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麻药用麻绳

1933 年 2 月,粟裕由红一方面军教导师师长升任红 11 军参谋长。这个

军是由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创建的红 10 军同红 11 军的第 31 师合编组成的, 军长周建屏,政委肖劲光。

这时,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已接近尾声。3 月 22 日,草台岗战斗刚结束,战场没有清理,部队未及休整,红一方面军即按照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向北发展、扩大苏区和夺取中心城市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实行所谓“不停顿的进攻”。红 11 军也同兄弟部队一道,进行了多次作战,都因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思想错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5 月,红军在硝石打了一仗。硝石地处江西省东部,驻军系湖南“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克祥部的一个师。红军同仇人相见,仗打得格外激烈。红28 师攻击敌人的一个山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不下来,肖劲光和粟裕赶到前沿指挥,部队奋力攻击,终于将敌人打垮,并乘胜追击。不料敌人第二梯队的一小部分突然从背后攻击红军。这时,粟裕手上已没有预备队,他立即带领身边的警卫人员回头堵截敌人,稳住了阵脚。

粟裕正在指挥部队作战,敌人一枪打中了他的左臂,殷红的血从动脉血管中喷出一米多远,当场昏迷过去。幸好身边的警卫员懂得一点急救常识, 立即用绑腿把受伤的手臂上部扎牢,才止住了流血。战士们找来担架,冒雨把粟裕送往 20 来公里外的救护所。山路崎岖,泥泞难行,走了大半天才赶到那里。因为绑带扎得太紧,加上一路下雨,伤口感染,到了第二天粟裕的手臂肿得像腿一样粗。由于伤势严重,粟裕又被送到后方军医院。

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子弹是从左前臂的两根骨头中间打穿过去的,两边的骨头都受了伤,神经也打断了,而且感染处出现了皮肉坏死现象。因此医生主张锯掉左臂,不然会有生命危险。粟裕想锯掉左臂后,独臂在前线指挥作战很不方便,坚持不锯。他对医生说,为了战争,为了胜利,即便有生命危险,也不锯掉。医生被说服了,决定不做断臂手术,但是伤口已经化脓, 需要马上手术。那时环境异常艰苦,设备简陋,药品奇缺,医生技术也不高明,动一次手术着实不易。后来,有人问粟裕大将,当时开刀用的什么国家的麻药?粟裕十分幽默地说,哪里有什么进口麻药,中国的麻绳就是麻药。手术时,为了固定受伤部位,不得不用麻绳把手臂绑在凳子上。豆大的汗珠从粟裕额头上滚落下来,他咬紧牙关一声未吭地挺了过来。

手术后,在治疗过程中粟裕吃了很大苦头。当时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很差, 只得用蚊帐布剪成二指宽、五六寸长的布条子,先放在盐水里浸泡,每天早晨从子弹的进口处捅进去,第二天又从子弹的出口处抽出来,再放进去一条。这样,不但伤口未长拢,反而长出了一层顽固性的肉芽。医生无奈只好用小耙子,把肉芽扒掉。结果捅来捅去、耙来耙去,过了好几个月伤口总不愈合。粟裕眼见其他伤员一个又一个地重返前线了,真是心急如焚。在医院还遭到过敌人一次袭击,险些丢了性命。那天正逢赶集,国民党的便衣队突然袭来, 医院的同志立即分散四处隐蔽。粟裕一跑出来即被 4 个便衣队员紧追不舍,

他一气跑了 10 多公里,才甩掉了敌人。后来,粟裕又被送到了方面军司令部的手术队治疗。在那里用碘酒治疗伤口,不到半个月就好了。现在,碘酒在

一般人看来算是极普通的药,可是在战争年代它确实是最好的一种外科药品了,它治愈了很多人的伤,挽救了很多人的命。

这次负伤是粟裕第四次为革命流血。 1933 年 11 月,粟裕伤愈出院,

返回部队。这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了。红 11

军也改编成红七军团,下辖 3 个师。寻淮洲任军团长,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兼

第 20 师师长。刚回到部队,粟裕便投入了浒湾、八角亭战斗,继续为党和人民奋斗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