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研究
史前文明现象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很多人加入了研究这一问题的行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难题迷雾重重,至今尚未破解。
长耳人是从哪里来的
复活节岛上的小雕像
复活节岛上最早的土著长得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岛上的毛阿依·卡瓦卡瓦小雕像却有可能使我们看到复活节岛早期居民的容貌。
毛阿依·卡瓦卡瓦是一种男性木头小雕像,只有0.3米高,雕像上的人身体消瘦,肋骨外突,腹部凹陷,长着长耳朵,留有一撮山羊胡子。
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保存着这些用光滑坚硬、闪闪发光的托洛米洛木制成的小雕像。
小雕像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它表现的是经过漫长而又艰难的海上航行后到达复活节岛的最早居民。但复活节岛人却加以反对,因为岛上的神话中说,第一批迁徙者的身体都很健壮,并且又带着足够的食品。
也有人认为,这些木雕像是些木头傀儡玩具和为死人雕刻的纪念像,雕像上人物那消瘦的面容和颈部肿大的甲状腺,表明他们患有内分泌失调的疾病,而鹰钩状鼻子、张露的牙齿和异常的脊椎骨,又表明他们曾受到某种光线的强烈照射。
岛上的其他小雕像
除掉毛阿依·卡瓦卡瓦小雕像外,岛上还有其他许多小雕像。有一个身体消瘦的女性小雕像叫毛阿依·帕阿帕阿,它酷似男性小雕像,也长着一小撮山羊胡子。此外,还有长着两个头的小雕像——毛阿依·阿利思加以及人身鸟头的坦加塔·玛努人鸟像,还有鱼、鸟等许多动物的小雕像。
这些独特的木雕像几乎岛上每个居民家中都有。很清楚,它们是受到人们崇拜的偶像。
第一个来到复活节岛的西方传教士埃仁·埃依洛说:“有时我们看到他们把小雕像举到空中,做出各种手势;同时边跳舞边唱着一些毫无意义的歌。我认为,他们并不了解这样做的真正含义,他们只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他们从父辈那儿看到的一切而已。如果你去问他们,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他们会告诉你说,这是他们的习惯。”
我们从大雕像上可以看到,岛上的早期居民有着一对长长的大耳朵。
长耳人是何时来岛上的
海尔达尔于20世纪中期曾在岛上看到过头领彼德洛·阿坦的肤色同欧洲人完全一样,他就是唯一的一个幸免于难的“长耳人”后裔。
长耳人又是什么时候来到复活节岛上的呢?传说中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们比霍多·玛多阿来得早,有的说他们是一起来的,还有的说他们比霍多·玛多阿来得晚。但不管怎样,是他们雕出了石像和阿胡。
对复活节岛的古昔往事很了解的著名旅行家基利莫齐断言,新的长耳人是同霍多·玛多阿一起来的。但另外的人却反对,说他们不是同霍多·玛多阿一起来的,而是稍后同一位名叫图乌科·依霍的首领一起来的。
当时在场的一个复活节岛妇女却对这位研究者说道:“不要相信他们,他们什么也不懂!”
那么,长耳人又是谁呢?
