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千 钧 一 发 1.“我们还会输掉这场会战吗?”

斯大林以万分欣喜的心情注视着苏三个方面军南北夹击、在卡拉奇胜利会师,将德国第 6 集团军合围起来。从 19 日反攻至今,短短 5 个昼夜,战场上的变化,都是按照苏方大本营的设想进行的。

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进程竟与计划完全一致,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23 日,当合围成功的消息传来,大本营里充满欢乐,人人脸上堆满笑容。这也是斯大林渴盼已久的,斯大林发现这次胜利进攻,已影响了全国战

局。它不仅消除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防区的缺口,崔可夫集团军已转危为安,而且减轻了全国其它战线苏军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心头那种焦虑不安、被包围的感觉消失了。相反,现在轮到德国人尝尝被包围的滋味进入反攻的时机成熟了,眼下一定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正在西南方面军指挥作战的华西列夫斯基,一方面为苏军进攻顺利而踌躇满志,同时也在策划着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1. 日晚上,他在听取了三个方面军司令员的意见后,通过电话,向最高统帅汇报:

“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已经溃散了,但希特勒一旦清醒过来,心定派重兵不借一切代价教授被围敌军。我们建议早打、快打、打速决战,赶在敌人援兵到来前消灭被围德军。”

电话另一端的斯大林赞同华西列夫斯基判断,提醒道:“我们已经胜利在望,但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告诉参战全体官兵,再加一把劲,胜利结束会战。眼下,你和费奥多罗夫(即瓦图京),伊万诺夫(即叶廖缅科)和顿佐夫(即罗科索夫斯基)要保持冷静头脑,在围歼保卢斯时,要防止德军派兵教授,还要利用有利形势扩大战果,组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顿河中游发动一次进攻,不让德军有喘息时机。”

两人在电话中经过长时间讨论,终于定下了下一步作战步骤。

苏军的作战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主要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承担,围歼被围德军,兵力安排是:顿河方面军第 24、65、66 集团军从北面突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 62、64、57 集团军从东面和南面突击;西南方面军第 21 集团军由西向东挺进;三路人马以德军第 6 集团军指挥部所存在地古姆拉克为中心,实施向心突击,将保卢斯军队分割、围歼这次战役代号为“指环”。为了保障战役实施,在合围对外正面上,布置西南方面军近卫第 1 集

团军、坦克第 5 集团军在克里瓦亚和乔尔河沿岸设防,从西南方向堵住德军

退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近卫骑兵第 4 军和第 51 集团军防守在南面格罗莫斯拉夫卡——阿克萨伊——乌曼采沃一线。

另一路筹备“土星”作战,由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从南面和西面向意大利第 8 集团军和德国“霍利特”部队发起进攻,尔后向罗斯托夫进

军。这次战役预计紧接着在“指环”作战之后在 12 月中旬展开。

  1. 日午夜,华西列夫斯基向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出了进行“指环”作战的动员令。几个小时后,在被围德军的四面八方升起了进攻的红色信号弹,顿时,在顿河和斯大林格勒南郊炮声隆隆,杀声

四起,斯大林格勒会战掀开了它最为辉煌的一页。古姆拉克,德国第 6 集团军司令部。

保卢斯站在地图前,脑子里乱纷纷转着许多念头。苏军开始动手了,对这一招他早有预料。当元首决定部队在斯大林格勒组织环形防御时,他就明白将有一场血战、恶战。幸亏部队情绪稳定,他们相信元首一定会来救他们。

德国第 6 集团军几十万人现在如同一只刺猬,它们占据着 1500 平方公里

的地盘,东西长不过 70 至 80 公里,南北宽约 30 至 40 公里。内有大量构筑完好的工事,明碉暗堡形成密集的火力网。阵地前沿还有阻挡坦克的桩寨、障碍物及大片的雷区。保卢斯看着地图,一丝自信的微笑浮上了他的嘴角。他转身对施密特说:“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惊慌失措者按军法处置。”

从 11 月 24 日至 30 日,苏军的进攻十分缓慢。

战斗异常激烈。依仗着有利地形的德军拼死阻挡着苏军如潮的攻势。或许是预感到无路可退,德国人即使被包围了也决不弃阵而退。阵地前一拨拨的苏军倒了下来。

从那尔佐夫卡往奥尔洛夫卡突击的苏军第 66 集团军,原本打算与第 62 集团军会师,但受到德军坦克 16 师、24 师顽强阻击,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进展也不大。

顿河方面军第 65 集团军稍好一些,他们从韦尔佳奇、佩斯科尔特卡发起进攻,遇到德军殊死抵抗。德军在韦尔佳奇一带构筑了强大的工程防御体系, 火力密度高,但在苏军炮火轰炸下,终于摧毁了敌军阵地。

保卢斯军团久攻不下,使华西列夫斯基心头上火。

德军的疯狂抵抗、大大出乎苏军大本营的预料。原先判断被围敌军不过 8、9 万人,现在看来远不止这个数目。而苏军越向内挤压,德军反抗越激烈。德国人现在龟缩在一块狭小的地带上,如同摊开的手掌握成了拳头,切不开、割不断,出现了本不希望出现的时间对峙局面。冷不防保卢斯还反突击一下, 阵地上出现了胶着状态。几天来,敌人阵地缩小了一些,但苏军损失很大。吃,一下子吃不了,拖又没法拖,该如何是好呢?

