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显得十分特别。虽然这一段历史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之中,但是其历史发展并没有因之停滞不前,而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就军事而言,涌现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得以产生的母腹——战争也连绵不断,其中淝水之战就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东汉之后的神州大地,战乱纷纭。先有魏曹、吴孙、蜀刘三雄鼎立, 逐鹿中原,却不意鹿死他手,被司马家族乘隙一击,三雄皆溃。以至天下成了一统,号为西晋。然此后晋主昏愦,政治腐败,“贾后”、“八王”两次大乱,倾城倾国,境内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终于在公元 316 年,轰然崩溃,天下又陷于分崩离析。在南方,西晋贵族匆匆拾起酉晋遗骸,于公元 317 年拥立司马睿为帝,立都建康,偏安江东,史称东晋。西、东两晋衣钵相承,均实行门阀专政。新建的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南北豪族争权夺利,政治极不安定。而北方则从此陷入绵绵内战,“五胡十六国”互不相让,各族之间纷争不断,战火烽烟,弥散于大漠荒原。前秦王朝正是在这混战的狭缝中生存、壮大,东征西讨,几经碾转,灭前燕、工河西,浴血苦战,最终以武力征服北方诸国,再归一统。于是南晋北秦,遥相对峙,而锦绣神州,人丰物华,秦君、晋主皆垂涎而待。两虎相斗,势在必然。强秦雄师百万在握,兵强马壮,急于一统天下, 建功立业。弱晋毫不松懈,将相一心,严阵以待。终于在公元 383 年, 秦百万铁骑悍然南下,掀开了世纪大战——淝水之战的序幕。

西晋虽然实现了短期统一,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特别是“八王之乱”严重地削弱了其统治力量,再加上北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冲击,西晋很快地走上了毁灭之路。公元 304 年(永兴元年),匈奴族

贵族刘渊自称汉王,开始起兵进攻西晋,到公元 316 年(建兴四年),刘曜攻下长安,俘虏了西晋的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西晋灭亡了。自刘渊称汉王后,北边的各少数民族像潮水一般涌进中原,他们先

后在中原大地建立了 16 个政权,由氏族建立的前秦就是其中之一。

氏族符氏,世世代代为部落小帅,居住在洛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到苻洪为首领时,借西晋倾覆“戎晋”归附的有利形势,形成一个大的军事集团,最先投奔赵刘曜帐下,后又降于后赵石勒。石虎(石勒子)当政时奉命东迁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寄人篱下,辗转奔徙, 但势力逐渐强大,聚众十余万。后因与后赵有隙,苻洪被石虎旧将麻秋毒死,子苻健代统其众。苻健利用中原地区“民心思晋”,打起“晋征西大将军”旗号,率众西归,入主长安。于公元 352 年,立都称帝。国号秦,史称前秦。苻健致力国政,开关通商,国势渐盛。及苻健死,子苻生即位,残暴荒淫,不理政事。公元 357 年,苻健弟符雄之子苻坚杀死苻生,自立为王。

符坚执政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整顿吏治。他重用汉人王猛,接受其建议,全面发展国家实力。王猛,北海剧县(山东寿光)人,少贫贱,贩畚为业,博学多才艺。荷坚即位后,用他做中书侍郎,后任始平令。始平是随苻健入关的氏族贵族集居地,豪强、显贵十分猖獗。王猛到始平,抑挫豪强,鞭杀恶吏,很有一番作为。但氏族贵族却对他恨之

入骨。氏族豪强樊世因有大功于苻氏,骄傲专横,扬言不杀王猛就不活在世上。王猛报告苻坚,苻坚最后把樊世杀掉了。苻健妻弟强德残害百姓,王猛捕而杀之,接着在数十天之内又杀氏族不法豪强 20 多人。苻坚、王猛经过打击氏族豪强中的顽固保守势力,才使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以推行。

思想上,苻坚禁止老庄玄学和图谶神学,广立学校,提倡儒学,调郡国精通儒学的人充任学官,令公卿、贵族、将佐子弟,以及宿卫战士、宫中后妃入学受业。苻坚亲自每月一临太学,主持考问学生经义,提拔成绩优异者为官。

政治上,苻坚除重用王猛和太原薛等参掌机要外,还下令恢复魏晋时实行的士籍制度,以维护士族地主特权,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对于其他各族上层分子也采取笼络政策,并通过他们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