复活节岛人向来就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最先发现复活节岛的罗格文上将同行者别列恩斯特看到,某些岛民耳垂一直拖到肩部,还有的人耳垂上挂着特别的耳饰——白色圆饼形耳饰。与复活节岛相距数千千米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这种习俗,南美印加人的神也有长耳垂,马克萨斯群岛古代居民的耳朵也很长。
把耳垂拉长的习惯从哪儿来的呢
印度迈索尔有一座30米高的花岗岩石雕像——戈麦捷什瓦拉,它于938年完工,比复活节岛的最大雕像还要大,其耳垂一直拖到肩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耳人。
印度南部著名的水彩壁画和马哈巴利普拉罗庙宇的壁画以及浮雕上的所有人物,也都是些长耳人,长长的大耳朵上还悬挂着各种耳饰。在印度,长耳是佛的特征之一,所有的菩萨塑像都有着长长的耳朵。
在印度,不仅佛有长长的耳垂,并且诸神也是些长耳人。在离孟买不远的象岛上,有一座洞穴庙宇,印度的三大圣人——波罗吸摩、毗瑟奴和湿也都有长长的耳朵。大量的化身、佛教中的导师、圣徒和教会中的人物,甚至连凶神恶煞,也都有着长耳朵。东南亚各部族也有把耳垂拉长的习惯。很可能,波利尼西亚和复活节岛的祖先就是从印度那儿迁居来的。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而已。
复活节岛上的两个民族
古时的复活节岛上,曾有两个民族一起生活,和平相处数百年。其中一个民族肤色白皙,相貌奇特,男男女女都把耳垂穿透,坠上很重的东西,人为地将耳朵拉长垂到肩头,他们中有的人头发是红色的。这个民族被叫作长耳人。
另一个民族肤色较黑,不坠耳朵,黑发,被叫作短耳人。长耳人生气勃勃,精力充沛,居于统治地位。他们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管理者。短耳人则处于被支配地位,辛勤劳动,帮助长耳人完成各种工程。
长耳人与短耳人的战斗
据传说,长耳人计划了一个巨大的工程,要把整个复活节岛地面上的石块清除掉,使岛上全部土地都能耕种。这一工程首先在岛上最东部的波伊克高地进行。
长耳人要求短耳人把高地上所有的石块运到悬崖边缘,扔进海里。直至今天,波伊克半岛青草丛生的地面上还是一块石头也没有,而复活节岛其他的地方都覆盖着很多黑色或红色的熔岩堆和熔岩石块。由于长耳人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短耳人终日为他们搬运石头感到十分厌烦,因此决定向长耳人开战。
长耳人与短耳人起冲突的起因,还有另一种传说:当年住在奥朗戈村的一个长耳人家里,被人发现有30具吃剩下的男孩尸骨。其中有7具是一个短耳人的7个儿子。
这个短耳人知道后气疯了,一圈一圈地狂奔,直至累得躺倒在地。他的兄弟们见此情景,拿起武器,杀死了奥朗戈村的长耳人。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其他短耳人的响应,纷纷加入到追杀长耳人的行列,迫使岛上各地的长耳人都逃上了波伊克高地。
长耳人从岛上各地逃至岛的最东部,在已清除掉石块的波伊克半岛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他们在首领艾寇的指挥下,利用火山熔岩流形成的一条沟壑,修筑了一条长约3000米的壕沟,将波伊克高地与岛的其他部分隔开。他们在壕沟里填满了枝条和树干,使之成为一道长长的干柴堤。
如果下面平原上的短耳人攻打通往高地的斜坡,他们就在壕沟里放火,燃烧起一堵火墙。波伊克半岛如同一个巨大的城堡,沿海岸是近200米高的悬崖直插大海,地势极其险要。因此,长耳人感到自己十分安全,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有一个长耳人娶了位短耳人妻子,她名叫莫可平杰,同丈夫一起生活在波伊克高地上。长耳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妇女是个内奸,她与下面平原上的短耳人商定好一个暗号:短耳人只要看见她坐着在编筐子,他们就可以从她坐的地方潜入波伊克高地。
一个夜晚,短耳人的探子看见莫可平杰坐在壕沟的一头编筐子。于是,他们便从峭壁边缘她坐着的地方,一个一个悄悄地进入波伊克半岛。沿着高地的外缘,短耳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波伊克高地。
经过血腥激战,长耳人不是被杀死,就是被烧死在自己挖掘的壕沟里。只有3个长耳人跳过火沟,逃了出来。其中一个人名叫奥罗罗伊纳,另一个人名叫瓦伊,第三个人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他们逃出来后藏匿在一个洞穴里。
不幸的是,他们被短耳人发现了。其中两个人被短耳人用尖利的木桩捅死。短耳人饶了奥罗罗伊纳的命,让他作为唯一幸存的长耳人活下来。他后来与一位短耳人妇女结了婚,生儿育女,代代相传。现在,复活节岛上仍有很多他的后裔,生活在短耳人中间。不过,他们早已不再拉长耳朵了。
我还想知道
考古发掘证明,长耳人壕沟中的确燃起过熊熊烈火,但那时岛上刚刚有人居住,并且壕沟中也没有留下长耳人死后的遗骸。因此,关于长耳人被烧死在壕沟中的一切说法也就不能成立。
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
生物进化
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生物的进化无不是经历由简单至复杂、由水生至陆生、由低等至高等这样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但是这个进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的以螺旋式上升的,它的每个循环在生物史上都是一次飞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动物都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这在生物学上就叫作进化。
