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 三国鼎立

东汉末期,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加重。由于残酷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东汉政权处于上有内讧纷争、下有起义反抗的日渐衰败、名存实亡的局面。

黄巾大起义被镇压以后,各地割据势力迅速发展起来,天下群雄并起,在割据的地主武装集团中,势力较大的是黄河中下游以北的袁绍和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曹操。公元 196 年,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后改为许昌),改年号为建安,曹操包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的袁绍心里大为不满,决心打败曹操,自己称帝。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二月,袁绍任命沮授为监军,率领

10 万兵马,从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出发,进攻许昌。袁绍进军到黄河北岸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时,命令郭图、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袁绍打算引诱曹操离开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后将曹军一举消灭。

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得知袁军来进攻,立刻派人前去向曹操报告。曹操接到报告马上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根据大家的建议,曹操决定不与袁绍军队硬打硬拼,而是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作战方针。曹操指挥军队,装作从延津方向渡过黄河攻打袁绍后方的样子,为的是引诱袁绍的主力离开黎阳,还可以麻痹进攻白马的颜良。果然不出曹操的想象,袁绍知道曹操向延津进军的消息后,便命令黎阳的军队赶在曹军渡河之前到达延津渡口,做好与曹军决战的准备。曹操见袁绍中计心中暗喜,悄悄率领轻骑,直奔白马。而进攻白马的颜良、郭图,倚仗他们兵强马壮,又有在黎阳的主力部队做其后盾,正得意洋洋地开怀畅饮。当曹操的人马突然出现时,颜良惊得手足无措,被迫仓促应战。颜良遭到曹军的左右夹击,抵挡不住,在阵前被曹军杀死。郭图见到形势不妙, 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袁绍听说大将颜良被杀,进攻白马的袁军惨遭消灭,气得捶胸顿足, 发誓为颜良报仇。于是,他派大将文丑带领五千骑兵渡河追击曹军。

此时的曹操已经撤离白马,沿黄河西进。曹军行进到延津南面一个山坡下的时候,接到袁绍派兵追来的报告。曹操见这里地势险要,两面高山相对夹着一条曲折蜿蜒的峡谷,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繁茂,不由得心生一计。他传下命令:以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丢下一些车辆物资,绕道西进;令徐晃挑选精锐骑兵 600 多人,埋伏在树林里。没过多久,文丑的大队人马赶到这里。他们一看到道路上的车辆物资,便以为曹军为了逃命才丢弃的,于是纷纷跳下马来争先恐后地抢夺起来。这时,曹操一声令下,埋伏着的骑兵突然冲下山来,杀向袁军。文丑遭到突然袭击,仓促应战,被徐晃一刀砍死了。他手下的士兵逃跑的逃跑, 投降的投降,溃不成军。打了胜仗的曹军将士带着战利品斗志昂扬地回到了官渡。

袁绍的军队一连吃了两次败仗,人心涣散,士气低落。但是袁绍仍然认为自己兵多力强,一定要渡河与曹操的主力决战。沮授劝他说:“目前我军新败,不能决战,曹操虽胜,但是兵少粮缺,只要我们和他长期对峙,就能战胜他”。袁绍冷淡地说:“兵贵神速,难道你不懂吗?”

袁绍不听沮授的劝告,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驻阳武,进而涉过蒗荡渠, 直逼官渡。

官渡距许昌大约有 200 里,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官渡是许昌的屏障, 官渡失守,许昌难保。因此,曹操竭尽全力固守官渡,使得袁绍一时不能得手,战局进入了相持状态。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袁绍渐渐感到粮草吃紧,急于想打破这种旷日持久的局面。有一天,袁绍视察阵地,他爬上一个土堆,了望曹营中的活动情况。袁绍受到很大启发,命令士兵沿着曹营阵地堆起土山,筑起了望楼,让弓箭手居高临下,等待时机向曹营射箭。曹营遭到这一突然袭击,死伤不少。为此,曹操聚众商议对策。有人提议制造发石车对付袁军。这种发石车的威力可不小,它能把 10 斤重的大石块发射到 300 多步以外的地方。曹操命令工匠连夜按图赶制这种发石车。车子造好了, 曹操命令各处的发石车同时对准袁绍的了望楼发射。顷刻之间,声震如雷,乱石飞天,砸得袁军头破血流,鬼哭狼嚎。