经济上,苻坚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经常派遣官吏巡郡国,劝课农桑。又开放山林川泽,允许老百姓去打鱼捕猎。针对关中地区雨水很少, 经常干旱的情况,他又下令在此一地区推广汉代的区种法,同时又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注意发展交通事业。长安通往各州的大道整修一新,路边都栽上杨柳、槐树,二十里设一亭,四十里设一驿,方便行旅和驿使。

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前秦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显著发展,实力大增的局面。这为它统一北方提供了条件。公元 370 年,派王猛出兵灭掉实力强大的前燕,次年灭掉仇池氏杨氏。第三年对东晋用兵,攻下梁州、益州,西南的夷邛、夜郎等小国急忙归附旌下。公元 376 年,灭掉前凉张氏,就在这一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之机,进兵灭伐,东征西讨,战无不胜,中原大地,悉归前秦治下,疆域空前辽阔,“东极沧海, 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西域、东海凡六十二国皆遣使进贡, 拱手称臣。此时的大秦王朝,真可谓红极一时,欣欣向荣。“关陇清晏, 百姓丰乐,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苻坚统一北方后,就准备南下进攻东晋,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 公元 382 年 10 月的一个清晨,古都长安,雾很大,灰茫茫一片,整

个城市仿佛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醒来,显得很静。突然,皇宫里景阳大钟“铛、铛”地轰响起来,绵长悠扬,该上朝了。

这时,前秦王朝的正殿上,众多的文武大臣依官品高低的先后次序鱼贯而入,像往常一样纷纷上前参拜皇帝。苻坚,这位前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正端坐于龙榻之上,矜持地注视着他这一班正在朝他跪拜的文武大臣。庭院前面,香雾缭绕,显得肃穆、高贵而神秘。

“众位爱卿,”苻坚浑厚的声音在略显空旷的朝堂中回荡:“联承继大业二十有五载,蒙众卿戮力同心,统定北方。今天下太平,国强民富,然东南建康未曾征服。朕顺承天命,势在统定天下。朕不敢苟安于此而不图建大同之业,每思及桓温贼寇对朕大秦王朝的屡次骚扰,朕就切齿痛肤,立誓攻下江东。今朕拥有百万劲卒,文武如林,倘杀将过去, 必将摧毁东晋,建起千秋不世之业。众位爱卿,不知意下如何?”说完后,自信的脸上泛起踌躇满志的微笑,探询的目光中含着不可置否的坚定。仿佛东晋业已在其铁骑之下,而自己已俨然为天下一统之最高君主

了。

“陛下英明”,秘书监朱彤率先出班奏道:“倘我大秦百万之众南进建康,必然兵不血刃,有征无战,司马曜(东晋孝武帝)定会率文武百官,渡江俯首称臣。”苻坚点头微笑,对他的回答十分满意。“陛下,” 尚书左仆射权翼出列跪奏:“东晋君臣和睦,上下同心,且有谢安、恒冲等江表伟才,今晋虽衰微,却无大难,以臣观之,晋不可图,请陛下明鉴。”“嗯?”苻坚龙颜失悦,“难道朕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不敌小小东晋?”“陛下,”太子左卫率石越亦奏道:“东晋秉承天命,镇据江东,民心所向,如果对它讨伐,必然遭到上天的惩罚,且东晋凭据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昔日曹操以 80 万众临江对峙,东吴仅两三万卒抗之,使大败而归,以微臣之见,不宜讨伐,请陛下三思。”“请陛下三思!”这时,文臣武将呼拉拉跪了一大片,请求苻坚先定国抚民,不要忙着讨伐东晋。苻坚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心中烦闷,便叫散朝, 只留下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商量事宜。

苻坚对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颇为器重,多次命他率兵出征,而且苻融是一个文武全才,在政治上对苻坚帮助不少,这次南征的重大决策也须与其一起策划。

苻融对苻坚逐渐滋生的骄傲情绪有所察觉,因此,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秦王朝貌似强大的外表下面掩藏着很大的危险。自从宰相王猛死后,秦朝的法制日益颓废,苻坚也开始营造宫室,沉醉于金银宝器、虚华奢侈。更为危险的是,秦朝的基石仅仅是不同民族的简单混和物,且其中有与氏族有相当大的矛盾的鲜卑族、羯族、汉族,虽然实行民族融合的政策,可是各族间紧密联系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其间隙也绝不会蓦然消失。想到这儿,他又不禁想起王猛临死时对他和苻坚所说的话: “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死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是啊,国内尚未安定,怎么能这样仓促的发起征讨呢?