而今,许多动物都不复存在了,因为它们的后代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经常发生变异,适应自然条件的动物可以生存、发展,而不适于自然条件的动物则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的过程就叫作自然选择。那些被淘汰的动物的遗体在大自然环境的作用下,以石头的形式保存下来,就形成了化石。现在,化石成了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主要依据。
进化过程
地球上最初的动物都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原生动物。到距今6亿年前才出现水母、珊瑚和蠕虫等软体动物。又经过几百年的进化,海洋中才出现鱼类。
大约距今3.6亿年前,两栖动物才首次登上陆地,进而有了爬行动物。又过了约一亿年,恐龙才出现,地球上呈现出最繁荣的景象。至第三纪时,地球上的物种丰富起来,跟现代的物种差不多。到了第四纪时,原始人类出现了,他们聪明能干,不仅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还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地球的历史至少有46亿年了,而人类的历史只是其中的一小段。那么,在人类出现以前的那段时间即史前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呢?为什么曾一度称霸海洋的三叶虫会突然销声匿迹?为什么曾称霸陆地的恐龙也会突然灭绝?这都是未解之谜。
怪诞虫化石
怪诞虫与欧巴宾海蝎一样,生活于大约5.3亿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发现于加拿大,是寒武纪最著名的动物。怪诞虫属于叶足动物门,头很大,躯干背侧具有7对斜向上生长的强壮的长刺。由于其长相怪异,以至于科学家们都无法确定它们究竟哪一端是头哪一端是尾。它们长有7对脊骨,体形像虫子,身体顶部有7根带叉的触角。长有球状物的一端看起来像是头部,但没有发现眼睛和嘴巴。身体另一端长有一根长长的管子并卷曲于背部之上,可能就是嘴巴或肛门。
大陆鲨化石
大陆鲨化石最早出现在二叠纪早期,是生活于中等水深中的肉食性动物。大陆鲨的前齿形成一个螺旋,约有180多颗,每个单齿由根部上直立的三角形组成。
这个动物的牙齿和下颚是连接着的,有很多的牙齿,不断地更换牙齿。体长有3米至4.5米。
史前动物
三叶虫。三叶虫最初出现在寒武纪初期,当时居海洋的统治地位,但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灭绝。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三叶虫的样子奇特,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贝壳则有3个叶体,二叶位于纵向轴叶的每一侧,因此被称为“三叶虫”。
甲胄鱼。甲胄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至5亿多年的古生代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身体前段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形似鱼类,但没有成对的鳍,活动能力很差。
猛犸象。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至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地区外缘的冻土苔原地带。它们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全身覆盖着暗褐色的毛。
始祖鸟。生活在距今1.44亿年前。科学家从化石上看到始祖鸟有清晰的羽毛印痕,并且分为初级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它们的前肢进化成飞行的翅膀,后足有4个趾,这些特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
石爪兽。石爪兽生活在1200万年前,体形与现代马差不多,脚上有爪,形状像石块,所以叫它石爪兽。
惊现大型古生物化石
2011年11月15日,我国贵州省务川县大坪镇甘禾村鹿池头组村民田秋强在挖地基放炮时,炸开一个深约3米的大洞。
出于好奇,有两名村民用梯子下到溶洞中,只见该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深约300米,到处是晶莹剔透的石头,像牙齿,但已明显石化,白得有点像瓷器。
两村民在洞中继续寻找时,又发现一大块牙齿化石,这块化石都由成排的牙齿组成,化石长约0.2米,宽约0.1米,重约500克。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头骨一样的东西和几块已钙化的小块古生物化石。
随后,这两名村民向县文物保护中心报告了此事。11月23日上午,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判断这些化石属于大型古生物化石。考察人员还从洞里找到了几颗牙齿、腓骨和一些骨头碎片。目前,当地政府已对该溶洞进行了保护,等待上级专家对这些化石作进一步考证。