虽然曹操屡次打败袁绍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但是双方长时间的相持局面,使得曹军的粮草供应也越来越困难。正当曹操显得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卫兵跑来报告说:一个名叫许攸的袁军官员说有急事求见曹将军。曹操原先就认识许攸,正在此时听说他来求见,便马上将他迎了进来。许攸说了他前来投奔曹操的原因,并建议曹操派兵袭击袁绍的乌巢粮仓。他说:“驻守乌巢粮仓的淳于琼为人骄傲自大,饮酒无度,警惕性很差。如果派奇兵袭击,将那里的粮草全部烧掉。不出三天,袁军便会不战自溃。”第二天,曹操召集谋士们共同商议,制定了夜袭乌巢的作战方案。

十月的夜晚,万籁俱寂,星光满天。曹操和张辽、乐进等几员大将, 率领 5000 精兵,打着袁军的旗帜,悄悄地离开了官渡,向乌巢进发。在乌巢外围值勤的袁军哨兵,发现一队人马走来赶忙上前拦截查问。张辽骗他们说:“我们是蒋奇的人马,是袁将军派到乌巢来护粮的。”还没等哨兵追问,他又走近哨兵一步,故意压低声音,装出十分神秘的样子说:“听说曹操要偷袭乌巢,袁将军特派我们前来增援。”哨兵再一看旗帜上那个斗大的“袁”字便信以为真,放他们过去了。曹军摸进乌巢, 按照预定计划分头行动,放火焚烧粮囤。刹时间,粮囤四处起火,黑烟滚滚,直上云霄。吓得袁军士兵连声喊叫,赶忙去报告淳于琼。喝得正起劲的淳于琼听说粮囤起火,曹操的人马打了进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急忙下令集合准备厮杀。曹操的大将乐进早已冲了进来,一刀就把他结果了。其余的士兵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一会儿就结束了战斗。

在官渡前线的袁绍得知乌巢遭袭击,粮草被烧光,吓得目瞪口呆。他的儿子袁谭催促说:“情况危急了,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袁绍装作镇静,沉思了好长时间后说:“曹操偷袭乌巢,我要将计就计,我要袭击他的大本营,切断他的归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袁绍刚愎自用,不顾他人反对,硬是命令部将张■、高览去攻打官渡的曹营。张■、高览见反对无效,只好勉强带领人马出发。曹操得知袁军进攻大本营的消息,并不急于回救,而是奋力击溃乌巢袁军,并将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食烧了个精光。

攻打曹军大营的袁军遭到曹军的顽强抵抗,苦战无功,袁军上下人

心惶惶。这时从乌巢回师官渡的曹操从背后向袁军发起全面攻击,消灭袁军主力 7 万多人。张■恨袁绍虚伪奸诈,听信谗言,断定袁绍成不了大事,就和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操。袁绍连吃败仗,粮草被烧,谋士离叛, 将领投降,他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 800 骑兵仓惶北逃。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逃回邺城后,积郁成疾,发病而死。至此,力量对比发生了大变化,曹操具备了统一北方的能力。

曹操继续采取军事行动,消灭袁氏的残余势力。在打败袁绍之子袁尚、袁谭之后,又发兵远征乌桓。乌桓轻敌,防备不善,被曹军出奇制胜,打得大败。平定乌桓,标志着曹操统一北方事业的完成。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争雄的时候,孙氏父子逐渐占据长江下游地区,建立政权,势力不断壮大。孙氏政权是由孙策打下基础,在孙权手中巩固的。

