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5 反突击

华西列夫斯基一到方面军司令部就忙于调兵遣将,想方设法堵住正在溃迟的顿河弯曲部苏军防线。起先他对第 62 集团军防线被突破很不满意,曾直截了当地责备戈尔多夫对部下指挥不力,使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防线受到威胁。临上飞机前,斯大林对他说:“敌人采用了声东击西战术,他们把一些部队调到齐姆拉河吸引我们注意。借此机会将主力调到第 62 集团军右翼。现在顿河弯曲部危机已影响全局,你要想办法恢复原势态。”现在他觉得要执行斯大林的命令是多么困难,也开始意识到局势为什么会这样。

桌上放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最新战报摘要,与第 62、64 集团军对峙的德第 6 军团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其步兵为苏军 1.5 倍,炮兵为苏军 2.6 倍,

坦克为苏军 2 倍。而苏军阵地工事简陋,第 64 集团军刚进入阵地就投入战斗, 弹药不足、缺乏经验影响了战局。

华西列夫斯基俯身于地图,保卢斯为什么要集中力量攻击第 62、64 集团军呢?这意味着两点,敌人采用两翼突破纵深包围战术,围歼第 62 集团军: 同时进抵卡拉奇,强渡顿河,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

好狠毒的一招!华西列夫斯基想,德国人第一目的已经达到,无论如何要阻缓敌军进攻势头。

华西列夫斯基没有更多选择,第 21、62、63、64 集团军正在与敌交战, 唯一可支配的只有尚在组建的坦克第一和第四集团军,把组建才一大的部队投入战火连天的前线,无疑是犯了兵家大忌。可不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

7 月 22 日,第 38 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少将接到命令,将部队改编为

坦克第 1 集团军,下辖坦克第 13、28 军,步兵 131 师、两个防空炮兵团,一个反坦克炮兵团和第 168 坦克旅。别看番号这么多,总共才 100 多辆坦克。次日,一道命令又传至莫斯卡连科手里,让他两天后向敌发起反突击。莫斯卡连科立即将司令部人员组织起来,然后就率领部队出发了。拟订计划、进行战斗准备是在行军中进行的。

由于时间仓促,部队是分批投入战斗的。

7 月 25 日注定要成为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一个重要日子。天刚破晓,德第

6 军团的北方集群坦克部队已逼近卡拉奇渡口,离渡口仅剩最后二、三公里路程。如果让德军占领渡口,就会将城内苏军补给线切断,德军会源源不断渡过顿河。在这危急时分,莫斯卡连科的坦克赶到,双方的坦克展开了遭遇战。

莫斯卡连科在阵地前举着望远镜观看着,在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坡上,两股坦克流在全速中遭遇,钢甲碰撞,洪流弯弯曲曲扭动起来,冒起了一股股浓烟和火焰。

空中传来了引擎刺耳的轰鸣声,德军“米塞尔”飞机赶来参战,莫斯卡连科觉得地面在旋转,互相射击的炮火,迎头碰撞坦克,爆炸的火光、浓烟这些惊险场面在莫斯卡连科的望远镜中一一掠过,这真是空前激烈的坦克大会战。

莫斯卡连科要通了 28 军军长罗金的电话:“罗全上校,快组织突击队从侧翼进攻。”

阵地后方突然出现了苏军十几辆坦克,它们是沿着一条弯曲的道路挺进的,战场形势起了变化,德军开始撤退,苏军坦克占领了阵地。

莫斯卡连科刚松口气,又接到报告,友邻部队坦克第 4 集团军在顿河西岸与德军陷入血战,让他立刻前去增援。

铁流奔驰,又开赴新的战场。

苏军坦克反突击,挡住了德军沿顿河右岸向南、向东挺进的势头,并冲破了德军对第 62 集团军的合围。7 月 31 日,茹拉夫廖夫上校率领被围的残

部 5 千人,在第 1 和第 4 坦克集团军配合下,突破德军围困,回到后方阵地。华西列夫斯基花了不小代价,阻止德军占领卡拉奇,还没有来得及高兴,

又为第 64 集团军阵地的安危忧心忡忡了。7 月 25 日,德军以两个步兵师和 1

个坦克师的优势兵力攻打第 64 集团军第 229 师,该师防御正面近 15 公里,

却只有 5 个营的兵力。德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接连发动数次进攻都失败了。

时近中午,阵地上苏军死伤大半,弹尽粮绝,德军在一次猛烈进攻后, 终于得手。该师指挥所亦受德军攻击,师长被迫后撤,与部队失去联系。

次日,德军坦克密密麻麻地碾过苏第 229 师防线,向顿河右岸推进。

崔可夫接到报告,急调海军陆战第 66 旅一个炮兵营前去阻击敌人。崔可夫站在前沿掩蔽部,一只手拿着望远镜,另一只手拿着电话筒,扯着沙哑的嗓门喊:

“中尉同志,无论如何得挡住坦克!你的后方己没有预备队。”

炮兵营长达特里耶夫中尉把部队拉向前方时,已看见德军四十多辆坦克边开炮边冲了过来。他立刻命令战士在裸露的地形上摆开阵势,冒着炮火, 等德军坦克抵进炮阵地 400 米处才下令开火。

德军坦克阵形乱了,滚滚浓烟遮蔽了一切,好几辆坦克烧了起来,德军

撤退了,他们以为苏军早有防范,这就为苏军增援部队赢得了时间。

战后崔可夫元帅在回忆起这场战斗时还心有余悸。他说,如果那天没有炮兵营及时赶到,行进中的德军就占领了下奇尔斯卡亚,渡过奇尔河,先于我军抵达旧马克莫夫斯基、奇尔火车站和雷奇科夫斯基地区,从南面逼近苏第 62 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苏坦克集群的反突击所取得的战果就丧失殆尽。

这一仗赢得好险,但不是侥幸,它靠的是苏军的勇敢和牺牲。一般来说战争是实力的较量,战场胜利天平往往倒向占有优势兵力一方。但有时候弱者悲壮动人的视死如归精神,也会打破胜负的平衡,正义者的血肉之躯会比烈火和钢铁更有力量。

1942 年 7 月末的最后几天,苏军就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打破了德国人在行进间抢占顿河渡口、夺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