务川县是仡佬族聚居地。2004年贵州省考古专家在务川县发现了丰乐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估计遗址文化为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时期,距今1万年左右。该遗址的发现,说明在务川这片土地上古人类早有活动。
体积惊人的史前巨蚁化石
古生物学家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的“史前巨蚁”化石,其体型像蜂鸟一样大小,推断约出现在5000万年前,应在地球较为温暖时,穿越陆桥,来回于北美以及欧洲之间。
美国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次有如此完整的史前巨蚁化石出土。他们认为,这份化石来自于怀俄明州一个很有名的考古地点——绿河组。
当时他一眼就看出这个化石的不寻常之处,身长0.05米,除了体积惊人以外,也与曾在史前德国一带出没的巨蚁类似。而最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这史前巨蚁为何在大西洋的两端消失。
科学家表示,体型巨大的蚂蚁多在气候炎热的地方出没,而这史前巨蚁生活在始新世时期的初期,当时各大陆彼此间的距离较近,海平面也低,甚至可以穿越北极,从加拿大多伦多走到伦敦。
当时的北极不如今日如此寒冷,最冷的月份也不过8℃左右,此温度不至于让蚂蚁冷死,因此研究人员推断,史前巨蚁应是在这段跋涉于两大陆之间,不过研究人员仍不确定史前巨蚁起源于欧洲,还是北美。
我还想知道
邓氏鱼,有10米长,4吨重。肉食动物,却没有牙齿。它很可怕,幸亏它早就灭绝了,要是出现在海里的话会十分吓人。没有任何生物的生存与它有直接关系,有人认为它是很久以前的鲨鱼。
古怪之城未解之谜
两座古城先后被发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发源地,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4000年前,苏美尔人来到这里定居,并建设了吾珥、乌鲁克、伊里都、拉格西、尼普尔以及其他城市。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圣经》所记载的耶利哥古城被发掘出来。考古学家惊异地发现这是一座有着9000年历史的古城。此后,陆续又有其他史前城市出土。
1961年,安卡拉“英国考古学会”另一位考古学家梅拉特,在土耳其发掘到另一个远古城市,其年代为公元前6250年,就是说它有着将近9000年的历史。这个城市名为沙塔胡克。这是考古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它震惊了世界考古界。
两座古城隐藏的众多谜团
这两座有着9000年历史的古城属于新石器时代。它们的相继发现,打乱了原来的历史,推翻了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始于苏美尔人的观点。这两座远古城市遗址中出现的众多谜团,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其中沙塔胡克尤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这座城市的遗址虽然只有部分出土,但它已经成了考古资料的丰硕宝库。
沙塔胡克古城遗址地处土耳其平原中央,海拔900余米,长达470米,由于只有一部分出土,因此很难计算出原城的大小。据专家推测,这个面积宽广、人口比较稠密的城市或许会有6000人至1万人。
若与苏美尔人建造的那些占地数百亩、居民数万的城市相比,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城市相对较小。然而建筑技巧却很独特,与以前出土的古代城市几乎完全不同,其城市布局、市民交往方式、城市交通等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之谜。
沙塔胡克城奇特的建设布局
几千年来,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在城外都建有护城墙,城内建有街道,这也是最基本的城市布局。然而沙塔胡克城的面貌截然不同,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街道,只有建造在一起的一堆房子,屋屋相连。唯一的进出口是房顶上方的开口。所有的房子都是平顶的,居民全靠平台式的房顶来往。房屋都是长方形,非常适合居民的需求。
这样的城市,有史以来在全世界所在城市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古代各国典籍中也都没有这样的记载。它的基本构思完全背离了人们常见的古代城市的观念,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城市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当地缺乏石料,有人却认为是出于安全需要。因为一旦敌人来攻,居民只要把梯子拿开,敌军就难以进入。在沙塔胡克近千年的历史中,没有遭受过劫掠的痕迹,大概这种布局的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
假如是这样,这种城市布局应该很快会被其他城市效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没有任何类似的古代城市呢?这样怪异的城市究竟是哪一个民族建造的?如果是当地居民,那么这种城市布局为什么没流传下来?如果是游牧民族,那么该城为什么会存在近百年之久?