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孙坚本来是袁术的部下。有一次孙坚替袁术去攻打荆州,被荆州刺史刘表的部将黄祖射死在岘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城外)。此时的孙策还只有 17 岁,他只好依然投靠父亲的老上司袁术。袁术见孙策英俊少年,心里十分喜欢。

就在这之后不久,扬州刺史刘繇凭借他的优势兵力来侵占孙策舅舅吴景掌管的丹阳,孙策请求袁术借给他一些兵马去讨伐刘繇,解救舅舅于危难之中。袁术心想他刘繇的所为也损害了我袁术在江东的利益,我正好利用你孙策去打击刘繇也可以逸待劳,于是就借给孙策一千人马。孙策进攻江东,一路招兵买马。在路上,他又得好友周瑜的帮助,

补充了粮草和其他物资,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他在牛渚(今安徽省当涂县)打败刘繇的部将张英,在秣陵击溃笮融,最终赶走了刘繇,既解救了舅舅吴景的危难,又乘机控制了江东的一大块地盘。为了赢得江东人民的支持,孙策立下纪律不准士兵抢劫百姓财物,不准虐待俘虏。没有十来天的工夫,队伍就壮大了两万多人。他乘胜拿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攻占会稽和另外四个郡,自命会稽太守。从此,他与袁术断绝关系,开始称霸江东。

然而,孙策并不满足于占有江东的六郡,还想要渡江与曹操争夺地盘。孙策的心思被吴郡太守许贡看了出来,他暗中派人前去给曹操通风报信。谁知送信人渡江的时候被孙策的士兵查了出来。孙策知道后设法将许贡骗来并将其杀掉。许贡的家属和奴仆躲避迫害,逃亡在外,并决心为许贡报仇。

不久,孙策外出打猎,他带领一些士兵来到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 郊外。一只野鹿从他的面前跑过,他立即驱马追逐。当他追到树林深处时,见到有三个持枪握弓的人等在那里。没等孙策开口,其中一个人已举枪向他刺来。孙策立马挥剑抵挡,将其砍倒,可是另一个人趁孙策不备,一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颊。那人还喊道:“我们是为主人许贡报仇的!”这时,孙策的部下赶来,杀死了刺客,再看孙策已是满面流血,受了重伤。部下们急忙护送孙策返回会稽养伤。

谁知刺客的箭头涂有毒药,孙策的伤势越来越重。他自知是活不成了,就把弟弟孙权、长史张昭叫到身边,托咐后事。孙策对弟弟说:“我死了以后,江东的局面就由你支撑了。你要牢记父兄创业的艰难,要依靠张昭、周瑜,要多用有才识的人,要不畏强暴,要坚决捍卫江东河山。”

说完,将印绶挂在孙权的脖子上。接着,孙策又对张昭说:“如今天下大乱,我们江东人才很多,依仗长江天险,抵抗强暴,进而争霸天下, 是大有可为的。请你一定尽力辅佐我的弟弟呀!”说完也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死时仅仅 26 岁。

从此,年仅 19 岁的孙权,在张昭的协助下开始掌管军政大权。几天以后,从巴丘回到吴郡的周瑜也来辅佐孙权。孙权虽然年轻,却深知取得人心和招纳贤才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张昭和周瑜的共同支持下,他团结了文臣武将,稳定了形势,另外还注意团结江东本地的或是北方来的士大夫,多方“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只要愿意跟随他,他都欢迎, 加以重用。周瑜很欣赏孙权的爱才思想,就推荐好友鲁肃辅佐孙权。孙权非常高兴自己身边又多了一位出谋划策的帮手。

当时江东的政局还不稳固,许多人对孙权持观望态度,有人怀疑他的统治能否长久,更有甚者,庐江太守李术竟然公开起来反叛。在这紧要关头,孙权迅速采取军事行动,一举消灭李术,将其部下三万余人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大家见孙权如此有魄力,有胆略,打心眼里佩服他,甘愿服从他的指挥,江东的局势日渐稳定下来了。

