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说钩沉》校辑之时代和逸序

郑振铎先生在《鲁迅的辑佚工作》一文中(见《文艺阵地》第二卷第一期),对于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这样说:

在鲁迅先生的辑佚工作里,《古小说钩沉》最为重要,却可惜是未完成之作,虽经写定清本,却未见著作序跋,说明每一部辑出的古佚书的作者及原书卷帙,搜辑经过,像他在《会稽郡故书杂集》所著的序跋一样。这是我们所最引为遗憾的;因为没有了这些序跋,便不易见出他艰苦搜辑的经过。

后面,根据了许寿裳所编《鲁迅年谱》之未列入《古小说钩沉》校辑年代,郑先生就作了如下的断语:

鄙意《古小说钩沉》的校辑时代,当在《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完成之前(即一九二三年前),因为这部书正是史略的副产物之一,或史略的长篇的工作的一部分,自必写于史略印出之前也。其开始校辑的时期则当在一九二○年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小说史之时。这时期,他在教育部做佥事,恰正有余力来做这个工作。可惜,以后他便不再有机会再来完成它了!

可是郑先生的断语和事实是有出入的:他以为《古小说钩沉》是史略的副产物之一,而实际上却是因为鲁迅先生早已从事古小说的辑佚工作,然后才来写《中国小说史略》的。郑先生把《古小说钩沉》的校辑年代移后了十年,把因果颠倒了。关于这一点,周岂明的话是有力的证据:

……豫才因为古小说逸文的搜集,后来能够有小说史的著作,说起缘由来很有意义。豫才对于古小说虽然已有十几年的用力(其动机还在小时候所读的书里),但因每不喜夸示,平常很少有人知道。那时我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做“票友”,马幼渔先生正当主任,有一年叫我讲两小时的小说史,我冒失地答应了回来,同豫才说起,或者由他去教更为方便,他说去试试也好,于是我去找幼渔换了别的什么功课,请豫才教小说史,后来把讲义印了出来,即是那一部书……(见《瓜豆集》《关于鲁迅》)

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当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年秋到北京大学去讲《中国小说史》的时候,是对于中国古小说的搜集已下十余年的工夫,而《中国小说史》的编著,便是十余年前校辑古小说的自然趋势。

可是《古小说钩沉》的校辑,究竟是在什么年代呢?在《关于鲁迅》一文中,周岂明这样说:

……鲁迅于庚戌(一九一○年)归国,……归国后他就开始抄书。其次是辑书。……他一面翻古书抄唐以前的小说逸文,一面又抄唐以前的越中史地书。……

这就是说,《古小说钩沉》的校辑工作,是当鲁迅先生在一九○九年返国后就开始,而且是和《会稽郡故书杂集》的校辑工作同时进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是在一九一四年十月辑成,次年二月以周岂明的名义出版的。他说:

……其所辑录的古小说逸文也已完成,定名为《古小说钩沉》,当初也想用我的名字刊行,可是没有刻板的资财,托书店出版也不成功,至今还是搁着……

则《古小说钩沉》辑成的时期,也决不后于《会稽郡故书杂集》出版的年代。即《古小说钩沉》的校辑,当在从一九○九年至一九一四年这一段时期中。

可是这样重要的一部书,怎样连一点序跋文也没有呢?关于这一点,鲁迅的昆仲没有说起过。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搜集鲁迅先生的遗文逸篇,也没有找到这部力作的序跋,以致郑振铎先生认为这是一部未完成之作,而觉得没有序跋是他所最引为遗憾的事。

然而,偶然的机缘却使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不但的确写了《古小说钩沉》的序文,而且早在三十三年以前,即一九一二年将它发表了。

《古小说钩沉》的序是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在浙江绍兴一个叫做《越社丛刊》小刊物第一集上发表的。所谓越社者,即清末最大的文学团体“南社”在越的分社。正如《会稽郡故书杂集》之用周岂明名义出版一样,这篇《古小说钩沉》的序也是用周岂明的名字起孟发表的。这是鲁迅先生不求闻达之处,用周岂明的话来说,“这就是证明他做事全不为名誉,只是由于自己的爱好”。但是我们也可以说: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因为像对《会稽郡故书杂集》一样,对于《古小说钩沉》周岂明也曾贡献过一部分力量。

还有一点要附带说明的,就是《古小说钩沉》的“钩”字,最初是写作“抅”字,字面虽则不同,意思还是一样的。要做小考据的人们,应该注意一下。

现在,请看这篇序文吧。

《古小说钩沉》

小说者,班固以为出于稗官,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是则稗官职志,将同古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矣。顾其条最诸子,判列十家,复以为可观者九,而小说不与;所录十五家,今又散失,惟《大戴礼》引有青史氏之记,《庄子》举宋钘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去古既远,流裔弥繁,然论者尚墨守故言,此其持萌芽以度柯叶乎?余少喜披览古说,或见伪敨,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写出。虽丛残多失次第,而涯略故在大共;贞语支言,史官末学,神鬼精物,数术波流;真人福地,神仙之中驷,幽验冥征,释氏之下乘。人间小书,致远恐泥,而洪笔晚起,此其权舆。况乃录自里巷,为国人所白心;出于造作,则思士之结想。心行曼衍,自生此品,其在文林,有如舜华,足以丽尔文明,点缀幽独,盖不第为广视听之具而止。然论者尚墨守故言,惜此旧籍,弥益零落,又虑后此闲暇者,爰更比辑并校定昔人集本,合得如干种,名曰《古小说钩沉》。归魂故书,即以自求说释,而为谈大道者言,乃曰稗官职志,将同古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