考古学家测定沙塔胡克的面积为206亩,而现已出土的仅为18亩。城市出土的起居室已有139间,考古学家鉴定其中40间为神殿或祭室。因为这些房子比别处大,与普通房屋区别很大,房内设计不同,比一般民房讲究,带有明显的祭祀意义。
从沙塔胡克城挖掘的家庭用品显示,城里的居民已开始追求生活所能带来的享受。在这里发现的无数日常用品,品质之佳和工艺之精细,可以证明这里的城市生活已带有一定程度的奢华。
从文物中看出,当时的手工业相当繁荣,他们的木器和骨雕有着相当高的水平,石器工艺也达到新石器时代的高峰。从出土饰品中可以发现,当时的手工匠人所用的原料相当广泛,有木材、绿石、燧石、水晶、碧玉等很多矿物。
我还想知道
考古学家发现,从沙塔胡克可望见火山黑桑山。黑桑山盛产曜石。这种酷似玻璃的火山石非常名贵,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起,沙塔胡克城曾与远及塞浦路斯及巴基斯坦等地有过商业来往。
底比斯神奇在哪里
古都底比斯的神奇
底比斯建城于4000多年前,至公元前1555年进入鼎盛期。公元前663年亚述人入侵,城毁。后又经希腊人、罗马人的蹂躏,再加盗贼的挖掘和掠夺,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仅剩若干搬不动的建筑物留在地上。从残存的柱、廊、碑、墙基和墓室,也可以看出底比斯显赫的历史。
底比斯是古代埃及帝国的中王朝和新王朝的国都,历代帝王辛勤经营了1000多年。城跨尼罗河两岸,东岸是“生者的乐园”,是法老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号称“百门之城”,拥有100座城门,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
城内布满豪华的王宫、阴森的神庙、大臣和奴隶主的府第、外国使节的宾馆、手工作坊、监狱、兵营、奴隶住的地洞、茅舍等。西岸是太阳沉落的地方,“死者的天堂”,历代帝王及其亲属、大臣葬于斯,营建了连绵不绝的陵墓群,号称“国王谷”。
古城底比斯历史演变
底比斯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至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大概看到了阿蒙神庙祭司们不断增加的财富所构成的威胁,决定推行宗教改革,底比斯从此衰落了20来年。第二十一王朝以后,随着底比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不断加剧,加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带的“海上民族”的不断入侵,新王国日益衰落;底比斯开始降临厄运。
公元前663年左右,入侵埃及的亚述军队再次火烧、洗劫了底比斯。公元前27年,一场地震又使底比斯城里仅存的一些纪念性建筑物瞬息之间倾塌无遗。
至19世纪,只留下一堆废墟的底比斯,成了古墓盗劫者的乐园。在现今埃及的卢克索和卡纳克一带,人们还能见到底比斯遗址的一些断垣残壁。
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门内姆哈特一世曾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菲斯附近的李斯特,但在底比斯,继续兴建纪念性建造物。
从公元前179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王国遭到了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喜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埃及人在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又在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并在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再次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他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底比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一个并不出名也不很大的商贸中心。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建在遗址上的卢克索
底比斯在尼罗河中游,北距开罗700千米,南距阿斯旺200千米,有铁路相连。在遗址南半部建了一座小小的城市卢克索,仅有人口4万人,它完全是为了底比斯的游览业而兴建的。
入夜,不断变换的各色灯光射向古址,将断廊巨柱烘托得更加雄伟瑰丽。走入古殿,各种声响频频入耳,模拟得十分逼真,再加形象生动的解说,使人朦朦胧胧,犹如时间倒退了几千年。
世界现存最大的神庙
自卢克索市北上,约10千米到达卡纳克神庙。它是底比斯城遗址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经历代帝王持续营建500多年而成。全庙由3座大殿组成,占地33.57万平方米。一条平坦大道直通庙门,路两侧整齐排列着几十尊狮身羊头石像。第二殿和第三殿之间以柱廊相连,那就是埃及电影经常出现的举世瞩目的柱厅。134根圆柱耸入云天,各高14米至24米。中间最大的12根柱,粗需5人合抱,遍体精美浮雕。每根柱顶的花瓣盘能站立100人。相传这个“连柱厅”是拉美西斯一世在公元前1320年建造的。
综观世界已经发现的古代宗教建筑遗址,卡纳克神庙的规模无疑是最大的。它的全貌已不可能再现,但神庙一方石碑为它作了生动的描述:墙体用精细砂石砌成,然后通体贴金。路面涂银,所有门道镀上黄金。雕像均用上等的整块花岗岩、砂岩、彩石琢造。正殿有一个金、玉砌成的御座。庙前竖立一排纯金铸成的旗杆。人工河引来尼罗河的水,环庙而流。
每当太阳升起,神庙的光芒如同太阳一样灿烂。在卡纳克神庙以南1000米,有一座较小的卢克索神庙,也是亏了沙子的掩埋才保存下来的。此庙建于公元前12世纪,100多年前被发掘出来,人们花了两年工夫才使它重见天日。
“国王谷”的王陵墓群
西岸“国王谷”峰峰相连,悬崖相对。从第十八王朝开国国王为自己建造第一座陵墓开始,历经500多年,组成世界上少有的王陵群。墓穴依山开凿,高低错落,布满崖坡。已发现国王墓62座,据史载还应该有11座。墓道中常见这样的文字:“你死之后,必将复生,灵不离躯体。你在人世所为,犹如一场梦。”
帝王们正是为了这些,将其坟墓建得极其豪华、神秘和隐蔽。墓成之日,即将建陵匠人悉数处死。唯其愈诡秘,越能激发冒险家的贪欲。千百年来,盗墓活动从未停止过,“国王谷”珍宝散失殆尽。幸运的是,1911年发掘到一座从未被人触动过的陵墓,取出国王完好如初的尸体和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从出土至运往开罗博物馆,整整花了9年时间,那财宝该有多少啊?