建安七年(公元 202 年),曹操派遣使者到江东,要孙权送一个儿子去许昌充做人质,表示两家和好。孙权召集文臣武将商议此事,谋士张昭是文官,害怕打仗,他说:“我们如果不送人去,曹操就会借口发兵来打江东。一旦众兵压境,局势就危险了。”周瑜反对这种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意见,他说:“如果我们送去人质,那么我们也就成了曹操的附庸,必然要受他的控制,听他的指挥。我们称霸江东的大业也就要断送了。而今我们江东六郡,物产丰富,兵精粮多,齐心协力, 不畏强敌,有什么道理要给曹操送人质去呢?”孙权赞同周瑜的看法, 不能屈服于曹操的威胁,坚决拒绝了曹操的要求。在众多文臣武将的齐心辅佐下,孙权专心处理政事,努力加强军事力量。这样,由孙策开创的称霸江东的事业,在孙权的手里逐步得到了巩固。

原来投靠袁绍的刘备,在官渡之战以后,带着张飞和从曹操那里逃出来的关羽,又投靠了荆州牧刘表。刘表对刘备很客气,派给了他一些兵马,可又对他怀有戒心,于是,叫他屯驻在偏僻的新野县城。

算来刘备起事也有 20 多个年头,虽然他一直是寄人篱下,可是名声却不小,只是在他的身边缺少能为他出谋划策,指挥千军万马的人才。就在他屯驻新野以后,仍有不少的人来投奔他,他也在到处寻访人才。一位叫做徐庶的谋士来到新野对刘备说:“有位人称卧龙的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将军是否愿意见他一面?”刘备一听当然高兴,连忙说: “请您把他带来见我吧!”徐庶摆手说到:“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以随随便便地叫他来的,您应该恭恭敬敬地亲自去请他来才是”。刘备一听言之有理,决定亲自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他年纪很小就死了父母,后随叔父到荆州避难。17 岁那年,他的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北)的卧龙岗盖了几间茅草房,住了下来。在他种地之余的时间里,经常和一些朋友研读史书,讨论学问,纵论天下大事。诸葛亮胸怀大志,经常把自己比做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管仲曾经辅佐齐恒公成就霸业,乐毅也曾为燕昭王打败强大的齐国立下

奇功。了解诸葛亮的人,都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就像是卧在地上、正欲腾空而起的龙,又因为他住在卧龙岗,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张飞三人一道带着重礼来到了隆中。这里山峦起伏, 林木葱郁,风景煞是美丽。其中的一座山蜿蜒曲折,恰似一条静卧的苍龙。刘备三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山脚下,只见几间茅草房掩映在一片苍松翠竹之中。刘备对关羽、张飞说到:“这里大概就是卧龙岗了。” 说着三个人下了马。刘备上前敲门,一个小童出来问道:“请问三位找谁呀?”刘备很和气地说:“请告诉卧龙先生,刘备前来拜见!”小童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此时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去了。”刘备又问:“你知道先生到那里去了吗?”小童答:“不知道。也许是找朋友一起去读书了。”张飞见刘备还要再问,有些不耐烦地说:“既然他不在家,我们就回去吧!”关羽也在一边说:“我们先回去,择日派人打听好了再来。”刘备只好对小童说:“先生回来,请你告诉他说,我刘备来拜访了。”说完,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得知诸葛亮已经回到家里,又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求教。那天天气很冷,刚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雪。张飞有些忍不住, 想要返回。此时刘备心想冒着大风雪去请先生,正表明我刘备的一片诚心呀,可不能知难而返呀。他们三人好不容易才到了卧龙岗,谁知一打听先生已在前一天和几位朋友出门了,又扑了一个空。

又过了数日,刘备选了一个好日子,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羽、张飞这次也有些不想去了。刘备亲切的说:“你们知道周文王访贤遇姜尚的故事吧?文王是那样的敬重姜尚,使得姜尚一心辅佐文王和武王, 君臣合济,上下一心,才完成了灭殷的大计。咱们应该效法古人才是呀。” 说完带着关羽、张飞又出发了。