当苻坚问及苻融的看法时,苻融说:“陛下,臣以为晋万不可伐。今晋主英明,朝臣各司其职,士气高涨。而我朝十年来连年征战,兵疲将乏,厌倦战争,对此百姓有所不安,期望天下太平,休养生息。如此时伐晋,必致内外不宁,变乱又生啊。群臣所言晋不可伐,皆忠良之言, 愿陛下听之。”苻融见他仍然无动于衷,哀及王朝的前途,不禁泪下: “陛下,难道你忘了王猛临死前说的话吗?”苻坚怔了怔,王猛语重心长的形象和“勿以晋为图”清晰地现在他的脑中。但此时的苻坚,已完全被胜利的花环所迷惑,而听不进任何话了。“陛下,今鲜卑、羌人、羯人皆住于长安附近,对我耽耽以视,大军一旦东下,关中虚弱;后果不堪设想啊。”太子苻宏也在一边劝说苻坚放弃攻晋的打算。但苻坚都不以为然地摇头,说:“你们都去吧。”苻融知道他无法打动苻坚,只得怅然离去。

回到内宫,皇后张夫人及小儿苻诜迎上前来,见苻坚面带愠色,问及缘故,苻坚说朝上之事。张夫人听后,略为忧虑地说:“妾以为众臣所言极是,今天下大乱甫定,未及安民而连年征战,实为不妥,愿陛下慎之。”听了她的话,苻坚更不高兴了:“军旅事宜,妇人不当干预。” 苻诜亦从旁劝父王,苻坚说:“天下大事,孺子安知!”一点也听不进

去。

由于反对南伐东晋的文武大员不少,一连数日,苻坚都十分烦燥。后来,苻坚又召来鲜卑降将慕容垂及姚苌商量南下进攻东晋是否可行的问题。他们二人都知道苻坚的心思,于是便奉承他说:“前秦现在已把广大的北方统一了,而东晋却在南方日益衰败下去,小不敌大,弱不御强,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陛下您应该作出英明决策,大举南下消灭东晋,建立万世不朽之功。”这正中苻坚下怀。

因此,苻坚决定不顾群臣的反对及国内实际情况,在攻占晋梁、益二州及襄阳之后,苻坚伐晋之决心更大了,最后在公元 383 年 7 月,苻

坚发布征召令,规定百姓中青壮年每 10 个人中抽一个人去当兵。贵族世家,凡年届二十有武艺者,授为“羽林郎”(禁卫军官),随军出征, 各州公私马匹,一律调作军马。于是,他凑齐步兵 67 万、骑兵 27 万,

羽林军三万,号为百万大军。公元 383 年 3 月 26 日,苻坚任命阳平公苻

融为前锋都督,指挥幕容垂、梁成率步骑 25 万先行;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带领蜀军东下,他自率领中军大队,随后而行。这样,秦朝大军,浩浩荡荡,直指东晋。望着他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雄师, 苻坚在马背上得意地想:“朕这百万大军,即使把马鞭丢入长江,也能够阻断其流。晋朝哪儿还有什么天险可凭借呢?”

苻坚一声令下,百万秦军分几路倾巢而出,直扑东晋,声势十分浩大,前后绵延千里。当苻坚前部抵达项城时,凉州的军队才到达咸阳。同时,前秦的军队又从上游四川顺流而下,幽州和冀州的军队也开始进驻彭城。前秦军队,水陆并进,东西万里,蔚为壮观,滔滔黄河之上, 从石门到汝颍,千帆点点,川流不息。苻融率领先头部队,大约 25 万人马,摇旗擂鼓直捣东晋淮南军事重镇——寿阳。