而这位图但卡芒国王,不过是名毫无作为的傀儡皇帝,20岁便夭折的末代君王,用的竟是黄金棺木、黄金面具、黄金宝座,还有殉葬财宝2000多件。那么,有功有势的国王,墓中宝物不是更多吗?但由于盗墓者长期的窃取,现在开罗博物馆收藏的王陵文物,不过是“国王谷”财宝沧海之一粟罢了。
除去帝王陵外,还有后妃区、大臣贵族区的墓葬群,数来也有四五百座之多。它的规模没有王陵大,不似王陵那样阴森僵死,更接近凡人的生活。墓室里的壁画充满了生活乐趣,表现了当年吃、喝、玩、乐、舞蹈、谈情说爱、家庭生活和山川田野的情景。西岸唯一的一座大神庙名叫哈脱舍普苏庙。它的样式独一无二,紧靠底比斯山冈,分为3层,极为雄伟。
我还想知道
大殿浮雕中有女王出师远征的情景。女王穿男人服装,戴法老假胡须。这一切都是为了论证哈脱舍普苏女王的合法性。她费尽心机,取得王位,前后执政21年,是埃及古历史上唯一的女王。
四千年前的漂亮城市
规模宏大的砖城
当莫亨朱达罗城掩埋在泥沙、荆棘中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无足轻重的坟地。一旦清去覆盖物,还其本来面目后,人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难道4000年前能有这么漂亮的城市吗?
莫亨朱达罗的顶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城基、房基保存完好;街道、水沟历历可辨。遗址总面积7.68平方千米,估计当时有人口约3.5万人。
从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是经过一番设计的。整个城市呈长方形棋盘状,全城分上城和下城。其中,上城是统治者聚居地,建在城堡上。下城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所在地,分布有商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的主体。
城市街道分南北两条街,东西交叉。城内有高塔、宫殿和大厅,这是供领导者阶层所用。城市周围有相应的建筑物。一些房屋内有浴室、水井和容量不小的粮食仓库,还有通风口,城市墙壁用烧砖砌成。这些都表明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
城市主街呈南北和东西十字交叉,宽9.15米。每一棋盘格是一个街区,约长366米,宽275米,其间平房、楼屋罗列,庭园错落,小巷穿插。墙壁都用烧砖砌成,以灰泥粘合。
上城是建在9.15米高的人造平台上的城堡,城内有1座高塔,一个带走廊的宫殿,一座有柱子的大厅。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莫亨朱达罗大浴他,面积1063平方米;室内一口浴池长12米,宽7米,深2.5米,用砖砌成,密不漏水。浴池周围有排水沟、水井和相应的建筑物。考古学家认为浴室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用的。
从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可以看到用铜、银制作的武器、塑像、首饰。红色陶器饰着色彩鲜明的圆周围案。浅浮雕的金属印章,上面刻着牛、象、虎、鳄鱼、鹿、山羊和象形文字;奇异的陶俑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一尊“教王”的塑像,头系发带,面蓄胡须;一个全身赤裸的舞女塑像,佩项链,戴手环,叉腰翘首,俨然不可侵犯。
突然中断的文明
如果现代人能够破译莫亨朱达罗出土文物上的象形文字,它的千古秘密便可大白于天下。可惜,没有人能够猜出它的含意,只能对古城的兴亡作一些模棱两可的分析。
有些学者推想,一些部落居民为了建立更理想的家园,5000年以前从现在的俾路支东迁,跨越沙漠,来到印度河西岸平原定居,从此出现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肥沃的土地、丰足的水源,产生了发达的灌溉农业,派生了植棉织布业,养羊剪毛纺织业。有了专业分工的工匠和商人,才有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城市。
据说当时的印度棉花远近闻名,巴比伦人把棉花叫作信杜,希腊人叫作信顿,都跟今日的信德一音相近,可以作为植棉业鼻祖的佐证。
莫亨朱达罗的文明消失之谜
莫亨朱达罗的文明大约维持了1000年,即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历史学家称其为青铜器时代。它的衰落和消失,历来持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两种看法,但以前者较有说服力。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前后,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地震活跃期,许多城市都在这个时候毁灭了。莫亨朱达罗被大地震毁坏后,继之暴雨成灾,印度河泛滥,蚊蚋成群,瘟疫流行,残城彻底摧毁,土地不能耕作。
莫亨朱达罗的幸存者既然养不活自己,哪有余力重建城市?于是背井离乡,四散逃荒,到别处去另建家园了。
另一种说法是,莫亨朱达罗发生内乱,自相残杀,互相削弱,逐渐衰败下去,让外族有了可乘之机,在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中被摧毁了。但是,入侵者是谁呢?