刘备三人来到卧龙岗,小童告知先生还在草堂上睡觉不可打搅。刘备叫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却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前的台阶下等候。过了好大一会儿,诸葛亮才醒来。小童禀报说:“刘备已经来了一会儿了。”诸葛亮这才将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迎进屋里,开始谈论天下大事来。

刘备说:“当今汉室衰微,奸臣得势。我刘备不自量力,想出来安邦定国。无奈我智谋短浅,能力绵薄,时至今日尚无所成。请先生多予指教,我应当如何去做才能取得成功呢?”

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就对当时的形势作了一番分析,并为刘备策划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他说:“当今国家群雄并立,势力大者跨州连郡的多得不可胜数。曹操与袁绍比,名望低,兵力弱,可他却打败了袁绍,说明其足智多谋。如今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而令诸侯, 眼下不能和他争高下。至于孙权,他据有长江天险,老百姓归附他,有才能的人又肯为他效力,因此对他只能联合。荆州地势险要,是个用兵的地方,可是荆州的主将刘表守不住这个地方,这是老天愿将这个地方送给将军,将军应取而代之。益州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将军如能先占荆州,再取益州,励精图治,充实国力,联合孙权,结好西南各民族,然后等待时机,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定能获得成功。”

刘备连连点头称是,他对诸葛亮说:“先生的一番话,说得十分透彻。我希望先生能够出来,帮我进一步策划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诸葛亮见刘备十分诚恳便说道:“既然将军如此看得起我,我愿竭尽微薄之力为将军效劳。”刘备见诸葛亮答应请求,十分高兴,他请诸葛亮尽快出山,共图大业。第二天,诸葛亮便告别亲友,与刘备等人一起到了新野。从此以后,诸葛亮用其全部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直取荆州,此时,盘踞荆州的刘表刚刚死去,次子刘琮继承了他的位置。曹军进攻声势浩大, 刘琮听到消息早已吓破了胆,暗地里向曹操投降。受刘表派遣驻守新野、樊城一带的刘备见曹操大军迫近,想要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向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退却。曹操深知江陵是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地,生怕刘备占领江陵,就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日夜兼程追赶刘备。没几天工夫,曹操在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把刘备打得大败,夺取了江陵。刘备抄小路逃到了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在那里与刘表的长子刘琦相遇,二人兵力合在一起约两万人。

曹操的南下,使得江东的孙权也感到很紧张,鲁肃受孙权的指派到刘备那里去察看动静。鲁肃劝说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刘备欣然同意鲁肃的主张,带领军队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城县北)。曹操收降了刘琮的军队八万多人,队伍壮大到 20 多万,他率领兵马沿江东下,直逼夏口。诸葛亮见到形势危险就对刘备说:“形势已经很危急,让我去孙权那里求救吧!”刘备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会见孙权。

到了柴桑见到孙权,诸葛亮觉得孙权对抗击曹操还有些犹豫不决, 他对孙权说:“曹操占领荆州,威震四海,现又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孙将军要想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跟他断决关系;如果没有这份胆量, 何不按兵束甲,趁早投降,向曹操称臣呢?”孙权一听这话,便反问说: “刘豫州(刘备当过豫州刺吏,古人不称名而称官衔表示尊敬)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马上回答说:“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读书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归大海一样,眼前遇到一点困难,岂能屈居人下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激动不已,猛地站起来说:“我怎么能让江东大地和 10 万人马受人家的控制呢?我孙权主意已定。可是,刘豫州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抗得了曹操呢?”诸葛亮接着说:“刘豫州尚有精兵二万人马。虽然曹操人马不少,但是经过长途跋涉,早已人困马乏。再加上曹军多半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又不惯于打水仗。如此说来,只要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并肩作战,一定能够将曹操打败。”孙权觉得诸葛亮的分析很有道理,更坚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写信威胁孙权,说他的 80 万大军正欲计伐江东,誓与孙权一见高低。孙权见状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讨抗击曹操的方法。