东南千里大地,霎时燃起万股烽烟。秦军百万压境的消息传到建康后,满朝文武大为紧张,急忙商讨对策。

东晋王朝,是在西晋败亡之后,江东世家大族和从北方逃到南方的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共同拥戴原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草草建立起来的。然而,从东晋王朝建立的开始,统治阶级内部就矛盾重重, 尤其是南方和北方世家大族的矛盾,更是难以协调,司马睿为巩固自身的利益,对江南世家先实行笼络政策,不能奏效,转而实行分而化之的政策,逐渐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尽管如此,江南大户仍有相当大的实力, 矛盾仍然存在。因此,开始的东晋王朝统治显得倾危不安。在对待北方和苻秦治下的中原大地,东晋统治阶级从来没有打算过收复失地,统一九州,只图苟安江东,保得一席之地。这一立场不但使东晋坐失许多收复失地的机会,甚至阻扰着中原人民要求北伐的正义战争,第一位起兵北伐者当推范阳祖逖。“闻鸡起舞”的祖逖希望获得朝廷支持,但司马睿却态度漠然。祖逖自己招兵买马,因为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他逐渐打开局面,收复黄河以南失地,威震中原。正当他积蓄力量,准备渡过黄河时,却被征召回军,以平衡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他忧愤交加, 不久即郁郁病死。祖逖之后,又有庚亮兄弟、桓温等先后进行过几次北伐战争,并都取得一定的胜利。甚至在公元 354 年,恒温以步骑 4 万, 直捣襄阳,进攻关中,连败当时秦王苻健的军队,长驱直入,攻至霸上, 与长安仅以区区灞水隔河相望。可是最后,这些战争都失败了,为什么

呢?正如前燕谋臣申胤所料:“晋室衰微,朝臣未必一心,故当温(桓温)得志时,众臣反感,必将千般阻扰,以坏其事。”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内部权利之争,使几次北伐失败成为必然结果。

公元 373 年,权臣桓温死后,谢安当宰相。谢安善观全局,颇有才智。他清楚地知道朝廷内部的矛盾,决心予以调和,当时东晋内部主要有两派,各有实力,分别拥兵荆州、扬州。要平衡二者关系,没有一支中间力量是绝对不行的,恰逢北方连年征战,大批农民流落南下。于是, 谢安趁机从中征募士兵,组建军队,由其弟之长子谢玄负责训练,号称“北府兵”。北府兵英勇善战,出令必行,以一当十,所有征伐,一战一胜,十分厉害,因此有力地牵制着荆、扬势力,使之不再妄动,因而调整了内部的矛盾关系,国家逐渐兴盛,百姓和乐,将相同心,政权相对稳定,远非昔日东晋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南北的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十分不满,尤其是北方汉人,背井离乡来到南方,十分希望东晋这个汉族政权能为他们伸张正义,举兵北伐,恢复他们以往的安乐生活,因此十分支持北伐;而世家大族出于自身的小利益考虑,唯恐“胡马东渡”危及他们在江南的既得利益,故也想御敌于千里之外。整个东晋所表现出的主流都在于一种抗击北方的蓬勃士气,民族矛盾居于所有矛盾之首。

所以,当秦军进攻的消息传来之后,广大人民踊跃响应,要求积极抵抗,出兵北上。朝廷内部虽有部分官员被秦军气势吓倒,主张投降, 但在谢安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只得放弃这意图,于是朝廷作出了抗秦的决定,并立即开始筹划出兵。

公元 383 年 9 月,晋孝武帝任命谢安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其子谢

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谢安子),桓伊等率领 8 万,沿淮河

西上,抵抗秦军,又令将军胡彬,率领水军 5000 人,增援被秦军围困的寿阳重镇。谢安坐镇建康指挥整个战争的全局。

将军恒冲向谢安建议道:“倘全军出动,恐后方空虚,宜留精兵三千,镇守建康。”谢安笑道:“不必了。此正当国家危急之秋,将士效命之际。千日所练,在此一搏。你尽管出征,不必挂念后方。”

出征的前日,谢玄拜访谢安于府上,欲问谢安对征战的谋略。毕竟, 秦有百万大军,国强民富,东晋将士虽有拼死决心,如无良策,亦必定失败。谢玄心中因此有些紧张,拜过之后,尚未说明来意,谢安便叫备车出游。9 月江南之秋,风高气爽,十分惬意。车上谢安笑语谢玄,大谈江南美景,秋水长天,对征战只字不提。至安别墅,置棋于庭院之间, 尽赏奕趣。谢玄不知所以,索性尽心而玩。游至深夜,谢安方才送谢玄回家。出门之后,谢玄见浩然星空,苍茫大地,顿然醒悟。只觉天开地阔,豪气满胸。

第二天清晨,东晋 8 万北府兵即挥戈北上,开赴前线。北府兵大都是随祖父流亡南下的北方农民,有的甚至是冲破少数民族统治者所设置的层层封锁之后辗转来到东晋的。他们热爱汉族政权,渴望收复失地重返家园。他们经过 7 年的严格训练与征战,勇于为国捐躯,因此北府兵的战斗力十分强。

