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马前卒——邹容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潮汹涌澎湃,席卷中国大地,冲击着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使他们的统治摇摇欲坠。在众多的革命宣传品中, 有一脍炙人口的名篇《革命军》,它的作者就是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
邹容在国内读书时就树立了反清救国的志向。1902 年春天,他自费留学日本。一踏上日本国土,邹容就深受留日学生中浓烈的革命气氛的感染。不久,他就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爱国演说家、革命的吹鼓手。
有一次,东京的留学生举行聚会。一个保皇分子散布的反对革命的言论, 让邹容怒不可遏。他当即大喝一声:“够了,快滚下去!”随后,他登上讲台,以“掷笔而起”为题,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如今洋人欺负我们, 国家不得安宁,我们还能安下心来读书吗?所以我主张大家丢掉手中的笔, 起来做拚死的斗争!”
“好个‘掷笔而起’,说下去!”人们纷纷喝彩。邹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说:“俄国人侵占我国的东北,我们当然要跟俄国人斗,但还要跟清政府斗。你们不信,请看朝廷近来做的每一件事,哪一桩不是奉洋人的命令⋯⋯所以我说,俄国人坏,躲在紫禁城里的慈禧太后更坏。今天不起来造反,更待何时!”“哗!”会场上掌声四起,倾向革命的学生顿时占了上风。
沸腾的战斗生活,使邹容的民主革命思想日渐成熟了。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同情革命、理解革命、投身革命,邹容写成了一部约两万字的书稿。这就是不朽的名篇《革命军》。他在绪论中向国民大声疾呼:
“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强国,地球上之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我同胞中,老年、中年、壮年、少年、幼年,无量男女,其有言革命而实行革命者乎?”
在《革命军》中,邹容向世人痛诉:中华民族已到了“十年灭国,百年灭种”的险恶境地,必须与清政府“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中”,扫荡帝国主义这个“外来之恶魔”,才能洗净“历史之污点”,使“祖国之名誉飞扬”。为了宣传反清革命的神圣意义,邹容不遗余力,对革命作了刻骨铭心的
赞美: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章太炎读过《革命军》的书稿以后,称赞他是“义师先声”,是震动世人的“雷霆之声”。他亲自为《革命军》作序,并在上海的《苏报》上为这本书作了大量的宣传。
1903 年 5 月,《革命军》问世了。它很快风靡全国,短短几年间就重印
了 20 多次,销售了 100 多万册,居当时革命书刊销售量的第一位。
孙中山见到《革命军》以后,要求“从速印之,分派各处,必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鲁迅回忆当年读这本书的感受时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可见,《革命军》不仅是同敌人斗争的武器、冲锋的号角,它还教育和引导了整整一代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愧是辛亥革命前夕最有影响力的文章。
正因为《革命军》的作用超过了千军万马的力量,所以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特意追赠已经去世的邹容为“大将军”。
1905 年 4 月 3 日,一个凄风苦雨的早晨,关押在敌人监狱里的邹容在经受了百般折磨之后,口吐鲜血,离开了人世。
邹容只活了 20 岁。他的一生虽然短促,但他却在更短的瞬间里,以自己生命的全部心血和热能,迸射出夺目的光芒,辉映后世。邹容和他的《革命军》将世代受到人们的景仰和传诵,将永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