遗址自1922年发掘以来,引起各国历史学家的注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组织专家进行考察,一致公认它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之一。
但这里遭受洪水和盐碱的侵蚀,整个遗址岌岌可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还想知道
莫亨朱达罗城遗址是巴基斯坦东南部著名古城遗址。在信德省拉尔卡纳南24千米的印度河右岸。19世纪20年代发掘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青铜器时期的“印度河谷文明”遗迹。
原始人绘身和文身之谜
三千年坟墓男尸有文身
1949年,苏联考古学家鲁登科掘开一座大约公元前60年建造的坟墓,墓穴中有一具女尸和一具男尸。这个男人生时身上文上了好些图形,像现在文身一样,这女人生前可能是他的妻子。
这个墓穴是在西伯利亚西部接近蒙古边境阿尔泰山脉大草原上发现的。考古学家到这地区来研究,共发现5个大墓穴和9个小墓穴,而埋了一男一女的就是其中一个。由于自然界的奇妙作用,这对夫妇的尸体以及一大批陪葬物品,包括袜子、鞋子、瓶子、地毯和木桌等,大致都保持原状,没有腐烂,就是那些通常极易腐烂的物品也保存完好。
坟墓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那具男尸,这位男死者生前身高1.76米,体格健壮。死者头部正面曾经修剃,并剥去头皮。从腿骨微弯来看,鲁登科推断死者长年骑马,就像游牧民族的首领一样。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尸体上的文身。死者手臂、大腿和躯干大部分地方都有文身。那些图案多为神话怪兽,奇形怪状,令人恐怖:身体像蛇的鹰头狮子、长着猫尾和翅膀的动物和长了鹰嘴有角的鹿。
绘身和文身如何理解
所谓绘身,是指用某种方法把各种色彩的颜料涂抹在人的身体上,但它的保留时间有限,很容易从身上洗去,要想使之具有长期性,就必须采用文身的办法。
所谓文身,是指人为地给皮肤造成创面留下伤痕,或者在被刺过的皮肤上涂抹染料使色素经久不褪地保留下来。前者称为瘢文,后者称为黥文。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中,这种瘢文和黥文经常与绘身交替使用。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指出,绘身和文身的习俗最迟出现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发展至今天,更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原始艺术。人们从中可以窥见原始人的某些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原始人将绘身和文身看作一件非常重大而神圣的事,并且它们也是现代人了解远古文明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原始人绘身或文身的目的
有人推测原始人绘身或文身可能是出于图腾或祖先崇拜。根据现有的人类学调查资料,在有关绘身和文身的实例中,把本部落的图腾绘制或文刺到自己身上是最为常见的情况。由于在原始人的心目中,本部族的图腾不是象征着自己的祖先,就是象征着最受崇拜的主神,因而身上绘有或纹有这些图案,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据记载,居住在大洋洲托列斯海峡附近岛屿上的土著人都从鼻尖到前额,再沿背脊到腰际画一条线,象征着他们的图腾——儒艮。而我国古代南方崇拜龙神的民族,也总是把龙文在身上。在文身的巴布亚人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专用图案,一旦有人抄袭了其他部落的花纹,轻则引起口角纠纷,重则导致械斗甚至战争。
有人推测绘身和文身是出于某种宗教或巫术的目的。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意义,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在出发打仗时全身绘红,为死者举行葬礼时全身绘白,以此求得天神的庇护。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巫师在做法时都要绘上花纹,否则会被认为法术不灵,失去人们的信任,最后导致失败。
绘身和文身也可以反映出各人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如巴布亚人老人用黑色绘身并加刺手臂、腿部和胸部,年轻时一般用红色绘身并黥刺面部。在日本的阿伊努人中,花纹大而直的代表社会地位较高,小而曲者则说明社会地位较低。