前秦百万兵士,情绪远非苻坚那般激昂,就苻氏以之起家的氏族士兵而言,因跟随作战多年,未得休息,疲惫不堪,心中对继续打仗早有

怨言,且如今本已拥有北方肥沃草原,都想回家振兴家园,安乐度日, 很少有人愿意继续南进,并吞东晋,厌战情绪很高。而那些所谓“良家子弟”组成的羽林军,早先听说南进,只想江南秀美肥沃,富甲天下, 都想大捞一把,掠得财富,因而积极支持。可是一听打仗,他们又怕得要死,生怕在不虞之间,小命殒散,赔了夫人又折兵,因而躲避打仗, 只在平时作作样子。且秦的百万之师,氏族士兵仅占少数,十之八九是汉族士兵和其他少数民族士兵,他们被迫征发而来,根本不愿作战,更谈不上什么战斗意志。其他少数民族同氏族积怨颇深,他们在看着氏族日渐强大的同时,也忌妒地希望他们溃亡下去,哪儿还想真正替他们卖命打江山呢?汉族士兵更不待言。有强大凝聚力的汉人身在秦营心在晋,常思及江南故土和外族治下的中原大地,“人心思晋”,都希望晋能一统天下,谁也不愿与汉族士兵对打,因而常对秦的命令阳奉阴违。所以,整个百万大军,实则为一盘散沙。且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只有先头部队 30 万人。总之,外强中干的秦军面临着严重的内部危机。

正当赶赴寿阳的东晋北府兵还在行军路上时,苻融指挥的 25 万前秦军凭借优势兵力,一鼓作气地攻下了寿阳,东晋守城将领徐元喜以及安丰太守王丰都被前秦俘虏。同时,慕容垂率兵攻入郧城,与东线苻融遥相呼应,牵制晋军力量。这时的形势对东晋来说十分严峻。

晋军这时昼夜兼程,不敢稍作休息。率水军沿淮河而上增援寿阳的胡彬听到寿阳陷落的消息后,不再进军,退守硖石。硖石位置险峻,是屏障淮南的重要据点。苻融得到消息后,为消灭之,便采用分割歼灭的方法,命梁成率士卒 5 万,东南而进,屯于洛涧,筑壕结栅,切断淮水水道,使胡彬水军无法东撤,同时也巩固了寿阳的东面防务。从陆路而来的谢玄主力害怕梁成的军队,到达距洛涧 25 里之地即停止前进,安营扎寨,亦不敢轻易进攻。

胡彬固守硖石,粮草不继,很快就要吃光。于是派人报告谢石,不料送信的士兵被秦军俘获,押送到苻融面前,泄露了军机。苻融得知, 非常高兴,赶紧派人到项城对还同大军在一起的苻坚报告,说:“晋军人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苻坚听到这个情况,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率领轻骑八千,急忙赶到寿阳。

这时,苻坚在军事上犯了轻敌的思想。苻坚到寿阳后,对军队部署甚为满意,认为晋军已毫无斗志,只能束手待毙。为了不动干戈而胜, 他便派东晋降将朱序到晋营说降谢石。朱序本是东晋襄阳守将,襄阳失陷后被活捉,降于苻坚。朱序不忘故国,见到谢石后,便把前秦的虚实都告诉了谢石。他说:“我虽投降了前秦,但心仍在东晋,日夜思归。今观秦军,确实势大,若百万之众全部抵达,实难与之匹敌。但现在其各路兵力尚未集结,应当趁机攻打,只要败了秦军前锋,则秦军必闻风丧胆,后部秦军可不战而胜。”同时,他还分析了秦内部情况,劝谢石采取果断行动。本来想以消极防御的谢石顿时振奋起来,下决心趁此机会,猛攻秦军。

首当其冲者,必是洛涧梁成军。11 月,谢玄派北府兵猛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急行赶赴洛涧,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梁成守此日久, 见晋军无动于衷,早有松懈,突然遭此袭击,顿时溃不成军。混战之中, 梁成及其弟梁云皆死,秦军四散奔逃,抢渡淮水,溺死 1.5 万余人。刘

牢之纵兵猛追,直到寿阳城下。此役之胜,一则解胡彬之围,二则大振晋军士气,为淝水决战作好了准备。谢石闻讯大喜,令水陆齐进,屯晋军于淝水东岸,与寿阳秦军隔水相望。

苻坚不意遭此败绩,心中大惊。携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一眼望去,只见晋营排列有序,旌旗飘扬,士兵布列整齐,杀声震天,心中顿觉恐慌。向北远望,只见八公山上,影影绰绰,似乎全是晋军,心绪更为不宁。其实,八公山上只有草木,并无晋军。苻坚定了定神,回头对苻融说:“晋军真是我们的劲敌啊,怎么能说他们的力量弱呢?”获得洛涧大捷后,谢石决定乘胜进攻,速战速决。谢玄便派使者前

往秦军大营,对苻坚说:“你率领军队深入东晋境内,列阵于淝水之侧, 却丝毫没有什么行动,这大概是想与东晋打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想迅速决定胜负。如果你们能够稍稍把阵地向后移一下,使我们渡过淮水,然后让我们一决高低,怎么样?”

