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潜心研究学问

张衡住在家里研究学问的期间,有个叫邓■的,依仗着姐姐邓太后的势力,做了大将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网罗了一些社会上的名流学者做自己的幕僚和朝官。邓■对于鼎鼎大名的张衡自然设法罗致,因而多次征召张衡到他那里去做官,张衡都坚决谢绝了。张衡不慕虚荣,淡于名利,洁身自好,他是不肯与那些过着奢侈淫逸生活的达官贵人同流合污的。张衡曾在

《应间》篇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就是说,不能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和待遇,而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道德高尚,知识渊博。

张衡住在家里,专心进修学业,在此期间,他开始研读当代文豪和哲学家杨雄著的《太玄》。杨雄是西汉末年倾向于古文经学的哲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杨雄擅长辞赋和文字学,他主张辞赋的内容应具有教育和劝导的作用,否则写作赋只能称作是“童子雕虫篆刻”的小技而已, 而那决非“壮夫”应做之事。杨雄的哲学著作有《法言》和《太玄》两部。

《太玄》的体裁模仿《易经》,杨雄把《太玄》看作是自己的精心杰作。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刘歆看了《太玄》后,曾对杨雄说:“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意思是告诉杨雄人们都不会去读《太玄》,《太玄》将来只好被当作废物去盖酱罐。后来班固在《汉书·杨雄传》里也说,杨雄死后,他的《法言》很流行, 而《太玄》却很少有人去理会它。

当张衡研究《太玄》时,杨雄去世已将近一百年了。张衡费了很多功夫, 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太玄》,在精读过程中,他还写了《太玄经注解》并绘制了《太玄图》。《太玄经注解》和《太玄图》是张衡研究《太玄》的成果, 其中也必然反映了张衡的一些哲学思想,可惜他们都没有留传下来,使我们现在无从评论。

幸亏杨雄的《太玄》留传至今,从中我们还可以寻找到张衡所受的思想影响的根源。侯外庐先生曾在《中国思想通史》中指出:“杨雄所谓‘玄’ 与老子的‘道’同样,从玄妙莫测上而言,是超感觉的范畴,但同时又都是规定着万物的发生、运动及其秩序的最高原动力。”《中国思想通史》根据对《太玄》中各篇内容的分析,认为“杨雄的世界观是由唯物主义因素和唯心主义因素所奇妙结合的二元论的体系”,更认为“杨雄的思想,一方面摄取《周易》和《老子》的理论,并杂以阴阳家的神秘主义(历数),而铸成其二元论的世界观”。

张衡在细心研读了《太玄》后,曾几次特地写信给好友崔瑗说:“以其

(《太玄》)满泛,故时人不务此。”意思是说《太玄》内容太杂,所以当时的人不肯费功夫去钻研它;“披读《太玄》,知子云(杨雄)特极阴阳之数也,⋯⋯非特传记之属,乃实与五经似。⋯⋯竭已精思,以揆其义,更使人难论阴阳之事。”在张衡的晚期作品《思玄赋》中,张衡也说道:“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结典芨而为■兮,殴儒墨以为禽;玩阴阳之变化兮,咏雅颂之徽音。”“回志■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从以上所引张衡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衡在学术思想上企图融合儒、墨、道、阴阳各家的学说,一同归纳到所谓的“玄训”或“玄谋”里。由此可见,杨雄的哲学思想对张衡的影响是很深的。这种影响在张衡的重要天文学著作《灵宪》中也有明显的反映。

张衡通过钻研《太玄》,也接触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唯物论和无神论。例如《太玄经·玄莹篇》里说:“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其所循也大, 则其体也壮;其所循也小,则其体也瘠。⋯⋯故不攫所有,不强所无。譬诸身,增则赘而割则亏。⋯⋯其可损益欤?”关于这段话,《中国思想通史》中解说道:“是知在杨雄看来,唯有从客观世界出发,世界观才有根据,才可成为伟大的体系。”其次,“自然是独立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一切的学说,只有契合于自然的本质,才能成为真理,如果出于主观的歪曲, 即或‘攫’自然所本有,或‘强’自然所本无,而妄事增减,则非‘赘’即‘亏’,皆是错误。这两点在基本的精神上,都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命题。”

《太玄》里的这种唯物主义因素,启发了张衡去探求自然真理。

本来,在《太玄》里面就涉及好多有关天文、历法和算术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进一步启发了张衡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杨雄在《太玄》中所提出的难盖天八事,是对盖天说错误思想的彻底批评,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张衡能够在后来成为两汉时代最重要的浑天家,杨雄对他的影响可能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使得张衡逐渐由文学创作转到对哲学的深入研究,转向对宇宙现象的执着探索,而终于在天文历算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除专心研读《太玄》,张衡对于墨家学术也极为重视。《墨子》书里保存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关于自然科学知识的珍贵资料。对于转向研究自然科学的张衡,自然也就对《墨经》极感兴趣。我们曾引证张衡《思玄赋》:“结典芨而为■兮,殴儒墨以为禽”,正表明他对于儒学和墨学是同等看待的, 要同样加以研究,多方面吸取养分,为他以后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东汉中叶儒家经典盛行的情况下,张衡把儒墨并提,这显然是政治上的异议,学术上的争鸣,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张衡研究学问的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对于大小问题,他都不轻易放过,一定要弄个明白才肯罢手,并且有恒心,有毅力。崔瑗曾称赞他研究学问的态度,象大江里的水一样,日夜奔流,片刻不停。这也是张衡能够在学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