尽管如此,不少学者还认为,原始人绘身和文身只是出于人类爱美的天性,而其他意义都是日后衍生出来的。
据记载,新西兰土著毛利人妇女到了成年以后都必须在下颌部,特别是嘴唇上文出一条条横线,原因是她们认为红嘴唇是很难看的,男人如果娶了红嘴唇的女人做妻子就是极大的羞辱。
许多研究过绘身或文身风俗的学者认为,原始时期的绘身和文身还与远古人类服装、发式以及其他各种装饰物的发展演变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类最早的服装很可能就是绘身或文身的附属物。然而,随着服装在人类社会中的逐渐推广、服装的影响不断扩大,绘身和文身的风俗却在不断地消退。
我还想知道
我国先秦时期,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现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文字,其他还有用刺青来作为警示的例子,如岳母刺字的故事。
地球上曾有半人半兽
史前岩画留下不解谜团
澳洲曾发现一处石器时代的岩画,上面画的是奇形怪状的生物。考古学家称它们为人和动物的杂交种,并且认为,这些岩画是古代画家的写生画。
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波尔·塔孔岩画的专家和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奇彭代尔都认为,文明初期有过包括半人半马在内的杂种,它们完全有可能是原始人的邻居。
他们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不仅发现了3.2万多年前的兽头人,还发现了有人头兽的岩画,并且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人类祖先近5000幅岩画,并对其出现的频率和所画杂种的类型加以系统整理,最后得出“远古时候还确确实实有过人兽”的结论,因为原始人不可能画出他们没见过的东西。
神话中它们个个嗜酒如命
在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中也有不少有关人兽的情节,其中更多是提到半人半马。这种动物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或别的像牛、驴、绵羊、山羊等动物。
根据古希腊传说,半人半马是从希腊山下来的,它们在山上同当地居民的关系很紧张。因为半人半马一个个嗜酒如命,因而极易动怒,曾不止一次跟人类发生过冲突。
有关牧人是祸端的传说
有人问神话学专家、历史学副博士亚历山大·古里耶夫:人兽到底是从何而来?
古里耶夫的回答:在古时候,不少民族都相信他们是动物的后裔。比如说,古代有西域人认定猴子是他们的祖先,印度半岛有些人认定他们的祖先是马,东南亚有些国家则认为狗是自己的祖先。
还有一些非常怪异的传说。比如说,有一则古希腊神话就说,由众神与人的主宰宙斯变成的蛇勾引了马其顿国王的女儿奥林比亚,结果生下未来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王亚历山大。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希腊科学家塔列斯曾劝说他的主子柏立安德,要他别把马群交给那些未婚的牧人去放牧,免得产下一些半人半马。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曾有过这样的记述,说罗马女人经常勾引动物。
的确曾有一些有趣的关于半人半兽的不良记录流传民间。有一些像巴拉赛尔苏斯和卡尔达诺这样严肃的科学家,还有16世纪意大利著名外科医生里择吉,他们有好几次曾记录下野兽产下人孩的事例,其中就有马、大象、狗,甚至有狮子。当然这仅仅是故事。科学家并不把这当回事。
人畜杂交有没有可能
有人问亚历山大·古里耶夫:人畜杂交的事有可能吗?
科学家回答:过去科学界是坚决否定这种可能,但近来有一些严肃的专业出版物开始刊登一些有关遗传学家的实验报告,说他们在试管中已成功培育出所谓的嵌合体,即一部分是人细胞,一部分是野兽细胞,像老鼠、羊和猴子细胞的胚胎……在遗传学家看来,人类同这些动物相差不大,也就几个百分点。他相信虽然很少,但总有自生突变现象发生。谁也不敢说人类有史以来时时都有这种突变,因为科学家从未进行过普遍的基因分析。
医学文献中还可以找到不少生下“人兽”的例子。。
当然,种种猜测都是没有直接证据的,不过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当不得真。
我还想知道
赫迈拉是希腊传说中拥有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兽,赫迈拉是生物学上非常常用的一个术语,也是在生物界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一般意译成“嵌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