进退两难的华西列夫斯基埋头于地图上苦思良策,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焦虑不安,12 月 4 日,他给华西列夫斯基拍来一份急电: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

您的任务是要把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的行动联合起来。但是,在您那儿至今却仍是分散力量。

叶廖缅科在 2 日和 3 日发起进攻,而罗科索夫斯基却没有动手。4 日,罗科索夫斯基发起进攻,这时叶廖缅科又没有能力进攻了。给敌人获得了机动的可能,请你们以后不要再犯这类错误了。在发布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联合进攻命令之前,要检查一下是否有能力实施进攻。

斯大林

12 月 4 日 7 点零 6 分

华西列夫斯基心悦诚服地接受最高统帅批评,但同时认为战役失利主要原因是苏军力量不够,仅靠 2 个方面军的力量还没法消灭被围敌军。现在他盼望着筹备中的“土星”战役早日打响,或许会使保卢斯军团军心动摇。

“土星”作战在 11 月底已形成初步方案:它是由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

方面军进攻在顿河中游防守的意大利第 8 集团军和奇尔河及托尔莫辛一带的德军“霍利特”战役集群,尔后向罗斯托夫发动总攻。为了这次作战,大本

营给两个方面军增派了大量精锐部队,预计在 12 月 12 日发起攻击。后来战役虽一再延期,但却为击退曼施坦因进攻起了关键作用。

到了 12 月上旬,围歼保卢斯作战依然进展缓慢。华西列夫斯基不得已改

变作战计划。决定组建由波波夫中将指挥的第 5 突击集团军,分阶段歼灭被围德军。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由顿河方面军在罗索什卡河、沃罗波诺沃歼灭敌西部和南部集群;第二阶段,顿河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起总攻,歼灭斯大林格勒西面和西北面敌军主力。战役预计在 12 月 18 日开始。

  1. 日零时 20 分,斯大林批准了经修改的“指环”计划。然而,30

    个小时后,“指环”作战被推迟了。曼施坦因指挥的德军霍特集群在科捷列尼科沃发起了进攻。

  2. 月初,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希特勒打算派兵救授被围德军。苏军情报部门获悉德国人组建了新的集团军群,从该集团军群名称(顿河)上就能洞察希特勒的目的。这时,苏军对保卢斯军团进攻又出现僵局。如果德军冲破苏军合围,里外夹击,就会出现很复杂的局面。在军事史上,以胜转败的战例并不少见,一场意想不到大雨注定了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抢先渡过普比肯河使绝境中的恺撤军团大获全胜。这样的事例,斯大林大熟悉了,所以他决不会忽视德军细微的动向。

何况,这一次希特勒是准备大动干戈,指挥顿河集团军的又是德军中精通兵家韬略的曼施坦因元帅。

斯大林与华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他们决定推迟“土星”和“指环”作战,集中力量先击退救援之敌。

曼施坦因会在哪里选择进攻的突破口呢?面对着地图,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一致认为下奇尔斯卡亚一带最为可能,那里距被围的保卢斯军团只有40 公里。于是把 15 个师的重兵布置在这一带。而在顿河东南的科捷利尼沃

只设置了 5 个师的兵力。

科捷利尼沃一带属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防区。与一个月前相比,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心情要轻松许多。那时,整个方面军朝不保夕,他身上的担子多重啊。现在好了,苏军开始反攻了,他既欣喜又有些窝火。

欣喜的是战局出现根本好转,眼看胜利在望了;窝火,就不大好说。如今虽还是方面军司令,但兵马却不如其它 2 个方面军,他的部队在守卫斯大林格勒时损失惨重,反攻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友军肩上。自认韬略在胸的叶廖缅科,未免有些失落感。

在反攻的最初几日,西南和顿河方面军进展神速、战果辉煌,相比之下, 他的部队要逊色一些。这次在阻止曼施坦因突击时,他的部队被安置在顿河东南科捷尼科沃方向,这大概是前沿最为平静的一段防线了。作为为国尽忠的军人,他当然愿意战斗在最为激烈的战场。

然而,在 12 月初的几天,他发现他的判断错了。在科捷尼科沃一线,德军部队调动频繁。在视察这一带前沿时,叶廖缅科发现苏军防守力量薄弱。只有 3 个步兵师、1 个骑兵军和一个坦克旅,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德军从这里进攻,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立刻他觉得这想法很可笑,这里与被围德军相距 120 公里,曼施坦因从这里进攻将无法实现他的目标。何况, 一旦战役打响,最高统帅部会作出反应,立刻派兵增援。

这一想法说服了他。但几天后他又变得不安起来。因为从战场形势分析, 下奇尔斯卡亚一带现在已成为注目焦点,德国“霍利待”集群已日益受到越

来越强大的苏军牵制。叶廖缅科想,德国人如果再从那一带进攻,就失去了突然性,而如果在科捷利尼科沃进攻,却能收到出其不意效果。于是他赶紧和华西列夫斯基联系,讲了他的忧虑和不安。

华西列夫斯基权衡半天,却不能轻易抉择:“这样吧,你把 51 集团军调上去,加强阵地防御力量。”他现在必须冒一点风险,科捷利尼科沃防线垮了还有补救措施,而在下奇尔斯卡亚一带却不能有半点闪失。

叶廖缅科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向华西列夫斯基讨救兵只是看到防线的缺陷,他也无法肯定德军真的就在这一带发动猛攻。但他还是要表示一下不满以引起统帅部的重视:“如果德军冲破合围我们还可能输掉优尔加河畔的这场会战。”

其实,在他这么说的时候,他也不会真的认为德军会冲破合围,华西列夫斯基也没有认真对待,只是把它作为一句玩笑而已。