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一次新疆地图测绘工作

1690 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康熙想了解俄国使团来华所经路线,但打开西方地图一看,他发现关于亚洲及中国部分简略不详,标绘粗漏。于是他决定用科学方法对中国版图进行了一次实际测量。这时康熙已经掌握了西方传入的实用几何学及大地测量学知识,在南北巡视时又实测过各地经纬度,积累了实际经验,有资格担任这次大规模测绘的决策者。

1708—1716 年,康熙派出中西人士组成的测绘队伍分路至各地,在全国

范围内,共测定了 641 个经纬点。

1717 年,各路测绘队齐集京师,再进行汇总。经康熙审订后,绘制成历史上有名的《皇舆全览图》及各省分图。在这次科学测绘中统一了长度单位, 但发现子午线 1°的长度南北不同,证实了地球为扁球形。这样大规模的测绘,在当时的世界上从来没有做过,可谓空前壮举。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世界各国东方地图的绘制,大都以《皇舆全览图》为依据,只作微小修正, 因而此图具有世界影响。

这次全国地图测绘工作的不足之处是完成的不够彻底,新疆哈密以西的地方没有进行测绘。

清初,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地区由喀尔喀蒙古统治,天山山脉以南地区由厄鲁特蒙古统治。康熙时,喀尔喀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和他的后人, 在沙俄支持下发动叛乱,哈密以西地区成了战场,无法进行测量工作。

1755 年 6 月,乾隆皇帝派军队基本平定了准噶尔部在天山山脉以北地区的叛乱。

乾隆皇帝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认为新疆地区的山川部落等名称,以前的记载有不少错误,而且不是实地采访,仅据传闻,方言口授,轻重缓急,语音不同,所以许多地名不准确;同时还要把那里的地图补绘完成。

1756 年 2 月,乾隆命努三为三等侍卫负责测量队的安全,3 月 13 日,最后组成了测量队,对新疆西北部地区进行测绘。

这次测量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把新疆一些地方的二十四节气的太阳出入时刻等列入《时宪书》

内,充实《时宪书》。

第二、补绘《皇舆全览图》的新疆部分。这次测量的任务是:

第一、测量各地点的经纬度。第二、测量方向和距离。

第三、测定各地昼夜长短和二十四节气日出入时刻。第四、对于风土地形等进行采访。

这支测量队由何国宗领队,明安图以科技人员的身份,与何国宗一道完成测量任务。还有负责后勤工作的那海,负责保卫工作的努三、富德、哈清阿等人。

法国人蒋友仁(1715—1774)、葡萄牙人高慎思也参加了这次测量。 蒋友仁于 1744 年来中国,曾向乾隆皇帝进增补《坤舆图说》,奉旨翻译

图说,又在养心殿造水法。

二月末三月初,测量队开始出发。

测量队出发后,乾隆皇帝曾作《御制丙子春帖子》诗一首表示祝贺: 岁纪重开子,

星勺又指寅。天涯息征战, 歌舞太平春。

乌孙归去各封汉, 协纪明时命五官。讹正从前珠露海, 条风翘首向东看。

“珠露海”是蒙文,表示推算家的意思,也包括算命的人,乾隆皇帝命何国宗、明安图等“珠露海”用手提着仪器,前往新疆进行测量,用以修改《时宪书》和绘制地图。

5 月 7 日,乾隆皇帝又向何国宗、明安图等人发出指令,让他们在巴里坤(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关镇)备足干粮,从容前往测量,等到冰雪严寒的冬天到来的时候,回巴里坤或哈密过冬,第二年春天, 长出青草的时候再往前进,还特别要他们注意安全。

测量工作,从巴里坤开始分南、北两路展开。北路由努三带队,沿天山北麓至伊犁(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主要测绘博罗塔拉(今博罗县)、斋尔(今清河富东北)、哈布塔克(即哈布山)、拜塔克(即拜山)、瀚海。南路由何国宗、哈清阿率领,越托东岭进入吐鲁番盆地,主要测绘鲁克沁, 吐鲁番、乌沙克塔勒(今乌什塔拉)、哈喇沙尔和库尔勒等处。测绘点分布在天山以北和东南的广大地区内,其范围有几千里之广。

十月份,测量工作结束,回到巴里坤,何国宗等人向乾隆皇帝作了书面汇报,并把两路测绘的地图,合绘在一起呈送乾隆皇帝御览。

何国宗和明安图并没有在巴里坤或哈密过冬,而是于冬末直接回了北京。

1757 年 2 月,何国宗、明安图回到钦天监工作。

1757 年 11 月,钦天监编订的乾隆二十三年(公元 1758 年)的《时宪书》, 把这次测绘的每个地点的二十四节气时刻以及太阳出入时刻等全部载入。

虽然这次测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这时还没有完全平定准噶尔部在天山山脉以南广大地区的叛乱,无法继续进行测绘工作,所以,这次只完成了一部分新疆地图的测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