对此建议,秦军内部再次陷入分歧,将领们大都认为:“我众敌寡, 不如使他们不能够过河进攻,这样可以争取时间让后续部队增援我们, 然后再攻东晋军队。”苻坚和荷融却认为可以同意晋军的要求,稍作后退,让晋军渡河。等到他们渡过一半时,然后再以我们的优势骑兵围而歼之。众将见无法改变苻坚的主意,遂在苻融指挥下,后队作前队开始后退。

谁知不退则已,一退就乱了方阵。刚受到洛涧战败影响的秦军士气低落,一听说撤退,以为晋军又逼上来了,心中恐慌,都想躲到阵后去。一时间,30 万大军阵势全无,前面的军队转头向后队如潮水般涌去,后队亦不知前面具体如何,只见前面慌乱的士兵拼命向后奔逃,只道是大事不好,也撒腿就跑,阵势越来越乱,再也无法控制。就在这个时候, 朱序在阵后趁乱大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正惊慌异常的秦军士兵以为真的败了,更不听指挥,拼命想冲出阵营,整个秦军乱成了一锅粥。谢玄趁此机会,指挥士兵抢渡淝水,奋勇追杀,北府兵如出海蛟龙、下山猛虎,多年怨气一喷而出,争先恐后,奋勇拼杀,秦军主帅苻融骑马上阵,企图阻止秦军盲目退却,却不防被乱军撞得人仰马翻,被后面赶上来的晋军杀死。没了主帅的秦军像倒了树的猢狲,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拼命向北逃窜。秦军自相践踏至死者不计其数。淝水西岸,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晋军一鼓作气,猛打猛追,直到寿阳城西 30 里地的青冈才收军。朱序、徐文喜等原东晋旧将也都重新返回。秦军中侥幸逃脱的士兵,惊惶失措地向北边逃去,惟恐晋兵追来,昼夜不敢停息,沿途听见风声鹤唳,以为晋兵追来,心慌意乱,加之没粮少衣,冻饿交加, 一路倒毙十之七八。百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人。在混战中,苻坚身中流矢,幸得不死,单人匹马逃回北方。

苻坚逃回北方后,由于丧失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发展起来的强大实力,国内各种矛盾也迅速爆发出来,前秦统治再也难以维持下去了。不久,强大一时的前秦王朝很快就瓦解了。

消息传到建康,宰相谢安正与友人对奕,捷报传至,呈阅谢安,谢安看后,不露声色,下棋如故,友人问何事,谢安轻描淡写地说:“小儿辈业已破贼。”但棋毕送走友人,谢安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极度喜悦, 当回到自己房间过门槛时,连自己脚上木屐的齿扣断了也没有察觉。世

族百姓,闻此捷报,皆大欢喜,举国欢腾。

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必然结果,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决定南北是否统一的一次重要战争,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当时,综合各个方面的情况看,时机和条件显然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苻坚倾全国兵力,想一举吞灭东晋,从战略上说是错误的、冒险的。苻坚对双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以及指挥上的失误,造成了晋胜秦败的结果。

淝水之战的双方都带有统一的性质,而前秦之所以失败,东晋之所以取胜,绝非偶然。首先,苻坚不顾国内隐含的民族矛盾、人民的厌战情绪等诸多实际情况及文武大臣的反对,贸然南下,败在必然,即使侥幸得胜也不能长治久安。其次,战略上,秦主张速决,在大部队尚未集结的情况下,轻敌而战,急功近利,致使大部队不战而溃,而东晋的速决战略却适合了它兵员集中,士气旺盛的特点。其三,东晋内部团结, 将相一心,又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具有强大的斗志。同时,北府兵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东晋的军事实力,这也是它取胜的一个先决条件, 苻秦王朝正是因此而遭到了惨重的一击,终于崩溃。

淝水之战结局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战后,北部中国在长达 50 多年的时间里又陷入军阀混战之中。南方则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与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同时确定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