会上,孙权拿出曹操的信给大家看,许多人大惊失色。长史张昭说: “我们可以凭借着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了荆州,收了刘表的水军和几千条战舰,沿江水陆俱下。如今他已经占有长江北岸的险要地方,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抗击他呢?照我看,我们不如与他讲和,表示欢迎好了!”孙权听到这类投降的言论,心里很不高兴,站起来走出

了会场。鲁肃赶紧跟在后面也来到了屋檐下,他对孙权说:“您可千万不能听张昭的那些泄气话。我看您还是应该把周瑜召回来。请他一起来决定大计。”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意见,宣布暂时休会,待周瑜回来再行商议。

此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接到孙权召见他的消息后,立即动身回到柴桑。听了文臣武将的意见后,周瑜对孙权说:“如今将军割据江东,地域宽广,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应当横行天下,怎能向曹操称臣呢?”然后周瑜又分析说:“其实曹军最多不过 20 万人马,现在正值地冻天寒之时,他们的军马缺少草料。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 必然生病。这些都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依我看这正是我们打败曹操的最好时机。请将军派给我几万精兵,开赴夏口,击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的话,精神大振,拔出佩刀,一刀就砍下案桌的一角,对在场的人说道: “谁要是再说投降曹操,就像这张桌子一样。”接着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命他们带三万兵马与刘备的水军协同作战。孙刘联军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士兵水土不服,接二连三地得起病来,多数士兵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很多人晕船,恶心呕吐,失去了战斗能力。看到此种情景曹操很是着急。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用铁链把战船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造成“连环船”,就会四平八稳。曹操听后,急忙命令工匠连夜赶造。连环船造成了,人在船上走,就像走在陆地上一样, 感觉稳当多了。

统率孙刘联军的周瑜,得到曹操使用连环船的消息,就与大家商量对策。部将黄盖说:“连环船倒是四平八稳了,但是它有弱点,最怕火攻。”周瑜说:“对!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是很危险的事。这需要有人去诈降,接近他们,相机放火才能成功。”黄盖接着说:“就让我去吧!就是粉身碎骨,我也要设法火烧曹营。”

几天后,曹操收到黄盖想要投降的密信,这一下,曹操认为自己处于绝对优势,同时心想孙权的处境已十分困难,江东覆亡的命运已是迟早之事,孙氏政权内部的分化是极有可能的。经过分析他对黄盖的诈降信以为真,随即约定了黄盖来投降的日期和暗号。

约定的日子到了。天就要黑的时候,有士兵前来报告:“有十条插着青龙的小船向北岸驶来。”曹操高兴地说:“这是黄盖前来投降。黄盖一来,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他哪里知道,黄盖的船上装满干草,里面浸上油液,外面用布幕裹好,每艘大船的后面拴上机动灵活,便于攻战的小艇——走舸。大船在前,小艇在后,向北岸急驶而去。快到曹军水寨时,黄盖命士兵举火,并齐声高喊:“黄盖来投降了!”曹军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了,纷纷走出船舱探望,没有任何防备。很快,黄盖的船只靠近了水寨。起初曹操也很得意,后来看快船急速开来,觉得事情不妙,但已经太晚了。黄盖命令十艘大船的士兵同时发火,冲向曹军水寨,然后跳上小艇退走。这时正刮着猛烈的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顷刻之间,曹军战船燃烧起来。曹操下令解开铁索。无奈火势太猛, 水寨很快淹没在熊熊的大火之中。接着,烈火又烧到岸上曹军营寨,曹营大乱,孙刘联军乘机发动猛攻。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

追击,曹操带领残兵败将,由陆路狼狈逃走,最后回到许昌,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南进军了。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曹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个著名战例。

后来,曹操在北方建立魏国,孙权在江东建立吴国,刘备则在四川建立蜀国,三分了天下。三国各自图强,发展经济,开发边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大大加强,为中国的历史谱写了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