还是不行,还得想办法加快。
一天早晨,徐玉池紧皱的眉头突然展开了,笑容又浮现在他脸上,他连走带跑地去找工长、组长,一见了面就说:“工长你看,我们按顺序砌不是更快吗?来回倒腾进度慢,而且砖还容易碰破!”他一边说一边用小砖头比划着。
大伙一听就乐了,都说:“徐师傅这个办法真有道理,试试吧。”
试验开始了,大家都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徐玉池全神贯注地砌着砖,一块、二块、三块……电葫芦迅速地移动着,砖一块接一块地吊下来,顺利地砌在炉底上,谁也算不出比以前快了多少倍。
就这样,“顺序砌炭砖法”迅速地推广开来,新方法砌一层只用了32小时,以后提高到8小时、4小时,最后创造了2小时50分钟砌一层的最高纪录。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重重的困难都在筑炉职工面前屈服了,砌砖高速度地进行着。
经过62天紧张的战斗,终于提前8天完成了整个高炉的砌砖任务,实现了大家70天完成任务的誓言。
大家看着这雄伟的巨人矗立在自己面前,想到明日的铁水中也有自己的汗水,一个个心中都乐开了花。
但是大家心里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到底质量怎么样呢?光自己觉得好不能算啊,还没有最后验收哩。”
一天,正当大家休息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锣鼓声,而且越来越近了。
有人说:“咦,送喜报的来了!”
“呀,是送给咱们的吧,你看朝咱们四队队部去了。”
大家正在猜测,那边有人高声喊了起来:“同志们,快来呀,炼铁厂的同志们给咱们送喜报来了!”
还没听完,大家就把乒乓球、扑克、棋子一丢,一窝蜂地向队部跑去,很快地就把送喜报的人围在中间。
一片掌声过后,炼铁厂的人开始念喜报了:
同志们,经过你们积极努力,你们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全部质量达到优等……
一片掌声四起,人群都沸腾了。
……第一,冷却壁,铁屑填料严密,紧实,无脱管现象。
第二,炭素填料结实……
赵长荣拉了一下蒋洪忠的衣襟,向他竖起大拇指说:“蒋师傅,听见了没有?”
蒋洪忠故意装着正经地说:“别吵了,往下听。”
……炭砖灰缝基本都在1.5厘米以下,大大地超过了设计标准……
赵长荣又忍不住叫道:“呃——蒋师傅,你的千斤顶用得妙啊!”
蒋洪忠这次干脆板起面孔不理赵长荣,赵长荣只得张着嘴巴听下去。
第四,炉底高铅砖灰缝都在0.5厘米以下,也超过了设计标准……
赵长荣喜得忍不住喷出两声笑来:“嘿!嘿!”惹得大家都朝他这边看,赵长荣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他赶快溜到另一边去了。
武钢焦化厂一号炉出铁
1958年9月11日傍晚,吴润梅刚吃过晚饭从食堂里走出来,刘书记碰到了她,就对她说:“小吴,明天你在家等着,等江师傅来了之后,我跟你们谈一件事。”
吴润梅急着问:“刘书记,是什么事,现在说不行吗?”
刘书记眨了眨眼睛,微笑着说:“别慌,明天你就会知道的。”他说完便走了。
吴润梅心里想着:“到底是什么事呢?”她猜了半天也没猜着。
第二天,江师傅一下火车,就找吴润梅一起到刘书记那儿去了。
刘书记小声对他们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明天高炉出第一炉铁水,毛主席和中央首长要来看出铁,公司党委决定叫你们去陪中央首长。”
吴润梅一听,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她想:“这下子真是要见到毛主席了。”
这一天好像特别长似的,吴润梅恨不得一下子把太阳推下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吴润梅总是合不住眼睛,她想:“明天就要见毛主席了,像我这样一个出身于穷苦人家的女孩子,能够去见国家最高领袖,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要不是党的培养,我哪能有今天呢?我当上了高炉电焊工,党给了我最大的荣誉,我一定要把这些都告诉毛主席。”
天亮了,吴润梅起得很早。她一整天都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大伙看吴润梅高兴的这个样子,就对她说:“你今天怎么这样高兴,有什么喜事吗?”
吴润梅只好说:“今天有最大的喜事,等一会再告诉你们。”
13时,吴润梅一行16人乘汽车到了高炉出铁场,这时炉台四周已经站着成千上万的人了,大家都焦急而激动地等候着毛泽东到来。
这时,有几辆小轿车缓缓地穿过人群,驶进了出铁场。
顿时,整个高炉工地沸腾起来了。大家都欢呼着: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和中央首长下了车,微笑着一边向群众招手,一边迈着稳健的步子,慢慢地登上了炉台。
吴润梅他们16个人排成一行,毛泽东向他们走了过来。
吴润梅第一个和毛泽东握手,这时她仔细地看着毛泽东,只见他穿着白衬衫,一条灰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布鞋。脸上带着微笑,红光满面的。
吴润梅想:“他老人家这么健康,真是6亿人民最大的幸福。”
毛泽东和每一个人都握了手之后,就问吴润梅:“你多大年纪了?”
吴润梅激动得回答说:“我今年21岁。”
毛泽东接着问:“工作有什么困难吗?”
吴润梅干脆地回答:“在党和您老人家的领导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勤学苦练,开动脑筋,困难也变成容易了。”
毛泽东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苏联专家组组长来了,毛泽东就和他亲切地谈着。
大家都表示:
武钢一号高炉是咱们亲手建成的最新最大的高炉,今天它第一次出铁,毛主席又要来看第一次出铁,无论如何,咱们一定要让毛主席欢欢喜喜看到铁水从炉里流出来。
15时40分,第一炉铁水终于流出来了,金色的铁水灿烂夺目,毛泽东站了起来,大家也都随着欢呼起来。
在毛泽东站起来走上炉台的同时,第一股铁水流入铁水罐的同时,广场上的群众,四周厂房窗口里的群众,炉前炉后的群众都在高声欢呼。
这时候,炉前是铁水奔流,铁花飞溅,一片通红;炉外是阳光照耀,万众欢腾,心花怒放。
1958年9月13日,是武钢值得纪念的日子!
因为是头一次出铁,出铁的时间短,铁口一直在喷。
吕书记叫高炉车间主任李凤恩一起去见毛泽东,李凤恩因为铁口一直在喷,他不愿离开岗位,他想:把工作做好,就等于见到毛主席了。
铁出完了,毛泽东从站着看出铁的工人休息室的屋顶平台上慢慢地走了下来,当他快走近第一道铁沟时,挥手招呼炉外欢呼的群众。
第一炉铁水流完后,毛泽东要走了。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