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暖气管
偏离轨道造成的危害
1953年,黑潮,即暖流偏离了常年的轨道,大约向南移动了170千米,翌年就在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见的大水。1957年,它又一次偏离了常轨,平均位置向北移动,长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干旱。1958年,它再次北偏。结果,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干旱,同时,华北有涝情出现。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了好几次。经过我国气象工作者的研究,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性。
偏离原因
原来,海洋水温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一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两摄氏度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而海水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
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摄氏度,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摄氏度。
另外,高温的黑潮与北方相对低温的海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形成了一条很强的海洋锋区,通过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就会使气候发生变化。
大气区正是冷暖空气交界的地方,所以是降雨区域。因此才会有以上现象的发生。
世界各地的暖流
对马暖流:太平洋南赤道暖流遇苏门答腊岛后形成的暖流的北半部分,起源于我国的黄海海域。因流经日本九州岛和朝鲜半岛间的对马海峡而得名,北至库页岛西侧。
东澳大利亚暖流:太平洋南赤道暖流约在东经170度南纬23度附近。它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再沿新西兰西岸转向北漂流,其流速为每秒0.2米至0.8米。
莫桑比克暖流:南印度洋西部的暖流,印度洋南赤道洋流遇非洲大陆转向,其中一支沿非洲东岸,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南流形成莫桑比克暖流。其延续部分直达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沿岸,最后漂流。
由此可见,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热站”,通过能量的传递,不断地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气候变暖,至今仍是纸上谈兵。能否可行并付诸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积蓄着的热能造福人类,这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并将成为各国科学家亟待攻克的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